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矢志不渝的决心。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古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全诗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如下: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如下: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扩展资料: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古从军行七首(其四)
《从军行》通过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歌颂了边疆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侧面反映了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从军行·其二》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赏析
诗的首句写出了将士们征战环境之“苦”,“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次句则将战士们困难的情形描写了出来,使读者可以感受到紧迫的态势。最后两句描写了敌军的一员悍将,将我军突破重围时的景象再现。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实际为一首五律,反映从军的辛苦。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