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表达了作者远离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表达了作者对夏日的喜欢 和愉悦的心情
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表达和了作者高洁傲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的情怀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
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刚来的时候,天气还是有些寒冷,但是已经有花花草草长出了翠绿的嫩芽,那**的花中有几种可以与它相比较。都是凭借这你在向游人说明这是迎春花,还有它的美丽之处,不要把它当作一坨蔓菁花来看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第一二句,这两句是对迎春花的正面描写,包括它的生存条件和颜色,以及它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春天刚来的时候,天气寒冷,但是迎春花却无所畏惧,依旧长出绿色的叶子,绽放出它的那种**的花朵,为春天带来一丝生机,同时也告诉世人春天已经来了。这种无私奉献的品质,让诗人发出感叹,这世上的**花朵有几种可以与迎春花相比较?可以看出诗人对迎春花的喜爱,进一步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天地寂寥山再歇,几时修得到梅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咏梅(王安石)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梅花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象出现 在古代诗词中,历代诗人歌咏不迭。纵览古代咏梅诗词,我们会感觉到,这种意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代诗人的传承、拓展、光大,梅花的象征意义在不断地升华。魏晋时期,梅花作为一种美的象 征,出现在诗歌里。晋代的陆凯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驿使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心目中的梅花象征着美好的春天、纯真的友情。从魏晋到六朝,对梅花的歌咏大多侧重于自然的物象,赏悦其美而又哀伤其落。诗人们希望美好的事物能长留世间,但是花开花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转而对梅花的飘零心生哀叹,较多的抒发梅花落的伤情,甚至把梅花的凋谢与闺怨联系起来。所谓“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回。”(鲍泉《咏梅花》)“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到了唐代,诗中的梅花意象已渐 渐走出自然客观表现的局限。梅花的曲折多姿、经霜耐寒、幽香粉艳的特征,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许浑《看早梅》)梅花傲霜斗雪、素艳清香的习性,成为诗歌中新的意境。宋代是大兴恋梅之风的时代,诗 人词客一般都有多首梅花诗词存世,有学者统计宋代咏梅诗词的总量,是此前历代咏梅诗词总量的47.6倍。苏轼、陆游、范成大、陈亮等写了许多咏梅诗词。因“落梅诗案” 一再被黜,坐废十年的刘克庄留下梅诗130余首。更有那位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这一时期,诗人们在渲染梅花色 白香清的物象特征的同时,比唐代诗人更注重从寂寞野处、凌寒早芳等特征演绎其高尚的意义,梅花意象逐步成为人格情操的象征。特别是宋初隐逸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芳洁。从此以后,诗人词客们的咏梅之作,大都以推崇梅花的这一性格为基调。“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身来。”(王从叔《浣溪沙 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琪《梅花》)梅花的孤高绝俗、贞洁自爱成为君子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格风骨的自我写照。南宋 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人,他们都是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有共同的政治抱负,而又往往有志难伸,他们也都爱以梅花的标格比拟自己。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是在以梅花的劲节自比。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弃疾喟叹“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宋代的诗人词客不仅留给后人数 量众多的梅花诗词,更把梅花这一特定意象提升到新的境界,成为中国梅文化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帮你找的,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