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第1张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有治疗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的作用,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1、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3、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4、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6、茵陈治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7、茵陈治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8、茵陈治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9、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张仲景茵陈蒿汤)

 10、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11、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12、茵陈治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湿疮瘙痒,湿温初起。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茵陈的食用方法:

 茵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茵陈用药禁忌: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茵陈附子干姜汤

 功效:主治因凉药过剂,变为阴证,身目俱黄,四肢皮肤冷,心下痞硬,眼涩不欲开,自利蜷卧。身目俱黄,肢体沉重,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痞硬,按之则痛,眼涩不欲开,目睛不了了,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按之空虚,寒湿相合之阴症发黄。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3钱,干姜(炮)2钱,茵陈1钱2分,白术4分,草豆蔻(面裹煨)1钱,白茯苓(去皮)3分,枳实(麸炒)半钱,半夏(汤泡7次)半钱,泽泻半钱,陈皮3分(去白)。

 用法:上(口父)咀。为1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凉服,不拘时候。

 茜草茵陈茶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主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症见发热,食少疲倦,厌油腻,巩膜、皮肤黄染,尿黄便秘,或伴肝脾肿大,舌红苔黄,脉弦滑。

 组成:茜草、茵陈、淮山药各20克,甘草15克,白糖适量。

 制法:上方前四味药量加大2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0——7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用。饮时取清汁,加入适量糖。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患者不宜长期饮服。

 来源:《急难重症新方解》

 茵陈羹

 功效:主治黄疸,伤寒头痛,风热,瘴疠。

 组成:茵陈。

 用法: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七引《食医心镜》,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五。

 茵陈饮

 功效:主治挟热泄泻,热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黄疸湿热闭涩。噎膈反胃。

 组成:茵陈3钱,焦栀子3钱,泽泻3钱,青皮3钱,甘草1钱,甘菊花2钱。

 用法:水3-4钟,煎2钟,不时陆续饮之。治热泻者,1服可愈。

 附注:六味回阳饮(《证治宝鉴》卷四)。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茵陈干姜饮

 功效:健脾胃、利湿退黄的功效。对慢性肝炎、脾虚湿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等有一定疗效。

 材料:茵陈15克,大枣4个,干姜6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茵陈、大枣、干姜、红糖共同煎煮,吃枣喝汤。

 茵陈玉米须茶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①胆囊炎、胆石症,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舌红杏黄,脉弦滑,有时伴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②传染性肝炎。症见恶寒发热,神疲,纳差,厌油,肝区饱胀,肝脾肿大,皮肤及巩膜黄染,色鲜明,小便发黄等。

 组成:玉米须30克,茵陈、蒲公英各15克。

 制法:上方药量加大1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0——6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低血糖、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来源:《食物中药与便方》

 茵陈苏叶汤

 功效:主治阳黄。表无汗,而身热者。

 组成:紫苏2钱,茵陈2钱。

 用法:水煎,加酒半杯,冲服。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一。

 茵陈石膏汤

 功效:主治黄汗。

 组成:石膏2钱,茵陈1钱,赤芍药1钱,黄耆1钱,麦冬1钱,豆豉1撮,甘草(炙)5分。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来源:《简明医彀》卷二。

 茵陈绿茶

 功效:清热利湿,通腑退黄。

 主治:①急性黄疸型肝炎,见身目俱黄,色鲜黄如橘皮,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②阻塞性黄疸,见全身皮肤、巩膜鲜黄,皮肤瘙痒,大便干燥,色如陶土,苔腻,脉滑。

 组成:茵陈30克,生大黄6克,绿茶3克。

 制法:原方前二味药量加大20倍,共研粗末。每次用30——5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泡闷10分钟后,加入绿茶3——4克,再盖闷5分钟,开始代茶饮用。每日1——2剂,连服10——15天。

 宜忌:黄疸日久,身目黄染颜色晦黯,形寒喜温者忌用。

 来源:《药茶治百病》

 茵陈散1

 功效:主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皮肤如曲尘色。

 组成:栀子仁30克 石膏90克 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 栝楼1枚(干者) 甘草30克(炙微赤,锉) 木通30克(锉) 茵陈30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葱白7寸,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茵陈散2

 功效:主治感冒,自汗面垢,脉微头痛。

 组成:香薷散加茵陈。

 用法:3根葱白5寸,生姜3片,同煎,热服。

 来源:《得效》卷十。

 茵陈散3

 功效:主治伤寒后,余热在心,恍惚多惊,不得眠睡。

 组成:茵陈3分,犀角屑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仁3分,茯神1两,赤芍3分,生干地黄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青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二。

 茵陈散4

 功效:主治伤寒4日,头痛,背膊急闷,骨节烦疼,心燥口干。

 组成:茵陈1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2分,防风2分(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九。

 茵陈散5

 功效:主治时气瘴疫,头痛壮热,心如火煎,面目黄黑,四肢沉重,不得睡卧。

 组成:子芩1两半,秦艽2两(去苗),知母2两,大青1两,赤芍药1两,川芒消2两,土瓜根2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茵陈2两,黄连1两半(去须),栀子仁2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3钱,新汲水下,不拘时候。须臾便吃白粥饮半大盏,以次吃葱茶1碗。腹中稍觉转动,下利,额上似微润,即以衣盖取汗,汗解便愈。

 来源:《圣惠》卷十六。

 黄耆茵陈散

 功效:主治黄汗不止及黄疸。

 组成:黄耆1钱2分,赤芍药1钱,茵陈1钱5分,石膏8分,麦门冬8分,豆豉8分,甘草(炙)5分。

 用法:上(口父)咀。水煎熟,食前服。

 来源:《杏苑》卷五。

 茵陈荷叶茶

 功效:清利湿热,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材料:茵陈5g、荷叶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圣济总录》。

马齿苋,是一种野菜,由于生长在野外经常被人们忽略。但是正是这种不起眼的野菜,却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甚至被称为“长寿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马齿苋的相关情况。

马齿苋

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一年生草本的植物。通常匍匐,肥厚多汁,叶柄粗短,味酸,无毛,高10-30厘米,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

