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调查法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
与在被访问者面谈调查不同的是,观察调查法主要观察人们的行为、态度和情感。它是不通过提问或者交流而系统地记录人、物体或者事件的行为模式的过程。当事件发生时,运用观察技巧的市场研究员应见证并记录信息,或者根据以前的记录编辑整理证据。
成功使用观察法,并使成为市场调查中数据收集的工具,则必须需要如下条件:首先是所需要的信息必须是能观察到并能够从观察的行为中推断出来的;其次是所观察的行为必须是重复的、频繁的或者是可预测的;第三是被调查的行为是短期的,并可获得结果的。
自然观察法是指调查员在一个真实生活情境下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举止。策划观察法是指调查机构事先设计模拟一种场景,调查员在一个已经设计好的并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举止。所设置的场景越接近自然,被观察者的行为就越接近真实。
众所周知,如果被观察人知道自己被观察,其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也会出现偏差。掩饰观察法就是在不为被观察人、物、或者事件所知的情况下监视他们的行为过程。
观察调查法的缺点:
1、观察法只能反映客观事实的发生过程,而不能说明其发生的原因和动机。
2、只能观察到一些表面现象和行为,不能反映私下的行为。
3、虽然观察者本意不想影响观者者的活动,但是通常情况下,观察者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加之个人进行观察,难免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
4、通常需要大量观察人员,调查时间长,费用高。
问题一:教育观察是什么级别期刊 《教育观察》杂志属于假刊。杂志在新闻出版总署查询不到。
――山东期刊采编中心
问题二: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1客观性 任何教育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必须严格按照客观现实,准确、真实地对事实进行观察和反映。这就是要求研究者尽可能排除主观偏见来收集资料、选择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资料。 2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为教育研究的过程以及研究结论的获得应具有逻辑性和实证性。从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到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再到最终结论的获取,需要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尤其是在获取结论的环节中,必须在充分依据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有力的论证,得出科学结论。 3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教育研究的思想和行动时前后联系、左右贯通的整体。教育研究的系统性要求用全面的、整体的和联系的观点去认识教育现象。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系统或给予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运行方式及发展规律。 4综合性 综合性指教育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综合过程。教育研究必须以现有的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所获得的事实材料来检验理论或发展理论。理论是对经验的抽象和概括,它源于经验,又高于经验。新理论的形成虽然具有逻辑上的完备性,但有待在将来的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 4可验证性 一般来说,研究必须严格按照研究方法的步骤和程序实施。凡是无法重复验证的研究结论都是无效的,也不能成为科学宝库中的财富。
问题三:教育观察法的功能 1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以进一步探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深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工作。2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我们系统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从而探讨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规律。3了解师生关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4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氛围,揭示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5了解其他教育影响的作用,比如内外环境、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况。
问题四:教育观察法的教育观察的领域 教育观察法在小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其作用。教育观察的领域大致范围如下:1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消费状况,学生的课外时间、空间的安排、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对不同活动的选择倾向等。2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教师德育工作,教师作为班主任的教育活动等。3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涉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民主、严格、专横等),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亲近、疏远、钦佩、敬畏等),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等。4学生或教师的群体氛围。包括凝聚力、离散倾向、人际关系等。5学校管理。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办学特色,改革举措等。6其他教育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教材、教学手段、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在具体应用中,教育观察法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与其他研究方法一起协同作用;教育观察法的成果也往往不是单独发挥某项作用,而可以综合发挥出多种功能。如“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观察法可以验证实验成果,但必须与实验法一起协同作用。观察的结果也不仅仅验证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实验假设,还可以检验把适度的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的功能。
问题五:教育观察计划 首先看你的观察计划要怎么落实,要通过怎么样的手段去观察,
问题六:简述常用的教育观察记录方法是什么 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例如,在观察指纹的活动中,采用的是描述型记录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观察活动中,采用的是表格记录的方法。
问题七:教育观察法的分类 1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即事件自然发生对观察环境不加改变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2)实验观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系统观察。其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周密的实施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做精确的观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影响因素(自变量)进行控制,并观察这种控制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因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这些影响因素与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2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1)直接观察是直接通过观测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活动,获取具体而起初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2)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3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1)参与观察法是研究人员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所有的参与观察研究都介于“参与者的观察”与“观察者的参与”之间。(2)非参与观察法是研究逐步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4有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1)有结构观察法是在观察前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观察时严格按计划进行,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记录。(2)无结构观察法是研究者只有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个大致的观察范围和内容,没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体系。5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1)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选定的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在这一时间段内或这一时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和事件作全面观察记录。(2)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对某种研究目的有关的、预先确定了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到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的观察和记录。
