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功能探析

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功能探析,第1张

 艾略特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诗歌那样顽固地恪守本民族的特征。”现代诗歌的诞生和发展都是不断适应人们的需要的,并且和整个民族一起,一直在走一条现代化的道路。现代诗歌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这里,笔者主要阐述其审美教育、文化涵养、言语培育和思维优化功能。

 一、审美教育功能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的群体。我们可以挖掘现代诗歌作品语言因素,让学生感知现代诗歌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激发起学生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以现代诗歌本身的美感唤醒学生的审美潜能。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对于诗歌形式的理解就有了一定基础,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形式美来实现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功能。例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可以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结构、整齐变化等方面分析,来演绎现代诗歌的形式美,实现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功能。由此学生能充分感悟诗歌中跳跃流动的声韵所表现的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整体上和谐,却有着变化的结构造成了往复回环、一咏三叹的语言效果;优美宁静的意象组合,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优美安静的图画,富有艺术魅力。

 二、文化涵养功能

 于漪老师指出:“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会在有意无意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训练,就会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宗旨。”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现代诗歌教育承担着文化涵养的功能,还要在教学中大力挖掘现代诗歌的文化因素,使学生得到现代诗歌文化的浸润。

 比如在讲授余光中的《乡愁》时,可以把他的《乡愁四韵》作为拓展阅读,也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后阅读其他诗人的一些乡愁诗作,如席慕蓉、卞之琳的同名诗作《乡愁》,舒婷的《还乡》等。在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写作技巧时,感受诗中流溢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浓浓的思乡愁绪。学生的心灵不仅能得到美的熏陶,还能受到一次爱国思想的洗礼。此外,语文教材还收录了一部分外国诗歌作品,代表了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学生在接受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学习、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文化的精华,有利于形成学生以人类意识为基础的胸襟、气度和眼光,培养起一种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相统一的精神品格,使现代诗歌的文化涵养功能从空间上得到张扬和拓展。

 三、言语培育功能

 诗歌的现代化首先便是诗歌语言的现代化。诗歌语言不但具有极强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还具有音乐性和含蓄性。诗人常常采用一些曲折迂回的表达方法,如象征、暗喻、双关、反语等,以获得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这体现了现代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和高级形式。实施现代诗歌教育的一个明确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对诗歌语言基本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反复诵读、涵泳、品味,感受其音韵之美,进而激活形象思维活动,领悟其形象美,体验其情感内涵,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破解文学语言隐含信息的能力,养成他们捕捉作品“言外之意”的`习惯。

 现代诗歌语言从形式上创造了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在内容上突破了一般语言的用词方式、语法规范、修辞方式和抒情方式,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比如在学习《诗人谈诗》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鉴赏“河岸被山影压着”的“压”字和“有星流过旷野去”中的“流”字,体会诗人用词的精练与独到。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引导学生比较“轻轻的我走了”能不能改成“我轻轻的走了”,体会诗人不愿打扰梦中的康桥的情态,以及诗人离别时的惆怅和洒脱之情。

 四、思维优化功能

 对于现代诗歌而言,无论创作或欣赏,它主要是诉之于形象思维的,需要联想力或想象力,需要一种源于生活实际而又超脱于生活现实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实施现代诗歌教育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现代诗歌教育不仅能有力地推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说文学是形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就完全不依赖理性,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将人导引或提升到一个至高的理性境界,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品味而深切领悟人生及自身的存在价值。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相比,更重视理性精神的感性显现。将诗歌感性的感受和领悟上升为理性的思想认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却是完成文学鉴赏、完成教与学的必经之路。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亦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在经过感性的感觉审美之后,还需通过言语把这种感受理性地表达出来。