马苋菜,马苋菜属于马齿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学名“马齿苋”,我县民间俗称“马蜂菜”,在上海被称为"保健菜",是一种特色野菜。因其生命力极强,又有“长寿菜”之称。

夏季开花,花小型,**。果圆锥形、盖裂。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还可作兽药和农药,嫩茎叶可作蔬菜,也是很好的饲料。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茎紫红色,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长1-3厘米,宽06-15厘米,顶端圆钝或平截,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中脉微隆起,叶柄粗短。

花无梗,直径4-5毫米,常3-5 朵簇生枝端,午时盛开;萼片2,对生,绿色,盔形,左右压扁,长约4毫米,顶端急尖,背部具龙骨状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倒卵形,长3-5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长约12毫米,花药**;苞片2-6,叶状,膜质,近轮生;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4-6裂,线形。

蒴果卵球形,长约5毫米,盖裂;种子细小,多数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直径不及1毫米,具小疣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分布情况

我国南北各地均产,分布在中国各地,华南、华东、华北、东北、中南、西南、西北较多。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马齿苋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命力强,常生在荒地、田间、菜园、路旁。

营养成分

研究表明,马齿苋所含的SL3脂肪酸比任何其他已研究过的绿叶蔬菜都多,半杯马齿苋含有300-400毫克的d-亚油酸,它是菠菜含量的6-7倍。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马齿苋还含有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E可防止细胞膜的破坏。每半杯马齿苋约含122毫克维生素E,是菠菜中含量的7倍多。

每100克马齿苋鲜嫩苋茎叶含蛋白质23克,脂肪05克,糖类3克,粗纤维07克,钙85毫克,磷56毫克,铁巨15毫克,胡萝卜素223毫克,维生素BI003毫克,维生素民 O11毫克,维生素PP 07毫克,维生素C 23毫克。此外,还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钾盐及丰富的柠檬酸、苹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等成分。

食疗功效与作用

1、增强心肌功能

马齿苋含有丰富的L-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多巴等活性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激发血管B—受体,使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使冠脉流量增加。另外,这些物质可激发心脏的B—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和心脏的自动节律增强。

2、 降血压、防治心脏病

马齿苋中富含钾,其中包括硝酸钾、氧化钾、硫酸钾等。据测定,马齿苋中钾含量达17%。钾盐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马齿苋含丰富的ω-3脂肪酸,对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3、降血糖

马齿苋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人体内糖代谢,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稳定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4、保护胃黏膜

研究发现:马齿苋的10%醇提取液对胃黏膜损伤引起的溃疡有显著治疗作用。专家认为马齿苋这种新功效,可能与它富含to-3脂肪酸、维生素C等有关,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并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有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不妨常吃些马齿苋。

5、抗衰老、美容

马齿苋还含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我国学者贺圣文等通过动物实验表明,马齿苋可提高家兔机体抗氧化能力,使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具有抗衰老的重要作用。还能消除色素斑,因为马齿苋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有一定的消除色素斑作用,而维生素E可以保护线粒体的磷脂,有抗自由基作用,是美容佳品。

6、白发变黑发

马齿苋含铜元素较高(21微克/ 100克),而体内铜离子是酪氨酸酶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可导致黑色素生成减少,致使白发增多。所以,常吃马齿苋能增加表皮中黑色细胞的密度和相关酶的活性,使白发变黑。

7、治皮肤病

马齿苋入心经,可以清心火。入肺经,可以散肺热。《黄帝内经》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肺主皮毛。就是说各种痈肿、溃疡、湿癣,都跟心火和肺热有关。马齿苋既清心火,又散肺热,它的排毒功效既走血分,又走皮肤,内外兼治,所以对于上面所说的皮肤问题都有疗效。调理皮肤病,可以内服和外敷双管齐下,把新鲜的马齿苋捣烂敷在患处,或者用干品煮水来泡澡,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8、肠道病的首选良药

马齿苋最大的功效,是治疗大肠经的疾病。它既能解毒,又能消炎,还能祛热,对于肠道病属于热证的基本上可以通治。哪些肠道病属于热证呢?像痔疮出血、细菌性痢疾、肠道息肉、实热便秘这些症状都是。简单地说,大部分的肠道病都属于这个范畴,受寒引起的腹泻和脾虚引起的长期大便稀溏除外。

马齿苋的食用方法

马齿苋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不过如果对它强烈的味道不太习惯的话,就不要用太多。马齿苋茎顶部的叶子很柔软,可以像豆瓣菜一样烹食,可用来做汤或用于做沙司、蛋黄酱和炖菜。马齿苋和碎萝卜或马铃薯泥一起做,味道很好,也可以和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饪,其茎和叶可用醋腌泡食用。凉拌马齿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另外,凉拌马齿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天然抗生素”之称。马齿苋粥对人体有很好的滋养作用,可以很好地改善皮肤的颜色,使肌肤散发健康的光泽。

马齿苋的适宜人群

1、一般人都可食用。

2、宜食肠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湿疹、皮炎、赤白带下者食用

3、各种痈肿、疮疖、乳痛、痔疮出血、毒蛇咬伤以及肺结核等症患者宜食。

马齿苋的食用禁忌

1、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腹部受寒引起腹泻的人,如果是单纯受凉造成的一般性腹泻不要误食。

2、忌与胡椒、该粉同食。不宜与甲鱼同食,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

3、孕妇要禁止吃马齿苋。因为马齿苋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

盆栽种植

1、马齿苋品种选择:用作蔬菜栽培时宜选用宽叶苋,宽叶苋叶大而肥厚,但不耐寒,较抗旱。

2、马齿苋盆土准备:用于栽培马齿苋的花盆不宜太小,口径35~40厘米的泥盆最为适宜。

3、播种准备:播种要待气温超过15℃时进行,播种前,先将盆土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与细沙混匀后撒播,随后覆盖05厘米厚过筛细土。

4、出苗:播后应注意保温保湿,播后2~3天即可出苗。出苗7天后间苗,株距3~4厘米左右。

5、间苗:苗高15厘米左右时,开始间拔幼苗食用,保持株距7~8厘米。

6、采收: 播种或定植后30天左右,茎叶已经充分长大,当株高大约25厘米,单株重35~40克,茎叶粗大肥厚且幼嫩多汁,尚未现蕾时采收。

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追肥要求薄肥勤施,每周一次,最好施用颗粒复合肥。

小贴士

1、环境:马齿苋喜肥水,耐强光,尤喜空气干燥、土壤潮湿的环境。

2、土壤:选用疏松、肥沃、保水性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生长加快,茎叶幼嫩,品质特佳。

3、光照:要注意摆放在阳光能够照射到的地方,利于茎叶生长。弱光下马齿苋生长快而幼嫩,光照过强,则易老化。

4、采收:盆栽马齿苋采收时要注意在植株基部留3节主茎,便于继续生长,陆续采收。

结语: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马齿苋有了很多的认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植物之家熊掌号!

