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第1张

什么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奥地利医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其理 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和冲突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仍影 响着意识,并可表现为神经症症状。精神分析是在针对神经症的临床实践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理论与技术,是 对人的精神结构有史以来最为深邃和细致的考察。

精神分析表面上能够解决 症状,实质上是在分析中对人的整个精神历史进行梳理,达到直面症状、重构人 格的自我更新。精神分析是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正式开端,而弗洛伊德则是如今心理咨 询师们的鼻祖。

20世纪80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在心理服务界有着稳固的地 位。日后,随着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精神分析在心理咨询 中的地位开始受到动摇,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分析的没落。

由于每个流派都存 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如今的咨询师们往往在吸取各种方法(精神分析仍然是 一种重要的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更好地为人类心灵服务。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设计心理学的启示有什么?

美国西密执安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JA舍伦伯格甚至将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作为20世纪社会心理学大师的第一人但是,如果我们详细地审察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就会发现,精神分析理论似乎缺少与当代社会心理学知识的更广泛的联系在许多社会心理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实质性解释上精神分析理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当代社会心理学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以及社会认知理论等各种理论学说对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的说明那么,精神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的根据是什么呢?查普林和克拉威可认为:“弗洛伊德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是有限的”[1](P578)那么,作为精神分析的整个学派是否也缺少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呢?或者说,精神分析理论是否也同其他心理学流派一样主要是属于心理学范畴而不属于社会心理学呢?显然,简单地否定精神分析理论的社会心理学价值是要冒极大风险的的确,精神分析一开始与社会心理学并没有什么联系,它甚至仅仅是一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以及后来的代表人物并没有使这一理论仅仅停留在个性心理研究的层面上,而是从关注与人类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入手,使精神分析逐渐走上了社会心理学的道路,而且在长达几十年的精神分析运动中融及到了大量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可以说,在各种心理学理论流派中,精神分析是最具有社会心理学意义的心理学流派至于为什么在当代社会心理学体系中,除了个体社会化理论及态度学说等少数的几个方面外,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缺乏应有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有二: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确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偏移,这种偏移使得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确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偏移,这种偏移使得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逐渐被排斥到了当代社会心理学知识的边缘与当代完全尊奉实证主义原则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相比,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显得极不合时宜然而,我们马上就会看到当代社会心理学对包括精神分析在内的人文主义取向的排斥已经使社会心理学的道路越走越窄第二,长期以来缺少对精神分析理论中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概括精神分析作为一个理论流派其内容丰富而庞杂,既有对一般心理动力的探索,也有对变态心理过程的研究,许多社会心理学论题就是与这些内容交织在一起的,当把它们从精神分析话语中“翻译”成现代社会心理学语言之前,人们往往会忽视它们的社会心理学价值因此,在精神分析创立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发掘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社会心理学论题,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可以系统地总结精神分析学派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所特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期获得关于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的启迪二、精神分析中的四大社会心理学论题精神分析,就其内容来看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理论流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代表人物那里,理论观点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我们很难估计在所有精神分析理论中到底涉及到了多少社会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但是,我们把各精神分析理论家的学说中具有社会心理学本质意义的内容加以概括则发现,精神分析理论中至少包括以下四大社会心理学论题论题之一:社会文化现象的心理根源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心理根源的研究是早期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如EA罗斯指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由人类结合而产生的心理面(psychic places)和心理流(psychic currents)”托马斯则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一种研究社会文化现象的主观方面的普通科学[2](P1-2)与这些社会心理学主张一样,精神分析理论也是从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心理根源而涉入社会心理学领域的191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他自《梦的释义》出版之后最为自信的一本著作——《图腾与禁忌》,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开始了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在该书中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情结扩展到了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解释上,他指出:“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的起源都系于俄狄浦斯情结上,这和精神分析的研究中认为相同的此情结构成了心理症的核心不谋而合”[3](P192-193)弗洛伊德认为,原始人类对图腾的崇拜活动就是出现在我们今天儿童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情绪表现因为他相信,在人类的幼年时代原始人曾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中:一个充满暴力和嫉妒的父亲将所有的女性都占为己有,并驱逐了他的那些已经长大了的儿子们,有一天,被驱逐的儿子们联合起来,杀死并吞食了自己的父亲继而儿子们后悔了,罪恶感使他们制定了两条戒律,(1)祭奉象征父亲的某种图腾动物;(2)宣布放弃那些促成他们和父亲发生冲突的女性——这便是原始图腾崇拜以及外婚制的由来总之,道德、宗教、艺术以及一切文明化的制度都是起源于某种心理动力——在这里就是俄狄浦斯情结,从这种心理动力中弗洛伊德得到了对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化现象起源的说明弗洛伊德的这一思想在他的大弟子(后来又与其分道扬镳)。