 现代诗歌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感情。”诗歌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必须依靠想象的力量,甚至创造性地再造自己从未亲自体验过的形象或情境以及诗人在作品中的暗示,继而从中获得一种创造性的审美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南昌市青云谱实验学校 叶萌 摘要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如何进行现代诗歌的教学呢?第一、注重现代诗歌的朗读训练;第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第三、捕捉诗歌中的意象,欣赏意境;第四、从仿句练习入手,鼓励学生能写出自己的诗作。 关键词 现代诗歌教学 朗读 生活体验 捕捉意象 仿句练习 人们常说: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呢?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对诗歌的背诵上,而忽略了对诗歌的全面感知,或者觉得难以真正理解到诗歌所构建的精美意象。透过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教材中诗作的教育教学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从课文教学来看,应做到既突出课文教学重点,又体现可实际操作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诗歌的朗读训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读诗的重要性。朗读可以加深对诗歌意思和感情的体会,并直接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诗歌教学不能忽视朗读训练。对朗读的比较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比较深刻、细致地理解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内容,也就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然后试着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自然就会有了抑扬顿挫。 比如《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空景色,手法也相近,但在情调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繁星满天的夜空,作者引发出的联想与想像是牛郎织女在天街上闲游,这个景象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轻松、令人愉悦的;《静夜》写的则是天上飘着团团白云,月亮不甚明亮,天河被云气遮掩的夜空,引起的想像是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静谧、辽远、朦胧。所以,朗读时就要读出两者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来。像《理想》一诗,前面六节是从正面歌颂理想,朗读时要注意读出明朗、坚定的语气,要有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情绪上的感染力;接着两节写理想的复杂特性──“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要读出悲壮、沉思的语气;随后三节写要坚持理想,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理想,要读出劝告、警醒的语气;最后一节以“理想”“开花”“抽芽”,“春色正好”“太阳正晴”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重新获得理想之后的欢快心情以及要为理想而奋斗的昂扬意气,要读出欢快、奋发的语气。这样下来,整首诗就显出了回环起伏,具有了动人的旋律。《金色花》和《纸船》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恋之情,而《金色花》以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纸船》则以柔弱的女子的口吻来写,二者在情调上明显不同,朗读时要读出其间的区别来。又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是一首人生哲理待,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来说,存在着理解上的隔膜,教师如果把重点放在挖掘诗歌中的哲理并极力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上,效果未必很好。应该根据这首诗热情明快、娓娓动人的特点,在教学中重视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渐喜欢上它,并自觉地铭记在心。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 在确定了理解整首诗的关键所在后,找一个小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切入点,作为进入一首诗的楔子,这是很有成效的方法。如《理想》一诗,多用判断句式,表现诗人从多方位、多角度对“理想”所作的思考,跟其他诗相比,它以哲理性强取胜,是一朵理性之花。这首诗是流沙河经受了长时期的厄运与灾难后,眼光穿越古今、横跨中外,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进行了深沉、厚重而终不掩明朗的反思,然后唱出的对“理想”的颂歌。很显然,诗人不平凡的遭遇、丰富的学识以及宏阔的眼光都跟学生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如诗中有:“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国;/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几句其实讲的是树立“理想”要从国家、民族、集体等大方面着眼,不能只是为了一己的富贵与功名,只有这样的理想,才能使人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看,从“理想”中获得的是永不枯竭的进取的信心与动力,为“理想”牺牲的是个人“小我”的狭隘的利益。在这地方,结合运动员的事例来讲解很合适。