没有记载可用试试中文名茵陈蒿

拼音代码YCH

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茵陈。

拉丁名药材HerbaArtemisiaeScopariae原植物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aib小白蒿AfrigidaWilld.

英文名VirgateWormwoodHerbCapillaryWormwoodHerb,seedlingofCapillaryWormwood,seedlingofVirgateWormwood

类别利湿退黄药

药材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

动植物生态环境:多生于山坡、河岸、砂砾地。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1气候土壤:对气候适应性较强,以排水良好、向阳而肥沃的砂质壤土较好。2种植:主要以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区在1-2月播种育苗。耕翻土地,开13m宽的高畦,施入人畜粪水后,每亩用种子15斤,拌入和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里,匀撒畦上,盖上草木灰或细土一层,最后盖草防旱。移栽在4-5月苗高10-14cm时进行。按行距25cm,株距18-21cm开穴,深7-10cm,每穴栽苗1株。3田间管理:播种后要经常检查苗床干湿和种子萌发情况,干时浇水,发芽后揭去盖草。出苗后,注意拔草,并施清淡人畜粪水1-2次提苗。移栽当年中耕除草3次,第1次栽种成活后进行,第2次在6月,第3次在冬季收种后。每次中除后,都施人畜粪水。以后每年在初春发芽时、3月采收后及冬季收种后,备中耕除草、追肥上次。

采收储藏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肝,脾,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疗疮。

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宜忌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①《本草经疏》:"蓄血发黄者,禁用。"

  ②《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④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⑤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⑦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⑧治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⑨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⑩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⑾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⑿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临床应用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一煎剂:茵陈蒿每次1~15两,水煎服,每日3次,小儿酌减。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32例,服药后能迅速退热对黄疸消失和肝肿缩小亦有明显的效果。疗程平均7天。服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治愈后亦无复发现象。二糖浆:茵陈2两,甘草1两,红枣25枚,加水煎至160毫升,再加糖浆40毫升混合。1~3岁12毫升,3~5岁15毫升,5~10岁30毫升,均日服3次。治疗14例(其中黄疸型13例),观察结果:体温恢复正常平均3天,食欲转佳平均42天,黄疸消失平均76天,肝功能转为正常平均105天,肝脏缩小平均10天。三5%茵陈注射液:用作经络注射,每穴成人05毫升,小儿03毫升。取穴:第一组肝热穴(在背部5、6胸椎棘突间旁开5分,双侧),肝炎点(下肢外踝上3寸;双侧),右期门。第二组:肝俞(双),中都(双),右章门。两组交替,每日1次。10~45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间停药3~5天,一般2~3疗程。操作时首先在经穴周围寻找阳性反应物,如触到结节、条索或敏感压痛,或肌肤隆起凹陷,则为注射点。一般注射1~5次后阳性反应物消失时,再按穴位注射。或开始即无反应物时,则按穴位注射。操作时要求:选择阳性反应物或经穴要准;进针快,推药快,撞针快。注射时进针5~8分(期门或章门宜斜刺,不可过深,以免损伤内脏或造成气胸)。疗效:治疗急性黄疸型46例,临床治愈45例,好转1例;急性无黄疸型12例,临床治愈10例,好转1例,无效1例;迁延性肝炎4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慢性肝炎3例,临床治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

  ②内服茵陈枣汤引起心律紊乱及阿-斯氏综合病征 :在应用茵陈枣汤(茵陈2两,枣18枚,水煎早晚分服)治疗传染性肝炎过程中,曾有2例女性成人患者分别在服药后1和4天发生心律紊乱及阿-斯氏综合征的严重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发绀,脉细弱、渐至扪不到,心跳加速,节律紊乱,出冷汗,抽搐,人事不省,心跳呼吸一度停止。均经及时抢救始脱险。

名家论述①《汤液本草》:"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②《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③《本草正》:"茵陈,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疸,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者干涩,再加凉润,只有阴黄一证,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

  ④《本草述钩元》:"茵陈,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黄证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湿固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海藏谓随阳黄阴黄皆用之。又云内伤变黄,只用理中、建中,茵陈不必用。试思人身湿热之病居多,如七情、房劳、酒食违宜,劳役过度,伤其中气,以累元气,致脾阴大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者,何可胜数。第有因如是之损伤以病黄疸者,亦有损伤而不能调养以成虚劳者,虚劳虽亦有发黄,实则区以别矣。海藏所云不必用,当是此类。至于黄证,小便赤涩为湿热盛,惟小便清白定属虚,投以茵陈,反为虚虚。然则小便不利及赤涩者,乃湿兼热甚,大都始于胃,次及脾,更次及肾,自微而甚,皆茵陈之对治。至于内伤,原属虚证,果至标急,则虽虚而舍本以治标。又有元气素弱,避渗利之害,过服滋补,以致湿热愈增者,则有不可拘于久病调补之例。更有劳役伤气巳甚,复因口食冷物或雨,体脆感其气,致寒湿相合以发黄者,此种投姜、附、术、蔻,不得不藉茵陈以化湿,所谓阴黄也。总之,兹物之投于外感之阳黄阴黄皆宜,于内伤之湿热亦宜,惟于内伤之寒湿合者不宜。盖内伤寒湿,为阳气不足之所化,宜投术、附,不可以有余之治法化之也。"

