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即 忆江南词三首 。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1作品原文编辑忆江南⑴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1]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何日更重游![1]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早晚复相逢![ 每首词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直接抒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当我们读起这句诗时,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江南春景的美图。清晨的阳光慢慢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映照得无比火红,碧绿碧绿的江水胜过蓝草。这又如何不叫人怀念起江南的美景?
一、创作背景
《忆江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他曾漫游过江南,而且还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因此他对江南的了解是比较深的,旖旎的风光也给他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回忆,所以可以说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不寻常的。
后来,他定居洛阳后,抚今追昔,江南旧游的经历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迫使他写了不少回忆的诗歌。进入暮年,他写下了三首《忆江南》,来抒发了自己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我们目前欣赏到的诗只是其中的第一首,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二、《忆江南》第一首全诗欣赏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真的好啊,江南的美景曾经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清晨阳光映照着的岸边红花,远远看去,比那燃烧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也比那蓝草还要绿。这又如何不叫人怀念江南呢?
三、《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1、《忆江南》是词牌名。
《忆江南》是词牌名,所谓词牌名就是作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唐宋时代,人们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忆江南》最初为唐代教坊的曲名。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于题下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据《乐府杂录》载,《忆江南》为唐代名相李德裕为他的小妾谢秋娘所制,叫《望江南》。《乐府杂录》,乐府者,秦汉所立掌管音乐之机构也,唐时被教坊、梨园所代替,又名《琵琶记》。
后来人们根据白居易这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句子,把它也称之为《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楼》、《梦江口》、《梦江南》、《望江梅》等。
2、《忆江南》也是诗的题目
《忆江南》不仅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诗的题目。也就是《忆江南》所表达的内容是和江南的回忆有关,是对诗的内容的概括。
白居易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所以诗的内容自然离不开这些江南城市。《忆江南》共有三首,第一首作者是泛泛地回忆江南,第二首就是回忆江南的杭州,第三首则是回忆苏州。
《忆江南》三首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首《忆江南》都很短,只有27个字。
3、《忆江南》是作者的内心真情感的充分表达
《忆江南》是诗的内容的最好体现,诗人就是通过《忆江南》把自己内心对江南的美好回忆展现给人们,抒发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忆江南》,主要表现出一个“忆”,这个“忆”是我们了解作者表明江南美景已深深印在他的回忆中了,使他不能自拔。
这个“忆”也说明了作者此时年龄也大了,身体也不方便了,特别是后来他因病辞官,回到了北方洛阳以后,他自感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再游江南了。于是,他对江南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一下子喷发出来,让他的心好痛,因为今后他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回忆,才能回到那令他魂牵梦萦的江南了。
所以,《忆江南》承托了白居易太多太多的情感,“忆”就像是梭子,把时间,空间穿在了一起,把他对江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固定在他的记忆中,溶进了他的感情中,让他回忆时历历在目,了如指掌,万般感慨。
一般来说,咱们提到《忆江南》,就是指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一词,写出了白乐天对江南春色的美好回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作里面是全面性地写了江南春景,实际上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苏州刺史,所以他在回忆江南景色和经历的时候,是一口气写了三首作品的。
一首写江南春色,就是这首“风景旧曾谙”,还有两首分别写杭州风物和苏州记忆。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杭州的山寺桂花、长亭看潮,是白居易在江南最深的印象,这就从第一首的泛谈江南美色落到了相思实处。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苏州的印象主要就不是景色,而是妮侬吴语,温柔乡里醉芙蓉,这同样是让第一首词的“能不忆江南”落到实处。
世人只道江南好,美景娇娃是原因。
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词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②,春来江水绿如蓝③。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
第一首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