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金牌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耳听着自己国家的国歌奏响,注视着自己国家的国旗升起,他们常常会流下热泪,因为他们为国家争荣誉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而也不乏这样的运动员:他们太过着重个人的荣誉与利益,结果思想上背上沉重包袱,反而影响了自己在比赛时的正常发挥,个别极端的还有可能阻碍队友取得好成绩。 又如《金色花》《纸船》这两首诗歌,它们的抒情方式别具一格,前者借小小孩童的“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和母亲捉迷藏,表现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感情,后者借“我”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冀望母亲能收到纸船这个举动,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依恋之情。变成金色花固然是出于想像,叠纸船恐怕也不是实有举动,它们都是诗人为自己的感情抒发寻找的外化物罢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与母亲的感情,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感情已经有些内敛,不轻易表露自己对别人包括对母亲的感情。教师这时候要善于创造气氛,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之类的话题,让学生设想自己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从而将学生引入教学这两首诗歌所需要的情境中。 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实际,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诗歌通常是诗人情绪最饱满、灵感最活跃时候的产物,和实际生活难以避免地会有一定落差,诗歌教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用文学中最精华的思想和最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如果为了照顾学生的实际,而将诗歌本身“降低”,就会减弱诗歌的熏陶感染作用了。 三、捕捉诗歌中的意象,欣赏意境 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什么?是诗歌的情感。情感又是靠什么传达的呢?那就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饱含诗人感情,染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学生捕捉到了意象,自然就领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例如在初一第一课《在山的那边》中,“山”──凝固、封闭,“海”──变动、开放。向学生讲解清楚“山”与“海”所具有的文化意蕴,使得“翻过山去看海”获得超出这个实际行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而代表着一种追求发展与进步的人生信念,作者要表达的诗歌的内涵就能形象的被学生理解了。《未选择的路》中的“路”,很明显地被赋予了“人生之路”的意义:“路”除了具有“通向不同目的”这一层意义以外,还具有“人生之路”的不可逆转的意义。这两层意义之间的转换与联结在结尾完成:“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学生理解了“路”在诗歌中的意义,对诗人要表达的“人生中要经历选择,选择之后无法更改”的观念就能理解了。《华南虎》中的“老虎”是贯穿全诗的关键形象。老虎通常代表着威猛、野性与自由,从这一点出发,诗人对动物园里的老虎的关切、猜测、同情、心折等种种感情就都能得到理解了。 四、从仿句练习入手,鼓励学生能写出自己的诗作 现代诗语言新颖、凝练,又不拘泥与通用的语法规范,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伴以仿句训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现代诗语言的精妙,又能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情感相碰撞,充分理解教材。如我在教学《在山的那边》时,让学生仿造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铁青”一般用来形容人的脸色,这里的使用对象是山。它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传神地表达了大山在孩童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的沮丧的心情。让学生模仿这种移情于物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景物当中加以表现。在学生的仿句中,很多人学会了将自己考试失利的失落或获得友情的欣喜等感情融入诗中,写出了不少好的仿句。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的审美、理解进一步加深了,真是水到渠成。此后再把余光中的《乡愁》、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试着让学生仿写,学生也都兴趣盎然,写出了激情满怀、真挚动人的诗句。新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对诗作的感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的教学,除了传统的着力于朗读、背诵的教学方法之外,的确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激发学生自身的体会与想象;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欣赏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总而言之,尽教师所能,引领学生体验到诗中的形象情感、领会诗作语言的魅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歌天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幼儿诗歌简称儿歌,它的特点是有一定的主题,意境优美,语言精炼,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颇为幼儿所喜爱。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园古诗 教学 方法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古诗教学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诗歌教学内容

