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茵陈蒿汤主治证的病机是,第1张

答案:A

考点:茵陈蒿汤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用,治疗湿热黄疸,证见一身面目俱黄,**鲜明,小便不利等。本方为治湿热黄疸第一要方。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以其最擅清利湿热,退黄疸,栀子为臣,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大黄为佐,泻热逐瘀,通利大便;三仁汤由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组成,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功用,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证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等。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代表方剂,方中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甘露消毒丹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功用,治疗湿温时疫,邪在气分。连朴饮有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的功用,治疗湿热蕴伏,霍乱吐利;八正散由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栀子、甘草、木通、大黄组成,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的功用,治疗湿热下注,热淋、血淋等证。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清湿热,退黄疸。

 

    主治黄疸尿少,湿疹搔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成分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和咖啡酸。全草含挥发油约027%,油中成分有β-蒎烯、茵陈炔酮、茵陈烯酮,滨蒿中尚含对羟基苯乙酮和胆碱。

 

    药理

 

    1、利胆护肝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

 

    3、有降压作用。

 

    4、影响平滑肌

 

    5、镇痛、消炎、解热

 

    用法用量10-30g

性味

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④《珍珠囊》:苦甘。

归经

入肝、脾、膀胱经。

①张元素:入足太阳经。

②《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

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

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

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

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①《本草经疏》:蓄血发黄者,禁用。

②《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附方

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④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⑤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⑦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⑧治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⑨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⑩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⑾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⑿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各家论述

①《汤液本草》: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②《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③《本草正》:茵陈,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疸,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者干涩,再加凉润,只有阴黄一证,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

④《本草述钩元》:茵陈,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黄证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湿固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海藏谓随阳黄阴黄皆用之。又云内伤变黄,只用理中、建中,茵陈不必用。试思人身湿热之病居多,如七情、房劳、酒食违宜,劳役过度,伤其中气,以累元气,致脾阴大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者,何可胜数。第有因如是之损伤以病黄疸者,亦有损伤而不能调养以成虚劳者,虚劳虽亦有发黄,实则区以别矣。海藏所云不必用,当是此类。至于黄证,小便赤涩为湿热盛,惟小便清白定属虚,投以茵陈,反为虚虚。然则小便不利及赤涩者,乃湿兼热甚,大都始于胃,次及脾,更次及肾,自微而甚,皆茵陈之对治。至于内伤,原属虚证,果至标急,则虽虚而舍本以治标。又有元气素弱,避渗利之害,过服滋补,以致湿热愈增者,则有不可拘于久病调补之例。更有劳役伤气巳甚,复因口食冷物或雨,体脆感其气,致寒湿相合以发黄者,此种投姜、附、术、蔻,不得不藉茵陈以化湿,所谓阴黄也。总之,兹物之投于外感之阳黄阴黄皆宜,于内伤之湿热亦宜,惟于内伤之寒湿合者不宜。盖内伤寒湿,为阳气不足之所化,宜投术、附,不可以有余之治法化之也。

⑤《本草正义》: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湿疸、酒疸,身黄溲赤如酱,皆胃土蕴湿积热之证,古今皆以此物为主,其效甚速。荡涤肠胃,外达皮毛,非此不可。盖行水最捷,故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跗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其阴黄一证,虽曰虚寒,然亦内有蕴热,故能发见**,则以入于温经队中而扫荡之,即仲景茵陈附子之法。惟女劳疸一症,则瘀滞痹着,非仅通利所可奏功,故必以硝石、矾石之峻利者,为刮垢磨光之治,而无取于茵陈也。

临床应用

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一煎剂:茵陈蒿每次1~15两,水煎服,每日3次,小儿酌减。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32例,服药后能迅速退热对黄疸消失和肝肿缩小亦有明显的效果。疗程平均7天。服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治愈后亦无复发现象。二糖浆:茵陈2两,甘草1两,红枣25枚,加水煎至160毫升,再加糖浆40毫升混合。1~3岁12毫升,3~5岁15毫升,5~10岁30毫升,均日服3次。治疗14例(其中黄疸型13例),观察结果:体温恢复正常平均3天,食欲转佳平均42天,黄疸消失平均76天,肝功能转为正常平均105天,肝脏缩小平均10天。三5%茵陈注射液:用作经络注射,每穴成人05毫升,小儿03毫升。取穴:第一组肝热穴(在背部5、6胸椎棘突间旁开5分,双侧),肝炎点(下肢外踝上3寸;双侧),右期门。第二组:肝俞(双),中都(双),右章门。两组交替,每日1次。10~45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间停药3~5天,一般2~3疗程。操作时首先在经穴周围寻找阳性反应物,如触到结节、条索或敏感压痛,或肌肤隆起凹陷,则为注射点。一般注射1~5次后阳性反应物消失时,再按穴位注射。或开始即无反应物时,则按穴位注射。操作时要求:选择阳性反应物或经穴要准;进针快,推药快,撞针快。注射时进针5~8分(期门或章门宜斜刺,不可过深,以免损伤内脏或造成气胸)。疗效:治疗急性黄疸型46例,临床治愈45例,好转1例;急性无黄疸型12例,临床治愈10例,好转1例,无效1例;迁延性肝炎4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慢性肝炎3例,临床治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