  ⑤《本草正义》:"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湿疸、酒疸,身黄溲赤如酱,皆胃土蕴湿积热之证,古今皆以此物为主,其效甚速。荡涤肠胃,外达皮毛,非此不可。盖行水最捷,故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跗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其阴黄一证,虽曰虚寒,然亦内有蕴热,故能发见**,则以入于温经队中而扫荡之,即仲景茵陈附子之法。惟女劳疸一症,则瘀滞痹着,非仅通利所可奏功,故必以硝石、矾石之峻利者,为刮垢磨光之治,而无取于茵陈也。"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马齿苋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中药,但许多人对马齿苋的功效是不太了解的。下面给大家介绍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1

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oleraceaL)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

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柄粗短。

花无梗,午时盛开;苞片叶状,近轮生;萼片对生,绿色,盔形,背部具龙骨状凸起,基部合生;花瓣**,倒卵形;雄蕊通常8,或更多,花药**;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线形。

蒴果卵球形;种子细小,多数,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具小疣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主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

注意:孕妇,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止食用马齿苋;马齿苋有堕胎的功能。

马齿苋可以治疗各种肿瘘,把马齿苋捣碎后,涂擦在患处即可。马齿苋能消除腹部包块,止消渴,治疗女人赤白带。马齿菜捣碎可以治疗蛇缠腰。

马齿苋的做法

1、凉拌马齿苋

材料: 马齿苋,盐、味精、香油、醋、辣椒油等适量。

做法: 首先将马齿苋的老根、老叶摘成段,用清水加盐泡十分钟,洗干净;接着将马齿苋段放入沸水锅内焯至变色,色成碧绿即可捞出,放入凉水内过凉待用,以及取一碗放入味精、醋、辣椒油、盐、香油并调匀待用;

然后将过凉的马齿苋捞出,沥干水分,放入容器中加入兑好的调味汁,搅拌均匀即可。

2、炒马齿苋

材料: 马齿苋,色拉油、盐、味精、姜、白皮大蒜、香油适量。

做法: 首先将马齿苋根部和老叶摘去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入沸水锅内焯水后捞出,沥干水分;蒜子、姜均切末。

然后在锅内放入色拉油,烧旺火至六成热后下姜、蒜末煸香,再放入马齿苋,加精盐、味精翻炒均匀,淋香油,出锅装盘即可。

食疗菜谱

1、马齿苋芡实瘦肉汤

制作: 马齿苋50克,芡实100克,瘦猪肉15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将马齿苋摘去根、老黄叶片,用清水洗净,切成段;

瘦猪肉切成丁,芡实洗净。把马齿苋、芡实、瘦猪肉丁同放入净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滚,再用文火煲2小时即可,食用时加入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 该品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带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黏稠味臭、小便短黄、口渴口苦、舌红苔黄、脉滑者,亦可用于湿热泄泻、痢疾等。

2、糖醋马齿苋

制作: 马齿苋200~250克,食醋30克,白糖适量。马齿苋洗净后,煎取浓汁250克,去渣,加入食醋、白糖适量,调匀后即可饮用。

以上为1日量,1次或2次空腹温热饮用,连服3天为一个疗程。如需要进行第2。第3个疗程,可间隔半月再服。

功效: 该品有驱虫功效,适用于小儿钩虫病。

3、马齿苋炒鸡蛋

制作: 马齿苋60克,鸡蛋4个,精盐、料酒、花生油、酱油、味精各适量。将马齿苋用温水泡10分钟,摘去根、老黄叶片,清水洗净,切成段,备用。

把鸡蛋打散,加入马齿苋调匀,加精盐、料酒、酱油、味精调味。炒锅洗净,加花生油,烧热,将马齿苋和鸡蛋倒入锅内炒熟,趁热佐餐食用。

功效: 该品有清热解毒、止泻痢、除肠垢、益气补虚功效,适用于治疗久痢。

4、马齿苋粥

制作: 取250克马齿苋,60克粳米。先将马齿苋切碎备用,在粳米中加适量的水煮成稀粥,然后放入切碎的马齿苋,煮熟即可。

功效: 该品主要用于痢疾便血、湿热腹泻。

5、马齿苋蛋白羹

制作: 取250克马齿苋捣烂绞汁,2个鸡蛋,取其蛋清与马齿苋搅匀,用沸水冲开。

功效: 该品每日分2次服用,主要用于赤白带下。

6、马齿苋鲜藕汁

制作: 将马齿苋和鲜藕分别绞汁,然后取等量的汁液混匀。

功效: 该品每次服2匙,具有清热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尿血、血淋、便血。

食疗作用

1、增强心肌功能

马齿苋含 有丰富的L—去甲肾上腺素、多 巴胺和多巴等活性物质。去甲肾 上腺素可以激发血管B—受体,使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使冠 脉流量增加。

另外,这些物质可 激发心脏的B—受体,使心肌收 缩力和心脏的自动节律增强。

2、 防治心脏病

马齿苋含丰富的ω—3脂肪酸,对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3、降压效果

马齿苋中富含钾,其中包括硝酸钾、氧化钾、硫酸钾等。据测定,马齿苋中钾含量达1.7%。钾盐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4、降血糖作用

马齿苋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人体内糖代谢,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稳定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5、保护胃黏膜

研究发现:马齿苋的10%醇提取液对胃黏膜损伤引起的溃疡有显著治疗作用。

研究者认为:马齿苋这种新功效,可能与它富含to—3脂肪酸、维生素C等有关,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并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有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不妨常吃些马齿苋。

6、美容、减肥作用

抗衰老: 马齿苋还含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我国学者贺圣文等通过动物实验表明,马齿苋可提高家兔机体抗氧化能力,使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具有抗衰老的重要作用。

消除色素斑: 另外,维生素C有一定的消除色素斑作用,而维生素E 可以保护线粒体的磷脂,有抗自由基作用,是美容佳品。

白发变黑发: 马齿苋含铜元素较高(21微克/ 100克),而体内铜离子是酪氨酸酶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可导致黑色素生成减少,致使白发增多。

所以,常吃马齿苋能增加表皮中黑色细胞的密度和相关酶的活性,使白发变黑。

7、马齿苋可治皮肤病

马齿苋入心经,可以清心火。入肺经,可以散肺热。《黄帝内经》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肺主皮毛。