 幼儿园各年龄段的诗歌,情感洋溢,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并集中体现了艺术语言的形式美特征,给幼儿以强烈的美的刺激,形成情感的共鸣。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课,选对教材是关键。现在幼儿园语言课程上的诗歌教材很多,如何在这么多的诗歌作品中甄选出适合 儿童 发展需要的作品,同时又丰富我们的主题建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拥有一双识别美的智慧的眼睛,拥有一颗辨别美的敏感的心灵。因为诗歌教学的年龄阶段特点比较明显,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侧重。

 (二)制定确切的诗歌教学目标

 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懂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 经验 制定具体、明确的诗歌教学目标。如有的诗歌注重道德 教育 目标,有的诗歌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有的诗歌重视对幼儿情感的体验。这要求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炼,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目标。如小班的《小朋友爱清洁》“小鸭叫,嘎嘎嘎,叫我剪指;小鸡叫,叽叽叽,叫我擦鼻涕……”制定目标时可以从卫生行为习惯上提示。又如《风儿也想有个家》整首诗从风儿没家时的悲伤——找家时的焦急——找到家时的高兴心情,涵盖了深深的情感体验,制定时可以考虑相关的情感目标。

 (三)运用灵活的诗歌教学方法

 诗歌教学首先是一种美感体验的活动,是一个由感受而感动的过程,在情感感受和交流中,幼儿的内在精神向美的高度提升。其次,诗歌学习是师幼共同进行的文学审美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诗歌中丰富多样的情感。如果不重视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把学诗、读诗、编诗当作一个机械的任务来完成,幼儿情感上无动于衷,心湖上风平浪静,就无法产生心灵感应,无法培养真善美的情感。

 诗歌教学的组织与指导,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优质地将诗歌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幼儿,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诗歌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组织和指导诗歌教学,可按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生动简洁导入,以引介入诗歌

 诗歌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成功的导入方式,都应该是简  洁、生动、准确的,并且可以收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的效果。目前我们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接欣赏导入法、启发提问导入法、情景表演导入法、 故事 讲述导入法、导入法等等。导入环节不是活动的主体,更不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它所占的时间一般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作为整个活动的开始,对幼儿来讲,它是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的初始启动。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就必须认真考虑导入方式的设计、语言的使用及情感的传递等方面,是否具有趣味性、艺术性以及与所要学习的作品的情感基调是否相一致等因素。

 2倾听感受理解,以问步入诗歌

 倾听感受诗歌内容,让孩子初步熟悉诗歌的语词语句,这在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如何让孩子愿意听、积极地听、专注地听,老师可以在听之前提出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围绕诗歌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为以后仿编诗歌作铺垫。 

幼儿园古诗教学主要步骤

 1示范朗诵

 (1)朗诵要求:普通话正确、感情真挚、正确处理重音、韵律。

 (2)示范朗诵应由教师亲自承担。

 (3)每次活动应示范2遍以上,一般为6—7遍,具体次数视情况而定。

 2理解诗歌内容

 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1)讲解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难点词或幼儿难理解的地方。

 (2)讲述法:把故事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较快地理解故事。

 例如:幼儿诗歌《小熊过桥》

 (3)情景表演法:将适宜表演的诗歌内容,直观地让幼儿理解、记忆。

 (4)游戏法:将诗歌内容编成游戏,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诗歌内容。 游戏形式:语言游戏、动作游戏、音乐游戏等。

 语言游戏:(儿歌可以编成饶口令)

 如:墙上挂面鼓,鼓上画老虎。老虎抓破鼓,拿块布来补。不知是鼓补布,还是布补鼓

 动作游戏:(拍手歌、跳绳歌、踢毽歌等)

 如:花鸡毛,轻飘飘,扎个毽子真灵巧。踢得低,踢得高,像只小鸟蹦蹦跳。踢得多,踢得好,脚力练得呱呱叫。

 (5)操作法:设计与诗歌内容有关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操作材料:操作教具(、实物)、学具、其他材料。

 3教会幼儿朗诵诗歌

 方法:一人一句朗诵、边拍手边朗诵、分角色朗诵、分男孩女孩朗诵、边操作教具边朗诵()、配乐朗诵等。

 儿歌的朗诵可以结合打击乐器、橡皮筋、呼啦圈、编成拍手歌。也可以用桌面教具等。

 形式:集体朗诵、小组朗诵、个别朗诵。

 4、幼儿诗歌仿编

 诗歌仿编:幼儿仿照诗的框架,调动个人经验进行想象,遍出自己的诗歌。

步骤:

 1准备:一是要熟悉、理解诗歌。二是具备诗歌有关的知识经验。三是具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示范

 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幼儿注意仿编的关键问题。示范要到位。

 3幼儿想象与仿编

 可以借助或实物来仿编。

 4串连与 总结 。

 教师将原有诗歌复述一遍,然后把幼儿仿编的诗歌加上去。

 注意:不同年龄段,仿编重点有所侧重。

 小班:换词语。中班:换词句。大班:换结构。

幼儿园古诗“四步”教学法

 一、图画展示

 3—6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因此用图画再现古诗情境,把古诗内容形象化,是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最直观的手段。

