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大家都是怎么去做选择的呢?是通过理性选择还是根据内心去选择?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听到过这样的话,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不经过大脑就去做,不要太冲动,冲动是魔鬼,在工作中切忌太情绪化,否则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似乎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人由着性子顺着情感做出的决定,往往都是比较草率的,鲁莽的,情感越是激烈,似乎越是能够诱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而经过慢条斯理深思熟虑的选择则倾向于。认为是谨慎的,全面的,思考的时间越长做出的决定似乎是更可靠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理性一个重要的定义是:在行动者的认识里,他所采取的收益能够最大化。但前提是能提高我们的生存概率。情感与认知思维、非情感的生理感觉有两大不同之处。其一是,情感留在我们记忆中的烙印,要比理性思想和单纯的生理感觉都深刻。情感除了在记忆中停留的时间比理性更长久外,还有一个不同就是,理性分析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理性思维活动,什么时候结束它。情感可以推动的感性行为,与我们常常认为基于情感做出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而理性行为则要经过漫长复杂且通常耗时较久的认知过程。
比如说在辩论赛场上,最厉害的、最打动人心的辩手,往往不是逻辑能力最强的,反而是最了解大众心理、最懂得共情、懂得唤起人们心中情感涟漪的辩手;同样,在赌场上,很多赌徒在技术上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好的玩家,但是他们却善于表演,很会虚张声势,本来一幅很烂的牌,却表现得极为自信和势在必得,配上几个自负的表情和动作,很容易就让对方看得云里雾里,甚至会威吓到对方,从而把劣势转为优势,逆袭翻盘。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朋友圈里的某些人会公布他们的一些目标,比如说一个人下定决心减肥。在一个月内瘦下十斤,然后他们会定期在朋友圈里打卡健身,甚至公布即时的体重。从理性的层面上来说,他要经常去健身房锻炼、把零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避免吃宵夜,但是,这样还不够。在理性的行为之外,人们还会利用一些情感的策略以确保自己不会半途而废,比如利用羞耻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公众监督自己行动,毕竟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看着,如果选择半途而废,定然会感觉到颜面尽失,内心的羞愧感也会油然而生。所以为了避免这样不好的情况出现,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吧。
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要我们适度的利用情感反应,它都会为我们提供一种优势,无论是看似负面的情感,比如愤怒、恐惧,还是正面的情感,比如爱与忠诚,都能够在特定的情况下,帮助我们达成想要的目标。
路边看到了一个乞丐,乞丐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个瞎子”,你可能会对他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心想这世界上不幸的人真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第二天,你又遇到了一个乞丐,乞丐旁边也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但是我却什么都看不见”,你心头一震,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可怜,虽然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挫折,但是至少自己还是个健全的人,还能看见这世间的一切,而他眼前的一切却只有无止境的黑暗,你为他的命运感到悲凉和难过,于是你从钱包里掏出钱来,希望这份“小小的爱心”能够为他“黑暗”的人生带来哪怕一丝丝的光明。乞丐还是那个乞丐,前后两次不同的行为源于不同的心灵震撼。 从理性上来讲,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弱者和残疾人,但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真正“打动”我们的人,在很多道德决策中,情感往往比理性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而我们可以调动情感,发挥情感的价值,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为什么会出现有权有势的人,人们往往会对其产生正面情感,即使受到对方的不公正对待、即使被对方加害,人们也可能仍旧不改变原本的立场,并且还把不该承担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倘若有权有势的人对我们施加小恩小惠,我们会放大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很快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类似的事情还包括,遭到家暴的妇女,仍然愿意留在施虐的丈夫身边;被压榨、受到人身侵害的员工,仍然加班加点地为劣迹斑斑的老板工作。
其实是我们内心的防御机制在作怪。我们可能在理性上认为某些事情是不可取的,但是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敌人,面对不平等的权利分配,我们需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因为如果我们立即反抗,可能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让自己弄的遍体鳞伤,所以,这些看似“奇怪”的情感,其实是在调节我们的理性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高生存概率。
情感除了能够帮助我们在生命遭受到威胁时调节我们的认知系统之外,在我们作出人生重大的抉择,比如说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也会调节我们的认知系统。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情感机制的保驾护航,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不管旁观者是什么态度,事就是这么件事,只不过从不同侧面去看,会发现它在阳光下折射出的不同颜色。
情感推动的感性行为,与谋求物质利益的理性行为之间有着明晰的界线。我们常常认为基于情感做出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而理性行为则要经过漫长复杂且通常耗时较久的认知过程。只有领略到人性的复杂,才有可能真正感知到世界的美。
1 陈洽传 文言文翻译
陈洽,字叔远,武进人。他好古勤学,与兄陈济、弟陈浚都有名。洪武年间,他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他曾奉命阅军,只要从他眼前一过,他便能记下来。有的人再来一次,总是被他斥退。皇上嘉奖他有才能,赐给他金织衣。父亲戍守五开亡故,陈洽奔丧。正值蛮人反叛,道路阻塞,陈洽冒险间道而行,终于背着父亲遗骨回来。建文年间因茹王常的推荐,被召回任文选司郎中。
太祖即位后,他被升为吏部右侍郎,又改为大理寺卿。安南战事开始时,朝廷命陈洽赴广西,与韩观挑选士卒从征。到大军出发时,遂命他参赞军务,主管粮饷。安南平定后,陈洽转为吏部左侍郎。当时黄福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事务,政策上专务宽大,安抚安南人民。陈洽选拔有才能的人,振肃风纪,核实将士功罪,设置土官,处理军队粮饷,都办得有条不紊。回到朝廷后,皇上命他兼代礼部、工部事务。永乐七年(1409),他又参佐张辅的部队讨伐简定,将其平定。回来后,随从皇上北征,与张辅在塞外练兵。九年,他又与张辅前往交趾,讨伐陈季扩。五年之后,他升为兵部尚书,又留下赞佐李彬军事。
仁宗将黄福召回,以陈洽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仍参佐军务。宦官马骐贪婪残暴,陈洽无法控制,致使安南反叛者四起,而黎利尤为凶狠狡猾。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无能为力,贼寇的势力越来越大。陈洽上疏说:“贼人虽然请求投降,但他们内怀诡诈,到党羽逐渐壮大后,将不可控制。乞请传谕诸将从速灭贼,不要为贼人所收买。”宣宗颁敕严厉责备陈智等人,令他们进兵,他们又败于茶笼州,皇上于是削去陈智、方政的官职和爵位,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前往征讨,陈洽仍赞佐其军事。宣德元年(1426)九月,王通到达交趾。十一月进军应平,到达宁桥。陈洽与将领们说地形险恶,恐怕有伏兵,应该驻扎下来察看贼人动静。王通不听,指挥部队径直渡江,结果陷在泥淖中。贼人伏兵齐起,官军大败。陈洽跃马冲入敌阵,因受伤过重而坠下马。左右想把他扶回去,陈洽瞪眼呵叱道:“我作为国家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就在今日,义不苟且而生还!”挥刀杀死数名贼人后,自刎而死。事情报到朝廷后,皇上叹道:“大臣以身殉国,一代能有几人?”赠少保,谥节愍。授予他的儿子陈枢为刑科给事中。
