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叶甫盖尼·奥涅金》赏析

求《叶甫盖尼·奥涅金》赏析,第1张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这部诗体小说广阔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别林斯基把它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

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奥涅金有过和一般的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

奥涅金与达吉雅娜和连斯基的关系,进一步显示了主人公身上的深刻矛盾。如果说奥涅金误解和拒绝达吉雅娜对他的真挚的感情还多少带有不满上流社会庸俗习气的因素的话,那么他为了维护个人的虚荣而轻率地与连斯基进行的决斗则暴露了唯我主义的灵魂。奥涅金后来对已成为贵夫人的达吉雅娜的追求虽不乏真情,但其中更多的已是贵族子弟的虚荣。作品留给奥涅金的依然是迷惘的前程和一事无成的悲哀。

作者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叶甫盖尼·奥涅金》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作品生活场景广阔,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体裁别具一格。它用诗体写成,兼有诗和小说的特点,客观的描写和主观的抒情有机交融。独特的“奥涅金诗节”(每节十四行,根据固定排列的韵脚连接)洗练流畅,富有节奏感。

《叶甫盖尼·奥涅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的诗体小说。作品描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他厌倦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浮华空虚的生活,来到乡间继承叔父的遗产。经朋友连斯基介绍,结识了当地地主拉林一家。该家长女达吉雅娜爱上了奥涅金,写信倾吐衷情,奥涅金却因对人生失望而拒绝了她纯真的爱。达吉雅娜命名日晚会上,奥涅金出于对连斯基一再相邀的报复,故意向其未婚妻大献殷勤,导致这对朋友决斗,结果连斯基被打死。奥涅金满怀悔恨,外出漫游。3年后在彼得堡与达吉雅娜相遇,这时她已是将军夫人、京都社交界的王后。奥涅金转而狂热地追求她,表示炽烈的爱情。达吉雅娜虽然爱他,但身不由己,无奈地拒绝了他的追求。

奥涅金是俄国社会当时的进步贵族知识分子典型。他的性格充满着矛盾:生活于上流社会又厌恶上流社会;不满空虚无聊的社交生活又远离朴实的劳动人民;聪明有才华却又没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渴望自由、斗争却又没有目标、缺乏勇气;思索整个社会却又陷入个人感情的天地。结果是想干一番事业却一事无成,成为社会的“多余人”。奥涅金性格的矛盾,是当时矛盾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当时的进步贵族青年不满现实,要求改革,但脱离人民,必然失败。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证明了这一点。作品通过奥涅金形象的塑造,对十二月党人失败的一经验教训作了艺术的总结。达吉雅娜是俄国文学中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她出生在乡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长,朴素纯真,温柔敦厚,诚实善良,即使成了显赫的贵妇,仍然向往自然和睦的乡村生活。

作品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知识分子与人民关系的时代问题作了艺术探求,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京城上流社会、外省乡村生活、贵族沙龙、京都市容,以及俄国的经济制度、文艺流派、历史人物、社会风貌等都得到表现。别林斯基誉它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作品以现实主义笔法,真实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塑造出时代的典型。诗人调动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将诗、散文、牧歌、哀歌、恋歌、传说、故事、歌谣、书信、时评等融合在一起,把讽刺与赞美、抒情与叙事、梦与真、理想和现实等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整体。诗体韵律也别具一格,采用四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诗节,既是节奏单位又是意义单位,各节既承上启下,又相对完整,节节相连,延绵不断,似河水汩汩下流,有强烈的音乐感。后人称之为“奥涅金诗节”。

达吉雅娜先追求奥涅金,后来却拒绝奥涅金的追求,是因为她已经嫁给了奥涅金。

在普希金的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角色。她一开始对奥涅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地追求他,但后来她却拒绝了奥涅金的求爱,因为她已经嫁给了奥涅金。