 首先,在正式学习古诗《悯农》之前,我会将《悯农》所呈现的意境及内容用幼儿挂图或自己特意绘制的 简笔画 表现出来,先出示完整的画面,给幼儿以直观的视觉体验,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讲述画面上都有哪些景象,直观的景象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农民伯伯在田间劳动的辛苦。领悟到完整的画面内容之后再分组出示画面,以组图的形式出示古诗文字,每一幅图画对应着相应的诗句,让幼儿看看有几句,数一数每句有几个字。与此同时,教师诵读古诗,在使幼儿初步了解这首古诗结构的同时,感受到古诗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图画展示阶段,主要是让幼儿对古诗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大致了解所学古诗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二、故事讲述

 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并且易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我经常把幼儿难理解的古诗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并且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内容。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直观表面的,只有在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下才能对事物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基于这一原因,我在故事讲述环节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先请幼儿自由讲述,之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做总结,最后教师再为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我将《悯农》这首诗改编成这样一个小故事:幼儿园里有个小男孩,叫鹏鹏。鹏鹏可挑食了,尤其不爱吃大米饭。这天中午就餐的时候,幼儿园里吃炒饭,鹏鹏瞅着这碗米饭犯了愁,他把米饭搅来搅去就是不想吃。不一会啊,米饭就让他搅的洒了一桌子。老师看到了,走过来让他把洒落的米粒捡起来。他嘟囔着说:“我不爱吃,就不捡,捡起来我也不吃,不就几颗米粒嘛”。老师听了鹏鹏的话,叹了口气,说:“我给你讲个大米的故事吧。”

 这些大米都是农民伯伯们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在热辣辣的太阳底下,他们挥动锄头辛勤耕作在田间,在大太阳的炙烤下,农民伯伯的汗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掉,浸湿了衣服和地面。尽管这样,他们还是不肯腾出时间来休息。农民伯伯说:“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咱们平时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如果让他们知道我们小朋友们浪费粮食,他们会多么伤心啊。

 鹏鹏听完老师讲的故事惭愧的低下了头。他默默地将桌子上的米粒捡起来,对老师说:“以后我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也不挑食了,因为农民伯伯好辛苦”。

 听了鹏鹏乖巧的话,老师欣慰地笑了。

 这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会加深幼儿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三、动作表演

 在幼儿理解了古诗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请愿意展现自己的幼儿上台表演古诗情景。让幼儿用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古诗内容,既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可以调动幼儿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且能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幼儿会根据诗句积极主动地创编出动作:双手握住锄头,不停地锄地,锄一会便用手去拭擦脸上的汗水。用这些细节的动作去展现出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将古诗中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画面呈现出来。因为是幼儿自己扮演角色,古诗中的角色不再是画面上冷冰冰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的同伴,这样,幼儿对古诗中辛勤流汗的农民伯伯这一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就加深了内心体验。

 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加深了内心体验,感悟到古诗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同时也体验了用动作、表情和姿态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

 四、复习巩固

 复习巩固古诗的方法有多种。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有:深入生活情境法、配乐吟诗法。

 深入生活情境,即把幼儿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中选取与诗句相关的典型场景,作为幼儿观察的客体,并以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眼前。在复习《悯农》这首诗时,我带领幼儿到我们幼儿园的后山坡,去观看农民耕作。设身处地的体验了农民劳作的辛苦,也加深了幼儿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去吟诵。

 配乐吟诗法,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它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我在朗诵《悯农》时,经常为幼儿配几首与古诗的意境较为符合的古乐或轻音乐。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也轻轻播放这些音乐,让幼儿不断学习巩固,在用音乐渲染的情境中,幼儿往往不自觉地就会轻轻吟诵起这首诗。

 在反复的巩固之后,幼儿都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诵出《悯农》这首诗,并且学会背诵。

 我深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比较注重古诗的教学。我通过图画展示—故事讲述—动作表演—复习巩固“四步法”带领幼儿学习古诗。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每当我开始播放相关音乐,或是说出某一首诗的题目,孩子们就会大声地将这首诗背诵出来。古诗诵读的多了,幼儿便会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教幼儿学习了这首古诗,还取得了一些额外的成效:图画展示这一环节,培养了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故事讲述这一环节,培养幼儿独立讲述故事,勇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动作表演这一环节,也使幼儿体验到用动作、表情和姿态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

