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金陵十三钗》浅析

120.《金陵十三钗》浅析,第1张

**的开头,是在一片弥漫着烟雾的南京城废墟中展开,灰白色调让人感到窒息、压抑。

一群女学生正慌张地四处寻找能躲藏的安全地,而身后的日本兵却紧追不舍,像猎人在追逐猎物。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遇到了教导队的士兵,他们吸引日军注意力,帮助女学生们逃到了一座教堂。

教堂里,除了女学生外,还有冒充神父的酒鬼约翰,短暂停留的李教官和身负重伤士兵浦生,以及风姿绰约的秦淮女。

当这些看起来具有冲突性的元素聚在一起,通过故事情节的碰撞,人物关系和心理的不断转型,塑造了一群英勇无畏的女性形象。一反常态,表达出对这群人的赞美。

镜头和画外音起先是围绕学生书娟展开,透过她的视角来展现到来的秦淮女等人。

最开始她在教堂二楼的玻璃口往下看,倒映眼帘的是肆意放荡,轻浮庸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咬牙切齿。这是女学生对她们的第一印象,也符合观众的认知。然而**的魅力就在于颠覆。

当我们跟随穿透玻璃的子弹走进秦淮女和学生之间后,我们会发现秦淮女身上也有很多不曾忘却的闪光点,**对于人物群像的塑造非常有表现力。

比如当日军冲进教堂,玉墨非常坚决地打开地窖门,想让女学生们都进去。再比如当学生引开日军后,秦淮女们非常愧疚表示歉意。由原先的争吵变为团结的一家人。

中途浦生病重,豆蔻为了给他听一曲《秦淮景》而和香兰逃出去拿东西,长镜头与跟镜头的使用营造出真实紧张的氛围,生动表现两人对日军的恐惧。

若说片中着墨最多的人,当属玉墨和约翰了。玉墨是这里的核心,会英语,懂分寸,身处绝境却不失去希望。当其他人在嘲笑士兵只会躲地窖时,只有她四周张望拿起剪刀递了过去。当学生们想要跳楼轻生时,是她提议挺身而出代替她们去军营。

她一出场,就带有神秘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好奇。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观众的情绪从好奇、到同情、到心疼、再到尊重。

尤其是最后那一幕地窖里化妆,原本浓郁的灰白调变成温馨的暖**,乍一看是温暖,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很沉重。这不过是暴雨前的平静,然而她们亦是无悔的。

影片人物另一大核心在于约翰,他本是替神父做殡葬的人,却因目睹日军无耻行径后,决心冒充神父保护女学生们的安全。

有一次他和乔治外出,明明可以借此机会坐船离开,然而道德感告诉他,要留下来。同时从光线的角度来看,原本他与教堂阴暗的环境融为一体,观众是能感受到他的恐惧和不靠谱。

但是在他挺身而出后,他身边开始出现光亮。在**最后,导演把人物完全置于光芒中,显示人物的伟大。从阴暗到光明,光线随着人物形象不断变化,进一步揭示了本片主题。

影片里,还多次运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等手法。教堂二楼的那扇五彩玻璃就是贯穿全片的一条线。

书娟每次在此停留,故事都会发生转折,随着情节的缓缓推进,这扇窗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最后一幕,秦淮女们扮上了学生装,被拉入车内。镜头在她们脸上一闪而过,她们的命运该何去何从呢?

片中的音乐也非常具有感染力,先前明明是紧张的战争,配乐却是缓慢悠远,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观众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表现了战士的英勇顽强,也反衬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家破人亡的灾难。

总之,这部**非常具有时代价值和艺术特色。导演从家国情怀的大背景下,凸显出底层人物的挣扎与不屈。同时,也让大家通过**看到日军在当时犯下的滔天罪行,唤起我们的爱国意识。

PS:今天太忙,无时间更文,只能发之前写得**赏析作业凑数了,唉。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谋子不愧是老谋子。把两群完全不同的女人安排在一起,共同对待命运。一群女学生,一群青楼女子,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和一个专门伺候死人的化妆师,还有一个军人,组成了这部**。

 从《集结号》的战斗场面中,感觉真实而残酷,从以往的大型战斗片到现在的动镜头深刻描写,加上震撼的`音效,使得战争显得尤为逼真。《十三钗》也是,残忍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这是一段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而且银幕上多次出现这段历史。老谋子没有雷同,用了一种特别的方法来展示战争的残酷。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得惊恐,让人透不过气了。佟大为演绎的阻击手竟然救了一个孩子。他很悲壮,只用了一个人看到整个抗日将士的悲壮。这就是老谋子的高明之处。

 总以为,这是一部描述女人的**。而且由《红楼梦》想到的十三钗,想象中还是一群与众不同的女人呢。

 果然如此!

 书上说,战争,让女人走开!

