抒发感情的几种方式

抒发感情的几种方式,第1张

抒发感情的几种方式

河南省柘城县第二实验中学    刘西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感情。我们作文时,倘能以情组文定能使文章产生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情感表达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一、    呼告式

作者在抒发感情时,对没有知觉的物象(自然界)以及不在面前的人(多只死去的人)直接呼告,从而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作者的感情同被叙述的对象进入了同一境界,大大增强了作者抒发感情的空间,这样不仅显得亲切感人,也有利于抒情和组织材料,给作品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鲜活片断一……然,你还记得吗?就是在绒绒白雪的冬天,你与我分离。依然是那条小河,依然是河边的那片小树林。然而,我却觉得它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还记得那天我们一起合一张影,你对我说:“要笑,笑笑好吗?以后我只能从照片上看见你了!”于是,我笑了,可眼里却含着泪,虽然我拼命想忍住它,它还是不争气地落在了我的衣襟上。

——《留在照片上的记忆》

文思简评此文作者敞开感情闸门,用呼告手法喷射激情,抒发了对朋友“然”的刻骨铭心、昼夜思念的真挚感情真是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如此表达情感,又怎能不引起读者的共鸣呢?

二、    奔放式

作者抒发感情时,将自己强烈的感情不受任何拘束地倾泻而出,这是一种长江大河汇流于东海、抑制的岩浆迸发成火山的感情,风格外露,奔放而明快。

鲜活片断二……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秽,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郭沫若《屈原》

文思简评这是剧本《屈原》里著名的独白《雷电颂》中的一节。文中作者那炽烈的感情犹如江河一泻千里,无拘无束,无遮无拦,尽情地宣泄,把对光明、正义的热情赞颂,对黑暗、邪恶的愤怒声讨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阅读这样的文字时,又怎能不被这烈火一样的激情、大海一样的气势所震撼呢?

三、    咏叹式

采用咏叹式的抒情方式,可以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更能集中地抒发感情。

鲜活片断三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文思简评作者在叙述完三个典型事例后,采用反复咏叹的方式歌颂志愿军战士是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是人民的优秀之花,是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句句赞叹,步步深化,既从情感上打动读者,又揭示了所叙之事的意义。

四、    曲折式

这是一种间接的抒情,它是一种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就是通过叙事、议论、描写的方式抒情。

鲜活片断四……她一咬牙,把裙子掖起来……,她急于放开抠石缝的手,双手把我往上一拖,上边的同学趁势拉住了我的手,可她却因用力过猛,脚一滑,掉下了悬崖,我们朝崖下望着,哭喊着,可是看到的只是缭绕的轻烟,听到的只有哗哗的水声。我们再也看不到那粉红色的连衣裙,那和蔼可亲的面容了,再也听不到那欢快的笑声,那暖人的笑语了……

——《山那边飘来一朵云》

鲜活片断五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杨朔《荔枝蜜》

鲜活片断六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朱自清《绿》

文思简评“片断四”依附于事抒情,通过对当年采花事件的追叙,抒写了对一位因救自己而跌入悬崖丧生的小学教师的真挚怀念之情,文章如泣如诉,感情深沉凝重。读罢此文,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在与作者一同哀思,一同落泪。“片断五”是依附于理抒情,这是对蜜蜂的赞扬,也是对蜜蜂的议论。作者通过这种赞扬和议论,抒发了对蜜蜂这种小生灵强烈的崇敬、感佩之情,不仅真挚,而且感人。“片断六”则是依附于景抒情。一潭绿水在作者的笔下,俨然一位美丽的姑娘,似乎对作者有着无限的情意,作者张臂欲与她拥抱,掬口犹似接吻。这种独特的抒情,真是令人遐想不已。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宣泄,是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时,只要拨动情点,以情组文,文思就会潮喷涌而出,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动人心魄,感人肺腑。还有什么样的写作技巧能抵得上以真情编织出的文章更能打动读者呢?可以说,感情可以掩盖任何技巧!

从地球到太空,从天宫到校园。两封不一样的信,让人看到了一个满怀梦想的人。在学校当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征文的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放飞自己的梦想。学生在活动当中发表了自己看过神舟10号发射升空的样子,并且还喜欢航天员王亚平。从幼儿园起就希望长大之后能做一个有用的中学生,不想跟小时候一样仰望天空。因为学生也希望自己可以离天空更近一些,想着跟航天员有一样的感受。

学生通过自己自身经历的事情表达了人跟航天员之间有怎样的距离,想要实现跨越其实也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想通过写信分享一下关于彼此的事情,只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答复。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让人看到了成功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又具有怎样的想法。看到了如此的表现是让人最为共情的,让人一直满怀感恩的心理。

航天员在太空当中念出了陈蔓琳所写的信,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努力肯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的一生当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坚定自己想走的路,便是头破血流也会觉得非常值得。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画卷都是不一样的,只有用努力才能够克服自己心目当中不好的一面。勇敢向前才能够在最终获得成功,航天员把最好的祝福都送给了满怀梦想的孩子。

总的来说一直发展航天基础的话,可以帮助孩子们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载人航天技术其实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亲身经历在太空当中的生活,学生喜欢家长也必须要支持。因为对航天知识保持热情,才会有更多的英雄活在太空当中。家长要支持孩子的梦想,才能够让他们敢于飞翔。

  戏剧演出心理时空的建构

  一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模糊界线 

  二“组合型戏剧演出时空系统” 

  三戏剧舞台上的“蒙太奇原则”

  去查一查 了解具体的意思

  假定自己就是那个人物 应该会表现出怎样的心理呢 这时你自己就会编制出一个心理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自由的表达出你想要表现的因素、场景、心情……

  或许我说的不专业,你可以买这类的书籍看看比如《哈罗德·品特戏剧心理时空结构解读》之类的

  在不就去戏剧论坛去看看那里会有专业的高手帮你解释哦 央戏还行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出现了《桑村坪记事》《狗儿爷涅磐》《阮玲玉》《中国梦》等几部引起戏剧界震动的力作。这些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假定性”的处理,使舞台上的时空概念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再现转向表现,在舞台上构建起一方似是而非、充满虚幻色彩的时空形式。戏剧导演们逐步走出了封闭在物质环境中的时空概念,遵循非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强调戏剧假定性这一本质的戏剧特征,并以假定性的原则进人到人物情感的心理空间。戏剧是空间三维加上时间一维的四维时空艺术。任何演剧活动都要占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此空间可称为“戏剧空间”。无论是什么样的场所,只要在其中进行演出活动,其原始的空间意义便被“剧场空间”所取代。同时每一次戏剧演出活动都在这个物理空间之中建立一个出自特定的戏剧情境的空间结构。虚构的戏剧动作只在这个空间中得以展开。“剧场空间”里便建构起了“戏剧空间”。而戏剧的演出又都要在时间的维度上展开、绵延,这就构成了戏剧独特的四维时空结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4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