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帮我看一看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大家帮我看一看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当时红军北上的目的地还不是陕北而是要到夹金山北去和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回合共同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当时红军已经长征了七八个月了,人数已有八万锐减到两万多人,人困马乏,粮食将尽想到马上就能和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八万多人)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当然就"尽开颜"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么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当时负责军队的一切杂务都是民工,当兵员不够时民工也要打仗的)。

古时指马步水三军,现在指海陆空三军,但是这个词中的三军应当是古意

总结: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诗意: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⑴陂(bēi):池塘。

⑵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yī),水波。

⑶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调。信口:随口

扩展资料《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创作背景:从这首诗风格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作者简介:雷震,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表达的情感: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

徐志摩的诗《偶然》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在许许多多关于徐志摩的轶闻韵事流传中,偶有人谈及徐早期的一首诗《偶然》及其创作来由,当即引起争议,聚讼不休,莫衷一是。有人说是缘为志摩早年留学欧美时,结识了林徽因女士,两人成为密友,情谊非同一般。然而事与愿违,徽因后另有所属,嫁给了梁思成为妻。志摩伤心失望之余,写成此诗寄托怀抱。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徐为了另一女友--后来成为科学家任鸿隽夫人的陈衡哲而作……总之,无非出于旁人臆测之说,并非确证。倒是笔者曾由某知情人口中,得知另一段有关情节既鲜为人知,且来源有自,不妨记述于下,以作补遗。

据传30年代初,徐志摩在北平与交际明星陆小曼一见倾心,互相热恋。然而当时的小曼业已名花有主,乃是高级军官王赓的夫人。因此,他俩的恋情大受舆论谴责,为封建社会所不容。志摩一再情场铩羽,灰心丧志,于是再度出国,游学西欧,藉以逃避现实。当他漫游至巴黎时,下榻旅舍,穷愁无聊,便每晚去附近一家咖啡店消磨时间,习以为常,成为店中的熟客。某晚,他去得稍晏,小店已快打烊了。志摩占了角落一隅,一边品啜咖啡,一边举目巡视。但见座客已寥寥无几,店堂中的一挂莲瓣吊灯业已关闭,只有几盏桔红色的壁灯在静谧的空间摇曳着朦胧的光影。这时他才发现在对面窗下,有一面戴黑纱的女郎默然独坐,意态殊为落寞。心想:一个年轻女子深夜流连茶座,莫非也和自己一样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么 好在西方风气开放,不必顾虑避嫌,便径自端着咖啡,走到女郎的桌边,说声"对不起 可以

(1)同:都是返乡士兵。异:一病一老,一在途中一已归乡。(意对即可)

(2)对病军人的同情。(意对即可)

(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意对即可)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示儿》翻译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示儿》原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尽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还是嘱咐儿孙们在他死后,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种矛盾说法,说明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了也不甘心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鉴赏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陆游作为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一生都致力于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收复中原的信念,虽然频遇挫折,却从来未改初衷,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这首七言绝句是陆游的绝笔,作于南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也是他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是其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首句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万事皆空,悲哀凄凉之情油然而生。看似平常的话语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第二句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深深遗憾、心有不甘。

第三句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其披肝沥胆的嘱咐,无比光明磊落,激励人心。

短短二十八个字,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时年已八十五岁高龄),其爱国、报国的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与真挚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了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1 关于诗人开心的诗句

关于诗人开心的诗句 1形容诗人喜悦的诗句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2古代诗人 得到快乐的诗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游曲长孙氏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相和歌辞·子夜春歌王翰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春游王勃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 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景龙三年二月十一日)李峤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 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作韦应物诗)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沈佺期 东郊暂转迎春仗,上苑初飞行庆杯。 风射蛟冰千片断,气冲鱼钥九关开。

林中觅草才生蕙,殿里争花并是梅。 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春游值雨张旭 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

春游乐李端 游童苏合弹,倡女蒲葵扇。 初日映城时,相思忽相见。

褰裳蹋路草,理鬓回花面。 薄暮不同归,留情此芳甸。

春游乐李端 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闲。 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早春游慈恩南池司空曙 山寺临池水,春愁望远生。 蹋桥逢鹤起,寻竹值泉横。

新柳丝犹短,轻苹叶未成。 还如虎溪上,日暮伴僧行。

长安春游王建 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 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

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 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

长安春游杨巨源 凤城春报曲江头,上客年年是胜游。 日暖云山当广陌,天清丝管在高楼。

茏葱树色分仙阁,缥缈花香泛御沟。 桂壁朱门新邸第,汉家恩泽问酂侯。

春游曲三首令狐楚 晓游临碧殿,日上望春亭。 芳树罗仙仗,晴山展翠屏。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风前调玉管,花下簇金羁。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 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春游曲二首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上苑何穷树,花间次第新。 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

春游二林寺白居易 下马二林寺,翛然进轻策。 朝为公府吏,暮作灵山客。

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 阳丛抽茗芽,阴窦泄泉脉。

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 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

身闲易飘泊,官散无牵迫。 缅彼十八人,古今同此适。

是年淮寇起,处处兴兵革。 智士劳思谋,戎臣苦征役。

独有不才者,山中弄泉石。 春游白居易 上马临出门,出门复逡巡。

回头问妻子,应怪春游频。 诚知春游频,其奈老大身。

朱颜去复去,白发新更新。 请君屈十指,为我数交亲。

大限年百岁,几人及七旬。 我今六十五,走若下坂轮。

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洛中春游呈诸亲友白居易 莫叹年将暮,须怜岁又新。 府中三遇腊,洛下五逢春。

春树花珠颗,春塘水麹尘。 春娃无气力,春马有精神。

并辔鞭徐动,连盘酒慢巡。 经过旧邻里,追逐好交亲。

笑语销闲日,酣歌送老身。 一生欢乐事,亦不少于人。

钱唐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游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襄州春游皮日休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 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冲筵隐姓名。

映柳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3花的美丽和诗人的喜悦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

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首联从大处着眼,为悲壮之笔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廓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此联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赞这一联:"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百代而下,当无复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不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颔联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其含义有两种解说:一说这是对比写法,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另一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都是为了表明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其比喻之妙,实为少见,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评曰:"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讯难得,一信抵得上万两黄金颈联上句写战事长久,下句写音讯隔绝虽是说自己,但准确概括了战乱之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道出了人之常情,因而后来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常用语郁达夫《奉赠》诗之五:"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连三月",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乱起到《春望》写作时,正好过了两个三月,所以说是"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前一联写了忧国忧家之愁,这一联写愁之深切,情境悲苦"白头"因愁而生,"搔",即抓挠,表示心绪烦乱"更短",言愁的程度越来越深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添一层悲愁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落句方思济世,而自伤其老""浑欲",简直要"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 语句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

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Fū)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5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