 但是,战争,最受伤的还是女人。

 这组镜头,一边是一群清纯、无助的女学生,另一边,则是秦淮河畔的烟花女子。完全不同的装束,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歧视、怨恨到相识、相助,到最后的告别。似乎在告诉我们,不管处在哪一个阶层的人,他们都有值得我们去赞赏的一面。无论是多么的穷凶极恶,在他们的心底,都有善良的一面,只要唤醒这一面,事情的结局往往就不一样了。

 一个只想找到钱的化妆师变成一个救人的“神父”,一个所谓的汉奸,到成为逃亡的大功臣,一群青楼女子,变成献身救人的英雄……一切的变化顺利成章,但是让人纠结,感动!

 老谋子的高明之处没有告知结局。给人以期待,期盼!希望他们没有危险,给人很多希望……其实很都时候不需要结局,只是一种期待和希望而已。

 等有了正版的DVD,我还会买来看!

 个人文采不好,很多东西想到却无法表达。只能这样了!

**《金陵十三钗》讲述的是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时期,十二位妓女为了营救一批教堂的女学生,替她们前往日本军营参加“庆功宴”赴死的故事。

该片是由张艺谋导演指导,前后耗资6亿打造的一部战争史诗大片。和张艺谋过去的作品相比,这部《金陵十三钗》是他为数不多的几部描写抗战时期的作品,虽然这不是他最擅长的题材,但观众对于这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豆瓣评分高达80分,在张艺谋的作品排行榜上虽然比不上《活着》这种“神片”的超高分数,但在一众反应南京大屠杀的**中,绝对是上乘佳作。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到底好在哪里呢?

①首先,在故事结构上做到了多处对比。

比如女学生对于玉墨等十四位妓女,从刚开始认识时的鄙视和排斥,到最后又因为玉墨决定替她们英勇献身而态度大反转,这是故事在告诫观众,人的良知和正义,不会因为身份的卑微而磨灭,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可因为一个人的外在条件而轻易否定他的人品。

美国神父约翰在开始时的冷漠,和看到日本士兵的匪徒行径之后的挺身而出,将保护女学生生命的责任扛下,这是战争的残酷在对一位旁观者内心正义的呼唤。在他的身上,谈不上爱国情怀的伟大,是单纯的人性光辉,让他甘愿献身于这场生死存亡中。

陈乔治开始时的少言寡语,让这个人物存在感极低,但到得知十二位妓女的数量比女学生少一人时,毫不犹豫的提出让自己来填补,而且在化妆时态度平静,神情淡然,这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和敢于为了国家而奉献生命的牺牲精神,将故事的悲情色彩又重重地画上一笔。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处对比,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而这种对比手法大量使用的作用就是,使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菱角都更加鲜明,情感跨度更大,情节跌宕起伏,在这种有空间限制(教堂)的剧本中,从人物本身的弧光变化上下功夫,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冲突,实在是高明。

②其次,在**的情感走向上与众不同。

一般**都会从开篇一直积攒情绪,向上递进,最后在结尾处的制高点爆发,成为一个升华全局的情绪爆发点。而由于这是一段出自“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故事,所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剧情中本身就带有沉重的历史情怀。这部**虽然同样做到了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的“熵值”增加,人物关系越来越危险,情节发展越来越混乱,但是情绪线是始终在向下纵向延伸的,战争越发残酷,观众的内心就越发的沉重,直到最后十二位妓女合唱《秦淮景》,让观众在情绪在最低处,最低值时爆发,使故事悲剧气氛更加凄美动人。

③第三,做到了人物描写的以小见大。

英雄每多屠狗辈,侠女自古出风尘。用这十二位妓女象征着这场抗日战争中,那些为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正义之士,他们可能不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军人,但是他们同样为国家兴亡贡献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这是编剧对这样的民族侠义之士,做出的致敬和歌颂。

少年强,则中国强,之所以这里的所有人都在拼命保护这批学生的生命,是因为她们象征着祖国的未来,虽然全片没有一个人说出“保护学生就是在拯救国家的未来”这句话,但是他们都做到了,观众也能感受到,这是导演和观众之间的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导演把最想表达的核心宗旨省去,用故事情节做铺垫,由观众自己去领悟,这种设计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

总结来说,这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立足于小人物的角色来深度挖掘战争的残酷与人性之美的**。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大片,不靠枪林弹雨的感官刺激让人血脉喷张,而是将人性的伟大发挥到极致,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让观众为之动容。在所有表现“南京故事”**中,可以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是另辟蹊径的,是独树一帜的,是中国**界一部不可多得的优质佳作。

那么你对这部《金陵十三钗》有什么不同的评价或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小伙伴们对《金陵十三钗》这部剧不陌生吧?最后结尾的时候我们看到有十二个打扮的光鲜亮丽的漂亮女子给乔治一块到日本人所住地方。这里不说你们应该也明白,它不仅仅是表面的出席圣诞晚会,当约翰和他那些女学生携手要离开这个魔鬼般的城市南京的时候,**就嘎然而止。到这里不知道这些演员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我最喜欢玉墨这个角色,也只有她自己活了下来。她逃出来之后,改变了自己的容貌,这之后他更是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他踊跃的站到了国际法庭上去揭露那些丑恶的日本人。这里面也有唱诗班女孩,这几天所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永生难忘,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倪妮,1988年8月8日生于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语言传播系,2011年,因出演战争史诗**《金陵十三钗》女主角玉墨一角而进入演艺圈。倪妮近两年风头正火,参演多部影视剧,并且获得最受欢迎女演员、最佳女演员、最具人气女演员等多项大奖。2016年3月,倪妮和井柏然恋情爆光,双方经纪人承认恋情,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不由得感慨好导演是可以引导人表现出真实的情感的。

