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把握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如何准确把握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第1张

如何准确把握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1、简述: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就是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2、拓展:

比如你想理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就要先了解这样的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然后你才能真的明白这首简单的诗里包含了多么深沉的沧桑之感。

如何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古诗词思想内容的方法除要关注诗句本事外,还要关注与诗词有关的一些内容:一、古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二、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三、注释部分,四、思想感情的复杂性,五、作者创作风格的多样化

如何把握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中每词每句的意思,同时要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写这首诗时的特定情境,你就很容易的把握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

如何把握古诗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世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1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二字,可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那便是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可以通过理解这个意象,知晓诗人艰难险阻的精神。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有出处的诗句。

如何准确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情感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希望以下几个方面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型别、题材、描写或咏叹的物件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2鉴赏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诗,诗题是《邯郸冬至夜思家》,从题目我们就知道了时间地点、大致环境以及诗歌类别,可以肯定诗作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是思乡念亲。杜甫《春夜喜雨》这个题目就不仅标示了时间、吟咏物件,而且鲜明透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可以说题目的一个“喜”字,把作者的心迹展露无遗。又如陆游《书愤》,文题就意味著作者要抒发的是心中的激愤,而事实全诗正是以“激愤”贯穿的。其他如《永遇乐61京口北固亭怀古》《赤壁怀古》;《征人怨》《闺怨》春宫怨》;《谢亭送别》《送沈子福之江东》等等,从它们的诗题我们就可以推断其大致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总是推敲过来提炼过去,不达到最能体现自己意旨决不罢休,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即是言此。那么这个炼来炼去的字眼或诗句,就是诗眼或包含诗眼的主旨句。显然,包含诗眼的主旨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写作意图、思想内容、态度情感乃至表达技巧,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它就是诗歌的“心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和命脉,通过它就可直接探查到该诗的内蕴和底细。如唐代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初读只觉诗歌都在写景叙事。看不出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但仔细分析就可发现,一个“愁”字“出卖”了诗人,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成了我们窥视作者内心世界的视窗。缘何而愁细品上下诗句便可知晓。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醒后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明写作意图,把美好的梦境与丑恶的社会现实进行对照,抒发了自己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权贵的思想感情。又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以明显看出主旨句是“一夜征人尽望乡”,凭此可直接推断出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解剖诗歌的“细胞”。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可以说意象就是诗歌的一个个细小具体的组织“细胞”,诗歌就是这一个个意象“细胞”搭建起来的艺术“大厦”或有机生命体。因此,读懂诗歌把握诗歌主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必须首当其冲从分析意象做起。读懂了意象,也就明白了作者的意图,能够较为准确地推断出作品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这个特点需从两个层面来说。经过先辈们几千年的耕耘,古诗词中许多景或物被赋予了特定的意蕴。如“柳”与送别留恋有关,“月”与思家想人、盼望团圆相关,“鸿雁”则大多和书信传情有联络,这就是人们传统所说的意象(古诗词中这类有特殊意义的意象较多,这里无需详谈)。当然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只要抓住了这些意象,也就相应地得出了含有该意象的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如菊花是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就以“月”的意象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另一类意象是不具有相对固定意义的形象,直白地说就是打上了作者情感烙印、被写进诗中的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景物,作者用它们共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情感。对此我们应仔细分析这一组景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根据这些景物特征来推断出作者相应的思想情感。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选取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几个清新自然、热烈、充满生机,具有山野典型特征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深秋山野全景图。静对自然生命的壮观,作者心里充满感动,不由得发出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不只是美的联想,色彩的比较,更是生命的礼赞。全诗饱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于大量的借景抒情的诗词,都具有类似的特点,考生们可举一反三,参照赏析。

分析诗歌的“血型”。如人可以划分为几个型别的肤色、血型一样,古典诗词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类别。型别相同的诗作,其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有大致相同的一面。例如咏史怀古诗,大都歌颂古人功绩,抒发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如杜甫的《蜀相》);闺怨诗大都借怨妇之口表达被朝廷(官场)抛弃的苦恼(如温庭筠的《梦江南》);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或别后的思念;边塞征战诗,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山水田园诗,大多以山水田园为审美物件,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闲适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类别较多,不一而足)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可据此进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推断。

如何迅速准确把握古诗词蕴含的情感

对于文字,是没有快速这一说法的。

你只有多读,多看,

反复读,反复看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不假

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分几类

简单介绍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贬谪之情、思乡之情、爱情愁苦、怀才不遇、忠君报国、对景抒怀、巨集志之情等等。

