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可以通过声音、表情、姿势和气味等方式与人类进行沟通和互动,但是它们并不像人类那样具有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它们完全理解我们说的话,但是它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语调、情感和身体语言等方式来感知我们的意图和情感。
一些动物展现出类似于人类的行为和情感。以下是一些通人性的动物行为:
狗狗:狗狗非常善于与人类交流,它们可以读懂我们的面部
猴子:猴子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有自己的社会等级和复杂的社会结构,还可以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操作。
海豚:海豚被认为是非常智慧和友善的动物,它们可以进行复杂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可以与人类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
大象:大象是非常聪明和感性的动物,它们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和情感,还可以表现出同情、关心和悲伤等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行为和特点,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自然习性和个性,并且与它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哪些动物特别通人性(通人性的动物排行榜)在人类眼里,接受人的培训,按人的指令行事的范例,也许就是所谓的“通人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感情是人类的专利,但其实动物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是通人性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1、黑猩猩
黑猩猩原产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雄性黑猩猩和雌性黑猩猩在外表上有很大的不同,黑猩猩属于类人猿家族,也是人类进化的同一个家族,类人猿科有许多动物,即黑猩猩、大猩猩和倭黑猩猩。黑猩猩作为十大最通人性的动物之一,它们不仅看上去像人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能力像人类一样思考。如果训练得当,它们甚至可以学习人类的语言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不同的话,由于人类的偷猎和栖息地破坏等人类活动,不同的泛物种正在进入濒危物种。
2、海豚
宽吻海豚是所有动物王国中大脑最大的海豚,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如快乐和悲伤!研究表明海豚有能力在镜子中认出自己,这证明了它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之一,当海豚睡觉时,大脑一边休息,另一边保持活跃,以保护它们免受威胁,如果训练得当,它们也能很快地学会东西!
3、鹦鹉
鹦鹉“通人性”是长期观察模仿人类行为的结果,和人一起生活时间较长的鹦鹉会表现出“通人性”的举动,它们在主人日复一日的静心照顾下,慢慢的会和主人很亲近。另外鹦鹉的语言天赋是非常高的,人们可以通过训练,拉近与鹦鹉的关系,让鹦鹉学人说话。
4、大象
大象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大象的智商可是非常的高,可以跟一个四岁的孩子相提并论!但是大象的痛点也比较高,如果大象有什么危险,是会向人类主动寻求帮助的,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5、猪
宠物猪是通人性的,它们的智商很高,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比较优秀!宠物猪也是会认主人的,它们喜欢和主人睡觉,会像个跟屁虫总是粘着主人。
6、狗
狗狗是宠物里面最通人性的一种了,都说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是因为狗狗经过人类上千年的驯服,成为了人最忠诚的伙伴,它们经过训导能够理解主人的各种意思。此外,狗狗还能感受到人的情绪,人的喜怒哀乐狗狗都是能够理解的,所以说狗非常通人性。
动物肯定是有情感的,首先我们就知道人类也是属于动物,人类也是有情感的,而除了人类,我们也知道其他的小猫小狗都是一样的,你在和他相处久了之后他就认识你,而且如果你离开他的话,他也非常的舍不得,就比如说你每次回去的时候他肯定会迎接你,他认识你你是他的主人,所以他也会给你有非常多的情感,不管是什么动物,相处久了,他也懂得谁爱他谁不爱他怎么样和别人相处。
你好,他的意思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是感情,其实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他好象对你的表白不大感兴趣,只为你的表述有限,我也根据这句话进行猜测,言外之意就是你表白了,我也不一定就回应你,我对你还没有那么深的感情。
关于动物的情感问题,科学界始终存在很大争议。不过,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物的确具有诸如幸福、悲伤、愤怒,甚至爱和困窘等高级情感。
乔伊斯·普尔是肯尼亚大象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自20多年前开始研究这种庞然大物以来,她见过发生在大象之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行为,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它们之间的“问候礼”——当同一个家庭或组织中的成员久别重逢后产生的那种热烈而欢快的情绪。
有一次,她看到50多头大象重逢在一起,它们欢快地高声鸣叫,疯狂地拍打耳朵,相互绕着转圈,所有成员一起发出巨大的隆隆声和吼叫声……她相信这些大象正沉浸在极度兴奋的情绪中,它们发出的隆隆声和吼叫声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喂!伙计,遇见你真是太高兴了!”
