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鉴赏口诀:
.看类型
诗歌内容角度看古典诗歌考查基本类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类表达家乡或亲思念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情类⑨民类 九种类弄要掌握住基本阅读水平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基本定住类型
二.定情
意象找全诗情自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情色彩词语: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忧愁、寂寞、伤、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思想内容诗歌创作核同诗歌鉴赏核诗歌思想内容外乎几面:热祖河山、忧忧民、怀古伤今、反战争、追求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重点某种意义说确握诗歌所描写意象即诗歌所描写形象(、物、景、事)古代诗歌许意象都各自喻意虽种意象喻意同意境能同数情况却其共通处
五.找技巧
首诗歌写坏与所采用表达技巧着密关系表达技巧要表达式、修辞手表现手等三面析
六.品风格
风格指由于作者经历、艺术素养等造同创作特色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陶渊明诗冲淡平王维诗诗画韩愈诗深奥险怪白居易诗通俗鲜明再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或者说细微处要让体作者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表达效与相关些术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真挚、魄、催泪、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寻味、言尽意穷
诗歌内容、思想情
、诗歌内容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叮咛赞颂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思念
咏古诗古代或事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或表达自建功立业愿望或诉自逢慨或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表现保家卫豪情要表现舍身杀敌壮烈要表现战士凯旋豪迈要表现战争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家乡、民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战争罪恶
边塞诗则边塞军旅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环境或表现壮丽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表现亲思念或表达妇柔情别绪、忧愁伤或表现游异凄楚辛酸家乡亲思念情
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自与众同、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怀才遇、报门伤或者表现其或喜或悲或忧复杂怀或者表现祖山河壮丽表达河山限热则借景(物)表达自远志向自高尚本质
二、诗词见思想情
1、忧伤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杜牧《华清宫》(安望绣堆山顶千门第 骑红尘妃笑知荔枝)
反映离乱痛苦 :杜甫《春望》(破山河城春草木深花溅泪恨别鸟惊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搔更短浑欲胜簪)
同情民疾苦 :《茅屋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家民族前途命运担忧: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万难登临锦江春色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怜主祠庙暮聊梁父吟)首抚事诗作者写登楼望见边春色想万难浮云变幻免伤喟进想朝廷象北极星座摇即使吐蕃入侵难改变统观念坦露自要效诸葛亮辅佐朝廷抱负澄清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
建功立业渴望 :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竟腾蛇乘雾终土灰骥伏枥志千烈士暮壮已盈缩养怡福永幸甚至哉歌咏志)陆游《书愤》(早岁知世事艰)
保家卫决 :王昌龄《军行》(青海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破楼兰终 )
报门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少识愁滋味》
华消逝壮志难酬悲叹 :苏轼《水调歌赤壁怀古》
理想知愁苦情:屈原《涉江》
3、思乡怀
羁旅愁思 :孟浩《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十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
闺怀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夜吴歌》
4、杂
寄情山水、田园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故庄》
昔盛今衰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情怀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伤 :李清照《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明月几》
告慰平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亭送别
依依舍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任蜀州》
坦陈志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三、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问题
1、解作家平、思想、创作风格辛弃疾曾经抗金斗争前线入死南归遭投降派排挤打击所其词忆火荼战斗或者表达报门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代代特点代代文比唐代力强盛投笔戎知识精神昂扬情豪迈诗尤其边塞诗虽塞外环境恶劣故乡、亲深切思念更同仇敌忾愤慨保家卫决格调高亢情绪激荡宋代则相同积贫积弱、力衰微宋朝已没唐气象知识笔豪迈气少悲凉气雄伟气魄少家愁
3、许古代诗词前面都序交代创作代交代创作缘由交代创作经交代创作背景整作品奠定情基调
4、数作品思想情单其能交织着非复杂情读者原作基础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作家整体创作趣向风格要般固定排除别作品特例存李清照、辛弃疾等都其固风格外创作
握作者写作意图、解读诗词意境、探寻诗词主题八面突破
、 诗词标题突破
标题文章眼睛标题概括作品重要内容标题揭示作品线索标题奠定作者情基调例: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门复竹疑故
滴枝露稍沾阶苔 何入幌拂绿琴埃
