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合性
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观念,人们就没有所相信的对象,从而也就不会有信念。
2、稳定性
信念是人们在长期的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信念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3、执着性
执著性不只是指信念稳定性,而更多地指具有坚定信念的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的稳定性。我们不能脱离拥有信念的人来考察信念的特点。当一个人抱有坚定的信念时,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到信念所要求的事业中去。
4、多样性
信念与理想是紧密相联的,正像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信念也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信念,比如在政治、经济、科学、道德、审美、事业、学业、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一些信念。
信念按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性亦可分为自我类信念与社会类信念。自我类信念包括个体趋利避害的天性以及推动其演变发展的人性、人格特质与性格素养。就个体类本能天性来说,有些天性是不用外界环境的激发就能够意识到的,人的大部分天性还受后天环境与教养的影响。
遗传缺陷、生理疾病、社会环境、药物食物干扰等等外来因素都会影响人类某些本能天性的形成、生长与保持。许多后天的性情、能力、知识、习惯化技能与动作等,也会被压抑于潜意识之中。而自我类信念要积极主动化就要被意识到,有意识才能有相应的积极主动性。
信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想法观念及其意识行为倾向,强烈的坚定不疑的确信与信任。信念就心理过程进行分类可分为信念认知、信念体验与人格倾向。
信念从来源上讲是对自我本能本性(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意识与唤醒,是个体本能本性中可与其行为志向、志趣相统一的部分,或者说是个体意识到的有益于实现其行为志向、志趣的部分。信念在意识中会分化为行为态度与行为信心,从而形成士气,或者说是形成个体行为的积极主动性。
信念的近义词:
一、信仰[ xìn yǎng ]
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宗教~。
巴金 《小人、大人、长官》:“对长官的信仰由来已久。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 包青天 的身上,创造出种种离奇的传说。”
二、信奉[ xìn fèng ]
1、信仰并崇奉:基督教徒~上帝。
2、相信并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 孔夫子 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
如下: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信念特征:执着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多样性。
具体表现:①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信念;②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在信念体系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信仰有盲目和科学之分。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这种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
在此意义上,理想和信念难以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正因如此,人们常将理想与信念合称为理想信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