灵长类动物学家简·戈达尔也曾见过生活在坦桑尼亚冈比国家动物园里的黑猩猩一起分享快乐的情景,但最让她感动的还是她亲眼目睹的一只50岁高龄的雌黑猩猩死后引发的悲痛情绪。这只雌黑猩猩的8岁大的儿子整整一天都守候在母亲毫无生气的尸体旁,偶尔去拉拉母亲的手,然后就呜呜地哭泣。在以后的几周里,它变得萎靡不振,不吃不喝,最后离开了群体。在母亲死后三周半,这只曾经健康活泼的小黑猩猩也死了。戈达尔认为它显然是死于悲伤过度。
像普尔和戈达尔这样的生物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他们坚信大象、黑猩猩和其他一些动物具有诸如幸福、悲伤、愤怒,甚至爱和困窘等高级情感。当然,也有许多科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怀疑者认为将人类品质归结到非人类动物身上是非常不科学的。他们认为,许多动物有时的确会表现出恐惧之类的“初级情感”,
但这些“初级情感”属于动物的本能,是动物天生具有的,比如一只从未见过猫的实验鼠在嗅到猫的气味时仍然会被吓瘫。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生物学家马克·贝克奥夫在过去30年里一直都在研究野生丛林狼、狐狸和其他犬科动物。他认为,对于人来说,虽然我们无法证明某人是处在幸福还是悲伤之中,但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推断出此人此时的感觉。同样,通过观察诸如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瞳孔大小和声音特点等线索,我们也应该能分辨出动物正在经历何种感情变化。比如,当你怀抱着的一只宠物猫咪正从喉咙里不断发出呜呜声时,或者当你的宠物狗摇着尾巴、蹦跳着扑向你时,你一定知道它们此时正处在一种兴奋情绪中。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生物学家伯尔尼·沃希格一直将生活在阿根廷沿岸的露脊鲸作为研究对象。一天,他看见一群雄鲸正追着一头雌鲸求爱,而这头挑剔的雌鲸经过精挑细选,最终选出了它的“意中人”。两头鲸鱼在交配后,并排着在海面上嬉戏,用鳍状肢相互触摸对方,然后翻滚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拥抱在一起一样。最后,当两头鲸鱼缓缓游开时,它们仍不时地用身体触摸对方,还步调一致地同时潜入和浮出水面。
自然学家霍普·赖登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草原狼夫妻经常相互拥抱在一起,并会做一些优美、温柔的动作相互致意,比如摇尾巴和舔对方的脸。有时两只狼会一唱一和地嚎叫,叫完后就进行交配。交配后,雌狼常常会用脚掌拍雄狼的脑袋,还舔它的脸。最后,它们会缠绕在一起睡觉。这看上去非常像人类的浪漫爱情。赖登认为,无论是人类之间的爱情,还是动物之间的爱情,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动物学家认为动物的这些行为并不表示真正的“爱“,它们只不过是单纯地按照基因指令行事而已。如果真是这样,那应该如何解释下面的事实呢?
动物行为学家肯拉德·勒伦兹曾描述过一只雄鹅的丧偶之痛。一天晚上,一只名叫苏珊娜·伊丽莎白的雌鹅被狐狸咬死了,它的伴侣一直静静地站在其残体旁,似乎不忍离去。在以后的几天里,这只雄鹅一直佝偻着身子,脑袋无力地下垂着,眼睛变得模糊不清,显得无精打采。由于没有心情抵御其他雄鹅发起的攻击,它在鹅群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直到一年后,它才从这种悲痛情绪中渐渐恢复过来,重新找了一只雌鹅作伴侣。
许多科学家都曾报道过动物之间的这种怜爱之情,尤其是当它们失去配偶、父母、子女或亲密伙伴时。比如,当一头雌海狮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虎鲸吃掉时,常常会凄凉地悲号不已。
就像戈达尔在冈比国家动物园看到的那只黑猩猩一样,大型猿类、猴子,甚或狗熊、驼鹿、羚羊和鸟类等常常站在死亡家庭成员的尸体旁守夜,有时它们自己会因悲伤过度而患病甚至死亡。除了类人猿,大象是情感最为丰富、复杂的动物之一。
普尔和其他科学家曾记录过许多大象默默地站在死亡的同伴旁为其默哀的事例。它们偶尔伸出鼻子轻轻碰触一下同伴早已僵硬的尸体,有时还用鼻子将其长牙和骨骼卷起来,带出很远一段距离,然后用泥土或树叶遮盖起来。普尔经常说,“大象针对死亡的行为让我毫不怀疑它们的确正处在深深的悲痛之中,这说明它们对死亡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实际上,现在已有过硬的证据支持动物情感说。神经学家发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大脑在许多关键部位上存在很多相似性。截至目前,就所有已研究过的物种来看,包括我们人类,情感似乎都来源于脑组织的长期进化过程,尤其是位于脑中心的杏仁状扁桃体结构。老鼠实验证明,刺激扁桃体结构的一个部位总能引发老鼠强烈的恐惧情绪。如果老鼠的扁桃体受到损伤,那么它就既不会对危险做出正常的行为反应,如吓瘫和逃避行为,也不会产生与恐惧有关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和心跳加速。脑成像研究显示,与老鼠一样,人类在经历恐惧时,其扁桃体同样也会活跃起来,而这部分脑组织受到损伤的人则不会产生恐惧感。
对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的研究也为动物情感说提供了佐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盖茨堡学院的神经学家斯蒂芬·希威发现,当老鼠在一起玩耍时,其大脑组织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而在人体中,这是一种与兴奋和激情有关的化学物质。在实验中,他将老鼠放到特制的树脂玻璃盒中,让它们尽情玩耍。他发现老鼠们显得非常活跃,不断地发出“吱、吱”声,在盒中兴奋地来回踱步。但是,当他让这些老鼠吃下一种可阻断多巴胺分泌的药物后,它们就立刻安静了下来。
还有科学家发现了与性活动和母性依恋有关的化学物质。美国马里兰大学神经学家休·卡特一直都在研究一种叫做草原田鼠的啮齿类动物,这种动物是为数不多的一夫一妻制哺乳动物。他发现,通常需要一天时间挑选配偶的草原田鼠在接受催产素注射后将这一时间缩短到一小时左右,而且往往是与见到的第一只雄鼠一见钟情。但是,在给雌鼠注射阻断荷尔蒙分泌的药物后,无论给它多长时间,它都对雄鼠不理不睬。卡特认为,催产素触发了草原田鼠的恋爱行为,使它们看上去非常像“陷入爱河中的恋人”。
毫无疑问,尽管动物情感研究存在诸多困难,不过,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动物具有情感”的观点。
从人文感情上说有
不过从政治角度上来没有
因为政治学的思想是
