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书籍可以突破你的认知,我看过的突破认知的书籍就是下面这两本
第一本,《美感是最好的家教》这本书的作者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为父母们提供了培养孩子创造力和审美力的有效途径。在书中,作者告诉父母们,美感和好品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倾听风声雨声、观察花的不同质感、寻找能代表自己心情的颜色,甚至是妈妈的发型服饰都可以塑造孩子的美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创造者。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美育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更有助于打造孩子健康的心态。本书将美育融入日常,丰富孩子的生活感知力,让孩子成为一个既成功又美好的人。第二本,《远见2》,作者菲佛在书中明确表示,我们工作的环境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重要,工作环境更健康的公司通常更赚钱,更有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善员工健康与提升组织绩效这两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兼容的。他在书中探讨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话题,包括裁员、医疗保险、工作与家庭冲突、工作时间、工作自主权,以及为什么人们会留在有害的环境中,从而揭露了损害员工健康、影响企业效率的3个因素,并从3方面阐释了让员工更健康、让公司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在这本书中,菲佛为所有人,包括员工、公司和 政 府,提供了指导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助力公司用远见思维营造健康职场,帮助人们提高在工作场所中的幸福感,创建双 赢局面。1
前段时间看完了《认知觉醒》这本书。谈谈我的收获。
我很赞同作者说的那句话:“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
这句话非常有趣,醒着和睡着是非常矛盾的,但仔细一想也很符合,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虽然醒着的,但多数状态都是混沌的,一生过得浑浑噩噩,大多数人追求的简单,轻松,舒适,确定,都是按照天性支配着的。然而深陷其中的大多数人对此知之甚少。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觉醒,而有些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才会有所觉醒,他们常常会焦虑和如梦初醒:“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或是“为什么不早点明白这个道理?”
要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就要尽快做到一点,提升认知能力,不断学习终身成长。
我们现在过的生活方式完全取决于之前作出的选择,其实人与人之间做出不同选择,是思维方式不同所决定,而思维方式不同是由认知能力不同所决定。好在现在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了,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靠着不断学习成长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认知觉醒》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意识到人有三大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明白这一点之后,当我遇到一件事情非常令人恼火时,我就会想要破口大骂,那些冲动的行为差点造成了对他人的伤害。转念一想,其实这件事之所以令我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是我的情绪脑控制了整个大脑从而失去了理智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这么想之后,我就能刻意避免情绪脑出错。
而当我们行动不强时,认知能力一定是模糊,认知不清楚行动力才不强。提升行动力从认知觉醒开始吧。
重新认识你自己
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曾经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自己,甚至从未了解过。我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唯有通过他人才看得见,也就是说当我们与他人有关系的时透过他人反射回来的东西叫做“自己”。当我们没有足够的了解自己,只是凭着模糊的感觉生活通常过得很混沌。提升认知能力从认识自己开始,从认识大脑开始,这样我们得以清醒的活着,开始尽早地“进化”一次吧。
我们人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本能脑也叫原始脑,一般的爬行动物没有感情也没有理智,它们依靠着简单的本能反应存活。情绪脑,哺乳动物大脑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情绪脑也成为“猴子脑”。理智脑是人类从哺乳动物中进化而来,在大脑前额区进化出“新皮层”这个新皮层直到7万-20万年前才真正形成,它让我们产生了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理性脑也称为“思考脑。”可以说唯有人类这个高级的动物才有理智脑。
认识了人有三重大脑之后就会减少很多做蠢事的行为。比如农夫与蛇的故事。爬行动物依靠本能生存是没有感情的,唯有哺乳动物有情感。
还有理智脑,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都不具备这一点。唯有人类进化后才拥有,要意识到一点,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是它的力量比本能脑和情绪脑还弱小,毕竟进化的时间没有它们长。所以常常会有做出情绪战胜理智的行为,更多的是本能脑占据理智上风。现代的人们也常常是依靠着天性存活,靠着人类的基因里深刻的本能脑的影响着。
种种迹象表明,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本能脑和情绪脑占据上风总会暴露它们的天性,目光短浅,即时满足,避难趋易,急于求成。你看学习这件事,对本能脑来说太过于复杂,它们就会寻找理由放弃。情绪脑也跟着闹情绪。理智虽然想要说服但是毕竟力量过于弱小最后不得不妥协于本能脑和情绪脑。
绝大多数人靠着本能脑和情绪脑生存,这也是人的天性。不过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若谁能尽快觉醒让理智能变强大,克服天性谁就在这现代社会占据更大生存优势。
因为理智脑发达的人更能:
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
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
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
当我们想要克服天性时候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唯有提升知识才能提升认知能力也才能做到更好的自己。
了解天性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人的天性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要克服天性,就要了解事物的规律。人为什么往往会缺乏耐心呢?要明白人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顶峰,人接受一个新事情总会经历一个学习上升期和平台期,而人的天性是避难趋易,当人处于舒适区时是很难做到跨越到困难区的,需要有一个过度,这个过度就是,拉伸区。当你呆在舒适区习惯之后贸然去到困难区自然会产生挫败感。最好的方式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遵循可以练习的原则,在舒适区便于一点一点的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最好的成长是在舒适区边缘,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是最快的。但也不能一直呆在舒适区,会容易因为无聊而走神,更不能贸然去到困难区容易因畏惧而逃避。明白了这点就在学习任何东西时候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要贸然去做能力范围外困难的事情。这些都需要时间累积,做好能做到一点点扩展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与时间做朋友。
关于耐心这个章节作者讲述得很详细,为什么要了解这部分内容呢?因为多数人都缺乏耐心难以做到持之以恒。而懂得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基本的规律之后,才能用理智头脑去看待这事就能极大的提升耐心。当你想要做一件事情缺乏耐心时想想事物发展的规律,前期总是增长得非常缓慢的,随着时间的累积,会转到一个拐点飞速增长。但多数人都没有等到拐点的到来就放弃了。想想你可能正处在飞速发展区就放弃了是不是很可惜?
