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悲剧和喜剧的不同

比较悲剧和喜剧的不同,第1张

悲剧喜剧首先名称和定义就不同,深层次是审美情趣不同,最主要的表现在小说的结局上。曾经有人将喜剧称为“春天得神话”,而将悲剧称为“秋天的神话”。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它们都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那么都会给人带来某种心理上的感受。针对这一问题,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对相反相成的艺术门类和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那么,到底悲剧和喜剧有哪些不同呢?首先,悲剧和喜剧的不同表现在悲喜剧创作主体的差异上。从创作主体心理的角度看,悲剧感来源于人类生命的痛感及对痛感的省思,它是人们在实践中与各种超人类的强大的否定力量发生的剧烈冲突在人们心理结构中的积淀。在很多悲剧性作品中,它往往表现为人在社会实践中因外在的社会、历史局限而遭攻的痛苦和磨难。但仅仅外在的痛苦和磨难还不足以创生悲剧,使悲剧成之为悲剧的主要一种内在的悲剧感、悲剧精神。而悲剧感、悲剧精神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心理结构,,不免会使人对悲剧产生悲沉的生命体验,从而导致一种自觉的内在的悲剧性的情绪。与悲剧的创作心理相对,喜剧的创作心理是人对生命的乐感及自娱入世情怀的折射。曾经鲁迅说过这么一句话:“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喜剧则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就说明其实喜剧它是没有悲剧那种悲怆性的体验的,而是一种自我胜利的优越感。当旧事物被历史实践所抛弃时,人们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审视那些已经失去存在依据的旧事物。还加之以其智慧的微笑,在审美上嘲笑它们,并通过这种喜剧意味的笑来否定、揭露丑恶的脆弱,从而达到对美的肯定。所以喜剧精神的实质就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是人对自己力量和尊严的充分自信。无论是悲剧性作品还是喜剧性作品,它们都是创作主体与社会生活融合的产物。但是,悲剧家和喜剧家他们在审美心理特征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悲剧家善于感知事物深涵的哲理性,而喜剧家善于感知事物“隐藏着的喜剧性”,悲剧家侧重于发掘人生崇高而富有诗意的方面,在调动读者全部情感功能的基础上引导读者去思考,让读者在感受悲痛、苦难的同时去追问存在的意义。而喜剧家则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凡心,他更热衷于平凡琐碎的事物,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隐藏的喜剧性,并能调动一切滑稽可笑的因素令人捧腹大笑。二、悲剧家的审美情感是崇高的、沉郁的,而喜剧家的审美情感则是达观的、轻快的。悲剧家是痛苦的思考者,他总是悲切地关注着人生的凝重痛苦,努力使人们正视现实的岌岌可危并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苦难。而喜剧家则是逍遥的乐天派,知足常乐。他始终保持着豁达宽容的心态,微笑着对待这个世界,教导人们愉快的告别自己的过去。三、悲剧家是出世的、深远的,他的目光指向无限,深不可测,他倾向于超越现实和有限,达到对宇宙人生的顿悟。喜剧家则是入世的、平易的。他们的目光指向琐屑的凡俗人生,引导人们珍惜现世人生,积极乐观地去享受人生的欢乐和痛苦。四、悲剧家是理性的化身,他的情感受着理性的强大制控,他的思想是严密的、有序的、逻辑性很强的,他总是追随着和梳理着人事物态的内在逻辑,努力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律。而喜剧家是感性的化身,他的思维是网状的,在喜剧创作中的表象运动具有非逻辑性。喜剧创作中的审美情感也往往打破常规,以非逻辑性的情感活动创造出喜剧性情境。综上所述,尽管和悲剧家一样,喜剧家的出发点也是人类的缺陷和不幸,但它的目的地却是尽可能地昭显和营造出一种壮丽无比的快乐。不同于悲剧精神核心(忧患意识)的是喜剧精神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达观的人文精神。在悲剧与喜剧世界中,除了悲剧家和喜剧家他们在审美心理特征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外,接受主体的心理活动也是很不相同的。悲剧一般是以悲剧人物的苦难、不幸、死亡作为题材内容的,它必然会使人产生沉痛、悲哀、恐惧等不快的精神反应。这种强烈的精神反应,本来和审美中所产生的愉快的情感是相反的,然而它们却能与悲剧中的美感化合成一种更强烈的美感,由此产生悲剧特有的精神愉悦。当悲剧的痛感在悲剧效果的反作用下得以迸发时,它可以唤起人们丰沛充盈的生命力,激发起人们不畏艰险的决心和意志,从而获得一种生命的激动和愉悦的快感。喜剧接受意味着对主体心智、德行、情感的肯定和自信心的加固。悲剧能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主要靠的是‘突转’和‘发现”,喜剧中也有突转。它是由精心设计的误会产生的紧张感和随着误会的解除而产生的自我放纵和自我扩张的狂欢。在喜剧中充斥着大量误解,它们常使观众陷入心理紧张或心理期待之中。它的的发现更多的是被动的、轻松快意的,喜剧欣赏者无需付出任何重大的主体代价就可以解除紧张,完成发现。如果说在悲剧欣赏中恐惧和怜悯构成了观众审美心理的基本内容(伶悯的实质就是一种同情)。那么在喜剧观赏心理中观众感受到的则更多的是乖讹感和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还往往呈现为一种冷静的洞察、居高临下的理性审视。并且喜剧的接受过程是一种积极、轻松、理性、欢快、直接肯定自我的心理过程。悲剧可以在欣赏者的审美心理中造成恐惧和怜悯,喜剧可以给人以乖讹感和优越感, ,那么这两种文本的审美心理蕴涵、审美心理效果又有何不同呢?悲剧文本是将来时的,它指向未来,而喜剧文本是过去时的,它回首过去;悲剧文本具现了人类的征服欲和抗争决心,而喜剧文本具现了人类的宽容、淡泊之情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悲剧文本的审美心理效果表现为“净化”,喜剧文本的审美心理效果表现为“解脱”。悲剧使人从苦难和自卑中超越,使人深刻,使人知难而进,使人在压抑中获得向上的一种张力,喜剧感则不具备这种超越功能,相反它使人满足于这个世界,超然于成功和失败、如意和失失意之上,获得心理的平衡。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说法虽不能作为定义,但却抓住了讽刺喜剧的内核。讽刺与幽默是人的智慧的最高表现,即使是“正喜剧”也需要借助讽刺与幽默。事实上,悲喜剧精神是人对待人生的两面:对于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表示愤怒、悲伤和沮丧,就是一种悲剧的态度;对于生活中无价值的东西被揭露感到高兴,就是喜剧精神。喜剧中往往包含着悲剧的底蕴;悲剧也渗透着乐观的因素。到了现代,悲喜剧交相混杂,不仅有悲喜剧,还有荒诞剧、黑色幽默等错综复杂的美学形态。一个喜剧艺术家可能心底是极其悲哀的。