就是说各种痈肿、溃疡、湿癣,都跟心火和肺热有关。马齿苋既清心火,又散肺热,它的排毒功效既走血分,又走皮肤,内外兼治,所以对于上面所说的皮肤问题都有疗效。

调理皮肤病,可以内服和外敷双管齐下,把新鲜的马齿苋捣烂敷在患处,或者用干品煮水来泡澡,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8、马齿苋是肠道的清洁剂,是各种肠道病的首选良药

马齿苋最大的功效,是治疗大肠经的疾病。它既能解毒,又能消炎,还能祛热,对于肠道病属于热证的基本上可以通治。

哪些肠道病属于热证呢?像痔疮出血、细菌性痢疾、肠道息肉、实热便秘这些都是。简单地说,大部分的肠道病都属于这个范畴,受寒引起的腹泻和脾虚引起的长期大便稀溏除外。

有很多人是错把宝物当废物了吧,不要小看农村里面小小的一棵草。也许这小小的`一棵草也有大大的作用呢,下次去郊游的时候找找看吧,不但能给自家饭桌上增加一道美食,更能给家人带来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

1、治白发

在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中,治疗白头发这一功效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在中含有维他命和不饱和脂肪,翠绿色素。

可以针对与头发有少量白头发的患者来进行一个调养,帮助患者恢复青春靓丽乌黑的秀发,不过并吧适合大量白发的人使用,大量白发的人使用并没有什么效果。

2、治疗溃疡

对于口腔溃疡,马齿苋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在马齿苋中除了含有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以外,还含有一些十分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帮助人体增强人体上皮细胞的活性,有注意溃疡面的愈合,在口腔溃疡是,可以食用马齿苋来治疗。

3、养肝护肝

马齿苋还被很多人们称为长寿菜,可见马齿苋的功效作用之大,主要就是食用之后有明显的保肝护肝的作用。

它含有一种欧米茄3脂肪酸,是对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治党酸,可以间接促进我们的肝脏功能,还能降低胆固醇含量,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

4、维护心血管健康

在马齿苋当中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它可以直接作用在人体的血管壁上,而血管扩张,同时食用马齿苋可以以阻止身体内生成血清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酸。

从而起到预防血栓的形成,吃马齿苋可以帮助人体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是从而起到一个维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食用方法

准备材料: 马齿苋,鸡蛋,油盐酱醋

1、马齿苋择去杂物,用温水泡10分钟,清水洗净,切成段

2、鸡蛋打散,加入马齿苋调匀,加入盐调味

3、炒锅上火,放油烧热,将马齿苋和鸡蛋倒入锅内炒熟,装盘即成。

在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中,我们知道了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治疗白头发,维护心血管健康,而马齿苋的食用方法,我们最常见的便是马齿苋炒鸡蛋了,它的做法简单而且十分的好吃,特别适合家庭食用。

就是蜂窝 蜂巢对吧 我吃过 但只是像嚼口香糖那样吃 没味了就吐了 只有少许吞进胃 蜂房貌似是种蜡 听说能治疗鼻炎 但我吃了很多貌似没用 不过我吃的那种应该是蜜蜂的 不是马蜂的

  貌似马蜂的不能直接吃

  蜂房

  英文名 nidus vespae

  别名露蜂房、马蜂窝、蜂巢、野蜂窝、黄蜂窝、百穿之巢

  来源本品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 (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olistes japonicus saussure 或异腹胡蜂 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秋、冬二季采收,晒干,或略蒸,除去死蜂死蛹,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剪块。

  性状本品呈圆盘状或不规则的扁块状,有的似莲房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多数整齐的六角形房孔,孔径3~4mm或6~8mm;背面有1 个或数个黑色短柄。体轻,质韧,略有弹性。气微,味辛淡。质酥脆或坚硬者不可供药用。

  结构 最少的材料,最多的空间。

  六边形的内角为120度,3个六边形刚好可以围成360度,不浪费一点空间。

  边数超过六边形,则会浪费空间;边数少于六边形比如四边形三边形虽然不浪费空间,但浪费材料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功毒,杀虫,止痛,抗过敏。用于龋齿牙痛,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过敏性体质。

  用法用量 3~5g。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患处,或煎水漱或洗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压,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这上面写的都是胡蜂也就是马蜂啊

  马蜂的蜂房也叫露蜂房

  这是资料

  名称: 露蜂房

  释名: 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

  气味: 甘、平、有毒。

  主治: 1、小儿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浓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2、手足风痹。用黄蜂窠(即露蜂房)大者一个、或小者三、四个,烧成灰,加独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一起捣烂敷痛。忌生冷劳腥。

  3、风虫牙痛。用露蜂房煎醋热漱。又方:用蜂房一枚,孔内以盐填实,烧后研为末,擦患处,待一会,盐汤漱增。或取一块咬齿间。又方:用露蜂房一个、乳香三块,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细辛煎水含漱。又方:用璐蜂房同蝎。研末擦患处。

  4、喉痛肿痛。用露蜂房灰、白僵蚕,等分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送下。

  5、舌上出血。窍如针孔。有紫金沙(即露蜂房顶上实处)一两、贝母四钱、卢会三钱,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子,如雷丸大。每服一丸,加水一小碗,煎至五成,温服。如吐血,则用温酒调服。

  6、吐血、鼻血。治方同上。

  7、崩中漏下。用蜂房末三指撮,温酒服下,极效。

  8、小儿下痢。赤白痢。用蜂房烧末,水送服五分。

  9、小儿咳嗽。用蜂房二两,洗净烧研。每服一、二分,米汤送下。

  10、二便不爱。用蜂房烧末,酒送服二、三钱。一天服二次。

  11、阴萎。用蜂房烧末,新汲井水送服二钱。

  12、绦虫、蛔虫病。用蜂房烧存性。酒送服一匙,虫即死出。

  13、乳石热毒(闷,头痛口干,小便浑浊,赤少)。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下。乳石末从小便中排出。极效。

  14、头上疮癣。有蜂房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15、妇女妒乳(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肿,即为妒乳)。用蜂房烧灰,研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小碗,煎至六成,去渣,温服。