有些人认为,达吉雅娜的拒绝是出于对规范的遵守和社会道德伦理的妥协,也反映出普通罗斯人民对规范的遵从和妥协这一民族性格。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达吉雅娜是普希金笔下的俄罗斯灵魂,她对奥涅金的拒绝和对婚姻的忠诚,源自俄罗斯精神。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不幸基础上,哪怕那个人是一个年老的将军。

关于达吉雅娜为什么先追求奥涅金,后来却拒绝奥涅金的追求这个问题,以上是我知道的一些信息。

是她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唯一道路,否则她只能是卡列宁的附属品,安于做一个没有爱情的贤妻良母。同渥伦斯基的爱情是她张扬生命的唯一途径,她的一切人生价值都寄托在此。赋予她新生的是爱情,置她于死地的也是爱情。她的死有社会原因,但重要的是自身原因:爱情至上主义,但又带着浓厚的旧有传统烙印,来自上流社会的、家庭的、渥伦斯基的压力都承受住了,但她无法战胜自己,当渥伦斯基对她冷淡时,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强烈的悔罪意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最后一语。神权、夫权、爱情的幻灭共同置安娜于死地。

安娜形象意义:勇敢的、向上流社会提出挑战的叛逆女性。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女性形象能象安娜那样反叛自己的出身,简最终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屠格涅夫按传统道德标准塑造理想女性,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恪守着没有爱情的婚姻,巴尔扎克把欧也妮送上了归于传统的道路。而安娜是义无反顾的,最后也不愿回到沉闷的生活中去,以死抗议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抗议这个毁灭真情的社会专制制度。安娜是女性觉醒和妇女解放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下面这个不太好)

达吉雅娜是<奥涅金>的女主人公,诗歌的形式并不是很吸引我,因为毕竟是翻译以后的作品,做到了信达已经不错,况且还要译成中文的长诗,对译者来言已是要求很高的了

故事的一开头叶甫盖尼就是社交场上的宠儿,记得还有大段的铺陈然后就是乡村一个淳朴没有见识的女孩子爱上了他他倒是一个应该说善良有着自省的人,并没有卑劣到玩弄达吉雅娜的感情的程度或者我宁愿相信是这样这也为后来他离开社交场而埋下了伏笔很多年之后,达吉雅娜已经变成了一个贵族老头的妻子,他们再次相遇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叶甫盖尼得到的回答却是"我爱你,可是我已经是别人的妻子,我要对他永远的忠贞"在叶甫盖尼不了解的岁月里,达吉雅娜走进了他的书房,看过了所有他所看过的书时光确实有一双神奇的手,我们往往惊叹于这双手力量的强大这个故事也许不是这样的,因为我的喜好而变成了我眼中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看过电视里介绍的歌剧,仿佛还是不错的,音乐很美,场面是决斗之前,忘了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最给力

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而这一形象真正的广为流传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之后才更加深入人心的。之后又有赫尔岑《谁的罪过》中“别尔托夫”,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博洛莫夫》中“奥博洛莫夫”等。

用作家们自己的话来说,“多余人”群像是“既非孔雀,又非乌鸦”的中间人物。他们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而且他们的缺点除了与他们自己思想、阶级上的局限性有关外,更多的还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从叶甫盖尼·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整个俄国社会越来越腐败,这是其背景;而诸“多余人”形象越来越龌龊便是其表现了。所以,作家们通过这些人物主要是反映现实的黑暗,希望改变现实,扭转时局。 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诗人超前的生态伦理意识:返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诗人赋予达吉雅娜的纯真、自然的个性和品质,正是其对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表达。在诗人笔下,城市里充满着喧器与浮跟,灯红酒绿,人影幢幢,满是虚情假意和花言巧语,而在农村,有恬静的溪流、牧场,

