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中秋节情感

人们对中秋节情感,第1张

中秋节吃月饼,同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

吃月饼象征着一家团聚,人之常情,享受天伦之乐。人们往往忘记了中秋的民俗文化活动,而单单把它作为一个吃月饼的节日,这个是不全面的,忽视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庆中秋在农耕社会是很大的活动,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果能将其恢复开展,对于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家现在对中秋民俗文化都不是太了解了,商家只顾卖月饼,大家也就只知道吃月饼。

中秋有很多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从物质角度,传统上不只吃月饼,还吃很多秋季水果;从社会关系、家庭团圆角度,中秋节是八月十五,月亮非常圆,象征着团圆,是中国家庭幸福的一大标志;从文学欣赏和审美活动角度,中秋代表了生活里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月亮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天,在中国人看来是最美最漂亮的。有些民族欣赏新月,如伊斯兰民族;我们中国人喜欢圆满和完美,更欣赏圆月。这个季节气温适宜,秋高气爽。赏月从唐代以来流传了一千多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美的欣赏与享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人如果想家了,一般都是写诗,以物来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

中秋节对于古人来说是一个十分应该团聚的日子,但是很多人都在异地他乡,在那个路遥车马慢的年代里,交通的不发达让他们只能在这种节日里写诗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出现最多的就是把月亮写进诗里,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

就像我们小时候最先知道的《静夜思》,李白在里面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直白的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已经自己回不去的无奈。就连杜甫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情感结合在一起,以明月来寄托思乡,写下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样的诗句。毕竟同处于一个月亮下,这样你在看月亮的时候一定也可以收到我的思念。

除了月亮以外,古人还会用大雁,落日,秋叶,客舟等等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就像戎昱在《云梦故城秋望》中写下“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鸿雁的声音,门外的秋色都让自己更加思念家乡。大雁南飞自己却回不去,秋天到了落叶归根,自己却还在远方漂泊无法回去等等,所以古人看到的景物都会成为自己诗里的思乡寄托。

如果恰逢雨季的话,雨声也是思乡的一大寄托,就像“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用鸿雁,红叶,黄花地,芭蕉雨,一起构成了一副思乡的梦境。由于距离的原因,很多人在节日都回不去,那个时候的书信也慢,想家了就只能写诗。                              所以在节日来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诗意大发,写下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赏月寓意着团圆、寄托情怀。

中秋节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明清时期,祭月、拜月成为全国通行的习俗,现代中秋节的习俗有吃月饼,赏月亮,喝桂花酒等。其中吃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不论是在家中还是身在异乡人们都会购买或者制作月饼,作为庆祝中秋节的必备程序。人们通过吃月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8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