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三首诗在一起作为一组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梅岭三章三首诗在一起作为一组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1张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表现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梅岭三章》也是陈毅在生死存亡之关头所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构成的一组诗。三首诗虽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可单独成篇示人,但在基本题旨上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革命的信念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死观。二首诗都以小序中虑不得脱四字自然生发出来,以断头为基本意象,但显示出的却无一丝一毫悲切伤感的情调,而是一派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慷慨豪壮之气。吟咏之际,不觉使人热血沸腾,斗志倍增。第一章着重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生死不渝的坚贞气节。断头今日意如何?诗一开篇就径直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陈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气概。

相同点:都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激情。

不同点:

1、表现的感情不同

《示儿》表现的是至死不渝的忧国之心,悲愤、遗恨、热望交织的爱国深情。《梅岭三章》表现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爱、革命家的乐观豁达和宏大气魄。

2、创作背景不同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梅岭三章》:

1936年冬,陈毅旧部下陈海叛变,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引诱陈毅等同志下山。陈毅不知是计,一大早来到县城,当他们距离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远时发现了危险,最后在一妇女的帮助下撤回梅岭,潜伏莽丛间20多天。敌人因搜捕不到,恼羞成怒放火烧山。因担心不能脱险,陈毅危急时刻写下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

在以后的峥嵘岁月里,陈毅与《梅岭三章》诗词为伴,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梅岭三章》诗词能有幸与后人见面,其夫人张茜当记一功。

扩展资料

《示儿》赏析: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处境及得诗原因。

现代·陈毅《梅岭三章》原文: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白话释义: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可是不久,我们又有幸的逃脱了敌人的包围。

〔一〕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二〕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三〕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328人,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

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据有的材料说,瑞金被杀达12万人,宁都被杀绝的有8300多户,闽西被杀绝的有4万多户。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文章赏析: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

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睛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

第二首“南国烽烟正十年”,是抒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此头须向国门悬”句,化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伍子胥的故事,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接下来两句文气渐缓。

结句“捷报飞来当纸钱”尤为精绝,不仅与上首诗紧密呼应,而且从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中,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

第三首“投身革命即为家”,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陈毅早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前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艰苦的斗争生活锤炼出坚定的革命意志,从战友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陈毅在梅岭被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

三首诗的诗意如下:

(一):如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二):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三):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328人,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

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据有的材料说,瑞金被杀达12万人,宁都被杀绝的有8300多户,闽西被杀绝的有4万多户。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一、写诗人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表达诗人视死如归,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精神。

二、写诗人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壮烈的英雄气概。

三、写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对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坚定的革命意志。

一、教材分析

《梅岭三章》由三首诗组成一个整体,饱含着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丽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十张运用了绝句的形式,朗朗上口,易记易送,十个意向非常丰富,且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巧影传说和典故,语言形象生动情感饱满真挚。

《短诗五首》由四首中国诗与一首外国诗组成,篇幅虽短,意韵颇丰。《月夜》通过我与大树病历的行为,突出五四运动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独立自主的形象,《萧红墓畔口占》继续了1944年诗人不远万里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表达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断章》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但作者却从这平淡的生活现象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创造。我出无穷的诗意。《风雨吟》借助各种意象表达社会剧烈变化中年轻人对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统一,作者从叶花果实树木等常见意象中归纳出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两课都是自读篇目,我打算采取教师示范讲一篇,学生学习讲一篇的方式开展这两课的教学活动。通过示范,教会学生赏析适合的方法,学生自学自讲,强化指导。

三、教学设计

(一)《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1初读感知

活动:自读→齐读→指读→分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了解大意

2精读分析

活动:分析意象,说说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3品读赏析

活动:默读诗歌,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品析。

4合作探究

活动:本诗的内容结构有什么特点?

(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以《月夜》为例

1检查预习,了解新诗

2初读感知

活动:自读诗歌,感受新诗面貌,体会韵律。

3精读品析

活动:分析意象,揣摩诗人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4自读品析,展示成果

活动:剩余四首,每组一首,自学5分钟,小组交流答疑5分钟,并推荐代表上讲台讲这首诗。

四、教学反思

两篇课文都是自读篇目,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以示范,学生帮忙学以致用,进一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两篇课文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尤其在6班,知识生成快,学生把握的知识点精准,难点也较为突出,个别讲,全班答疑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班能力稍薄弱,在知识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能站在讲台上讲,能够想办法问我借课件弥补没预习的短板,也算是进了一份力。

只希望在今后的诗词学习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热情,教给学生方式,给与学生抓手,让学生在学习诗词时不再有畏难情绪。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愿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彼此互助,共同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3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