什么是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 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性心理的发展,依次通过五个阶段:

(1)婴幼儿期 ,包括口腔期和 期;大约在1-2岁

(2)儿童期 ,包括恋母期和恋父期;年龄在3-6岁

(3)潜伏期 ,又称少年早期;年龄在6-12岁

(4)青春期 ,通过正常的性行为求得满足。

4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纪初,阿德勒和荣格修正的重点在于幼儿 学说;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为代表,创立了新弗洛伊德主义。

二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2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向上。

4辅导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5具体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释梦是精神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梦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种规律:

(1)象征化: (1)象征化: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以减少或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

(2)移置:在梦中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转移和投身于另一个对象方面去。

(3)凝缩: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

(4)投射: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望或意念投射于他人,以减轻对自我的谴责。

(5)变形: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6)二次加工

三贡献与局限

心理分析理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模式,它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重视婴幼儿期心身发展的意义,所创立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有积极的贡献。为其后许多新的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参考。但由于这种方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施行,需对来访者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广;本身潜意识的作用,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发展,特别是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性经验,都使这一理论受到局限。

简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学派简述一、精神三种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幻想、欲望、判断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

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前意识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

二、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生存,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主要在监督、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三、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四、梦的解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五、性本能理论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 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 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精神分析心理学派1、发展背景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2、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沦丧,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便自然地导致人们精神病和神经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精神分析就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其实主要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过于紧张造成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精神抚慰成为一种需要。)

3、思想背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4、医学背景,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在古代被认为是妖魔附体,随着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神经病的机体病因观取代了神经病的迷信观,认为精神病学必须从生理的临床的基础出发,并主张精神病理学必须归结为脑子病理学。

然后在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的通磁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最终确立了催眠术的概念。关于催眠研究是偏重生理还心理,不同的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直到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的概念转向心理或精神的概念。精神病因学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倡导。

5、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

6、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

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具体分析

弗洛伊德是一名精神病专家,心理治疗是从他开始的。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疾病的生物、理化的致病原因,力图找到机体上的器质性病变,主要依靠躯体治疗,弗洛伊德异军突起,提出了精神创伤是引起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主张用精神分析方法来发掘病人被压抑到潜意识内的心理矛盾以治好病人。 这就突破了过去那种纯粹靠医药、手术和物理方法的生物医学模式的束缚,开创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的新途径。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如下: 1潜意识与压抑理论: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 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惯、法律,而被排斥和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但意识却因必须顾及社会风俗、道德、法律等现实因素的制约,故常与潜意识对立,使后者受到压抑,这是一切心理冲突及精神病的主要发病机理。

2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精神状态视为一个系统,即人格。由伊特(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伊特是人先天具有的心理过程,其唯一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机体的紧张以获得满足和快乐;超我是内化了的社会价值和道德理想,竭力约束伊特的盲目冲动;自我介乎二者之间,负责理智地调节伊特、超我和外界三者的关系。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便是人格的三个部分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结果。当自我能很好地平衡三者关系时,人格便处于正常状态。

当自我失去对伊特和超我的控制时,人就会产生各种焦虑。为了防止焦虑,自我便发展出种种无意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反向作用、升华等,以帮助人缓和内心矛盾冲突。

如果一个人不能适时地消除焦虑,就会产生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 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是设法把神经病人或精神病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矛盾诱发出来,使患者有所领悟,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它主要采取以下手段: 1自由联想:即让患者躺在舒适的躺椅上,在肌肉和情绪放松的状态下,无拘无束地把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或精神创伤叙述出来,从中发现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