 总之,我觉得,这一方法较为适合幼儿园古诗教学。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中国是诗歌与辞赋的国度。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辉煌的诗词再到元曲等,无一不是这个国度可爱的精灵。古典诗词承载着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当前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在教学观点和教学模式上少有新的突破,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强调接受学习、强调对诗词死记硬背、强调机械训练的教学要求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着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爱好。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吸收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从学习者的现实世界出发,通过其实践活动以及反思,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改变学习者的知识观,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不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不再对发生在身边的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麻木不仁,而是逐渐学会用理性来审视权威,主动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改变学习方式,实际上也就是在重塑学生的主体精神。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学过程会呈现新的特点,不再意味着教师以独自的方式单向向学生传递、教授和灌输知识,也不再意味着学生只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纳、领受和储存知识。课程不再是一堆僵死的材料,它更像获得了生命的另一个人。教师、课程、学生三者之间彼此走近,互相体验,实现两两之间的精神相遇、视界融合。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指的是下述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教师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诗词,建构相应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感情、生成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创造教学情境,还原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准备,然后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让他们与教学内容这一客体进行对话和交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主客体融合,并生成意义,最后让学生以表达的形式将体验结果显露出来。表达既可以是口头或书面语言。也可以是内部言语。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策略,我们可以制订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路向,那就是在教学时,对不同的诗歌按题材、内容、主题等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引导他们与具体的诗篇进行体验交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以书面表达或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教师再对学生的感悟进行归纳,进行反馈评价。

二、体验式教学情境的创设

古典诗词在给教学者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的同时,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阅读和赏析诗词,就要进入诗词的意境,使诗词中的“此情此景”转化为“我情我景”,进而产生自我感悟。但是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情感体验、知识积累、阅读能力等的限制,以精练的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诗词并不容易为其所理解与接受。光靠“一张嘴、一支笔”就想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引起学生~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其理解教材,进入最佳习得状态。

1 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诗词涉及的时代背景、人物身世遭遇、所处环境编成小故事,使其身临其境,触发学生的想象,如同作者那样“触景生情”。例如在教杜甫的《登高》时,由于时空、年龄、处境等原因,学生较难产生情感共鸣。采用故事导入法,可以让学生了解杜甫的处境遭遇,能够尽快地入情入境。“多年前,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此时,国家也正处在战乱之中……老人心头涌上百感千愁……”接着,音乐响起,在凄凉哀婉的乐声中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这就让学生置身于悲凉的气氛中。进入诗词的意境,进入作者营造的情感氛围,有助于较准确地理解诗中融合着的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 音乐渲染创设情境。古典诗词大都富于节奏,韵味悠长,充满了音乐的美感。教学中如配以优美的音乐,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诵,创设美妙的意境,必能为理解古诗词降低难度。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用宁静的古筝曲《西江月》和激越昂扬的《十面埋伏》,让学生感受诗中“舒缓流畅一逐渐低唱一间歇停顿一激越雄壮”的音乐旋律变化,较容易体会白居易高超的诗歌才能。以二胡曲《二泉映月》似行云流水般舒缓的乐曲,可营造“孤舟独饮”的萧瑟气氛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遇之情。借助音乐让学生与诗词产生共鸣,借助音乐的意境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接受健康的艺术熏陶和获得智者的思想,有利于实现知识自主性建构。

3,播放录像创设情境。运用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教材内容,使课本静止的画面活起来,无疑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很快进入诗词特定的环境。例如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先观看《三国演义》中的录像片段,展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观景象。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江水奔腾、惊涛拍岸”的录音,想象着自己身处古战场,面对浩浩江水,思绪泉涌,“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指挥若定……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者写词时豪迈气概、豪放风格的领会和理解。

创设情境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汇融通。人有七情六欲,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在“情”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比如情绪容易波动,易被外界事物感染。因此,课堂上可以用音乐、影片、、生动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帮助他们感受与拥抱教师创设的境。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可单独运用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获得良好的课堂效应。