如何拥有耐心呢?做到一些3点。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主动改变视角是什么意思呢?我很赞同作者说的,当你选择放弃的时候一定是行动力不强,行动力不强就是认知模糊。要主动改变认知和视角,找到行动的意义和好处。当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阅读的本质和意义时就可能放下手机,主动拿起书本,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根本可能就是你不知道读哪一本书?你还不知道这本书带给你什么好处?所以你的认知是模糊的,你本能的拒绝了去做这件事。而选择了娱乐天性——去看手机。
有时候我能在手机和书籍之间选择看书,这是为什么?难道我比他人更有毅力?并不是。当你问那些选择看手机的人他们回答不出要看哪本书,这本书没有什么好处。其实就是认知模糊,导致行动力弱自然不去看,也最终不知道书的好处,最后也就没有行动。总之就是恶性循环。记住,唯有行为才会带来好处。消除模糊意识,不要凭感觉做事,多用理智脑去思考。多改变自己看待事情的视角把要做的事赋予意义,才能带来强大的行动力。
为什么很多人都做不到呢?
大多数人习惯被动承受少有人乐于主动面对。因为“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这极符合人类不愿意动脑的天性,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动脑,享受幸福也需要动脑平衡和中微妙的关系,而承受痛苦则只需陷在那里不动。人的基因里不喜欢主动耗能,所以美团创始人王兴的一句话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逃避痛苦,痛苦并不会因此消失,那么怎么解决?要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能让它进入潜意识里,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了潜意识也要想办法挖掘出来。
始终要明白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让人“飞”起来,这个形象比如非常贴切,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有理智脑,而理智脑是能够对自我进行反思的,也就是能观察到自己思想与行为,就像会飞的鸟一样这种观察到大地的视野非常宽广。拥有元认知能力强的人都是拥有强大反思能力的人,他们是处于社会上层人士,是极少的卓越人才。
关于元认知也是如此,必须要弄清楚的目标,一旦意识模糊行动能力就会很弱。元认知能力越用就越强大,锻炼元认知能力要常常学会反思。
我们的大脑是总指挥司令而是靠着本能驱使,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的大脑真正让理智占据上风,让元认知能力变强大,真正成为思维的舵手。训练从日常开始,把当天的日程安排,长期的人生目标都力求想清楚并赋予意义,经常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避免随波逐流。
总之,要想克服天性,就要了解天性。
世上聚焦的人很多,但卓越的人很少,多数人都缺乏深度沉浸的能力。如何做到专注呢?作者也花了笔墨详细讲解了这点。
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二,练习时极度专注。作者说变聪明的秘诀就是先保持极度专注。
三,能获得有效反馈。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是不断精进的重要条件。
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总结一句话,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造就了天才。无论是谁,拥有深度沉浸的能力后,就一定能走向某一领域的高处。这也解释了深度专注的重要性。
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当我们提升了认知能力之后思维视角会变得开拓很多。顺便为也总结一些深度学习的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这本书的干货挺多的,如何做到深度专注?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如何做到关联事物?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的总结概括了,只想提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并触动自己的点。我很赞同作者说的一点:当阅读完一本书我们的目的不是做思维导图也不是把笔记做得如何漂亮。梳理书本知识点固然重要但都是不是目的,我们阅读完一本书最终消化为自己的可能剩下的都不到30%,所以只需要寻找触动点就够了,问自己“这本书触动自己的是哪个点?”可以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每甚至是一句话,只要是真正触动了你并且让你发生真实的改变,这本书就值得。至于其他的忘记就忘记了,一点也不可惜。
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犯同样的错误,阅读一本书非要把里面所有的知识点都梳理出来,提炼出干货这本书才算真正的读完。当我要写一篇关于这本书读后感文章时,我往往是从头翻到尾去总结,或是做思维导图,完全不是去寻找触动点。一本书的知识点梳理完了也就很快忘记了。
真正的读书,就是找到触动点,并且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用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进行缝接,进行教授巩固知识,这才是真正做到了阅读了一本书。
《认知觉醒》这本书教会你去探索事物的规律,真正用理智去战胜困难而非毅力。
唯有提升认知能力我们才能避免混沌的活着。总结一句话: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不同年龄段的人读书多少是不同的,我年轻的时候,一年大概能读十几本书,工作后,读书少多了,只能读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书。现在退休了,又有时间读书了,但是度书的速度慢了很多,不求数量,注重品味,我甚至花了几年的时间只读了一本书--《周易》,现在还在继续读这本书。
读书太重要了,它不一定能够让你功成名就,不一定能够让你锦绣前程,但它能够让你说话有道理,做事有分寸,出言有尺度,遇事有智慧。