  16、蜂螫肿痛。用蜂房研为还想,调猪油敷涂。用蜂房煎水洗痛处亦可。

  药用价值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雷公炮炙论》:蜂房有四件,一名革蜂案,二名石蜂案,三名独蜂案,四名是草蜂窠也。入药以革蜂寅为胜。

  2《唐本草》:此蜂房用树上悬得风露者,其蜂黄黑色,长寸许,非人家屋下小小蜂房也。

  3《蜀本草》:《图经》云:露蜂房,树上大黄蜂窠也,大看如瓮,小者如桶,今所在有,十一月、十二月采。

  4《本草衍义》:露蜂房有两种,一种小而其色淡黄,窠长六、七寸至

  拼音名 lù fēnɡ fánɡ

  英文名 honeycomb

  别名蜂肠、革蜂案、百穿、蜂剿、蜂房、大黄蜂窠、紫金沙、马蜂包、马蜂窝、虎头蜂房、野蜂房、纸蜂房、长脚蜂窝、草蜂子窝、蜂巢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蜂科昆虫黄星长脚黄蜂或多种近缘昆虫的巢。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

  采收和储藏:一般10-12月间采收,采后晒干,倒出死蜂,附去杂质,剪成块状,生用或炒、煅用。

  原形态黄星长脚黄蜂,雌蜂黑色,长20-25mm。头三角形,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颜面、头顶、后头、唇基、上颚及颊部都有黄褐色斑纹,胸部有刻点,前胸背部后缘及中胸背板中有2条**纵线。翅2对,前翅较后翅大。胸腹节呈黑色,有4条黄褐色纵线。腹部纹锤形,各腹节中央有黑色纵线,尾端有毒针。足3对,细长,内褐色。飞行时常伸长6足,呈下垂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群栖性,营巢于树木上或屋檐下。

  资源分布:他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完整者呈盘状、莲蓬状或重叠形似宝塔状,商品多破碎呈不规则的扁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多数整齐的六角形房孔,孔径3-4mm或6-8mm;背面有1个或数个黑色突出的柄。体轻,质韧,略有弹性。气微,味辛,淡。

  化学成份大黄蜂巢含露房油,蜂蜡,树脂,多种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露蜂房水提取液每日2次,每次灌胃30g/kg,对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小鼠摘除肾上腺后其抗炎作用仍然存在;大鼠皮下注射本品5g/kg,对蛋清所致的足垫肿胀、棉球诱发的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2其它:露蜂房皮下注射33-99g/kg,对正常及摘除肾上腺小鼠可使体温明显下降,4小时后恢复正常;对醋酸诱发的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本品乙醇、醚、丙酮浸剂有止血作用,并能增强心脏收缩及有暂时性降压与利尿作用。

  毒性毒性:露蜂房水提取液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200±038g/kg, 皮下注射半数致死量为3333±2318g/kg。

  炮制

  露蜂房:洗净,蒸透,剪成小块,晒干;或略炒至微**。煅蜂房:取蜂房碎块入罐内,盐泥封固,煅存性,露去火毒。

  1《本经》:火熬之良。

  2《本草汇言》:剪碎,酒浸一宿,火上炙用。

  性味味微甘;性平;小毒

  归经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玫毒消肿;杀虫止痒。主风温痹痛;风虫牙痛;痈疽恶疮;瘰疬;喉舌肿痛;痔漏;风疹瘙痒;皮肤顽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研末服,2-5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掺或调敷。

  注意气虚弱及肾功能不全者慎服。

  附方 ①治手足风痹:黄蜂窠大者一个,小者三。四个(烧灰),独头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同捣敷上。忌生冷荤腥。(《乾坤生意秘韫》)②洽风气客于皮肤,瘙痒不已: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未,酒调一钱匕,日三、二服。(《姚僧但集验方》)③治妇人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脓肿,名妒乳:蜂房(烧灰研),窑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④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疗肿恶脉诸毒:露蜂房、乱发、蛇皮。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别录》)⑤治瘰疬生头,脓水不干,疼痛:露蜂房一两,蛇蜕皮半两,玄参半两,黄蔑三分,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双仁,研),乱发如鸡子大,黄丹五两。上药细挫,用麻油一斤,先煎发及杏仁,候发消尽,即以绵滤去渣,都人铛中,将前药煎令焦黄,又滤去滓,下黄丹,以柳木蓖不住手搅,候熬成膏,即倾于磁合中盛,旋取涂于帛上贴之。(《圣惠方》蜂房膏)⑥治下部漏痔:大露蜂房烧存性,研,掺之;干,以真菜油调。(《唐瑶经验方》)⑦治风瘘:露蜂房一枚,炙令黄赤色,为未,每用一钱,腊月猪脂匀调,敷疮上。(《补缺时后方》)⑧治风热牙肿,连及头面:露蜂房烧存住,研未,以酒少许调,噙漱之。(《十便良方》)⑨治头癣:蜂房一个,蜈蚣二条,明矾适量。将明矾研未,人蜂房孔中,连同娱蚣置瓦片上文火烤焦,共研细未,麻油调匀外擦。(《全展选编·皮肤科》)⑩治蜂螫人:露蜂房末,猪膏和敷之,(《千金方》)(11)治重舌口中涎出:蜂房烧灰细研,以好酒和,薄敷喉下。(《圣惠方》)(12)治小儿喉痹肿痛:蜂房烧灰,以乳汁和一钱匕服。(《食医心镜》)(13)治小儿脐风湿肿久不瘥:露蜂房,烧未敷之,(《子母秘录》)(14)治寸白、蛔虫:蜂案烧存性,酒服一匙,虫即死出。(《生生编》)(15)治细菌性痢疾:蜂窝焙干,研细末,每次一至二分,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四至七天为一疗程。(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16)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使人无子:蜂房未,三指撮,滔服之。(《千金方》)

  各家论述

  1.《纲目》:露蜂房,阳明药也。外科齿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

  2《滇南本草》:治一切虚证,阳痿无子,采服之。

  3《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发汗除湿,清阴热。

  3《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舒筋活络,法风湿,利尿。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湿痹,肾炎水肿。

