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第1张

根据作者生活的背景来回答·

李白——豪放派,有才,但不受朝廷重用。有点自负的有才。

杜甫——婉约派,一生漂泊,怀才不遇,很悲凉的人生。

白居易——关心人民疾苦,百姓名声之类的,在官场上收到不公正的待遇。

这是提纲,自己去组织语言。

两首诗同写秋夜无眠,表诗人心中清冷孤独的感触。 我认为在于对“月”的描写,和要借“月”所抒发的截然不同的内心情感。白居易的孤独,在其孤单 朱淑真的秋夜,有很大的闺怨的意味在里面。表达的是因孤独而无眠

描写秋叶的古诗及诗意:

1、《望阙台》——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2、《长信怨其一》——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梧桐树的叶子已经枯黄,珠串的帘幕并未卷起,但夜寒霜重却难以抵挡,又一个不眠之夜。那日日用着的熏笼玉枕似是懂的人性,恰如屋内的女子一般憔悴,容颜衰败,夜深时分,它与满腔愁绪的女子相伴共同听那南宫漏声悠长。

3、《采桑子》——清·纳兰性德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花草香美的美丽时节,人怎能在寂寞中度过呢?因而与友人话起了生平夜至三更,禁不住弹唱一曲,悲歌低吟浅唱,竟引得清泪暗流。

要知道春花秋叶,季节更替地催促时光流转,恍惚间鬓角已添了白发,索性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再去操心那深厚的虚名。

4、《晚秋夜》——唐·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月光如水,落叶飘零,鸿雁急飞,秋深夜静,寒气袭人,诗人积聚着情感不说话,徒然思索着,风儿吹落露珠,打湿衣襟,感到一阵凉意。

5、《闽中秋思》——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金风吹拂片片红蕉叶飒飒有声。

闽中北面是高山南临汹涌大海,便于成图作画而道路崎岖难行。

一、译文: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

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桸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

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

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衣不胜寒。

二、原文:《晚秋夜》

作者:唐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二、赏析:

月光如水,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深夜静,寒气袭人,惟见诗人凝神遐思。此诗氛围清冷寂静,色彩皎洁幽丽,韵味清新隽永,通俗浅显,平易近人。

碧空、月华、愁人、孤影、残菊、疏篱、衰桐落叶、寒井、塞鸿、鸡鸣、永夜、风、白露

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在淡淡的月光下,独自一人在月下的影子,就更加孤独,好像吊起来的一样

花开了,凋零的菊花倚着稀疏的篱笆叶片下枯败的梧桐子落入寒井

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

积聚着情感不说话,徒然思索着,风儿吹落露珠,打湿衣襟,感到一阵凉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99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