有散发着野花幽香的丛林、山谷,有像达吉雅娜的奶娘一样淳朴、厚道的人民。这样的对比描写道出了达吉雅娜不愿意去那繁华的城市的原因,呆在古朴的乡村的缘由,也道出了诗人呼吁人们返归自然、诗意地栖居于大自然之中的心声。而这种境界又恰恰与生态伦理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 如果说乡村少女达吉雅娜是叛逆的、现代的,那么,作为婚姻的女性,作为将军夫人,达吉雅娜己完全归于了传统。为了不使母亲失望,她来到了莫斯科这个婚姻市场,将自己嫁给了老将军。作为将军夫人的达吉雅娜,光彩照人,雍容华贵,具有完全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旧情人奥涅金再次出现,当爱情与婚姻正面冲撞的时候,爱情让位于婚姻,自由让位于责任,将军夫人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断然拒绝了奥涅金的求爱,选择了忠于传统婚姻道德。

男主人公奥涅金最终拒绝了达吉雅娜的求爱,将“好心”地将女主人公教训了一通。花园里,他们的那场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两性之间的一场对话。一向心高气傲的奥涅金在爱情方面一直习惯于主动出击,而现在,一个女性却反客为主,把他当作追求对象,潜意识里他是难以接受的。在男性话语的统摄之下,女性只能被动地居于屈从的地位。因而,从两性文化的角度来看,达吉雅娜的求爱失败也是一种必然。奥涅金与达吉雅娜的对话表明,在爱情方面,主动权只能专属于男性,女性只能处于被动。一旦她逾越常规变成主动,那么结局只有一个——失败。所以,在普希金的爱情观念中,爱情自由是单向的,只属于男性。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事件贯穿社会反农奴制运动时期,普希金讲述了年青人的命运,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不满,比如说奥涅金,他是十二月党人先进贵族、知识分子代表,是十九世纪初叶俄国贵族青年的典型代表。他出身贵族,从小受贵族教育,学说法语、社会交际等。奥涅金区别于社会上的年青人是他出众的智慧,他能在谈话中轻易地涉及一切,在重大问题中他会装出老练的、学者的严肃,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见解。

达吉亚娜和奥涅金在天性上,在对待社会的批判态度上是一致的,他们都鄙视贵族上流社会,但在心灵气质上他们又不同。奥涅金无力摆脱贵族阶级思想和习俗的恶劣影响,精神空虚,而达吉亚娜与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与俄罗斯大自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内心充实。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概括了19世纪贵族进步青年的特点,提出贵族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在达吉亚娜身上突出了她和人民的亲近、她气质的高洁,诗人以达吉亚娜的豁达胸怀、善良、同情劳动人民来批评奥涅金的利己主义和精神空虚。

〔俄—苏〕普希金《达吉雅娜给奥涅金的信》爱情诗鉴赏

〔俄—苏〕 普希金

我还能说什么——还要怎样呢

现在,我知道,您可以随意地

用轻蔑来处罚我。

可是您,对我的不幸的命运,

哪怕存着一点点怜悯,

请您不要舍弃我吧。

相信吧,我的害羞

您是无论如何不知道的,

如果我有什么希望,

那就是尽管稀少,尽管一个星期只一回,

在我们的乡村里能够看见您,

为的只是听听您的谈话,

对您说上一个字,以后就老是想着,

日夜的想着这桩事,

直到重新会面的时候。

可是听人说,您讨厌别人;

在偏僻的地方,在乡村里什么您都气闷,

而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

可是我们是真心诚意地喜欢您。

为什么您来访问我们呢

在偏僻的没有人来的乡村里

我决不会知道剧烈的痛苦。

没有经验的灵魂的激动

将来平定之后谁能知道呢

我会找一个合意的朋友,

做一个忠实的妻子

和一个贤德的母亲。

别人啊! ……不,在世界上无论是谁,

我的心也不交给他了!

