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情感问题,不是书法家个人的“感情”问题,而是书法写什么的问题。
历史上的书法家都是文人书法家,自小就经过了严格的书写规范训练,书写的量也很大。记得有个美国作家曾提出过“一万小时定律”,他说,一个人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必须在这个领域持续不断地锤炼一万小时。比方说,你要想成为书法家,每天写八个小时,至少要连续写上五年。古代文人书法家水平之所以很高,就在于读书写字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很容易达到这个标准而成为书法领域的专家。
但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古代文人都被称作书法家,而且事实上,也并不是每个古代文人都达到了书法家的水平。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书写中必须有那么一点艺术性,没有了这点艺术性,你写上十万个小时也是枉然。
至于什么是书写的艺术性?有多少?这个问题要交给书法理论来回答。从我个人经验来说则是,书写要有艺术性,第一,你得临帖。书法是有悠久形式传统的艺术,古人的作品可以说是几乎穷尽了形式上的种种可能,今天的人要想靠凭空想象而与古人匹敌,是绝无可能的。第二,从书法的创作来说,你的作品应该是“写心”,是你精神状态的表达,是情感的表现。没有超出于一般性规范书写的情感表现,你写的字就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品。
情感的表现意味着书法作品中有人格的投影。当然,所谓情感表现,也是容易误解的东西。人人都有情感,怎么书法家写字就是情感表现,非书法家写字就不是情感表现呢?比方说,现在俗称的那种“老干部体”,你就不能说字里行间没有情感,既然是“老干部”,自然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经历,何以“老干部体”就不能是书法艺术呢?我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弄清楚艺术中的情感是什么。按克莱夫·贝尔的说法,艺术中的情感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都有的喜怒哀乐,而是“审美情感”-----一种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感无关,由艺术作品“有意味的形式”所引起的情感。按这一理论,我们在谈论书法作品的情感的时候,就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定语:艺术。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很早就意识到了书法作品中的情感问题。汉代的崔瑗在《草书势》中说:“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畜怒怫郁,放逸后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崔瑗在书法作品中发现了书法对自然的移情作用,诸如“志”“骇”“怫郁”“惴栗”等词汇所揭示的都是情感因素。进入唐代以后,书法的情感表现问题进一步被理论化了。其中孙过庭和韩愈的说法最称名言。孙过庭在评论王羲之书法时说:“写《乐毅》则情多佛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他认为,王羲之的不同作品,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这一点,如今已经成为书法界的理论难题。因为,在孙过庭的论述中,似乎是将特定的作品指向了特定的情感。于是,这种理解就导向了对书法史另一位书法大师的著名的作品------颜真卿《祭侄稿》的解释。学过颜真卿的人都知道,《祭侄稿》是给在安史之乱中,怀着悲痛的心情给牺牲的侄儿写得一篇祭文。于是乎,一些人,就从祭侄稿的风格中寻找那种悲痛的表现,诸如由行到草的书写节奏,诸如力透纸背的线条点画,诸如乱头粗服的章法,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认为,没有那种特定的悲痛情感,就写不出《祭侄稿》那样的作品。但我想说的是,对于这个理论难题,我们首先应该基于常识来理解,我们可以设问:只要是人,就都会经历悲欢离合,那么为什么颜真卿能写《祭侄稿》那样的作品,其他人就写不出呢?
