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共出现了三次赛会,第一次是村里的人们央求了龙船,第二次是“我”央求父亲,第三次是“我”和伙伴们央求阿义。每次赛会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具体如下:
1 第一次赛会:
这次赛会是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描述了村里的人们央求了龙船的场景。这次赛会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让“我”感到被压迫和沉重。这表明“我”对这种传统习俗并不感兴趣,或者说是对这种习俗的某些方面感到反感。
2 第二次赛会: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我”央求父亲去观看赛会,并且认为这是唯一的一次机会。这次赛会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让“I”感到孤独和失落。这表明“我”对于家庭教育的反思,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家长期望的反思。
3 第三次赛会: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和伙伴们央求阿义去观看赛会,这次赛会并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让“我”感到羞愧和不安。这表明“我”对于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和不安,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社会道德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三次赛会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己亥杂诗其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
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扩展资料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荡离愁”,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由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
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一、《荷塘月色》主要描绘了四幅画面:
月下小径
月下荷塘
荷塘月色
荷塘四面
二、表达了作者感情:
淡淡的悲哀、淡淡的喜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