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相信许多的小伙伴都听说过《泊秦淮》是这一首诗,《泊秦淮》乃是唐代的著名的一位文学大家杜牧所作的,这首《泊秦淮》简短精悍,全诗也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其实秦淮河最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以此为名,而是为“龙藏浦”。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藏浦”也就成为了秦淮河了,《泊秦淮》这首名作的问世,使得原本籍籍无名的秦淮河也变得家家户户所熟知。那么这首《秦淮河》这首诗所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描述的是歌女,但是实则是作者在讽刺当时朝代不良的政治风气。表现了作者对晚唐命运的担忧。
根据历史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唐朝的后期朝廷早就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了,官员们也都非常的腐败,整日饮酒作乐,玩忽职守。而秦淮河这个地方就是一些达官贵人饮酒作乐的享乐之地。因此在当时秦淮河成为了奢靡的代名词。
作者在作《秦淮河》这首诗的时候,正身处秦淮河这个奢靡之地,看到官员们纵酒享乐,歌女们纵情歌舞,不由得想到了国家的命运前途,想到了当权者的不作为,不由得为国家担忧,此时心中更是感慨万千,便作下了《秦淮河》这首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首诗句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聚在了一起,给人一种朦胧梦幻之感,动静相结合。“夜泊秦淮近酒家”作者采用平铺的写作手法,直截了当的交代了时间地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话,意思便是说歌女们对于亡国恨意并不了解,但是达官贵人们确实心中十分地明白,但是却不说明,反而是任由歌女们歌唱。
讽喻晚唐统治者 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融景、事、情、意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从文字的面上看似乎批评的是歌女,而实际上是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这首诗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尤其是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从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现状的不满。诗的前两局描写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表达使人深沉的忧虑之情。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无度的生活,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