2 黄赭文言文翻译黄赭:即黄赭石。亦即褐铁矿。用作颜料的是风化成的褐铁矿帽、褐铁矿结核表面的**粉,经分选、漂洗、加工成**粉末。色调有棕黄、褐**,遮盖力强,对光、碱、微酸的作用相对稳定。
另:
赭黄:
1、土**。古代皇帝袍服以此色染之。《北史·綦母怀文传》:“怀文曰:‘赤,火色;黑,水色。水能灭火,不宜以赤对黑。土胜水,宜改为黄。’神武遂改为赭黄。”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龙袍》:“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扳提花本,织过数寸,即换龙形,各房鬪合,不出一手,赭黄亦先染丝。”
2、指赭黄袍。清褚人获《坚瓠五集·海陵诗词》:“(金完颜亮)一日至卧内,见几上瓶中植岩桂,索笔赋云:‘一朝扬汝名天下,也学君王著赭黄。’”清汪懋麟《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赭黄盘龙覆御榻,羽林排列皆腾骁。”
3、指黄中带赤的颜色。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运次》:“赭黄,赭色之多赤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其上亦有乳垂,而其内高广俱不及三分之一,石色赭黄如新凿者。”
3 《甘利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甘 利明·江盈科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
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
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
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
安用箧?”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生答曰:“固梦耳。”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
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
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 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
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选自《明清散文集萃》)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 霁:(怒气)消除B不佞何以当之 不佞:不才C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 怿:高兴D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 墨:错判官司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B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史册所书,晨星落落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B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 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 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3分)译文:(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3分)译文:(3)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4分)译文:。
4 文言文翻译题景公问太卜说:“你的道能做什么啊?”回答说:“我能动地。”景公召来晏子,告诉了他这件事,说:“寡人问太卜说:‘你的道能做什么?’他回答说:‘能动地。’地可以动吗?”晏子沉默没有回答,出来,见到太卜说:“从前我见到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动了吗??”太卜说:“对。”晏子说:“如果我这样说了,恐怕你将死了;沉默不说,恐怕君主胡乱猜疑。你去说,君臣都好啊。忠心于君主的人,难道就必须伤害别人吗!”晏子走了,太卜走进去见景公,说:“不是我能动地,而是地本来就要动啊。”陈子阳听说这件事,说:“晏子沉默不回答的原因,是不想太卜死啊;去见太卜的原因,是怕君主胡乱猜疑啊。晏子是仁义的人啊。可以说是忠心于君上也对手下的人有好处啊。''
1 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2 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5 古文翻译《晋平公浮西河》急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哦:
平公食客①
晋平公浮西河②,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人固桑进 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③,珠产江汉④,玉产昆山⑤,此三宝者,皆无足而 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者三千余人,朝食不足, 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 然其所恃者六翮耳⑥。夫腹下之毳⑦,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 客,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应焉。
注释
①选自汉刘向《新序&S226;杂事第一》。②晋平公:名彪,公元前557-532年在位。西河:即黄 河,因在冀州西,改名西河。③越:越地,浙江一带。④江:指长江。汉:指汉水。⑤昆山 :昆父山的简称,多产玉。⑥翮:读hè核。羽茎,羽毛的枝柱。⑦毳:读cùi脆,鸟兽 的细毛。
译文
晋平公泛舟黄河,船至中流,他感慨地说:“啊!山川雄伟,景色壮丽,要是能够和天下的 名人贤士共享此乐,该有多好啊!”船公固桑听了对他说:“您说错了!利剑产于越地,明珠 出自江汉,美玉生在昆山,这三件珍宝都能无足而至,归您所有。如果您真的爱好人材的话 ,那么 贤士名人自然都会投到您的门下。”平公很有些忿忿不平,说:“固桑啊,我门下现有食客三千多人,早饭不够,我晚上就去收 租,晚饭不足,我清晨就去催粮。难道能说我不爱惜人材吗?”聪明的固桑看到他执迷不悟,打了个比喻:“大雁穿云破雾,直上九天,靠的是双翼的羽 茎。至于腹背的绒毛,多一把或少一把,都无关紧要,不会影响它的飞翔。不知您的食客是 双翼的羽茎呢,还是腹背的绒毛呢?”平公语塞,无言以对。
题旨要精心选拔人材,滥用反而有害。
6 黄碗巧文言文翻译原文
黄琬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几何。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7 文言文的翻译,题,解释及答案1、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分析:这句话有同学译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他也会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会去做。译句因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义,原句“其”不能简单地译成“他”。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做……
3、亮祖不能屈也。
分析:据文意,这句话中“屈”的对象应是道同而不是朱亮祖,所以翻译时要准确地补充省略成份,可译作:朱亮祖没有能够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译作“没有”)
4、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分析:联系全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对孟尝君及其门客的不以为然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要比译作“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这些人的领袖”要好。
5、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分析:这句话应当翻译成“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岂”不能译成“难道”,据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来,所以应是祈盼的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
1 岑文本官高而忧翻译
