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学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内容精要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时代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鲁迅在写作这些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1925年他因支持学生运动,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曾说:“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这10篇作品,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虽然是回忆文章,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作者生平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在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兴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北京,在教育部任职,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师。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 {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1926年8月起先后任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旗帜,在与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生前出版小说集三种、散文集两种、杂文集十五种,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两种。鲁迅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籍方面也成绩卓著。
经典片段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之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雷公电母站在云中,牛头马面布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当的报应。这所报的也并非“睚眦之怨”,因为那地方是鬼神为君,“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无功,简直是无法可想。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无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
——《二十四孝》
妙语佳句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
——《狗猫鼠》
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忆性文章,但它们不是对往事的单调的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画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作者擅于描摹人物的神情心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把这个农村妇女的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和惊喜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老先生大声朗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又如《范爱农》中写范爱农得知恩师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议电报的细节,把他极度悲愤的心情和倔强耿介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朝花夕拾》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这些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地糅合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写得绘声绘色: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云雀从草间直窜向云霄,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斑蝥从后窍喷出烟雾……构成了富有情趣的风景画,成为令人神往的儿童乐园。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议论结合得自然恰当,天衣无缝。揶揄嘲讽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犀利风趣,耐人寻味。在叙事、议沦中,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狗•猫•鼠》中串入德国童话狗与猫成仇的故事和日本“猫婆”的传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串入“美女蛇”的传说等等,都增添了阅读的趣味。作品的语言清新、朴实,亲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独立的单元。针对单元的安排,陈先云要求:理清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目标的发展性。他强调:教科书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练习题;有的课后思考练3习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课后思考训练题,一般是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安排有文前提示语,当然,策略单元的课文,既有课后思考训练题,也有文前提示语。
一、单元导语
写在单元主页里的话,统称之为单元导语。实际上,在单元导语中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标明了本单元的顺序,如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等。二是确定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因为教科书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人文主题也称之人文要素。三是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所以,单元导语有鲜明的学习专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单元导语是单元线索的概括,含有单元的核心内容;单元导语是单元重难点的展现,提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单元导语是学习策略的引导,有原则性、建议性、必要性、指导性。
单元导语中,虽然文字不多,像是贴上“标签”,但信息涵盖量是较大的,对单元导语的理解需要综合考虑。
二、语文要素
什么是“要素”?《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语文要素呢?“语文要素”简单理解为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现在,需要重新理解“语文要素”中的“语文”一词,它不应该是指“语文”这一学科或事物,而是指“语文学习”这件事。这样一来,它的内涵就清晰多了,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那么,“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也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建构》中明确指出:语文要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具体点儿说: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他要求,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围绕阅读、表达(口语与书面语)、习惯三个维度进行。所以,语文要素需要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所以,语文要素从宏观上理解,我们需要把握教材的整体性,把握学段的连续性,把握策略的体系性。
三、单元语文要素
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有明确的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就是单元的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有着具体的指向,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陈先云强调说,单元导语≠语文要素。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提示的是本单元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重叠、有交叉,但两者不是一回事。这要求我们不要单纯从字面去理解单元导语,要真的研究每一条的内涵。
我们需要回归到单元本身,从本单元的实际角度出发,应该从微观上来研究单元语文要素,才能使得单元语文要素从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从而,具有可操作性、时效性等。
如统编教材三下第七单元,单元主题《天地奥秘》,单元人文要素: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单元语文要素: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可见,教科书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包括人文要素,语文要素等。单元语文要素比较具体,是从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来落实的。课文是个支架,如课文《我们的奇妙世界》课后思考训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课文《海底世界》课后思考训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课文《火烧云》课后思考训练题二、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到的。
四、一课一得
单元语文要素与一课一得的联系非常紧密。得到什么?需要明确并能够落实的单元语文要素。我认为,单元语文要素应该是保底的要求,必须首先做到的,但上不封顶。
比如,统编教材四下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是《动物朋友》,单元人文要素: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单元语文要素:1、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2、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本单元的课文有《猫》《母鸡》和《白鹅》。得到什么?需要先理解作者如何分别抓住猫、母鸡、白鹅的特点,表现对猫、母鸡、白鹅的感情,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然后,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怎样才能得到?“交流平台”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①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课文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②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就想起妈妈经常跟别人说:“我们家那个傻孩子……”
③我们说话和习作的时候,可以试着运用这些方法。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学生先到先得。
当然了,对人和动物的喜爱之情,不至于这些,还有其他的描写。如“词句段运用”②选择词语仿写句子,“活泼的小狗”“细心的小亮”“热心肠的老奶奶”等。
“反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修辞手法。之前,学生对动物的描写应该也有,但此种修辞手法,不常见,也不太会用。在教材里初次接触,这就是教材的例子作用。
得到什么程度?基础有了,提升才有效果。“词句段运用”②选择词语仿写句子,这是提升。它体现的是表达与交流的综合能力,写好《我和动物朋友》的那些事儿,既回归了原点,又有了提升。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大量阅读,就是为了较好地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实现“一课一得”。“精读引领课”《猫》可以链接阅读《猫的眼睛(节选)》,《母鸡》可以链接阅读《小动物们(节选)》,《白鹅》可以链接阅读《狮子(节选)》,可在“组文阅读课”上阅读《老猫(节选)》《猫婆(节选)》《白猫王子七岁(节选)》,还可以在“自由阅读课”上阅读《刘家猫园(节选)》《田野里的蜜蜂》《巩乃斯的马(节选)》《鸽子》《绿毛龟》《狼王的复仇(节选)》《香格的故事(节选)》等。
《狗猫鼠》中关于猫的故事: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样。
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猫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狗猫鼠》中关于两张花纸的描写:
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象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
扩展资料
《狗·猫·鼠》的简介:
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
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