三、体验式教学的教学过程

诗词教学采用体验式模式,并不是指每一篇诗词的教学过程一样。根据诗词内容、主题、风格等的不同,采用的体验方式是有细微差别的:课堂因学生的基础、感悟、想象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不同,具体的教学过程也是千差万别的。下面笔者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教学活动为例。谈谈运用体验式教学的 思路。

1 提供情景,激发兴趣。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建构一系列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感到亲近、熟悉并有兴趣。但这些情景或案例的设置绝非仅为取悦学生:创设情景只是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体验式教学中,“要使个人的生活成为整体,它必须体现一个人所有的创造性冲动,而且他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能够启发和加强这种>中动的教育”。(罗素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其魅力使无数读者倾倒。传统教学中是以学生的反复诵读和教师的讲解为主。而体验式教学则重在学生的体验感悟。教学中先设置情景,采用通过音乐渲染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欣赏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旋律优美流畅,极富诗情画意,而古筝的音质又特具清新明亮的韵味,所以乐曲一响,学生马上会被深深吸引住。在音乐声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我的主体,被激发起探究这首美妙乐曲深层内涵的兴趣,而有了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就有了一大半的保证。

2 实践感受,自主体验。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这首优美的古筝曲中有怎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呢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学生再一次倾听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边听边想象春、江、花、月、夜,想象这五种事物怎样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听、想,其实就是一种自主体验。优雅静谧、令人陶醉的旋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及想象。这种感受是单纯的朗诵难以相比的。在这番经历中。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体会都是在直接感受和体验中展开的,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也不是道听途说的:这种体悟是他自己的东西,将内化到他的心灵中去。

3 相互交流,体验内化。在欣赏、思考乐曲后,可要求学生把内心的感悟表达出来。不论言语是否流畅,述说是否完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此外,学生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联想与情感,虽然离不开词义的限制,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素质、文艺修养等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我们不必强求一个答案。在每个学生对乐曲和诗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后,可以顺水推舟,要求他们试着写一段解说词。并试着在乐曲响起时当一名画外解说员给观众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更明确,因为文字描述可进一步交流彼此内化的体验。

诗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如下:

1、加强朗读训练。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新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方面的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教师更应该明白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

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朗诵应讲究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

2、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形象思维。

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

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

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如“请同学们团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

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

现代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3、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现代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当然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悟诗歌的内涵。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

  摘 要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古诗的文字凝练,蕴意深远,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往往通过构建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进入诗境,领会诗意,体验诗情。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构建情境正是触及了儿童的情感领域而形成了它独特的个性,即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美的感受。

关键词古诗教学 形真 情切 意远 理寓其中 美的感受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轴”。儿童学习古诗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在学习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但由于古诗那凝练、含蓄、变化的语言和深奥抽象的诗意,再加上作者所出的遥远陌生的社会环缆,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

目前,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学懂古诗,通常会构建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进入诗境,领会诗意,体验诗情。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的作用”。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构建情境正是触及了儿童情感领域而形成了它独特的个性,即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美的感受。

一、形真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写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就是说要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那就得把古诗所描写的诗境先推到学生眼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时,首先应使学生对诗中的人、景、物的形象有所感知,因此,小学古诗教学中构建情境必须强调“形真”。“形真”即形象逼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与古诗内容相关的、音乐及生动的语言在教学中构建情境,将相隔千年的历史人物和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呈现到学生眼前;那山谷瀑布的轰响,翠柳上黄鹂的鸣叫学生也仿佛听得到。“形真”只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对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感”。如教二年级学生学古诗《春晓》,教师并不能将诗人所写的景象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但可以通过带有感情的讲述,将学生引入诗境。教师可让全体学生担当诗人,听着他的描述活动进来。“夜深了,诗人读书,写诗困了”孩子们微微闭上眼睛,甜甜地伏在桌上作睡眼状,朦胧中听到外面刮风、下雨声,(用录音机播放音效)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注意听,听着、听着又“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听到小鸟的鸣叫声,(用录音机再播放音效)“诗人”“醒了”,此时教师提示:“天亮了,各位诗人听着鸟叫心里一定很高兴,你们哼出了哪两句诗?”孩子们身临其境,争先恐后地吟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景并未真实再现,但通过教师描述,配以恰当的音效,学生很快进入了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的情境。