此法有赖于患者与治疗者的密切配合,治疗者可适时地施加暗示与诱导,最终目的是发掘出患者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致病情绪和矛盾冲突,以消除其心理病症。 2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于潜意中的本能欲望在人入睡时的显现。

通过分析梦,我们可以认识人们在觉醒时不曾知晓的心理活动。 不过,梦并不直接如实地显现人的这些无意识心理,梦往往以伪装的方式出现。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看到影响一个人,尤其是精神病人变态心理行为的“情结”所在。 3阐释与自我了解:精神分析认为,在自由联想中,病人不愿说出的自己过去生活的某些方面,正是心理失常的症结之所在。

故对病人应进行阐释和引导,使其对本身无意识的矛盾有所领悟,并理解阻力所代表的意义,引导其尽量克服困难,尽情倾诉,以恢复健康。 4转移与移情:患者与治疗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把以前对待亲人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这种现象称为移情现象。 治疗者根据患者情绪反应的性质,可以了解患者过去生活中的情绪经验,从而解除其情绪上的负担。

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理论,由于把本能的冲动视为一切行为的动力,并把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视为致病的根源,因而忽视了产生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社会环境因素。同时,心理分析法耗时长久,而且缺乏实验验证,因此在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日益下降而让位于行为治疗。

不过精神分析法能较全面地分析人格中的各种因素并重视疏导的方法,对心理咨询仍是有意义的。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是什么样的?

精神分析的观点始于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弗洛伊德,他的《梦的解析》一书的出版, 是精神分析学创立的标志。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只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心 理深层的潜意识才是精神活动的主体,支配 着人类的很多行为,而不是人们可以意识到 的理性的理由。对“性本能”的强调也是弗洛伊德的 惊人观点。

他认为, 是人的所有本能中 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一种,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源于追求性满足的无意识,而精神 病则是 过分受到压抑的结果。同时,他 对人性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人和动物总 是受到基本本能—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驱 使,而人类不断地与控制本能的社会力量相对抗。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哪些特点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

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这样,导致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而无意识则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个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本能、欲望,与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或被排挤到到意识阈之下(所谓意识阈,是指能否意识到的分界线),但是,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然在不自觉地积极地活动着,追求满足。

所以,无意识部分是人们过去经验的一个“大仓库”。由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人们把他的无意识称为“潜意识”(英文是subconsciousness,又译为“下意识”)。

弗洛伊德又认为,在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之间,还有一种“前意识”。前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即前面所说的“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那一部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前意识处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它是可以召回来的部分,也就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而无意识(潜意识)则是不可召回的。这样,实际弗洛伊德就把人的心理分为三个部分或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

无意识(潜意识)的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基础。在后来修正古典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后来被称为古典的精神分析,以区别于新精神分析)的所有的人当中,不管修正的程度如何,都没有抛弃这一基本概念,否则,就不是精神分析学家了。

弗洛伊德在自己的理论中,把无意识(潜意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意识只占一个次要的地位。他认为,“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他反对把心理学说成是“意识内容的科学”。

他不但认为,“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过程”,而且还认为有一种“类似无意识的思维、无意识的意志这样一种东西”,对无意识过程的认可与否是影响到世界和科学一个决定性的倾向。因此,弗洛伊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的各种无意识的精神过程,也就是说,心理学应该是无意识(潜意识)内容的科学。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关于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之间的关系,在弗洛伊德看来,如前所述,前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我们可以用虚线来表示。

而无意识(潜意识)要回到意识里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之间壁垒分明,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守,不准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随意侵入。因此,我们可以用实线来表示。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中,把这种防守作用叫做“检查作用”或“检查员”。 ●无意识动机 所谓无意识动机,在弗洛伊德看来,就是构成无意识(潜意识)的那些个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等。

(从这里我们看到,在弗洛伊德那里,无意识是由无意识动机组成的)。无意识动机是行动的原因。

弗洛伊德是强调对行为动机的探讨的。他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一书中,搜集了几百个关于无意失言、无意错误和不由自主动作的实例,用以说明或多或少的隐蔽的动机。