思维是人特有的功能
这个问题就要看你的想象力了~
说不定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会有个解释!~!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佛学大词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何谓七情?《礼记�6�1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6�1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 ……”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然而情毕竟不等于欲,在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
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一句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其次,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但如果非要对情与欲排个坐次,分个先后,不妨展开一场辩论,那么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辞,说得头头是道,讨论起来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热闹而有趣。不信你去问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虽说身临其境,但肯定很难说清楚情与欲到底是怎么个关系。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无情无欲,恐怕就不成其文学艺术了,但如果你想从文学艺术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扑朔迷离,云遮雾障,稀里糊涂了。
不过科学家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可以把一切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矿物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欲觉,只有接受而没有感受;动物有生命有欲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动物,当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欲望,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人毕竟不是禽兽,而是高等动物,是“万物之灵”,比起禽兽的欲望当然要高级得多,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还能因授受信息而感动、激动、冲动,并理智地加以节制或处理,把动物的欲望发展到情感和理智的高度,而普通动物的欲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艺术就是表现人的七情六欲的艺术。看一件文艺作品的精粗、雅俗与高下水平,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作品表现人的七情六欲时,究竟达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情感和理智的何种程度或高度。
==================================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然而情毕竟不等于欲,在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一句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其次,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但如果非要对情与欲排个坐次,分个先后,不妨展开一场辩论,那么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辞,说得头头是道,讨论起来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热闹而有趣。不信你去问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虽说身临其境,但肯定很难说清楚情与欲到底是怎么个关系。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无情无欲,恐怕就不成其文学艺术了,但如果你想从文学艺术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扑朔迷离,云遮雾障,稀里糊涂了。
不过科学家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可以把一切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矿物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欲觉,只有接受而没有感受;动物有生命有欲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动物,当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欲望,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人毕竟不是禽兽,而是高等动物,是“万物之灵”,比起禽兽的欲望当然要高级得多,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还能因授受信息而感动、激动、冲动,并理智地加以节制或处理,把动物的欲望发展到情感和理智的高度,而普通动物的欲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艺术就是表现人的七情六欲的艺术。看一件文艺作品的精粗、雅俗与高下水平,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作品表现人的七情六欲时,究竟达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情感和理智的何种程度或高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