其实,尽管时代在变化,但是人的感情却是变化不大,仔细去体味古人的言语,也许你就会找到和他相同的一些地方,正如《兰亭集序》中说的“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自己用找关键句,研究关键情节的方法,并且最好能结合文章写作背景。

如何才能迅速准确把握古诗词蕴含的情感

首先要联络一下诗人的风格,还有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例如杜甫,现实派,跟他所处的环境相关,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和他的社会地位,家庭条件都有关系,等等,掌握了这些看到类似的诗词就好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如何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老师 这还是看点天分和勤劳 我高中三年最努力的是语文 一直没考及格的也是语文 不然现在该在北大上课了。。。

古代的诗歌有很多种流传方式: 

1、出诗集这个方式需要用到钱,一般分三种:一是自己掏钱出自己的诗集;二是欣赏自己做的诗词的达官贵人资助;三是出版商要以此牟利而出诗集赚钱 

2、艺人传播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很多诗歌便通过青楼、戏院等娱乐场所传播,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诗人才子经常光顾那里的原因 

3、民间传播老百姓虽然做不了诗,但却可以读诗,就如白居易、杜甫等做的民间诗歌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4、风景名胜的留诗诗人经常有这样的一个习惯,不管走到哪里,一有什么灵感或感慨,总是喜欢用笔写下来,所以经常见到许多风景名胜上留有诗词,一首好的诗词会让那风景名胜更加有名,而由此这些诗词就流传下来了,甚至比其他方式更加有效等等

或者是一些记录方式,

一、刻石。比如各个地方名胜的墙壁、山石,很多都有诗词家的笔迹。 

二、诗集。诗人不一定都是穷困潦倒的,比如晏殊、纳兰容若等,写的诗词就自己出诗集了。

三、口传。就像唱歌不一定要看着歌词才会唱,可能就是听别人唱来唱去自己就会了。

四、后人点评整理。比如王国维就最爱干这个事。把诗词整理到一起,添加自己的感想。

五、野史小说。在某小说里,忽然出现一首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红楼梦》里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了。

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词一般都是触景生情,或者有感而发,所以要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比如诗人远离家乡,看见月亮有感写了首诗,那大多是表达思乡之情。同理,还有怀才不遇的,直抒人间疾苦的,表达爱情、亲情、友情的,表达人生得意的,人生悲苦的等等。

在古代,由于信息和交通的不发达,消息传播较为闭塞。古人可通过官方布告、文人解说、娱乐场所的传唱这几种方式来将诗词传播出去。 

一、放榜

诗词大多是文人墨客在情感充裕时所作,想要将其传播出去需要作者本身有一定的知名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加我们的“国考”,历朝历代都有选拔人才的考试,在这一场考试中,只要是你的诗词十分优秀,得到了主审考官的认可,并将其判定为优秀诗篇,等到考试结束后,这首诗就会被写在布上,以放榜的形式让大家知晓。由官方发布的布告中,高中的状元的诗则会被放在榜首。这就是我们传诵经典的古诗流传出去的策略之一。 

二、知识分子的传播

在当时,诗词的传播主要还来源于读书人学习。当一位出名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后,就会有其门下的学生进行抄送后传播至于读书人中间,经过他们的口口传诵,诗句的传播力度自然就加大了。除此之外,知识分子还会对高中的进士的文章进行疯狂地膜拜,所谓的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这帮羡慕他人夺魁的读书人在中间推波助澜后将诗词推广向了四面八方。 

三、传唱

古代的很多诗都是可以歌唱的,而在当时诗歌也是从音乐中演变而来的。对于很多民间百姓而言是很少接触到读书人所讲解的诗句的。在唐代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后,将诗歌推广向平民百姓,让诗在普通老百姓中更有名。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在各个娱乐场所传唱,加大诗歌的传播力度,也让诗人的名声大噪。只有在民间广为流传,诗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通过以上几种媒介进行诗歌的传播,其传播范围虽然不如今日的数字化媒体,但是在效果上还是不错的。

诗歌是人的情感表达,古人觉得仅用语言无法表达深情的层面,用诗歌增强内心展露,写作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爱情、友情、亲情、对世间万物的崇拜以及最受重视的祭祀,古时候人们觉得诗歌是人与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

如此便是诗词的起源,再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诗和词,曲和小说。那么他们又是如何被保留下来的呢?古时候有没有现在的这种电子或者大批量印刷的保留形式。

其实古时候就已经很重视文稿的保留,人们会把收集到的文稿装订成册,但是这也已经是魏晋时的事情了。在此之前,人们还没有这个意识,所以在此之前的就更加不可考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25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