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发展正常的个体中,了解他人,将他人作为自己的认知对象,根据他人的表情、动作等行为表现,体察、识别、推断他人的内在感受,包括他人的情感状态和情绪感受,从而根据这一-判断来调整 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距离,这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和功能之一。
但是,孤独症患儿在这方面的心理需要和功能存在障碍。孤独症患儿的高级情感需要微弱。同时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遇到指责、命令、冷落、排斥等情况相对较多,这容易使他们产生较多的负面感受,从而本能地疏远他人,失去与他人情感交流的动机和兴趣。
此外,孤独症患儿的心理理论能力受损,因此存在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是情感沟通建立的基础,而孤独症患儿在此方面存在缺陷,常常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孤独症患儿常常难以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和维系。怎么应对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孤独症患儿较普通人群更易罹患情感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以反复出现的抑郁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抑郁发作时,患儿情感低落、言语减少、思维迟缓、自责、精力减退、兴趣减少,同时可伴有焦虑、饮食睡眠问题、乏力、头疼等躯体不适,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幻觉安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则以间断或交替出现躁狂/轻发作时,患儿情感高涨或易激怒、话多、活动多、自我夸大、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有研究报道,孤独症患儿出现心境问题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怎么应对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既往研究显示,97-133%的学龄期孤独症患儿共患重性抑郁障碍( 抑郁症); 21%的包含孤独症在内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共患双相情感障碍;364%的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共患情感障碍,其中915共患重性抑郁障碍(抑郁症)。273%共患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和抑郁发作与孤独症患儿的自杀观念和行为相关。
因孤独症患儿存在一系列心理发育障碍, 故孤独症患儿共患的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往往表现不典型。因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对患儿生活和功能影响很大,并与患儿的自杀观念和行为相关。怎么应对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上海长江医院温馨提示:
只要发现患儿存在可疑的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表现,即应带患儿去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并予以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缓解患儿情感障码症状,并避免患儿出现自伤、自杀的风险。
①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帮助患者;②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反复发作者树立治疗的理念,定期门诊复查,与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③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早就诊治疗,做好心理疏导。抑郁时让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关心支持,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④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⑤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⑥促使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性活动,以期减少或防止发生残疾。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多给予鼓励、肯定,根据患者的能力,与患者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1、必须看医生。
按医生的叮嘱定时服药,密切注意他服药后的反应,一段时间后复查。
这种药肯定有副作用,吃多久要根据病情而定,不是他人能提供意见的,必须听专业医生的。
2、家长要给予他关爱,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凡事对他不要太苛刻严格,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多做户外活动,多交性格开朗外向的同龄朋友、看轻松搞笑的节目、听舒缓的音乐、享受阳光。。。。。家长对他必须有足够的理解与宽容。
忠心地希望他能早日走出阴影,成为一个阳光的孩子!
这篇小短文其实是给一位知友的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意义,所以发在这儿:
抑郁症的人群发病率在百分之十左右。如果再加上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这样的常见疾患,具体到正在上学时段的青少年,每年因为这些情况影响学习进而影响中/高考,再进而影响一生的走向的例子数不胜数。
所以在我的工作中,一旦遇到家长主诉孩子成绩突然下降,下降的速度和幅度令人不可思议,如果没有明显的应激事件(比如校园暴力、经济困境),我都会提示家长留意孩子的生活习惯有没有变化(是不是变懒),情绪有没有变化(是不是变得呆滞,或者容易冲动),这些很显然的情况,家长通常会有所注意,但是不会把它和成绩下降联系起来,从而考虑精神疾患的可能性。
笔者在知乎颇回答了几十个精神疾患相关的问题。有一个最大的感慨是:
大家对抑郁症(包括其他精神疾患)存在误会。
(一)误会这个病的性质。
通过精神疾患,我们的确可以往很多方向探索。对于一个抱着问题意识,受过思维训练而又通达的人来说,精神疾患的经历会让他/她深刻的理解人何以为人,我何以为我,物质何以为物质。但是这种思考一定会是孤独的,深沉的。
而知乎和豆瓣上多数探讨都没有意义。彼此交流病状,并不意味着能彼此交流有益经验。反而是那些标榜“负能量勿入”,大家都愿意去看。这样的互动,对走上治疗正轨,迅速回到正常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类似“抑郁症是聪明病”、“双相情感障碍是天才病”、某某某大人物是抑郁症患者,这样的说法,作为无趣的谈资也就罢了,作为患者,不宜在这上面着意。
(二)误会这个病的作用
有些医院诊断草率(不要全怪医院,医院资源有限,医师有限,很难逐一照顾到),开了药没有对患者进行完整的用药教育,一旦出现副作用,患者往往不知所措。反复多次就医,治疗方案支离破碎,灰心是很正常的。
知乎很多患者就是这样。自己的负性感受非常复杂,病情迁延变化,开帖子诉说,又要突出自己忧郁悲哀的气质,大家都买账,觉得深得我心。
其实,这是南辕北辙。
我非常不主张病友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病友的理解。
回到学习障碍这个问题:学习是个综合的过程,要动员复杂的资源。它的内涵丰富,包括联想(联想多快,多广),线索的追踪能力,思维的快慢,专注的强度(当然这些不在一个逻辑层次)等等。
也包括保持正常人际关系(对来自人际关系的适当感受并反馈),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意志减退则会削弱自己的计划能力)。不一而足。
对于学习阶段的患者来说,刚刚发病时,除了对自己注意力不能集中有所认识,并觉得苦恼外,对自己其他的改变不能认识,甚至,这个认识可能永远做不到。这就是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所有精神疾患的困难之处。
抑郁症导致的学习障碍最常见的就是题主说的无力学习,这是指因为意志减退导致的动力/动机缺乏所造成的。有的患者知道学习是重要的,尽管意志减退,仍然逼自己去学,这种勉力而为的冲突使患者感到很痛苦。
在初中高中,学校人际关系其实压力很大,绝大多数的情况是这位成绩不断退步的同学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绝望,不知道自己病了,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好起来,不知道问题,也无从寻求解决。在学习就是一切的初高中阶段,可想而知他/她的负担多重。
出现这种情况,目前以我们经验所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系统治疗。对抑郁进行评估时,要仔细甄别是否有双相的潜质。尤其要注意双相混合状态的识别。
在这种前提下,制定抗抑郁治疗方案,定期请医生评估,如果有效,继续维持,坚持服用完整的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阶段。如果出现恶化,比如转躁,马上改变方案,采取情感稳定剂治疗。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换药,或者联合用药。
最后,我要说的是,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都会恢复活力。
而至于
“如何恢复学习能力”,应该纳入“抑郁症如何恢复正常”这个问题中解决。一旦后者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
笔者微信ID:leekaomin
利益不相关:教育从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