弗洛伊德在一个年终翻阅他的帐簿时,因为看见一个病人的姓名重复出现而感到惊异,虽然他当时不知道这个病人究竟是谁。--其实,这个病人是他在前一年夏天的几个星期内在一个疗养所里每天看见的一个病人。

弗洛伊德最后想起来了,这个病人是一个年轻的姑娘,患有歇斯底里症状,经他治好,只是在临别时她仍苦诉胃部有些痛,两个月之后,因胃癌而死。弗洛伊德以他的独特方式,解释了这一类的事例,从而得出一种新的遗忘学说:凡是已经熟知的东西,虽然可以被排除于无意识中,却永远不会遗忘。

他喝在没有断言记忆的一切失败都是由有意的遗忘,但他肯定对任何显著的遗忘事例,都有充分的理由来设想某种动机的存在。 关于任何失言,或任何“偶发事件”,例如遗失或打破东西,弗洛伊德也这样认为。

他觉得这种行为是有意的,虽然这种有意可以是无意识的。一个新娘遗失结婚戒指--这标志她有一种重新获得自由或至少从她的现在的新郎那里得到自由的隐蔽的愿望。

弗洛伊德认为,任何特殊事件的隐蔽的动机,都可以象梦的分析那样,通过自由联想来揭露。在这方面,弗洛伊德认为有可以保证探索无意识动机的一些指导原则。

这样的原则之一是:凡是被禁止的东西,一定是被欲望的。如果不是人们愿望做的事,禁止就是不必要的。

严厉禁止的事,一定是愿望的。另一个类似的指导原则是:凡是怕的东西大概都是被欲望的,怕是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假面具。

弗洛伊德揣测,怕里藏有无意识的、被禁止的愿望;同理,过分焦虑一个人的平安,可以隐藏一种要伤害他的无意识欲望。 弗洛伊德指出,重要的行动和决择总是归因于动。

精神分析乃指由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所开创的一种特殊心理治疗方法。其特点乃经由分析来了解病人潜意识的欲望与动机,认识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反应方式,体会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并经指示与解释,让病人获得对问题之领悟;经过长期的治疗,善用病人与治疗者所产生的转移关系,来改善病人对人的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之情感症结,以促进人格之成熟及适应能力。

精神分析的基本态度,是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不管是正常或病态,都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以动态的形式发生,且可追溯了解其因果关系,了解其意义,称之为精神因果定律;因此也可说是动态精神医学的基石。

从心理治疗的种类说来,精神分析乃注重个人的内在精神活动,是长久的治疗。因其焦点在深层的精神材料,且注重内心的情感与欲望,故也被称为深入的心理治疗。

传统的精神分析,其实施方法是让病人躺卧在沙发上,不面对着治疗者而进行,以便病人自由联想,容易使潜意识的意念表达出来通常病人每周治疗五次,历经数年的分析工作,可以说是很费时的医疗方法。

近来只运用精神分析的机理与原则,而采用面对面的普通面谈方式,以每周一次,在数月之内短期进行其治疗工作,而称之为分析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在于由治疗者的解释来协助病人能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与了解,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通过由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能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的解除精神症状,并促进自己的人格成熟。

所谓知难行易,能懂得自己的心理,随着也就能自己去操纵自己的行为,消除困难。可是要去体会自己内心隐藏的动机,面对潜意识境界的情结,或者了解自己心理与行为上的缺点,并非容易,往往会遭遇到心理上的阻抗,阻碍对自知力的形成,称为阻抗现象。它通常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正面的反驳治疗者的解释,拒绝说明,不愿听取,甚至停止治疗。所以如何适时且适当的供给指导解释,并能较好的处理病人的阻抗作用,乃是治疗上的技巧。

假如病人的病情乃因内心有说不出的痛苦或矛盾,不能表达的症结,或不可满足的欲望。而一直闷在心里受折磨,治疗的要点乃在协助病人能透露其矛盾,表达其苦恼,发泄被压抑的情感,以便取得心理上的舒畅。这样的情况治疗的技巧乃能以批判的态度,以同情心体会病人的心里情况与处境,听取苦恼,是病人能宣泄,表露内心的感觉与情欲。