  临床应用

  1.治疗急性乳腺炎:取露蜂房剪碎置于铁锅中,以文火焙至焦黄取出,碾为极细粉未,每次1钱,用温黄酒冲服,每4小时1次,3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来痊愈者,可再服一疗程。若已有化脓倾向者本法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重症患者配合局部毛巾热敷。治疗26例,痊愈23例,进步1例,无效2例。平均治愈时间力21天。据观察,病程在10天以下者,大都可以消散痊愈,服药期间未发现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2.治疗化脓性感染:取蜂房1两,加水1000ml,煮沸15分钟,过滤去渣。用于浸泡或冲洗创而,每日1-2次,每次以洗净创面脓液、污物为度,洗后创面用消毒纱布效盖,本法对外伤性感染。手术后伤口感染、疖、痈。烫伤、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等均有一定疗效,特别对于坏疽性(溃烂的)和化脓性的疮面更为有效,药液具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等作用,并能促进创口早期愈合,但对伴有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者,则应酌情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摘录《中华本草》

  看着眼花吧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中药

  蜂房本是马蜂窝,圆盘扁平色灰褐,

  腹多小孔背硬柱,攻毒消肿祛风痛。

  [来源] 为胡蜂科昆虫胡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或长足蜂polistes hebraeas fabr.的巢。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采收) 全年可采,但以冬季为多。采得后,将蜂房置火上烘 烤,除去死蜂、死蛹,晒干。

  [药材形性] 呈圆盘状或不规则扁平状,有的呈莲蓬状,有的重 垒形似宝塔,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多数整齐呈六角形 小孔排列,背面有一个或数个黑色凹出的硬柱。纸质样,体轻,略有 弹性,捏之不碎,气特殊,味淡。

  以单个,整齐,不蛀,灰白色,孔小,体轻,内无死蛹者为佳。

  [炮制] 原药刷去灰屑,拣去残蛹,切成3cm见方小块。

  炒蜂房 取净蜂房小块,文火炒至略见焦斑时取出,摊凉收藏。炒后矫其臭气,减少其毒性。

  [成分] 含蜂蜡、树脂、露蜂房油、钙、铁、蛋白质等。

  [性味、归经] 辛平,有毒。入肝、胃经。

  [功用] 攻毒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恶疮痈疽,乳痈、瘰疬.疮癣痒疮、乳癌、食道癌、胃癌、肝癌;风痹、龋齿疼痛、惊痫、鼻窦炎、慢性鼻炎等症。

  [处方名] 蜂房 露蜂房 胡蜂窠

  [用法、用量] 煎服2-6克,外用适量煎汤薰洗。

  [保贮] 放箱内或其它容器内,置干燥处,防虫蛀。

  [注意] 内服宜慎,孕妇忌用。

  最后是详细使用方法

  功用主治祛风,攻毒,杀虫。治惊痫,风痹,瘾疹瘙痒,乳痈,疔毒,瘰疬,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螫肿疼。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束调敷或煎水熏洗。内服:煎汤,08~15钱;或烧存性研末。

  药理作用露蜂房的醇、醚及丙酮浸出物皆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尤以丙酮浸出物为最强。各浸出物能增强心脏运动,使血压越时下降,并有利尿作用。露蜂房的挥发油可驱绦虫,但毒性很强,能致急性肾炎,故不宜作驱虫药。丙酮浸出物能扩张离体兔耳血管。对离体蟾蜍心脏低浓度兴奋,高浓度可产生抑制,但换洗后可恢复。

  选方①治手足风痹:黄蜂窠大者一个,小者三、四个(烧灰),独头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同捣敷上。忌牛冷荤腥。(《乾坤生意秘韫》)

  ②治风气客于皮肤,瘙痒不已: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二服。(《姚僧坦集验方》)

  ③治妇人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脓肿,名妒乳:蜂房(烧灰研),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④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露蜂房、乱发、蛇皮。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别录》)

  ⑤治瘰疬生头,脓水不干,痒痛:露蜂房一两,蛇蜕皮半两,玄参半两,黄芪三分,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双仁,研),乱发如鸡子大,黄丹五两。上药细锉,用麻油一斤,先煎发及杏仁,侯发消尽,即以绵滤去渣,都入铛中,将前药煎令焦黄,又滤去滓,下黄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搅,候熬成膏,即倾于磁合中盛,旋取涂于帛上贴之。(《圣惠方》蜂房膏)

  ⑥治下部漏痔:大露蜂房烧存性,研,掺之;干,以真菜油调。(《唐瑶经验方》)

  ⑦治风瘘:露蜂房一枚,炙令黄赤色,为末,每用一钱,腊月猪脂匀调,敷疮上。(《补缺肘后方》)

  ⑧治风热牙肿,连及头面:露蜂房烧存性,研末,以酒少许调,噙漱之。(《十便良方》)

  ⑨治头癣:蜂房一个,蜈蚣二条,明矾适量。将明矾研末,入蜂房孔中,连同蜈蚣置瓦片上文火烤焦,共研细末,麻油调匀外擦。(《全展选编·皮肤科》)蜂房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⑩治蜂螫人:露蜂房末,猪膏和敷之。(《千金方》)用蜂房煎水洗痛处亦可。

  ⑾治重舌口中涎出:蜂房烧灰细研,以好酒和,薄敷喉下,(《圣惠方》)

  ⑿治小儿喉痹肿痛:蜂房烧灰,以乳汁和一钱匕服。(《食医心镜》)

  ⒀治小儿脐风湿肿久不瘥:露蜂房,烧末敷之。(《子母秘录》)

  ⒁治寸白、蛔虫:蜂窠烧存性,酒服一匙,虫即死出。(《生生编》)

  ⒂治细菌性痢疾:蜂窝焙干,研细末,每次一至二分,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四至七天为一疗程。(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⒃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使人无子:蜂房末,三指撮,酒服之,极效。(《千金方》)

  ⒄小儿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浓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⒅风虫牙痛。用露蜂房煎醋热漱。又方:用蜂房一枚,孔内以盐填实,烧后研为末,擦患处,待一会,盐汤漱。或取一块咬齿间。又方:用露蜂房一个、乳香三块,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细辛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蝎。研末擦患处。

白天干活,晚上读书,没有捷径,

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神明!

