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南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江南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忆江南》课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忆江南》课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 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 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 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忆江南 )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学生看书并思考)

 生回答问题:(略)

 师归纳:

 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

 生1: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

 生2: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五、进一步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

 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

 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通过刚才的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

 (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

 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刚才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

 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生4:我们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和歌颂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

 师:你觉得作者选用这个词牌好在哪里

 生5:老师前面说了,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选了“忆江南”这个词牌,题目刚好与内容吻合,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也说得很好。刚才前面的同学都是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来谈的,而你却能从词牌联系到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像你一样把思维的大门敞开,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生7:我觉得首句“江南好”这一句好。这一句既回应了标题“为什么要忆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对江南春天美景的回忆与描述。

 师:你讲得真不错。

 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8:这一句说明了江南美景对作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还对它难以忘记,思念不已。

 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

 生9:我觉得词的末句“能不忆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气,体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扬与无尽的思念,而运用疑问句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与上期所学的《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你真不简单,不仅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还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好蓝”这两句最好。

小学语文《忆江南》课堂教学设计 篇2

 [教学构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感受言语美感,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有感晴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或一两首歌来描绘。

 学生可能会回答:

 词语类: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诗词类:《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歌曲类:《嘀哩嘀哩》《春之歌》《小燕子》……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关于春天的表象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2、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谙”的读音。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给别人听,看谁读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师共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分配读等。)

 4、再读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对词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画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理解的词句有:“蓝”的古今异义;“谙”的意思;“红胜火”、“绿如蓝”的比喻写法等。

 [设计意图]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地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三、议——研讨探究,解决疑难

 这首词的意思总体上比较容易把握,最大的疑难可能有二:一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中“江花”的理解;二是江南究竟“好”在哪里?(因为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只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可组织学生在读议中加深理解。

 1、对“江花”的理解

 生:“江花”指的是江畔的红花。红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艳丽夺目。

 生: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

 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读后交流。)

 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哇。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生: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吗?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江花”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

 2、理解江南“好”在哪里?

 (1)研读课文,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生1:江南“好”在“江花”。(读“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的,胜过了燃烧的火焰。(多媒体展示这一画面,让学生尽情欣赏,诵读诗句。)

 生2:江南“好”在“江水”。出示“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生3:江南“好”在“红日”。红花、绿水固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太阳的光辉,这景色就逊色了一半。太阳,使江花更艳,也为江面铺上了一条红绸缎,多美啊;没有了阳光,江花也不会那么红艳了,江面上也失去了五彩斑斓。正应了那句老话:红花还需绿叶衬。

 生4:正由于江南好,所以作者才发出“能不忆江南?”的感叹。这是因为作者曾经生活在江南,亲身体验过江南之美,对故土风光的迷恋,使他久久不忘江南。“能不忆江南”一句从侧面烘托出了“江南好”。

 (2)填充练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 , 。能不忆江南?请把学过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关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填充练习的设计,放飞学生的想象,激活已有知识,通过自己的重新组合填补了“好”字留给读者的空白,使江南春色美景得到个性化、形象化、多样化的展现。同时,也提取和巩固了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品——体昧语言,感悟诗情

 1、推敲语句。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如:首句“江南好”。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三、四句抓住朝阳、江花、江水等景物,通过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一句,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烘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2、展开想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江南之美: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3、蕴情吟诵。播放古筝伴奏曲,进行配乐诵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品味语言、欣赏语言,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经典语言的内涵和魅力,促进语言积累,得到美的熏陶,乃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五、比——比较异同,归纳总结

 1、比较学习。这三首词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上面的要求独立思考,做好发言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2、引导归纳。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都在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时间、地点、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3、感情朗读。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适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设计意图]体现教师的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通过对比,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拓——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画画、作词、写导游词。)

 2、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自学白居易的其他两首《忆江南》。

 3、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自学同题诗词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拓展,自主表达阅读感受,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发展了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忆江南》课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小学语文《忆江南》课堂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小结: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了200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导读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歌。

 板书:忆江南

 ↓美景

 江南赞美、思念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 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好:美好 。

 旧曾谙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红胜火 胜:胜过、强过。

 忆江南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 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

 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想像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构想: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荷花美的、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电脑、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古诗。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

 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教师贴挂图。)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力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教师手指着图。)瞧,婷婷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字卡片:莲叶间。)鱼儿(贴生字卡片: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在划着小船采摘莲子。(贴生字卡片:采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板书:江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

 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你三分钟时间,尽力把这首民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读准了吗?课文读通了吗?)

 第一组:戏东西南北。

 (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出示卡片:聂。)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 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会儿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读生字。齐读。

 (3)小黑板出示:譬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指名读。小组读。

 第二组:可田。

 (1)(看图。)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出示卡片:可。)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出示卡片:田。)

 (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l现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读准确吗?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三个生字:“江、可、叶”。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该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左窄右宽。可:横要稍长一些。叶: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正确的朗读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活动。

 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还会读吗?(开火车读。)课文会读吗?(指名朗读。)

 二、谈话揭题。

 1字、词会读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

 2这节课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读准确课文外,还要把课文读美,让听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现了江南的美景。你能行吗?

 3为了把课文读美,我们得看图弄清楚文章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边读边在自己的脑中勾画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图。

 三、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行。

 (1)课文第一行句子告诉我们,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莲”就是荷花,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

 (2)指导朗读。(能自豪地读第一行诗句。)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的?把江南这一采莲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练习读。指2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

 2教学第二行。

 (1)江南水乡的美,还美在荷叶。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子的?(碧绿的,像小钟的。层层叠叠的……)(指名回答。)

 (2)这荷叶不光多,而且还很美。

 (3)让我们来赞一赞荷叶吧!(试着读好第二行句子。) 指导停顿:莲叶/何田田

 3教学第三至第七行。

 (1)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连鱼儿也似乎特别高兴。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鱼儿嬉戏的情景。)反复练习。朗读。指导停顿: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小朋友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小朋友们真棒!

 (3)能把这首诗歌背下来吗

 四、教学生字词。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鱼、西”两个字。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这两个字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鱼:“撇折”像鱼头,“田”像身子',“一”像鱼尾。西:下面边的部分应写得上宽下窄。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学习谜语,引导收集资料。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采莲,鱼儿嬉戏,婷婷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为什么?

 3荷花的美,给穿梭于荷叶间采莲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学完课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谜语给大家猜。

 4回去给爸爸妈妈猜一猜。(试着背出谜面。)

 5谜语也写出了荷花的美、荷花的可爱,其实荷叶、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诗人、画家、摄影师……课后能去收集一些反映荷花、荷叶美的、诗歌、儿歌、绘画吗?

 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江南

 江 南 可 叶 鱼 西 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8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