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任职。
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官职名)的李靖很是看中他的才能,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渐渐得到皇帝的赏识。
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亲自推荐一个人,你不要再担当这个职务了。”
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管挤密。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
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忧虑。”有来向他庆贺的,他就说:“今天,我只受吊唁不受庆贺。”
江东之战,筹划辎重运输,都全部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
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2 《岑文本官高而忧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 《岑文本官高而忧》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
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
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
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
俄病卒矣。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
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 文学常识 说“《大唐新语》”:《大唐新语》撰者唐代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
此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迄於大历,多取材於《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匡赞﹑规谏﹑聪敏﹑文章、隐逸﹑记异等30门类﹑13卷。
内容多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是以前事为鉴戒。
书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诗文的材料,尤其是“文章”门,录存初唐及开元初人所作诗歌多首,并叙其本事,间载时人评论,为后来编集和研究唐诗者所取材。 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
译文 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做官。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
担任检校中书省的李靖很是称赞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中书舍人,渐渐地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
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再担任原职了。”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门参与枢密使的工作。
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这是我感到忧虑的原因啊。”
有来向他庆贺的人,他就说:“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江东之战,几乎所有辎重运输的筹划,全部都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
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平 (2)称 (3)谙 (4)竭 (5)返 (6)卒 2。
翻译 (1)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 (2)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3。综观全文,直接表现岑文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半生的句子是_____。
参考答案 1。 (1)平定 (2)称赞 (3)熟练 (4)尽 (5)同“返”,返回 (6)死 3。
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 二: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省李靖骤称其才称:称赞 B。及迁中书令,归 家却有忧色 迁:降职远调 C。
恐不与我同反反: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 卒:死 4、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
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 C。
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乱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 5、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B。
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C。
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
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A 以上就是查字典诗词网我整理的“《岑文本官高而忧》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查字典诗词网,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随时和我交流探讨qq:2757920787,也可以加入查字典诗词群486142169,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参考讨论。
3 文言文翻译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
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
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众属目,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郡举秀才,不应。
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 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
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
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文本别驾。从击辅公祏,典檄符。
进署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太宗既藉田①,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
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
帝曰:“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
封江陵县子。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
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
命罢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 注①藉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以示鼓励农耕。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更家江陵 调换 B辨对哀畅无所诎 屈服 C文致华赡 简短 D师古 时事 处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时颜师古为侍郎 逾年为令 B李靖复荐于帝 长于文诰 C孝恭善之 命罢之 D延颈以望真主 师古以谴罢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岑文本“善文辞”的一组是(3分) ( ) ①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②长于文诰,人少逮者 ③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 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 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岑文本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岑之象受冤无法申诉,十四岁的他为父亲申冤当场作赋,令人赞叹不已,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