二、情切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品质、智能及个性的和谐发展,情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选入小学教材的古诗有相当多的是描绘祖国山水风光的。这些诗通过诗人对眼前景物的传神写照,自然的流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大自然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但诗人不可能单纯的描绘风光景象,总是有所寄托,借景物以抒情言志,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构建情境时教师应“以情传情”,善于将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如教学杜牧的《山行》时,教师首先应被这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土屋茅舍,红艳艳似火一般的满山枫叶,错落有致的诗境所感染,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所创设的情境中“行走”其间。这样,教师和学生同样都体会到了诗人置身其间,停车观赏,流连忘返的神情。那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感情呼之欲出。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用情感构建起的情境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且教师的语言、眼神对学生都是饱含着希望和期待,致使教师的情感也成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的因素。

三、意远

我国古代诗歌向来追求“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于俗违”这种韵外之致。在古诗中仿佛可以去感知,但又难以确指,虽然可以领略、品味,但又无法切实把握和描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这便道出了诗人在写诗时因眼前的景物而触景生情,情与景的交融正是构成了古诗中那广远的意境。而教学中构建的情境则是教师利用声音、再现诗中的“景语”,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再现诗人的“情语”,使学生深切体会和领悟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挚情和诗人自己的思想抱负的教学氛围,构建相关情境,从而把学生带入诗人创作时所处的意境之中,使构建的情境意境深远。

如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后,为了更深刻地体会诗中意境,感悟诗情,教师可一边播放《春江花月夜》乐曲片断,一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诗人吟诵这首诗可能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环境,在想些什么。随着深沉平稳、悠扬婉转的古筝乐曲的播放,学生被带进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学生一边想象,一边回答:诗人可能在想,家中高堂是否安康,什么时候能在满月的朗照之下与家人团聚,学生已通过教师构建的情境进入了诗中广远的意境,他们已插上了想象的双翼飞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理寓其中

构建情境所创设的鲜明形象,所伴随诗意的真挚情感以及所开拓的广远意境这三者融为一体,其命脉便是内涵的理念。

在古诗教学中,情境构建若失去理念,如同没有支柱一样,站不起来,深不下去,只能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如柳宗元《江雪》,其理念是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以后,屡遭打击,被贬永州,然而却不甘屈服,理想不泯的精神。“理寓其中”正是从古诗的理念出发,由古诗内容决定情境构建的形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的一个或一组情境都是围绕着古诗理念展现的。这样富有内涵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通过其形式情境的、色彩、音响及教师语言描绘等的感受,这不仅是感性的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而是对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内在认识。

五、美的感受

古诗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教学古诗应强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进而体验诗人的心灵美。

如教学《泊船瓜洲》时,教师会特别重视古诗语言的形象、节奏、气势以及感情色彩的推敲、品味,为了让学生逐步体会、感受语言美,教师会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先后改换(即:到—过—人—满—绿)的故事,再凭借所构建的情境,抓住古诗的传神之笔,通过比较、诵读让学生体会其语感。同时,诗的意境之美同样感染了学生,在月夜诗人乘坐的船停在瓜洲,他思念自己的家乡,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情画意,美不可言。教师就通过简笔画勾勒了诗人站在船头,望着明月,自己用优美的语言,并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创设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思念家长的动人情境,学生不但理解了诗的内容,而且会读会背,体会到诗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构建情境应“作为一个心理场,一个整体,作用于学生的意识”。它一方面抓住了儿童易于被情感趋动的这一动因,在古诗教学中突出了“形真”和“情切”的因素,强调了形与情的统一;另一方面情与理又是不可分割的,要使学生动情,就得让他们明理,而在古诗教学全过程中都体现了审美教育,达到景、情、理浑然一体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胡孝华 诗意的放逐与语文的苍白 中学语文教师, 1999(2)

[2]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合著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育 山东出版社,2000:50

[3]蔡乃中,吴宇海,罗仲鼎合著 诗品分析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286

[4]李吉林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59

情境是一堂语文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