虽然分析的治疗,乃在促进病人对自己心理的了解,获得认知上的自知力但是自知力不止于认知上的了解,而需连带的影响情感上的变化。所以不只是理智上的了解,而是情感上的体会及行为上的表现。精神分析的理论特别强调情感与欲望是行为的主要原动力,如何纠正更改感觉,情绪和情感乃是治疗的焦点。

分析性心理治疗,其重点不止在于解除精神症状,而只在于改进病人对于现实的心理适应方式,包括对内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要求,调节超我的适当控制,以较有效的方式来应付外界之现实的要求。即治疗的范围要包括内在的精神,人际关系,现实的适应。其最终目标乃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因此治疗的目的要与病人协商,依病人的需要与治疗动机而调节治疗的期间与范围。

治疗方法与步骤1心理活动的探讨,2综合了解心理,3指导解释,4工作修通 。适应症对于因受特别情结或心理挫折而呈现“神经官能症”或“环境适应障碍”的病人有用,同时也可运用对人的深透性了解的特征,来补助各种其他方式的心理治疗,及我们日常对各种精神病患者的医护工作。

在我们看来,精神分析是心理学中最著名、最神秘、最神秘的方向之一。这是由于这种方法在美国和西欧非常流行。根据许多外国**和书籍,我们的许多同胞都知道精神分析师是如何工作的。

但实际上什么是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都有一个完整的图景,甚至不是所有的心理学家。如果你开始阅读精神分析的在线评论或精神分析家的评论,那么就会有更神秘、更迷人、同时更可怕的印象。通常,接受过精神分析的人会写道:

- 这是一个深入的内部工作

——对我来说,精神分析是一种改变你的性格、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以不同的方式感知现实的方法。

- 精神分析让我了解自己和我的真实愿望,尽管在治疗过程中非常困难,我想放弃。

- 我对我的分析师非常生气,有时也恨他,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告诉他。

- 我的分析师帮助我开始真正评估我的期望,忍受现实,而不是把我的头撞到墙上。

- 在我的生活中有稳定,改变了沟通的圈子,我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但在分析中,您需要经过至少 100 次会话才能使其正常运行并提供帮助。

但是有这样的评论:

- 分析只给我带来痛苦……我搅起了马蜂窝……一切都变得难以忍受,我感到孤独和空虚。没有与任何人交流的欲望……

— 我想停止我的分析或更换治疗师,我的治疗师感觉不到我并告诉我显而易见的事情,我知道这一切,没有任何改变……

- 对我来说,精神分析显示了我的生活是多么错误,我是如何摧毁我的生活,但现在如何解决它,我不知道,我的分析师也没有说。现在我很沮丧(狂热和破坏停止了)。一言以蔽之,过程继续

— 我为年复一年地向分析师支付费用感到抱歉,但我仍然支付并占用了一周的第四个小时,尽管我总是想辞职。我开始明白分析对我来说很有价值。如果没有分析,我不知道我会在哪里

- 精神分析给我展示了一条新的生活方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帮助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强大家庭,并且工作一切顺利,虽然困难当然会遇到,但我足够快地应对它们。

但一位狭隘分析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的说法:“我不知道有谁会后悔通过了精神分析,花费了时间和金钱来分析!”(当然,如果分析真的通过并完成,并且不会中途切断)。

如您所见,所有这些评论都非常有争议,有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无法理解。

那么什么是精神分析,真的吗?这个怎么运作?分析师的角色是什么?