再平凡的事做到极至就是神明

择一事,终一生

为人子女者,不懂医者为不孝,为人父母者,不懂医者为不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

病得气而治。

五脏皆使人咳

治肝实脾 (李道政老师常说治肝实脾,“治肝实脾”之理始见于《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受肝之病邪。”)

诸脏都在人体背部投射,每个器脏都有投影区

重症患者手上六条经络都要覆盖,疏通为第一要

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治,以通为健。

左心包右尺泽引血下行

师说: 血液类疾病,治疗抓住三个关键点:肝 脾 骨髓(脊柱 胫骨 锁骨)

肿瘤病人皆有心包积液,且心包经化解肝血淤 三焦经化解肝气淤

  老师一直说,治病先治神,神守病自去。

这段话进一步理解了八虚,肝对应腋窝两虚,肾对应腘窝两虚,心肺对应肘窝两虚,脾对应大腿根髀窝两虚

    刮痧以调气为首,调动人体的气血运动,所刮之处造气、调气、催气、候气、得气、守气、辨气,引邪出表,疾患由里走表,通过自身溶痧,调动自愈力。

        刮痧最大的特色是能够解决微循环的问题。“这是一个倒推的手段,皮肤是神经末梢,与经络、神经、血管、淋巴管相连,刮痧就是从神经末梢入手,层层推进到'主干道',依靠'造气'打通淤积,然后造肿、再'软坚散结',最后排毒。”人们大多的健康问题都和体内的循环系统直接相关,这其实便也属于刮痧的范畴,或者说,刮痧本是一条较普遍的治疗路径。

                                                                                                                                                                                              ——砭爷:李道政——

阴谷拨风:《伤寒》曰:“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风为百病之长,,李师临床发现少阴之合穴阴谷,此穴拨风,能拔出肾病致病之风,使病有逆转。

刮到中途忽然闻到一股特别浓烈的臭味,忽然想起老师说的:刮完以后赶紧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PM25的空气都觉得特别清新!不过,据说脂肪瘤通常会有这种味道,现在这种味道散发出来,也让我更加确信这是一个脂肪瘤的可能性较大。

同名经,开合经,五行相生、相克,气机升降

悟道可分为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李师要求众弟子日夜精进,先学会思维和理法,以入皮毛,再通过不断实践,淬练技法,渐入佳境。

李老师说我们看病要考虑三个因素:疗效好 、副作用小 、花钱少

学习李氏砭法,不光是一门技法,更多的是一种“永不言苦,永不言败,永不言弃!”的精神

判断中医老师的优劣真假?用《内经知要》的一句话概括即为: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

李氏砭法“藏医于民”

运用李氏砭法八大理论的“脊柱中心错位理论”,病在前面,根都在后面,耳聋的原因是颈椎1、2节错位。

脾主运化,脾虚湿阻,气血不畅;肝气不足,气血淤滞,肝胆同治;肾气不足,升发不到,扶正气,排歪气,太阳照射万物茁壮

李道政老师说:“我们刮痧一曰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二曰熨: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三曰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砭之诀,惟在乎动。气血不和,则疾痛起。点也、熨也、摩也,皆动之机也。因此刮痧就是通过手法的运用达至通,由此来治病。”而手法的熟练运用是不断的互刮,不断的交流,不断的总结而来。

以中医学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调动阳气,扶正祛邪,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减轻病情,促进康复。调节人体各项机能,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淤、散瘿散瘤,扶正祛邪之功效。

头痛头晕,第一因素是肝风内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第二因素是颈椎病,引起椎动脉和颈动脉的血栓,造成头部供血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因为时间有限,疏肝理气、健脾除湿我们就不操作了。但是肝胆经是由脖子往头上走的,这个问题可以调理;第二因素我发现她不仅椎动脉、颈动脉有血栓,而且左右两侧的甲状腺都有结节。

老师说了鼻咽癌的刮痧方案,除了常规手臂后背膝盖下的处理,强调头部要刮到位,从山根到上星,再百会四神聪到后面风府风池这一片,太阳穴,头两侧,必须重点刮,防止化疗后癌细胞再生。还有胸腺,必须一根根仔仔细细刮,必须刮透。

奶白痧~是肝毒

 雪猪为松鼠科动物,喜马拉雅旱獭 Marmota himalayanus, 英文名Himalayana marmota,藏名“齐

哇”,又名:土拨鼠《本草拾遗》,塔刺不花(《坎膳正要》),大旱獭、雪猪、哈拉,雪里猫、四川旱獭。体形肥大,体长50厘米左右,体重3~6公斤。尾短而略扁,其长不超过后足长的2倍。头粗短,耳廓短,眼极小。四肢粗壮。前足拇指退化,其爪很小,其余四指爪长而弯曲,后足趾爪较短。吻部有黑灰色田,吻侧淡棕色,下领棕灰色。两颊至耳基为灰**,并杂以黑灰色。背部及四肢外侧淡**。腹部淡棕**。足背淡灰**。尾端棕褐或黑棕色。毛色随产地、个体有所变异。

分布范围 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甘肃、云南等地。本动物的骨(雪猪骨)、肉(雪猪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活环境 栖于高山草原。穴居,群栖。洞穴多筑于阳坡。

生活习性 日间活动,有冬眠习惯。

生长繁殖 它与别的啮齿动物一样,具有成熟早、繁殖快的特点。

医用 雪猪骨取其四肢骨胳,剔尽残肉,悬通风处晾干。 干燥四肢骨,不甚长大,骨质白色,微带**,断面油质浓厚。以不发油渍及无虫蛀者为佳可除风湿,治筋骨疼痛及四肢麻木。雪猪油于雪猪冬眠时捕捉最宜。其洞穴常有数口,捕时只留一口,其余堵死,然后用硫黄、辣椒等烧熏,或灌水,驱其外出。此时,洞口张以麻袋,即可捕获。捕得杀死后,剖腹取出脂肪,装入其胃内,挂起风干。可治风湿痹痛,痒疮,体癣,臁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80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