我想,根本的原因,颜真卿之所以能写出《祭侄稿》,首先在于他有着成熟的、高品味的书法风格,这种风格是能够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换言之,它超越了日常的、普通的特定情感。就此而言,克莱夫·贝尔的理论对于阐释书法的无疑是有效的------颜真卿作品,即便是《祭侄稿》也是基于对“艺术情感”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还有,单单从上面引述的《书谱》中的那段话,也容易很误解孙过庭,这种误解是由对文体修辞的误解所引起的。孙过庭罗列那么多情感类型,并不是要在作品中找到特定日常情感与特定作品的对应关系,而是要强调一个伟大书法家所具有的广阔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艺术形式的丰富感受力。他的结论在于后面这几句话:“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伟大的书法家“写心”是“本乎天地之心”,而不仅仅是像普通人那样“来了情绪”。这让我想起克罗齐的说法,“艺术和有用、快感、痛感之类的东西无缘”,艺术情感不是来自日常的的特定情感,而恰恰是来自于与这些特定情感相区别的东西。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情感是一种“直觉”,而直觉是“心灵的综合作用”。
晚于孙过庭的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所指出的,同样也是一种“心灵的综合作用”,他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草书之所以伟大,并不是他善于将特定的日常情感通过特定的书法意象或特定的书法形式表现出来,而在于他的感知世界的广阔无垠。这也印证了克罗齐的另一个说法:所谓“天才”,并不是因为他的对事物的感受和普通人有质的不同,而是有量的不同。天才也是人,他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他感受的领域更宽广,感受力更丰富。
如此一来,我们也就回到了一个在书法界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上:对艺术家来说,他的情感,他的感受力,首先是因艺术而发。而对书法家来说,他的审美情感是由传统训练出来的-------也许是卑之无甚高论,面对千万人临习的字帖,你是否有敏锐的、独到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是区分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东西,即你是否能超越一般的临帖,而成为一个艺术发现者,这种发现的能力,是书法成就的基础。
1、硬笔书法完全可以对哪种书体感兴趣就练哪种书体,因为硬笔没有软笔那么难于控制作为实用的练字,能够并且必须从练行书入手当然,各种字体都练一练,能找到一些特殊的感受与体会,对练任何字体都是有帮助的另外,特别说明;首先,校园字画作品的介绍文案怎么写,没有标准答案,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写作的老实说,不论你文案写得是辞藻华美,情感丰富,让人觉得你文采斐然,还是写得语句通顺,平平无奇,这个介绍文案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情,是否;现实没有湮没 硬笔书法情感文案 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 硬笔书法情感文案 了多少心灵;我爱你的城城乡乡我爱你的风花雪月你爱你的丽日艳阳祖国,我爱你是你给 硬笔书法情感文案 了我生命是你给了我力量是你给我的渴望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转载请注明出处关于爱祖国的诗句硬笔书法 已赞过 已踩过lt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硬笔书法情感文案 ? 评论 收起;我们的灵魂有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时,生命便悄悄地萌芽花儿开在了我们的眼里,我们便把它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徐徐地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紧紧地扣着心弦,我们一回头爱的天使站在树枝上,看着我们心中的彼岸花盛开着因为花开,所以幸福。
2、诚然,任何艺术都具有自身的发展的内在逻辑,近年,我们在这块历经源远流长书法艺术滋润的东方古老土地上,硬笔书法终于拱破沃土,脱颖而出,它的出现,使人耳目一新,更多的人积淀在胸中的情感找到新的宣泄途径,探索着拓荒;张主副歌强烈的时空对比与情感宣泄,奏着爵士音符的吉他与古韵十足的民乐交替更迭, Vae自成一派的情感表达和细腻演唱,给人以穿越时空的内心体验金品味过后就会知道,这如果当时,绝不仅仅是对逗中国风地热潮的;硬笔书法分类分硬笔书法艺术和实用硬笔书法,前者主要是强调艺术性,后者主要是强调实用性硬笔书法的艺术性,主要是通过线条与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书写者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它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和个性等等;硬笔书法练习并非说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能成为书法家,而是通过高强度的强 化训练,在短时间内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律,融会贯通,达到基本能写一手好 字的目的1练字务必一丝不苟 除练字要心平气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
3、它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个性,等等而实用硬笔书法,即日常写字,主要是满足实用,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以上内容参考硬笔书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练中华书法,承传统文化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翰墨怡且乐,书法寿而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一手好字,一生成功点到为止,一字千金弘。