情感是人们行为表现中最为复杂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生活中基本的精神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喜、怒、哀、惊、愁、悲、妒嫉等等情感产生。人在认识事物时,对现实中不同的客观的对象环境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的精神情感现象;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愉快;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惊慌;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愤怒;还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悲哀;另还有许多如冷漠、疑惑等等。这些愉快、愤怒、悲哀、冷漠、疑惑等等都是人的精神的情感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作为人,情感还表现在语言文字、艺术创造和劳动行为之中,甚至漠然和呆滞也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因此,作为人的情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动物的人;另一是作为精神社会的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语言文字性质的精神表达”。人以外其他动物的情感表达只有体征形式,例如:狗在高兴时的欢快行为就是摇头摆尾;在受到主人责骂后就夹着尾巴而低着头。人表达情感不仅仅只有体征表达,还可以用文字的书信以及现代的信息产品、艺术礼品等作为传递情感的表达形式。..……………………...情感是作为生命精神主体对客观环境条件,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感觉体验和“逻辑判断”反应;与人有相互作用关系的客观事物就是客观环境条件状态,包括外部客观事物和人主体内部客观事物;内部客观事物是独特的包括自我“主观”客观化的形式。这些客观实在的事物就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不同的客观事物以及其事物中的不同特性,对人实际需要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产生出人的各种不同的精神反应状态,这些状态就是情感。因此,认识“情感”的性质特征,其要点就是人与其自然环境事物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人对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逻辑判断反应就是情感,需要就是情感产生的动力,客观条件符合人的某种需要时,就可产生相应的正相关的情感反应,如满意、愉快、高兴、平静等等;否则就会可能产生负相关的情感反应,如忧郁、愁苦、恐惧、烦闷等等;当人面对的是陌生事物时,或客观事物条件突然变化过大时,人就会产生惊讶、或恐慌、或疑虑等等情感反应;人处于内省状态时,自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呆滞、沉思、冷静等等情感反应。.....从“情感”语义上,“情”字的字义是:一是精神对自然事物的信息结构的指称;另一是被指称对象的结构中存在着特定的结构性倾向。而“感”是指人受到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力传递后的确认和反应;对于自然事物,“感”是指某种事物的结构性相互作用对另一事物的结构性传递,例如:电磁感应、动量碰撞等等。因此,情感的基本定义就是: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于生物后所产生的自然的生物目的性的自然逻辑形式反应;作用于人就是人的情感形态的逻辑反应。其中,即时的逻辑判断反应,且有很强的针对对象倾向的情感反应,就是指情绪。情感的情绪与人的最基本的生物性需要和即时需要目的密切相连,而作为整体结构性的逻辑判断反应的情感,可包含一系列的情绪反应组合过程。在这里,对情感的定义中,使用了“情感判断”的概念,涉及将生理生物性的条件反应过程作为“逻辑判断”。因此,生物生化过程的“逻辑判断”秩序选择,与人意识思维逻辑判断,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同质问题和意义差别,就是情感问题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事实上,人和其他生命物的精神反应也就是有序化的生理生物的条件反应过程,也就是“元逻辑”系统。于是,情感就从现象语言描述转化为逻辑语言描述了,感觉顺序描述也就转化为结构分层描述了。[]……[]由于需要的元逻辑意义是自然物理的选择目的性质,使情感也具有倾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因为是自然“逻辑”判断的结果,必然的就存在着基本的逻辑尺度和标准。正是这些尺度和标准的结构,决定了最原始的元逻辑的生物活性的本能和意识。但是这些都不是直接与情感问题相关的内容,这里也就不作详尽。<,,,,,,作为情感定义的精神主体,生物生命精神的构成是由本能和意识组成。本能是原始的元生物逻辑系统,也就是生命生理机能的最基本的需要系统;而意识,则是通过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经验记忆认识形成的。本能因预先就存在着,可认为是已经认识的意识记忆经验。这样以来,也就得到关于情感与认识的基本关系:只有可能被认识和感觉的自然事物才可能引起情感反应;有感觉和认识,才可能有情感;感觉和认识不一定是已经感觉的或已经认识的客观事物。感觉和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情感也随着感觉和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作为对情感的科学全面的认知,人对已知和未知的情感反应是同质的;“无情”也是情感反应的一种,表达的意义是拒斥,如冷淡、轻篾、麻木等等。未知引起的情感与已知引起的情感是确定与确认组合结构性的差别。有没有引起情感反应则是是否有感觉和认识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客观环境事物都会引起感觉经验和认识记忆,这就属于注意的内容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7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