标题闻风二字全诗线索理解全诗内涵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思友、闻风疑友;颈联写风吹叶露滴沾苔用意写风;尾联入幌拂埃说风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意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微风形象表现诗孤寂落寞情抒发思念故情怀
二、 诗词描写景色冷暖色调突破
古写诗作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鉴赏首先要找写景词句再体味所写景冷暖进握作者思想情例:
水槛遣二首(其) 杜甫
郭轩楹敞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花
细雨鱼微风燕斜 城十万户两三家
首诗写景主要二、三联诗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花写阔幽美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微风燕斜勾画幅机勃勃春景图看鱼毛毛细雨摇曳着身躯燕微风吹拂轻盈飞翔欢快、自由啊诗通绘制暖色景抒发种历经战乱暂安身闲适喜悦情
三、 诗词所选取意象突破
古诗词许意象都特定含义诗通选取特定意象表达内独特情例:
信秋词五首(其)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卷夜霜
熏笼玉枕颜色卧听南宫清漏
诗首句用梧桐、秋叶些带凄凉悲伤意象渲染萧瑟冷寂气氛第三句熏笼进步烘托深宫寒夜环境结合末句便知由于诗境凄清、愁恨难眠才自南宫(皇帝居处)漏声凄清、漫
四、 诗词所暗示关键词突破
诗词诗缘情发产物能捕捉诗词些能显现诗情字眼便找鉴赏该诗词钥匙例:
江楼旧 赵嘏
独江楼思渺月光水水
同望月何处风景依稀似
首句思字奠全诗情基调我窥视诗内世界窗口诗何思思象联系文知诗由于见与相似景物触发友思念
五、 作品含诗眼句突破
古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字传神句传神些含诗眼句往往能体现作品内蕴及表达技巧例: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登临遍池台何石门路重金樽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杯
诗第三联描写落明二字精练传神该联诗眼落给泗水像落般使静态形象态化;明赋予静态自色彩说徂徕山何青绿说苍绿色彩主意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难发现诗山水写隽美、秀丽衬托与友情谊纯洁邪
六、 作者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经历同()通诗词所表现思想倾向同鉴赏妨作者所处代环境及其经历突破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塞北江南归华发苍颜布秋宵梦觉眼前万江山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坚持抗金复受重用抱恨终词作抒写其力图恢复家统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悲愤首词抒发壮志难酬仍忧忧民宏襟怀
七、 诗词典故含义突破
古代诗创作借助些典故表现广泛深刻主题例: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轻
十觉扬州梦赢青楼薄幸名
诗楚腰纤细典《韩非二柄》:楚灵王细腰饿掌轻典《飞燕外传》指汉帝皇赵飞燕体轻能掌舞诗借用两典故意说明自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十与觉相给久与极快鲜明比显示诗慨深纵观全诗发现诗所遣怀仅忏悔意前程恍惚梦、堪首意
八、 诗词注解突破
诗词鉴赏原诗附注解阅读些注解帮助我解作者、作品关情况便更准确理解作者情及作品内容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 雁引愁山衔月
云间连榻接行杯 醉凉风起吹舞袖
[注]诗写于李白流放途遇赦秋季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诗注解提供该诗写作背景流放途遇赦几字想见诗应带着轻快情写作诗诗笔自万物象赋予命:雁高飞带走诗忧愁苦闷;月山口仿佛君山衔团圆月情意景便衬托诗遇赦极其欢快情
用典故及意象及其所表达含义请自网搜集整理处赘述
诗词赏析三部曲
、读懂
鉴赏首古诗(词)第步要能够读懂读懂鉴赏谈起所谓知汉何论魏晋读懂步至少要达前所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高楼望尽涯路境界①
读懂步着重握两明字
1.明字意
明字意每首古诗(词)要明每字含义达字字落实步候首古诗(词)哪怕字未理解影响整首诗(词)理解比: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诗采采卷耳盈顷筐顷筐弄明白难理解全诗顷筐种簸箕形状浅筐其形状明尚要紧若知乃种浅筐影响全诗理解诗写门外丈夫怀念采卷耳连顷筐都采满由见焉见丈夫思念深顷筐能确理解我难体察诗门外丈夫怀念情能说真读懂首诗
2.明典故
明典故诗词所用典故要弄明白些诗词用典故我阅读障碍相说要些;些诗词运用典故较且运用颇巧妙弄清楚仅仅字面理解难读懂或者说难确解读其内涵比读宋代词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雨打风吹斜阳草树寻巷陌道寄奴曾住想金戈铁马气吞万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仓皇北顾四十三望犹记、烽火扬州路堪首佛狸祠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
词片运用两典故:用三吴主孙权(字仲谋)事重用周瑜等能建功立业;另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字寄奴)事早家贫凭借自努力东晋领并亲自率兵北伐终推翻东晋王朝自立帝词片运用两典故: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其号)事想前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误听王玄谟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狼狈堪;另用战期赵名廉颇故实曾赵立汗马功劳赵王再用辛弃疾词运用些典故恰处助于词怀古伤今表现其收复原失强烈愿望与南宋朝廷偏安江左使壮志难酬愤懑情
二、读透
读透鉴赏古典诗词第二步步要达前所说衣带渐宽终悔伊消憔悴境界②何才能读透我至少应做四
1.知论世
知论世语《孟·万章》:颂其诗读其书知其乎论其世清代沈德潜《说诗语》云:题画山水名按者必写登临凭吊意;题画物事实拈者必发知论世意③知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解诗词作者及写作背景解作者包括解作者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解写作背景包括解作品产代背景、作者写作境及同代其作者同类作品等知论世才能读透具体作品比读唐代诗杜甫诗《春望》:
破山河城春草木深
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搔更短浑欲胜簪
我解杜甫其及诗写作背景助于读透杜甫具治理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表白:致君尧舜再使风俗淳其诗往往与反映社现实紧密联系起诗史美誉诗风沉郁顿挫《春望》作于安史乱诗住安禄山叛军统治安城解诗及诗写作背景我难理解:何伤别连本情花溅泪鸟惊;何家书珍贵抵万金;何诗仅四十余岁已白且搔更短浑欲胜簪切都安史乱所致伤别与诗其同题材作品三吏、三别等相近所体现诗风沉郁顿挫知论世要求鉴赏者除读诗作品外要尽能读些史书、笔记、诗、词等
2.沿波讨源