这是神明注定的……

这是上天的意思! 我是你的;

我的一生原来就保证了和你必定相会;

我知道,你是上帝派到我这里来的,

你是我的终身的保护者……

你在我的梦里出现过,

虽然看不见,你在我已经是亲爱的,

你的奇异的目光使我苦恼,

你的声音在我的心灵里

早已就响着了……不,这不是梦!

你一进来,我立刻就知道了,

完全昏乱了,羞红了,就在心里说:这是他!

不是真的吗 我听见过你的:

当我帮助穷人

或是做祈祷来安慰

烦恼的灵魂的痛苦的时候你

不是悄悄地和我说过话吗

并且就在这一会儿,

不是你吗,亲爱的幻影,

在透明的黑暗里一闪,

轻轻地向枕边弯下身子

不是你吗 带着安慰和爱,

低低地对我说了希望的话。

你是谁,我的天使和保护者,

还是奸诈的诱惑的人:

解答我的疑惑吧。

或许,这一切都是空想,

都是没有经验的灵魂的梦幻!

而且注定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可是随它怎样吧! 我的命运

从现在起我交给你了,

在你面前我流着泪,

恳求你的保护……

想象一下吧,我在这里是一个人,

谁也不了解我,

我的理智昏乱了,

我应当默默地死掉的。

我等待着你:看我一眼,

复活心的希望吧,

或者打断我的苦痛的梦,

啊,每份所应得的责备!

结束了! 重读一遍都害怕……

我害羞和恐惧得不得了……

可是你的名誉是我的保障,

我大胆地把自己信托给它……

(吕荧 译)

《塔吉雅娜给奥涅金的信》选自普希金的名著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诗体小说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前所未见的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及贵族中进步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别林斯基为此称它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普希金的创作从此完成了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小说也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说描写了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因为厌倦了上流社会那种每日在剧院舞会厮混,或是宴饮作乐、灯红酒绿的空虚乏味的生活,为了继承伯父的遗产,来到乡间,结识了邻居女地主的长女塔吉雅娜。乡居的塔吉雅娜对他一见倾心,就主动给他写了这封真挚热烈,感人至深的示爱信,但奥涅金把她视同上流社会中一般浅薄女郎的谈情说爱,高傲地拒绝了塔吉雅娜纯真的爱情。后来奥涅金又因浅薄的虚荣心作怪和连斯基发生争吵,导致决斗,杀死了他的好友、塔吉雅娜的妹妹奥尔加的未婚夫,这个有才华的留学归来的年轻诗人。为此他被迫远行。在漫游全国九年之后,奥涅金又在彼得堡邂逅已成贵妇,已成上流社会社交明星的塔吉雅娜。这时,奥涅金突然狂热地追求塔吉雅娜,但遭到她冷静的拒绝。普希金通过这个爱情故事,深刻地提出了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问题。这是十九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塔吉雅娜是个性格文静,内向、深沉,有教养的地主**。她自幼深受其奶母的影响,钟情于民间文学和民间习俗。她为人真诚、淳朴。她主动写给陌生异性的信,其风格也一如她的为人。塔吉雅娜深知,在她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社会人生,采取这样的主动求爱的行动,在名誉上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最起码“您可以随意地/用轻蔑来处罚我”。但这是她那“没有经验的灵魂”经历了“剧烈的痛苦”之后必然会有、也是应该会有的情感流露。她以极大的努力抑制了自己少女的羞怯之心,抛弃了自己的沉默,勇敢地坚决地向她梦寐以求的亲爱的意中人剖露衷曲,而不是像上流社会那些善于装腔作势的妇女那样扭捏作态。塔吉雅娜对心上人寄予的希望是十分朴实而低微的:她只希望能够“一个星期只一回”看见他,听他的谈话,和他说上一个字,然后就日夜咀嚼这幸福而甜蜜的回忆。她从旁人的嘴里听说他“讨厌别人”,对什么“都气闷”(时代的“忧郁症”)。她为自己故乡这个“实在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让他开心,而表示由衷的歉意,但她极其纯朴地善意地表白:“我们是真心诚意地喜欢您”的。