B岑文本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虽没有接受举荐去获取秀才名号,却在萧铣割据政权中出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 C唐李孝恭平定荆州时,其部下打算掠夺百姓财物,岑文本劝说李孝恭严申军令,禁止杀掠。
李孝恭接受了他的意见。 D在对辽东的战争中,岑文本主管后勤事宜总是筹算不离手。
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岑文本在幽州病故。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段断句。(4分)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②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5、BA更:迁移C赡:富丽、丰满D熟悉 6、A动词,担任。(B介词,向/介词,在;C代词,指岑文本/代词,指戒严 令。
D连词,表修饰/连词,因为) 7、D②表现的是颜师古;⑤表现的是太宗信任岑文本,让他管理后勤事宜。 8、B文中没有表明岑文本少年时代就博览经史。
9(1)(4分)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 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4分。每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始文本贵”中间不断开亦可。](2)(6分)① 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
(“号善 职”1分,“过”1分,句意1分)②这时,魏王李泰得宠,宅第非常豪华,在诸王中居第一。(“侈”1分,“冠”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
祖父岑善方,在后梁任吏部尚书,他把家迁到了 江陵。父亲岑之象,在隋做官,任邯郸令,因事被人告了一状,无法申冤。
岑文 本十四岁那年,到司隶官处申理冤屈,辩论和答对的言辞悲伤流利而又无所屈服 ,为众人所注目,司隶叫他作《莲华赋》,做成之后,整个官署的人都赞叹不已 ,他父亲的冤屈最终也得以洗雪。 岑文本性情沉稳聪敏,仪表美好,擅长作文章,见多识广融会贯通。
本郡推荐他 为秀才,岑文本没有 。萧铣越分自称帝号,召他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
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他部下打算掠夺百姓,岑文本劝说李孝恭道:“自从隋 室无道,海内百姓为了活命都伸长脖子盼望真命君主。萧氏君臣之所以决心归顺 ,是为了远离危亡而寻求安定。
大王您如果纵兵剽掠,恐怕江、岭以南,人。
4 《大唐新语》“岑文本初仕翻译 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做官。
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的李靖很是称赞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中书舍人,渐渐地得到皇帝的赏识。
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门参与枢密使的工作。 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
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这是我感到忧虑的原因啊。” 有来向他庆贺的人,他就说:“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江东之战,几乎所有辎重运输的筹划,全部都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
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原文 岑文本初仕萧铣。
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
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 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
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 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
俄病卒矣。 扩展资料 《岑文本官高而忧》分段赏析 文章从三个层面表达出了岑文本的为人。
第一层面表现处岑文本的聪颖明理,博览经史,有才受到皇帝的重用。 第二层表现出皇帝对于岑文本的重视,委以岑文本重任,但是岑文本确担心权力太大,遭到祸患,说明了岑文本这个人的未雨绸缪。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墨子兼爱中文言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兼爱中
作者:墨者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1)?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2),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行者非之(3)。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4)。”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5),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6),韦以带剑(7),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8),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9),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10)。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况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古者圣王行之。”何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派,注后之邸(11)、嘑池之窦,洒为底柱(12),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13),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
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14),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昔者武王将事泰山,隧传曰(15):“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大事既获,仁人尚作,以祗商(16)、夏、蛮夷丑貉。虽有周亲,不若仁人。万方有罪,维予一人。”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注释]
(1)“崇”为“察”字之误。(2)“敖”通“傲”。(3)“行”为“仁”字之误。(4)“于”为“迂”之假借字。(5)“说”通“悦”。(6)牂羊:母羊。(7)韦:熟牛皮。(8)细要:细腰。(9)“碎”疑为“阵”字之误。(10)“士”为“上”之误。(11)“后”为“召”之误。(12)“底”为“厎”之误。(13)“之”为“大”之误。(14)“连”为“矜”之假借字。(15)“隧”疑为“遂”字之误。(16)祗:拯救。
[译文]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
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泒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河中的厎柱山分流,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边穿泄大陆的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民。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大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现在(伐纣的)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即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这是说
周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