问题八:教育观察法的教育观察的设计 不同类型的教育观察法所需的设计有不同的特点,但下列步骤则是共同的。1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根据课题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该观察的子目标。对于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哪方面的事实材料,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确定观察内容。初学者可从本节第一部分所介绍的领域中选择确定之。合格的观察内容除了要能准确地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外,还要能够 作。即观察者能观察到应该观察到的行为或事件。因此,要明确界定观察内容在具体场景中的实际表现,包括行为表现、事件发生发展的标志等操作性定义。例如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对小群体的互动行为的研究,首先就应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互动行为”?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其次要说清楚“互动行为”的具体表现。人们可以从社会情感部分和工作任务部分加以观察。贝尔斯又详细给予这两部分以操作性定义。例如社会情感部分的消极情感,其外在形态被定义为分歧(不同意、消极拒绝)、紧张、对抗(表示反对、贬低他人,进行自卫)等三方面。2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目的在于掌握情况,对所要观察的对象和内容有个最一般的了解,以便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应当预先到学校了解这些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与条件等,还可以向有关人员访谈、查阅一些资料等。3选择观察方法如上节所述,不同类型的教育观察法各有其优缺点,具体的观察内容和相关的客观条件也各不相同。观察者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获得真实的信息的最简捷的观察方法,从而经济地、有效地获得科学的结论。4编制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是确保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准确客观的重要一环。为使观察记录全面、系统和准确,就要编制观察记录表。一份好的观察记录表至少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实施功能。观察可依据记录表合理分配注意力,按要求实施。观察者不至于遗漏重要内容或注意与研究课题无关的内容;二是记录功能。观察者系统地记录下观察资料,便于研究者进一步的分析与整理。观察记录是录音或录象所不能代替的。后者只是观察者研究查询的杂乱的、最原始的资料,没有实施与记录功能。观察者应该从实际出发,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观察类型,编制出有“个性”的观察记录表。例如,若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则应在特定时间内的观察对象可能有的行为事件作尽可能全面的预计,并设计在记录表内。
问题九:教育观察设计有哪些基本环节 (1)确定研究课题,选择观察对象;
(2)明确观察的手段和方法,制订观察计划;
(3)组织力量,实施观察活动;
(4)对观察材料进行分析整理;
(5)撰写与修改观察报告,提出新的论点和理论。
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是指对康复患者进行评估和记录,以便制定出最佳的康复护理方案。目前常用的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包括观察法、交谈法、检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观察患者的行为和状态,以便了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康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姿势和动作等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等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定方法,但是需要康复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2交谈法
交谈法是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便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需求。康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身体状况、康复目标和需求等,以便制定出最佳的康复护理方案。交谈法是一种人性化的评定方法,可以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3检查法
检查法是指通过各种生理和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医疗设备进行生理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展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光、CT、MRI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情况。检查法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评定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编制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和评定。康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症状和需求等,以便制定出最佳的康复护理方案。问卷调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评定方法,但是需要康复护理人员编制出合适的问卷,并确保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总之,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康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和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以便制定出最佳的康复护理方案。
教育观察法: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科研方法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讲义提纲之三
浙江省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国胜 325200
2003年3月
一、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观或辅助仪器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育观察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的研究。
----观:看
----察:分析研究
----科学的观察是指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活动。
二、观察法的特点
(一)能动性(目的性与计划性)
(二)选择性
(三)客观性
(四)直接性
(五)情感性
(六)重复性
三、观察法的要素
(一)观察的手段
(二)观察的对象;
1、教育活动中的人
2、教育活动
(三)观察对象的状态
“真实状态”
四、观察法的优劣
(一)优点
1、方便
2、客观
3、直接而无碍
(二)缺陷
1、人的生理缺陷
2、观察仪器的局限
3、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五、观察法的运用
(一)具体的应用场合
1、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观察
2、对学生课外活动的观察
3、对学生家庭的观察
(二)具体的应对象
1、全班学生
2、小团体或者小组
3、个别学生
(三)具体的应用内容
1、学习与思维活动
2、人际交往与互动行为
3、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等
六、观察法的作用
(一)有利于课题的选择与形成
(二)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与验证
七、观察法的类型
(一)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二)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三)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四)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
(五)定期观察与追踪观察
八、观察的常用方法
(一)抽样观察法