在精神分析实践中,不习惯告诉客户他们的变化机制并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这会扰乱精神分析本身的过程。通常,分析师会用他自己的问题来回答客户的问题:“您对此有何看法?”这里的重点是直接回答会扼杀精神分析,扼杀思考、幻想和体验的空间,而问题使人思考并面对自己内心的某些东西。因此,让我们一起尝试理解这一点,并了解精神分析是如何运作的。当然,在现代心理学中,关于什么是精神分析的定义并没有十几种,但为了实际理解它,让我们取一个最简单的。“心理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领域和心理治疗的方法,

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是无意识的概念。简单来说,无意识是我们心灵中隐藏在有意识理解之外的那部分。它包含与我们有意识的想法不一致的驱动力、冲动、欲望、动机和冲突。心理的这个无意识部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的心灵可以比作一座冰山,其中 1/10 是我们的意识(冰山的表面部分),而 9/10 是无意识的(冰山的水下部分)。如果我们在这个比喻的框架内谈论,很明显,冰山不是在风的方向上漂浮,而是在水下流的方向上。这也是我们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无意识决定的。

与其他类型的与意识一起工作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或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交界处,影响和理解最多 50% 的心理过程和表现,精神分析涵盖了 90 - 100% 的心理领域

重要的是要取代只有现代精神分析在其理论中具有人的心理组织的完整图景和人的心理发展的 20 多个体积概念。

精神分析被认为是最深层次的心理学方向,给出与个人功能水平变化(感知、思维、对自己和世界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相关的最定性的稳定和全局结果。为了避免这听起来像广告,重要的是要注意精神分析在其应用领域有许多严重的限制。这并不适合所有人。

区域观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了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从上到下。

结构观 ,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动力观 ,一个人的动力来自于哪里?一种驱力:弗洛伊德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性本能,性本能携带着数量一定的心理能量“力比多”(libido),它具有驱使个体行动以获得满足和快感的作用。性本能是一切行为的最根本动力。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它保证人的生存,如呼吸、吃、喝、性和机体的其他需要。死的本能:指人可能表现出来的各种破坏力。

发展观 ,就是动力观的动态展示,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①口唇期(0—1岁)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吃奶和吮吸给儿童带来最大的快感。从出生到6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仅仅是渴望得到欢乐、舒适的感觉,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对他是分离而存在的。

②肛门期(1—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这是儿童学习如何获得爱、表扬和赞赏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被父母恰当对待,那么儿童的人格就会残留着恐惧、内疚和蔑视的痕迹。这种被压抑的冲突可能导致成人强迫性地定时大小便和洁癖,或者变得尖酸刻薄。

③性器期(3—6岁)

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儿童经历了强烈的矛盾情感,寻求异性父母作为爱人,但同时都害怕并爱戴同性父母,这个阶段的儿童十分依恋异性父母。这种早期的异性亲子依恋可分为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两种,又称为伊莱克特拉情结和俄狄浦斯情结。如果这一时期的情感冲突通过被压抑的性冲动和认同同性父母未得到充分解决,残余的冲突遗留在潜意识中会扭曲青少年和成人的人格。

④潜伏期(6—11/13岁)这一时期,主要的满足区域仍然是性器区,但通常在儿童的行为中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儿童为了解决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冲突,都压抑了性的表现。潜伏期的儿童把力比多投入到了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的游戏中去。

⑤生殖期/青春期(11/13岁以后)

这一时期女孩和男孩出现第二性征的身体变化,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就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并且他们能够以更少自我中心、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容易产生冲动,对成人产生抵触情绪。

适应观 ,弗洛伊德受达尔文的影响提出了适应观,也就是适者生存。一个人如何适应呢?主要依靠两个方式,一个就是变相的宣泄,一个就是自我的防御。

 精神分析心理学在了解人心、人性真相方面有其特长。而精神分析对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通过挖掘人的潜意识来研究并治疗心理病态的观点却普遍保持一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精神分析心理学论文篇一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摘要:精神分析和积极心理学在理论上看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学理论,但是仔细比对其中的观点,不难发现,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同样蕴含着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关键词:精神分析;积极心理学;比较分析

 在20世纪末,塞里格曼在指出了心理学发展的不足之处的同时,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同时,蒂纳等人共同提出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三大主要研究内容: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个人品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从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以其强劲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上的各个学科产生影响,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关注。