沿波讨源语见西晋诗陆机《文赋》:或沿波讨源④南朝·梁·刘勰《文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⑤古典诗词鉴赏沿波讨源指根据诗线索探究作品源乃至作者师承源等读宋代文家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其至今商犹唱庭遗曲能沿波讨源解化用唐代诗杜牧《泊秦淮》诗句:商知亡恨隔江犹唱庭花庭遗曲指《玉树庭花》曲系陈主所作《隋书·五行志》记载:祯明初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宫美习歌其辞曰:‘玉树庭花花复久’歌谶其久兆于《玉树庭花》视亡音王安石词化用杜牧诗句古讽今何才沿波讨源要求鉴赏者读作品能古典诗歌源《诗经》、《楚辞》读起其每朝代具代表性作品要致解阅读些今所写文史、诗歌史等
3.挖掘意境
意境古典诗论重要美范畴作完整概念意境词早见于唐代诗王昌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三境:曰物境欲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境极丽绝秀者神于处身于境视境于莹掌用思境象故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处于身驰思深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于意思于则其真矣⑥意境内涵作全面深入解读王维《间词》说:词境界境界则自高格自名句并 境界(即意境)境界与境界造境与写境界我境与我境境界与等意境意境经营何判断首诗(词)功与否重要素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要挖掘其意境意境与另美范畴意象二者同异相同处主要于二者都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统;相异处主要于意境往往整首作品言意象则营造首作品意境具体构件妨看看南宋永嘉四灵翁卷诗《野望》:
秋色冷清湾数峰峦远近间
自山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
诗意象:遥远际冷清河湾远近高低同数山峰自绿水水青山些意象构诗意境:山区秋色壮——高湾清层峦叠嶂;秋色秀——青山映碧水绿水绕着青山转山水水山;诗情愉悦全些诗笔秋萧条肃杀气
4.比勘异同
俗说:比较才鉴别鉴赏古典诗词同题目或同题材作品加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读透作品极利进行思想与艺术性全位比较着重诗词主旨、意象、章、技巧、风格等其间两要素加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比较唐代诗李端《鸣筝》、柳庸《听筝》与白居易《夜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周郎顾误拂弦
——李 端《鸣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限秦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庸《听筝》
紫袖红弦明月自弹自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深情万重
——白居易《夜筝》
三首同题材诗(诗题基本相同)都写听筝其着眼点都表现弹筝者精湛技艺描绘筝乐内容听筝意筝借听筝写面三首诗各取所需各侧重李端诗着重摹写弹筝者神态见其意;柳庸诗着重描写诗听筝受并抒写自离情别恨;白居易诗则主要表现诗主公别深情万重写三首诗明显别李端诗主要巧妙用典细节表情达意具诗趣;柳庸诗主要采用新颖贴切比喻形喻筝声与声(杜鹃啼声)喻筝声结合起表达筝悲怨声与诗离别恨结合起化形形;白居易诗则主要运用空白技收声胜声艺术效通比较我便能读透些作品
三、读化
读化鉴赏古典诗词第三步重要步步鉴赏者要前两步基础质飞跃达前所说众寻千百度蓦首却灯火阑珊处境界⑦首诗(词)解读仅仅停留字面理解与其意境挖掘等层面作品能烂熟于作品意境化鉴赏者境界并能其独特角度、别具格语言表现其突表现于完鉴赏文章撰写鉴赏文章鉴赏外表现没步鉴赏程完整且能说功古典诗词鉴赏三点必须强调:
1.言物
言物要少说空少说废做则则短要自读诗词深刻性体写行没必要面面俱更没必要硬做文章
2.灵
灵写作鉴赏文章要模式应根据同作品采取同写作式诗词篇幅言般说诗采用论文式采用其式;短诗词则适宜采用随笔、体等探讨诗词内容与形式言鉴赏文角度笔其两点加赏析
3.语诗美
诗词美艺术其语言美语言作美艺术诗词鉴赏鉴赏文章应像诗词语言美能鉴赏文章写枯燥味诗趣
诗词鉴赏问题答必须先析理解诗词按照式及步骤关于具体诗词赏析答题技巧详见参考资料网址若其问题请给我留言
心理活动细腻写,真实感人是妙篇。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而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对于那些摸不到规律的童鞋有福喽,下面这10大规律,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典型十大规律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逝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逝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适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答题技巧: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表达技巧篇: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置疑的几个切入点一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简而言之,就是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互渗融合的美学境界。一般说来,都是通过物象来表情达意的。无论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都是将情感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这是一种间接而又含蓄的抒情方式。多被高考命题者关注,往往会从此设置疑点。
例如: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06年福建高考第10题)
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根据诗意可知, 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又岂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一身呢!所以作答为: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二、借史发议,托物抒情。
咏史诗常用借史发论、托物抒情的手法,因而不同的是人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论角度也是不同的。诗人所选取的角度是根据它要抒发的感情或情怀所定,所以分析鉴赏咏史诗,把握作者的当时处境和思想状况是十分必要的。这恰恰是高考命题者关注的原因。
例如: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⑵两首诗在评论贾生方面艺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06年通辽市模拟考试第12题)
分析:李商隐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接下来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