如同别人一样,塔吉雅娜也是从小就在吮吸传统观念的乳汁中滋养成长的。她相信命运,相信神明的意志,所以直感地认定奥涅金出现在她的身旁,就是“你是上帝派到我这里来的”! 而且是“上天的意思”、“你是我的终身的保护者。”早在奥涅金来到这个偏僻的乡村造访之前,塔吉雅娜那早已萌动的青春的 中就已多次地在她梦中出现过这个“亲爱的”人儿。在梦里,他那“奇异的目光”使她苦恼,他的声音使她心灵震颤。如今,奥涅金出现了,她的潜意识立刻就准确无误地判断出:“这是他!”而且从现实中他的进入她的生活领域,进而印证了梦幻中的确实存在。从现实回忆到梦境,从梦境回归现实;又从现实印证梦幻,再从梦幻进入现实;从似曾相识到亲切的会晤;时时处处,无不有“他”的存在和频频出现。这使她兴奋,使她激动,使她浮想连翩,心响往之。但是,突然间她冷静地深思一个严肃的问题:“你是谁,我的天使和保护者,还是奸诈的诱惑的人”

我们不要忘记,塔吉雅娜自称“我在这里是一个人,谁也不了解我”。她生活在拉林家,但她的性格不合世俗,和她的父母妹妹都格格不入,只有她的乳母一人才是她心灵的依托。乳母给予她的来自民间的种种精神滋养,使她受到了人民的美德的薰陶;而阅读启蒙作家的著作和浪漫主义的小说,则使她响往自由和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理想,追求爱情幸福,就表现了她的勇气和民主思想的觉醒。她把她内心种种美好的追求凝聚成为一个“他”。她把自己珍贵的少女的名誉和尊严都信托给这位陌生的男子,未免有些冒失,但反之也表明她绝无虚情假意、逢场作戏,有的是一片至诚。遗憾的是塔吉雅娜所遇的并非其理想人儿,奥涅金白白辜负了她这番比黄金还更宝贵的真情。而奥涅金读信后对塔吉雅娜表现的傲慢和教训更使她寒心。对待这封信的两种不同态度,就鲜明地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心灵。

这封信分四段。首段用极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收信人表白了写信者是经历了如何的思想斗争,才坦诚地表达她的希望和对他真诚的欢迎。第二段突然话锋一转:“为什么您来访问我们呢”如果没有“您”的来访,那么就不会一石击起千层浪,心灵的波涛也绝不会汹涌激荡,“我”那“没有经验的灵魂”也绝不会经受“剧烈的痛苦”,而一如常人,按照生活的常规去做一个贤妻良母了。第三段一开始就信誓旦旦地申明:既然是“你”已经来到了我的身旁,那么“在世界上无论是谁/我的心也不交给他了”!因为他的出现,在梦境、在幻觉、在现实中,她早已有了一见倾心的爱情心理基础。在这里,“我”的情绪因爱情的激动而达到 ,语调由平稳变为急促,语句也反复论辩求证,语词称谓也由生疏客气的“您”而自然转变为亲密的“你”。只不过刹那间她还有一丝疑惑,你到底是我的天使呢,还是恶魔! 但一切都豁出去了,我把我的命运交给了你去主宰,现在我唯一的只能是恳求你的保护。此时此刻,我只能像一双听任宰割的羔羊出现在你的面前了。从第三段末尾至第四段,语调又重归平稳,语句又由首段的羞怯变为沉重,这表明写信人对自己命运的祸福去从都无力把握。