1、时间抽样观察法
2、场合抽样观察法
3、阶段抽样观察法
(二)追踪观察法
(三)隐蔽观察法
(四)综合观察法
九、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一)明确观察目的意义
----观察什么、为何观察
(二)做好观察准备
----理论准备、物质准备
(三)编制观察提纲与计划:如何观察
对象分类、主攻方向、时间地点、方法内容
(四)实施观察,做好记录
(五)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十、观察法的设计
(一)观察法的设计的内容
1、确定研究的问题、目的与对象
2、设计观察的内容、项目与表格
3、进行理论构思和概念准备
4、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5、制定观察计划与方案
(二)观察法的一般过程
1、设计观察的计划和方案
2、进入观察场地
3、开始观察记录
4、结束观察和初步整理资料
5、归纳、推论和说明研究结果
十一、观察法的实施策略
(一)位置的选择
(二)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三)观察的记录
(四)观察中的思考与自我反思
1、观察者的推论
2、观察着的心情
3、观察者的叙述
十二、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
(一)对记录的整理
(二)分类与编码
(三)量化处理
(四)建立扎根理论
十三、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观察要客观
(二)观察要全面、系统
(三)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
(四)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观察者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术(提纲、记录方式、材料处理)
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甫洛夫
思考与练习
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举例说明时间抽样观察法。
3、举例说明场合抽样观察法
4、进行观察研究的操作有哪些步骤?
间接观察法指的是通过病人的书信、日记、绘画、口述历史等方式,了解病人的个性、行为、情绪、心理状态等内容。间接观察法主要是通过非结构化的访谈或书面资料的分析,来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治疗过程和心理状态等信息,有助于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间接观察法非常有用。因为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在面对医生或治疗者时,表现出的行为和思维可能存在一定的掩饰或偏差。而通过观察病人书信、日记、绘画等方式,医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和护理。
问题一: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王建华 。从听课评课,到课堂观察,这些概念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区分清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我看来,对普通老师而言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听课,观课或是进行课堂观察主体的态度、目的、方法及最终的行为结果。下面仅从普通老师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 一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一般认为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和积累微观教学资料,进行更深入细致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所以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进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教学,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互惠,而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评价被观察者,给被观察者评分出三六九等,这也应该就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基本出发点。 二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者为听课教师,被观察者为授课教师(当然,我们如果把观察者的概念界定做进一步扩大,授课教师甚至是学生也都可以作为观察者)。那么,作为观察者的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都应观察哪些内容呢?一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若观察教师应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若观察学生则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人际交往、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和非学习性行为(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最后,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一些基本原则。 1.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因关注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 2.系统性:课堂观察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就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课堂观察,通常应该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三个主要阶段。如果是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注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问题细化,分解后进行。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量观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观察,课堂观察记录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论作依据。什么样的问题即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观察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不适合普通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4.伦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因此,观察者应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授课老师,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让授课教师感到放松和自在,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则,如果授课教师(被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那么课堂观察就很难正常进行,或者说很难获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
问题二:课堂观察对教学有什么作用? 20分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
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
教师要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在心理与行为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得开放、民主与善于合作,这些变化会感染同伴,影响组织,进而使学校变成合作共同体的联合体。
问题三:课堂观察方法应包括哪几个主要方面 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我认为应该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就像学游泳必须到水中的道理一样,学习英语,语言环境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语言环境。所以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听评课过程中,要看教师能否在教材中寻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这里所谓的学习状态不仅仅是指学生传统的听课情况,而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利用了多少已有的知识,学生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与提高。做好这两方面的观察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看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看目标的确立是否注重设计、引导学生经历或探索的过程,能否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体验并收获的过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发展是否具有实质意义。
问题四:课堂观察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重点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关注教师的活动。