再看王安石的《贾生》。此诗也是咏贾谊,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构成了一个反诘句,意为: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弦外之音是贾谊比那些达官贵人更为幸运。此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以贾谊的“谋议略施行”与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言尽废”相对照,以文帝采纳贾谊的“谋议”,古来君王废弃众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的言论相对照,突出贾谊超群的才能与汉文帝的爱惜贤才。
由此作答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三、虚实互见,相得益彰。
所谓的虚实,就是指作者不实写,仅在虚处着笔,让读者从虚的意象腾飞思想,去感受和捕捉诗中隐含的是的事物。诗歌中的这种手法虚实隐显,虚实交错,力求能让读者在空白处腾飞想象,能领会待充实的艺术之美。正因如此,高考命题专家往往会在此处置疑。
例如:3、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6�1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2005年高考上海卷第16题)
分析: 这道试题重考查在比较分析,通读两首诗后,应重点研读李白的诗。李白诗的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第四句以银河比拟庐山瀑布,是想象,是虚写。正是这句虚写从而振起全篇,使整个形象变得跟贾丰富多彩,雄浑瑰丽。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展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尤壮”的艺术风格。因此可作答为: 同意。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四、烘云托月,突出特征。
所谓的“烘云托月”实际就是衬托或映衬。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常常运用其他事物做陪衬。它可以增强艺术形象,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分清主次,使美的事物更加美,丑的事物更加丑。一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这也令高考命题者十分关注。
例如:4、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⑵“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006年江苏高考第10题)
分析:纵观全词,上片四句全是叙事,过片则就旅途景物略施点染,于是便有峰回路转之妙。山水相缪,馀霞成绮,落日把树林烧得通红……然而残照的逆光中竟影现出了点点“归鸦”!可见再迷人的景色在游子眼里便会成为思家情结的膨化剂。鸦而曰“归”,一“归”字大可玩味。“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可悯可哀可叹?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反衬法”,更显出人思家之苦。又与上文“山接水,水明霞”相反相成,共同营造了一段“聊骋望以消忧、反触目而更愁”的沉郁顿挫。由此可作答为: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抑扬是一种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事物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以达到抑此扬彼,突出和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一般有两种方式: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它们都具有先蓄势能,造成落差,产生冲击力量,如雄鹰飞翔愈高,其俯冲之势愈加迅猛有力。正因为这种手法形成语势的波澜起伏和变化曲折,所以往往会被命题者关注。
例如:5、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2006年赤峰月考第13题)
13。结合诗句,是分析该诗表达情感的技巧。
分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这里是“扬”。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扬抑”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思想感情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注意几个切入点: 1、看作者 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比如屈原的爱国情思,陶渊明的自得田园,李白的傲岸不屈,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达观,辛弃疾的报国无门等等。了解这些对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很有帮助。 2、看时代 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比如,同是边塞诗,盛唐时是一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以天下为己任豪迈气概,南宋时则是一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无奈伤感。 3、看注解 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这对于鉴赏诗歌来说相当重要。一是有的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二是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一般难以理解,了解了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了此诗后,这种精神痛苦才显得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 4、看“情”点古代诗歌中往往有很多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把握这些词语对于鉴赏诗歌尤其重要。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透露了出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可以看作是理解全诗的一把钥匙。 