 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之前,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它作为当时心理学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流派,对当时乃至现在的心理学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不光对20世纪的心理学,甚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精神分析对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通过挖掘人的潜意识来研究并治疗心理病态的观点却普遍保持一致。因为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大部分是精神类疾病或者神经症的患者,故而曾有人戏称精神分析是“研究病态的心理学理论”。表面上看,似乎精神分析的观点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没有交接之处,但是通过梳理两种理论的内涵,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

 一、阿德勒理论中的积极思想

 积极情绪是一种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它能激发人们产生接近或者接近倾向的行为的情绪。如人在高兴的时候,是很愿意多做事情或者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的,反之,如果人在悲伤或者气愤的时候,可能不愿意做事情和不愿意帮助他人。由此可见,高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而悲伤或者气氛则是一种消极情绪。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积极情绪具有缓解心理紧张状态的效果,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控制生理状态的平衡。

 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著名的《自卑与超越》,在书中他阐述了自卑是人生之具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种自卑感来自于儿童与成年人对别之后产生的无助感,个体为了摆脱这种状况,便会想尽办法去追求补偿,按照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个体可以一直持续状态,便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的办法来摆脱这种感觉。无论谁都不会长时间地遭受自卑的“光顾”,同样,自卑也一定会使个体采取某种行动,来缓解个体的紧张状态。由此可见,阿德勒的思想关于自卑的论述和积极情绪中的功能是很相识的,根本都是消除人的紧张状态。作为内驱动力的自卑情结,能激励人积极的克服前进中的障碍,不断超越,赢得自信。所以可见自卑在这里也可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在精神分析中具有消除紧张状态的积极思想。

 二、埃里克森理论中的积极思想

 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强调研究积极人格特质和在其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中用产生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对于人格的研究既要消除人格问题,同时也要能促进良好人格的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是在人的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三者共同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积极人格品质,但是更加的强调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是外在活动的结果,在一定的生理机制作用下内化成为个体稳定的心理特质。埃里克森给人格定义了许多积极方面的特性,如希望、爱、诚信等,艾瑞克森认为凡是人格特质中具有这些特征的都是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会对人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以建设性的方式加以解决。艾瑞克森认为,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是在遗传和社会因素双重作用下形成的。他在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中,提出在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因为受到遗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冲突,而这些不同阶段的冲突逐渐形成了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人格品质的任务,而人格积极品质的形成就是冲突积极解决的结果,反之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如,人格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0-1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如果父母可以满足婴儿的基本需要,便可以使婴儿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有利于婴儿形成希望这一积极的人格品质;反之,如果婴儿在此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信任感,婴儿就有可能形成多疑这一消极的人格品质。而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关于积极人格的特征和人格形成同艾瑞克森有很大的一致性,可见在艾瑞克森的理论中是蕴含着积极心理学思想的。

 三、霍尼理论中的积极思想

 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强调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和积极的方面,强调培养人的积极力量,并提倡用积极的视角对个体的心态和行为作出解释,并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的潜力和积极品质来使个体发展成为心理健康的人。而经典精神分析中的理论强调关注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强调对过去的回顾和反思。强调对过去的释怀而走出目前的状态而成为心态和行为正常的人。积极心理学强调现在,关注当下,精神分析强调过去,关注曾经。但是随着精神分析的发展,尤其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诞生,使很多理论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精神分析学家霍尼的神经症治疗理论同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一致性。霍尼指出,神经症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因为社会文化中的各种冲突形成的,而造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失调。她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自我实现自我潜在能力的建设性力量,而神经症的患者是因为这种力量被压抑了,如果帮助病人发现并运用这种力量,就可以帮助其摆脱神经症的困扰,所以,霍尼提出神经症治疗的关键是发现和运用来访者身上的积极力量,通过自我“修复”完成对自身问题的处理,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从这两种理论的阐述中,可以看到是有很大的一致性的,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在霍尼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也是有体现的。

 精神分析和积极心理学表面上看是观点及其不同的两种理论,但是经过比对可以发现,继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之后,新精神分析学派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这其中包括积极视角。但是由于经典精神分析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抑制和压抑了在精神分析中找寻积极方面的观点,因此也就忽略了其中的一些积极观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精神分析心理学论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57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