问题五:课堂观察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 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
问题六:什么是课堂观察? 所谓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 (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日本教育家圾元昂认为,新老教师在技能上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作者: 刘智敏 初中生物学科义务教育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直以来,教师们都非常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如实验设施的完善,实验仪器的配备等),教师们比较重视能力目标的实现。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往往被忽视。一些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不足,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也不知如何才能使其实现,更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供各位同仁参考与借鉴。 一、教学设计中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隐形性。即寓德育与教学中,达到自然渗透,隐而不露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明确知识传授点和德育渗透点,并找到最佳结合点,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1、教学设计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 教学设计中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并学会尊重不同意见,谦虚、礼貌待人。还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取长补短。例如在学习生物分类一节时,教师要求各小组学生就上的生物进行分类,简述分类依据。有的小组依据营养方式分为植物、动物、其它生物。有的小组依据生活环境分为陆生、水生等。小组汇报交流时,达成共识,同学们体会到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2、教学设计突出人的主体性 在学习“现代生物技术”一节后,学生了解了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而当地普遍种植抗虫棉,于是教学中笔者补充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尝试写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介绍一下抗虫棉。以上例子即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实现了知识的广泛迁移,融会贯通。对学生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3、教学设计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增添了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的知识。干细胞生物工程是我国同发达国家研究水平最接近的重点科学领域之一。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定会造福我国人民,进而造福全人类。在“激素调节”一节中又设计这样的环节,教师特别介绍“结晶牛胰岛素”的诞生。196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领导下,终于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轰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将其一一融入教学中,会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民族是智慧的、团结的、强大的。学生的爱国情感将随之得以升华。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用情感感染学生 课堂教学首先创设情景,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景氛围,用真情感动学生,使学生的情与教师的情,作者的情相沟通、相交融。 例如“人的生殖”一节,教学中播放这样一段视频资料:孕妇及其日常生活。伴着婴儿清脆的啼哭声,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诞生了。笔者即刻提出问题:屏幕上宝宝的健康是谁给予的大家的健康又是谁给予的呢再次点拨,大家又该如何报答父母呢即用真情感动学生。没有灌输,没有牵强附会,学生理解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从而懂得了孝敬父母,珍爱生命。 2、用知识熏陶学生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树立形象的必要条件,也是赢得学生尊重、树立威信的重要前提。学生常常会因崇尚教师的博学多才而把对教师的敬慕之情迁移到所学的课程上,并受教师的启发和影响确定自己人生的志向。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现如今,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一条河。即教师不仅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而且要不断更新知识。教师用广博的知识熏陶学生,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用哲理点拨学生 初中学生对于形象化,情感化的知识易于接受,而抽象的哲理可以巧妙地渗透在课堂活动中。例如学习“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时,学生列举了许多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同时也提出:一些生物为何会灭绝呢此时教师及时点拨,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并进一步指出,选择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再如,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学生就认识到:狼会吃羊,还会伤害人类,但人类不能将其赶尽杀绝,只能控制它的数量。狼是食物链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事例教会了学生全面的看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重视学生课堂活动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各种学生活动,如观察、调查、收集并分析资料、模拟制作、探究、实验等。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学生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一些触摸不到的东西,要想客观地评价并非易事。教学中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实施 1、观察法 尽管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与内在心理特征并不是完全对应,但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教师还是可以获得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较为准确和清晰地认识。每位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要想获得客观、丰富的评价信息,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评价目的,有具体的观察指标,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2、访谈 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访谈是评价各种情意表现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与学生进行的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或者偶尔的闲谈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观察到学生的姿势,表情,语调,还可以通过追问,要求学生澄清或具体说明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所以能更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问卷法 问卷法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时,教师要明确自己所要评价的具体情意变量是什么,以及这一变量的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如何,而后编写出一系列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合成一套情意评价问卷。 4、纸笔测试 纸笔测试是教学评价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有关情意评价的内容汇入学期测试卷中。即试卷中的一些开放性试题中。例如近几年新疆地区初中生物结业考试中出现了如下试题:受伤的猎豹被当地牧民救治,猎豹痊愈后,牧民该怎样做呢又如,一农民把一个农药瓶随意丢弃在水渠中,半小时后,水中鱼儿相继死亡。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件事谈一谈你的看法。诸如此类的试题,就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最好评价。 总之,可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还有很多,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