5、看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从常见的形象入手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6、看用典 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王安石的《桂技乡》对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化用,把怀古的伤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6�1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6�1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6�1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6�1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6�1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三、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四、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 A题材方面的: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6�1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6�1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时还可说“ 山水田园诗”。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B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C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1高考语文中的文化常识应该怎么准备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51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52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 53“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54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55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56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57《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58“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59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6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61“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 6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63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64“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ù)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65:古代别称 桑梓:家乡 巾帼:妇女 须眉:男子 鸿雁:书信 社稷:国家 汗青:史册 祖国 “三尺”:法律。
2高中语文必知的100个文化常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秦大明123
高中生必知100条涉考文化常识
1、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3、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4、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3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红纱灯梦一场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13(一)表达方式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
4关于文学常识和诗歌鉴赏
古诗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也可称写作特色,或写作技巧。其中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修辞有比喻,拟人,借代,隐语,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等等。表现形式则较模糊,无特定定义(见第一段)。
我自己以前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是将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归到表现形式,将修辞从表现形式中分出来的。
个人认为做诗歌鉴赏时,先看诗的题目(可以知道内容)和作者(知道大概风格)。
然后读诗,借助注释翻译一下。然后可以知道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形式了。
回答问题时参照一下诗歌鉴赏答题的一般格式(一般是:通过手法表现了)回答问题时还应回答出这些手法的特点,使得诗歌怎么样了。
找一些典型的诗歌鉴赏的题目(主要是手法和感情)多练一些,一般应付高考就没问题了。
5诗歌文化常识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3] 《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6关于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左传》传说是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的,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作品出处《柳河东集》。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作品出处:范文正公集。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国风·秦风·蒹葭》是春秋时期《诗经》中的一篇,作者无名氏。
《观沧海》是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7古诗十九首的文化常识(主要内容地位)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意义〗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评价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编辑本段]古诗十九首全文和译文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畔萋萋的芳草啊,园中葱葱的高柳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 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 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歌 (汉时倡家女和后世所谓青楼女子是不一样的), 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著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著 洛阳城里是多麽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