普希金在这封信里清晰地写出了写信人的心理轨迹。从她开始时羞答答地向他表示的希望,到提出反问,到激烈的争辩,到最后顺从的企求,这一心理历程就活画出一位不谙世故的乡村姑娘对来自名都大邑的“白马王子”的倾慕与忘我呈献之情。这既是塔吉雅娜的幼稚、单纯、真诚的表现,也正是她十分可贵、可爱之处。这些对来自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奥涅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他对它的不予珍重、未予珍惜,就导致了他悲剧性的生活道路。普希金所精心塑造的“俄罗斯的灵魂”——塔吉雅娜的精神风貌在这里却得到了升华。

普希金(1799—1837)——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十九世纪俄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只有短暂的38年,却留下了永垂不朽的文学成就。他以诗和小说为人称道,其中爱情诗占了大部分。诗人总是多情,普希金可以说是为爱而生,最后他也是为爱而死。

普希金的抒情诗中,爱情诗占很大的比重。诗人逝世时还不到38岁。他才华盖世,英姿飒爽,一直赢得很多女性的崇拜与羡慕。他本人也感情丰富,对爱充满幻想与追求。爱情是他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抒情诗创作的重要源泉。普希金的爱情诗,是通过他个人的复杂感受,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的真挚流露。

文学离不开女人,俄罗斯文学更是如此,似乎每个俄罗斯大作家背后,都有窈窕的女性身影,比如帕斯捷尔纳克背后是伊文斯卡娅,叶赛宁背后有邓肯,站在普希金背后的有巴库尼娜。正是这些伟大的女性滋养了俄罗斯精英。

普希金的一生,是追求爱情的一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玫瑰伴随着他,并为之写下了多少精彩艳艳的诗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便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而普希金的爱情启蒙老师,人们公认就是在他就读于圣彼得堡皇村中学时一个同学的姐姐——叶卡婕琳娜·帕夫洛夫娜·巴库妮娜。

巴库尼娜是普希金最早追求的一位少女。与她的接触使普希金尝到了初恋的酸甜苦辣,写出了不下20篇动人的诗篇。

叶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巴库尼娜(1795—1869)是普希金在皇村学校读书时的一位同学的姐姐。巴库妮娜比普希金(1799—1837)要年长4岁,她常到皇村学校去看望弟弟。在那里,她与普希金相识了。

巴库尼娜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又很有艺术才华,善于绘画。优雅的谈吐使普希金跟她熟悉之后便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普希金在1815到1819的四年间,为巴库妮娜写的情诗不下20首。普希金最重要的长篇叙事诗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他就是将这段暗恋,投射到女主角达吉雅娜对主人公奥涅金的情感之中。普希金对巴库尼娜一往情深,1834年她与波尔托拉茨基(1792—1855)维婚时,普希金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在普希金写给巴库妮娜的那么多情诗中,《歌者》被后世公认是写得最美的一首,就让草根给大家分享普希金写给初恋情人巴库妮娜的几首情诗。

你可曾听见林中的歌声响在夜阑,

一个歌者在诉说着爱情与伤感?

黎明时分,田野静悄悄,

芦笛的声音纯朴而又幽怨,

你可曾听见?

你可曾听见过他,在那幽暗的林间,

一个歌者在诉说着爱情和伤感?

你可曾看到他的泪水,他的微笑,

他愁绪满怀,他目光暗淡,

你可曾发现?

你可曾感叹,当你听到歌声低缓,

一个歌者在诉说着爱情与伤感?

当你在林中遇到了那个青年,

他的眼中已熄灭了青春的火焰.

你可曾感叹?