4、1什么是硬笔书法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2硬笔书法有什么特点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学好硬笔书法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写好硬笔字,在各科的学习中都有助益就如一些孩子,数学学习得非常好,解题思路也很清晰,但是最后你会发现他的答案并不正确,为什么呢原来他书写太过马虎“0”。
5、1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2硬笔书法浓如酒,陶醉了年轻朋友3青花墨字唯美,不及两岸情深4走进书画世界,感受万物灵气5写好硬笔字,人生添色彩6美术可以表现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7中国汉字好;它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个性,等等而实用硬笔书法,即日常写字,主要是满足实用,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翥而整齐,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岭而高举,或落择而自披。
诗苑书林觅古情,山阴道上踏歌声。兰亭虽远终须到,莫向行人问路程。
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关于书法的唯美句子第二组句子推荐
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
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
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古人法书,篇有篇法,行有行法,字有字法,画有画法,是以名帖,只字半行不可苟且。
古碑无不可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
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临汉碑宜有石气,然非拳曲之谓也。问:何谓石气?曰:不可说。
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
关于书法的唯美句子第三组句子推荐
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唐人严于法,所谓法者,不过左顾右盼,前呼后应,笔笔断,笔笔连,以及修短合度,疏密相间耳。
晋人书,形不贯而气贯;唐人书,形气具贯。
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小心布置,大胆落笔。
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
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学者欲其方,易板滞;欲其圆,易油滑。此中消息,最宜微会。
无垂不缩,欲往仍留。
智永、世南得宽和之量,少俊迈之奇。
笔画极繁之字,当促其小画,展其大画。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此两句极尽书法之妙。意到笔随,不设成心,是上句景象也;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景象也。
篆字必须正锋,须用饱笔浓墨为之。
旭、素得超逸之兴,而失之怪。
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用笔最忌妄发笔力。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
不贵多写,无间断最妙。
宾主、操纵、开合、虚实、顺逆诸法,可以语人。外此,则欲语不得,有语反惑。
字越小越要清晰,稍留纤毫渣滓不得,作小楷,宜清而腴。笔头过小,虽清不腴。
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唐代诸贤,运笔有静躁之分,立体有夷险之别,实则殊途同归,无所分别。
和大多数人一样,认识桂相文先生,是从他的书法开始的。记得第一次是在二十年前我县某次廉政文化书展上,工整秀丽的中楷立轴吸引了我的眼球,书写的内容早已忘了,但扎实而灵动的书风面貌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见面也是在本县的一次书法交流会上。活动其间,总有一些书法交流节目,那时我们都不敢动笔,于是你谦我让,桂相文先生在众拥下挥毫而就,无论书写什么内容,他一边书写,我一边轻声念词,每次都是这样,仅凭一个眼神,便慢慢习惯了彼此的默契。几个来回交往,我们成了好友。
桂相文先生的书法扎根传统,兼长众体,尤擅行楷。以二王书风为本,兼以魏碑用笔,碑帖结合,形成自家的独特面貌。几年前,我有一诗寄赠相文先生。
法古求新识墨趣,平留圆实处处开。
茂朴风姿存魏面,秀挺神色自晋胎。
唯情书家后王笔,始信人间大苏才。
悬知日后成新宠,巧将紫云割砚台。
诗虽俚句,却是我对桂先生书法的基本认识。也基本概括了他的书法特点及个性情怀。平留圆实本是绘画用语,放在此处,也恰好说明其书法的多体兼备,技法全面。一段时间,临写魏碑甚是刻苦,探索出方笔的书写技巧与线条的质感劲道,与二王书风秀逸多姿相融合,形成一种碑中有帖,方圆兼济,刚中带柔,雄雅多姿的全新书法面貌。在线条、结体、章法、气韵乃至书格等多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一书风,也直接影响了他的篆刻,换句话说,他的篆刻是其书法的延续与发展,大大丰富了其书法的内涵与外延。还有一段经历,也非常有意思,那是多年前,我们每周都在一起讨论制作砚台,对挖掘与弘扬传统文化,从砚台的设计与刻制,到铭文的撰写与书刻,及书法家的学养与滋润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在学书这条道路上,桂先生是从不拒涓涓细流的。