②内服茵陈枣汤引起心律紊乱及阿-斯氏综合病征

在应用茵陈枣汤(茵陈2两,枣18枚,水煎早晚分服)治疗传染性肝炎过程中,曾有2例女性成人患者分别在服药后1和4天发生心律紊乱及阿-斯氏综合征的严重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发绀,脉细弱、渐至扪不到,心跳加速,节律紊乱,出冷汗,抽搐,人事不省,心跳呼吸一度停止。均经及时抢救始脱险。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黄蒿(又名:滨蒿、北茵陈)、小白蒿等的幼苗,在东北等地作茵陈蒿使用。劲直蒿的幼苗在西藏地区作茵陈蒿使用。

摘录《辞典》

茵陈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护肝脏,对于甲肝、乙肝,还有黄疸性肝炎有着比较显著的疗效,而且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的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够增强心脏冠状血流,而且还能改善微循环,并且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以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茵陈它主要的功效就是黄疸、小便不利,还有就是皮肤瘙痒,如果大量应用茵陈的话是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的,如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所以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按着剂量。

下列属于安神定志丸的药物是

  A人参、石菖蒲 B磁石 C茯苓、茯神 D龙齿 、远志 E琥珀

  2患者卒然心痛如绞,形寒,冷汗自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舌红苔薄白,脉沉紧,下列哪些处置是正确的

  证属寒凝心

  脉诊 B治以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C方选当归四逆汤

  D阴寒极甚时可用乌头赤石脂丸 E宜配合温补阳气之剂

  3患者诉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呕,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以下处理那些是正确的

  A证属痰浊上蒙 B治以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C方选归脾汤

  D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 E方选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4补阳还五汤由下列那些药物组成

  A黄芪 B当归、川芎 C桃仁、红花 D地龙、赤芍 E菖蒲、郁金

  5病人有痫病史多年,现症见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目赤,舌红,苔黄腻,脉沉弦滑而数。以下处置正确的是

  A辨证属痰火扰神 B治以清泻肝火,化痰宁神 C方选龙胆泄肝汤合涤痰汤

  D方选定痫丸 E治以涤痰熄风镇痫

  6以下那些是治疗黄疸病,阳黄湿热兼表证的代表方剂

  A甘露消毒丹 B茵陈蒿汤 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D小建中汤

  E茵陈五苓散

答案:C

考点:茵陈蒿汤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用,治疗湿热黄疸,证见一身面目俱黄,**鲜明,小便不利等。本方为治湿热黄疸第一要方。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以其最擅清利湿热,退黄疸,栀子为臣,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大黄为佐,泻热逐瘀,通利大便;三仁汤由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组成,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功用,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证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等。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代表方剂,方中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甘露消毒丹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功用,治疗湿温时疫,邪在气分。连朴饮有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的功用,治疗湿热蕴伏,霍乱吐利;八正散由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栀子、甘草、木通、大黄组成,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的功用,治疗湿热下注,热淋、血淋等证。

这个方子治疗肝癌有用的。方中龙葵解癌毒、散瘀血、消肿瘤,不但可用于肝癌治疗,而且还可用于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等其他癌症的治疗,并对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等都有较好的疗效,茵陈蒿虽然在中药里不属于“抗癌药”,但茵陈蒿具有较好的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保护肝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它的护肝作用主要源于修复肝细胞、退黄疸、降转氨酶,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主要是通过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多重因素而达到的,茵陈蒿是“抗癌退黄汤”的必用中药。田基黄又名地耳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抗瘤的功效,不但对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等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肠癌、胆囊癌、胰腺癌、肝癌等都较好的治疗效果,它还是治疗各种癌症引起的黄疸的必用药,治疗肝胆胰腺等癌症黄疸的抗癌退黄汤中地耳草也属主药。

综上所述,该药方三味药可用于肝癌的治疗,尤其对肝癌晚期黄疸更为适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7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