读书能够让人学会思考,读书和不读书的最大差别,就是思想的差别,一个人之所以陷于困境,常常是由于认知不足;用生活中的感悟去读书,用读书的感悟去生活,你会发现,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思考可以更全面,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至于遇事手足无措,不知何处。
读书可以让人心态平和,在读书中,可以见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不同的生命感悟;读书对人最大的改变就是心态的改变。通过对一些书籍的阅读,人会对自我有更加准确地定位,从而放下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更加珍惜当下。看待和处理遇到的所有生活难题,不至于遇事心情暴躁,情绪失控,做出不理智的事。
读书可以消除人的烦恼,书籍被称之为“心灵解药”,是因为它不仅能够解惑;更能解忧,能够消除人生中遇到的烦恼。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是否拥有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思想。人生不易,要想成为一个智者,能够轻松把握自己的人生,驱赶前程中遇到的迷茫,对抗平庸,成为一个有作为有价值的人,读书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本突破我认知的书籍是《哈佛天才》。
我以前总觉得一个人有多大成就绝大部分是由他的天赋决定的。我从小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谁谁谁从小就不是上大学的料,谁谁谁很聪明,只要他一认真就能把学习赶上来了。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觉得是因为自己笨,根本不会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直到无意中看到这本《哈佛天才》……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人的早期教育远比天赋更重要。真正优秀的人才更多的依赖于后天的培养。小威特刚出生时,无论谁看,都觉得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甚至因为早产很多时候看上去还有点痴笨。但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下,3岁开始识字;5岁周游德国各个大城市 ;8岁能熟练运用了德、法、意、拉丁、英和希腊六国语言,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10进入有名的阿根廷大学;13岁著书《三角术》;14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3岁出版《但丁的错误》……
卡尔•威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呢?主要是以下几点:“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不能强迫施教”,必须先唤起孩子兴趣;不能填鸭式灌输,要开拓视野;不要让孩子在玩具上消磨太多时间;不要让孩子精力只用于消化,贪吃会使人愚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专注学习精神;严格的教育不能损害孩子的判断力;培养好的爱好,陶冶情操。
希望以上分享也能给您一些启示,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谢谢!
当你说希望自己可以拓宽眼界和看问题的视角的时候,恭喜你,你有了想改变自己的想法,你不在居于目前的状态,你开始突破自我,认识更好的自己。
提高认知,拓宽视角,我认为需要做两方面。
一、拓宽自己的社交圈
遇到不一样的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奇妙,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汇聚在一起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身边的人和事会让你快速成长,这是书籍无法给的体会,毕竟书籍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只有当自己去感知去体会,你会成长的更快。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二、多读书
除了拓宽社交圈,读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书籍能帮助你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可以说,读书和社交是相辅相成。
所以在读书方面,我个人建议是多读和心理学相关的书籍。
1、《九型人格》唐理查德和拉斯赫德森的版本,人的人格分为九种,且一个人可能同时拥有多种人格,人格与人格之间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每种人格又分为九种层级,层级间不停地进行着人格的发展和退化,了解人格的最好入门读物,也是我认为最好的人格分析体系。——帮你了解自己的人格,自我的状态。
2、《燃情岁月》有些人只跟随着内心的声音而作息,向往着在自由放荡中追逐自我认知和价值。——这部史诗级**中体现的精神值得你学习。
3、《自我观察-第四道入门》---葛吉夫。
这本书可以作为选读,主要是讲对心灵的自我探讨。
4、《全球通史》[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之前接触到的历史大部分是国内教科书,跟着西方角度来思考这个世界,非常有新意!一口气读六七个小时不是问题!
5、《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
非常推荐大学生读,书中有不少贴近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亦有我们可以以生活之事例反驳的观点,如何取舍、如何接受,这全凭你自己的思考。
书籍方面,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学习心理学是最好的选择。
6、《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结合西方哲学史进行对比分析,会产生火花,引人共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