众所周知,学书之人各有不同,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必须经历三个阶段:渐进期、稳定期、升华期。第一是临习阶段,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一般进步都会很快。待进入稳定期后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停滞不前,有的甚至倒退,要么成为一辈子的书奴、字匠,要么寻奇猎怪,走入歧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在这一阶段败下阵来。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进入第三个阶段。但此时已经不是技法和手段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与底蕴,没有足够的生命经历与情感沉淀,是不可能达到的。而真正登峰达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的道理,学书的功夫也是在书外。
在具体学习与取法上,桂先生对“二王"一路的书法都有细较,除“二王"外,智永、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二蔡",尤其对晚明王铎用力尤勤,王铎的书学路数了然于心。“只是守定一家,又时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写到熟极之处,忽然悟门大启,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微奥妙,我之笔底迸出天机来变动挥洒。回头视初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矣。”正是因为执着的探求,加上天资后慧,且取法乎上,因而不出几年便腕底春风,笔下波澜。
时下学书的人可谓是千军万马,洋洋可观,这确实是件好事,但也带来另一种现象,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一些别有心者,以书法为名,行走江湖,丑书,怪书,奴书,更有甚者,猎奇走怪,喷墨嚎张,以博人眼珠。什么才是真正的书法?书法究竟怎么走?书法的目的是什么?时下真正思考的人并不多,大多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一时之间,书法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什么是好的书法?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桂先生。对此,他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他肯定不能满足于几次书展的入展与获奖,更不能满足于时下几个评委的评述。书法如何穿透时间的迷雾,追寻古人的步履,真正做到畅意书写与深情表达?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要做到这两点谈何容易,倘没有人性的深度,感情的纯度及人文担当,一切都无从谈起。
桂先生对传统文化、对家乡故土有着深厚情感。作为一个出生和成长于庐山的人,在学习和书写内容选择上,更喜欢书写一些关于庐山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陶渊明的为人风骨与散淡文风情有独钟。与一千六百年前的古圣先贤一样,踏着同一片土地,有着同样的深情,因而在“上京"这块古旧土地上有着同样的温情,仿佛后学正沿续着前贤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行。不久前,桂先生又在书写庐山乡贤的诗文书展,前言部分我是这样写的:
金风起,秋叶黄,东篱采菊,丹桂飘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陶渊明独好南山秋菊,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把南山变成一个酿诗的地方,把南山变成人人心中向往的桃花源。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出生于渊明故里“上京"的桂相文先生,以书法的形式又一次诠释了陶渊明的情怀,展开了隔空跨时的对话,从文字到形式,从内容到思想都是一场文化盛宴,一次恬淡从容的精神触碰与诗心溶解。
诗意各有表达,情怀同样真诚,精彩不容错过。
――《对话南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前,桂先生也正行进在向第三阶段的过程中,因而更加砥砺前行,积极探索,既学习经典,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学习与沉淀上不断丰盈自己,夯实自己。广泛涉猎一些姊妹艺术与理论知识,走向社会,走向更加辽远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培养下一代方面更是不遗余力,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自担任九江市书协主席以来,工作更加繁忙,责任更加重大。仍不忘初心,不忘使命,不忘书法普及与教育,有求必应,有需必达。愿桂相文先生在这条传承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辽阔,越走越深远。
202011
[内容摘要]
如何做到畅意书写?前提条件就是扎实的临池功夫与多途径的书法面貌,桂先生通过勤奋好学与取法乎上,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尤其是走碑帖结合的路子,探索出方笔的书写技巧与线条的质感劲道,与二王书风秀逸多姿相融合,形成一种碑中有帖,方圆兼济,刚中带柔,雄雅多姿的全新书法面貌。在线条、结体、章法、气韵乃至书格等多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任何书法技巧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表达。能做到自由表达需要扎实的书写基础,同时兼备多方面的文学素养和姊妹艺术的熏陶。深情表达则是更高的艺术要求。带着情感,带着使命,带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桂先生走在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道路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