普希金 《歌者》 写于1815年的冬天,是普希金写给初恋情人巴库妮娜20首情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那是1815年的冬天,少年普希金站在皇村学校教室的窗前,痴情的凝望着教室前面的林荫小路。窗外,雪花飞舞,在微微的寒风中飘然落下,落在窗前化作少年焦急的等待。有人说等待一个人的焦灼,就如女娲补天的火,熬得爱成了五色石。的确,诗人的心此时是焦灼的但也是缤纷的。终于,她,出现了,一个穿黑色连衣裙的美丽少女。沿着林荫小路,步伐轻盈地朝教室走来。她就是少年普希金的初恋情人巴库妮娜。初恋的甜蜜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从此如潮的诗情激发他写出二十余首献给巴库妮娜的情诗,俄国普希金学把他们称作“巴库妮娜情诗”。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就描绘了痴情的咏唱者在林间小路中徘徊等待巴库妮娜的焦虑心情的诗《歌者》。

在清晨的晨光里,在幽暗的林间,在寂静的田野里,诗人用低缓的歌声传达出他苦恋的心情。在凄婉深情的问询中,那如泣如诉的旋律在空中回响,原野里飘荡着初恋少年的心声。

曾醉心于恬静的安乐,雀跃的欢呼,

这欢快的时日现在何处?

它转瞬即逝,如同梦幻,享受的喜悦也一去不返,

我重又寂寞、忧郁,周围一片黑暗!

普希金写给巴库尼娜的诗 《是的,我曾经享受过,也曾感到幸福……》 ,是偷偷写在自己1815年11月29日的日记里的。在这首诗的下边,还有一段同样动情的表白:

“我幸福过!……不,昨天我是不幸的;清晨我便忍受着期待的折磨,怀着难以描绘的激动心情立在窗前,眺望白雪覆盖着的小道——看不见她的踪影!我终于失去了在楼梯上能够与她陡然相遇的希望——这种相遇是多么甜蜜的时刻呀!

“她多么可爱!黑色的衣裙对亲爱的巴库尼娜太相称啦!然而我18个小时没能见到她了,哎,十分地痛苦、难忍……

“是的,我曾有过5分钟的幸福……”

那时普希金也许是初次向心爱的人献诗,所以诗中带有羞涩的成分。对她的思念搅得普希金彻夜难眠。

田野上响起一阵芦笛声

声声涌入我孤寂的院庭

最后的一场幻梦飞逝了

连同我心爱恋人的倩影

夜色已经从天上消失

朝霞初露百、晨光淡淡

而我的周围是一片荒凉……

她已经离去……我来到河边

清朗的傍晚,她常在那漫步

在河岸上面 在葱茏的草地

我没有找到她美丽的小脚

留下的隐度约可见的踪迹

我在树林里郁郁地徘徊

念着她那无与伦比的芳名

我呼唤她——我那孤独的声音

却在远远的空谷里回应

我浮想联翩,来到河边

河水缓缓地向前流去

难忘的影子不复在水中颤动

她已经离去!……直到甜蜜的春天

来临。我告别了幸福和心灵

秋天用它那寒冷的巨手

剥光白桦和内菩提的树冠

它在疏落的树林中喧响

枯黄的树叶在那里日夜飞旋

寒冷的波浪上笼罩着白雾

传来阵阵秋风的伸唤

田野、山丘、熟稔的树林

是你们守卫着神圣的宁静

为我的忧愁和欢容乐作证

我将把你们遗忘……直到春天来临!

然而相识总是短暂,离别却是长久,初恋情人巴库妮娜还是在那个《 秋天的早晨》 离开了普希金。而诗人只能将这份离愁别绪写进萧萧的秋色里。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全诗共8章,1823—1831年间陆续写成。主人公奥涅金是一个贵族青年,染上了当时流行的忧郁症。为继承伯父的遗产,他来到乡下。认识了热情而有浪漫气质的青年地主连斯基,和地主拉林家的两个女儿达吉雅娜、奥尔加。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并主动表白爱意,却遭到拒绝。奥涅金转而追求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加,连斯基因此责怪奥涅金,两人发生口角,引起决斗,连斯基不幸身亡。奥涅金悔恨交集,出国远游。回国后,又见到了已是公爵夫人的达吉雅娜,向她求爱却被拒绝。长诗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奥涅金的形象,达吉雅娜身上则体现了俄国人民道德纯洁、坚忍克制等特点,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27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