女孩们为了保护约翰他们,而他们清楚去赴日本人的晚会后,有什么样的恶劣后果,所以不想让这些女同学再承受他们当年所承受的那种非人的苦难,女同学们毫不犹豫的选择帮他们引开鬼子他们也舍身拿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那些女同学,可以折射出人性中的善良与光辉形象。大家喜欢哪个角色呢?

(前两天在某APP看到一个关于老谋子的提问,想起来多年前还写过这篇文章,找出来,大家一起再回味一下)

 北京时间1月16日(美国时间1月15日),第69届美国**电视金球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贝弗利山希尔顿酒店举行,伊朗**《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获最佳外语片奖,中国导演张艺谋的影片《金陵十三钗》第五次金球梦碎。

北京时间1月19日(美国时间1月18日),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名单出炉!评委会公布了第一轮从全球63部报名角逐最佳外语片的**中“63进9”的评选结果,这9强将有资格进入第二轮“9进5”的PK赛,争夺最佳外语片提名的5个名额。被寄予厚望的《金陵十三钗》在首轮评选中就败下阵来,而许鞍华的《桃姐》也止步9强,但中国台湾的《赛德克·巴莱》入围,代表华语片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另外入围的8强分别是:比利时《顽固分子》、加拿大《拉扎老师》、丹麦《超级德比》、德国《皮娜》、伊朗《一次别离》、以色列《脚注》、摩洛哥《奥马杀了我》、波兰波兰《黑暗弥漫》。

1月16日和1月19日对于影迷而言,这是两个令人多少有些沮丧的消息,其实尘埃落定之后,也许我们才能更加客观和冷静地审视**《金陵十三钗》,各种评论分析已经说的很多了,这里不作赘述,只是有人说这是张艺谋近几年最好的**甚至是十年以来最好的**,确实不敢苟同。不过为了打开北美市场,为了冲击奥斯卡,无论在角色选取、戏份安排、**对白还是冲突设计中,张艺谋的确都用足了心思,但是应了中国先贤的一句古话“过犹不及”,这些努力导致影片很多方面不够和谐,没有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使**效果大打折扣。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相对于目前中国的**创作生产和**市场营销,这还是一部可圈可点好**,但是好**未必就能获奖,好的中国**未必就适合美国人的口味和预期,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看看《金陵十三钗》参加国际**奖项的竞争优势吧,首先,关于6亿元投资的去处,在各种媒体上可见影迷和剧组人员的口水仗,我们且认为6亿元全部投资得物有所值,但是就算是国内迄今投资最大的制作,你赶得上《变形金刚》和《阿凡达》的视觉效果吗?其次,号称是张艺谋的首部战争史诗**,史诗其实怎么看也谈不上,那就战争吧,战争题材怎么了,你赶得上《拯救大兵瑞恩》的真实和残酷吗?再次,还有就是标榜的人性救赎,那又怎么样呢,赶得上《辛德勒的名单》的深刻和震撼吗?所以嘛,张大导演是“只因身在此山中”啊,再加上一帮拿钱昧着良心的“水军”和影评人在旁边抬轿子,老谋子能不心旌摇荡和飘飘欲仙吗?但是,自从他带着《金陵十三钗》踏上美国本土,老谋子就一个冷战清醒了,看看新闻自由的舆论背景下,美国媒体的真实评价吧:

《好莱坞报道》影评人麦卡锡一针见血地说:"不可否认,在和平时期品行不端的人身上,当他们被号召从事伟大无私之举时,会显露出之前所隐藏着的高尚情感和道德。但不管从现实世界或**本身来说,关于这一巨大转变的环境和方式都是不真实和不可思议的,其中的谋算和衡量被略去了,让最终结果的可信度,或者说,它所应该具有的力度大打折扣。"

别以为外国影评人就高明多少,在中国国内对于《金陵十三钗》的比较客观的评价也很多,“ 一边是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和犹太人的哀歌,一边是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和中国人的视觉欢宴,它们构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令我们感到汗颜。我们将抱着自己的良知无眠,犹如抱着一堆荒诞的现实 ” 。 这段话出自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 。

其实,这部影片在还没有与美国大多数观众见面之前,就已经被人家看低了。张艺谋怎么了?就是中国内地最著名的导演而已,就是几次冲击奥斯卡也一无所获的导演而已;二战中的中国南京发生的故事又怎么了?看过了《拉贝日记》看过了《南京南京》,美国人可能更爱看《巴顿将军》和《美国队长》;克里斯蒂安 · 贝尔又怎么了?他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但他主演的是什么片子,那是美国派拉蒙公司出品的《斗士》,这回是什么,是中国新画面的《金陵十三钗》,本质就是不一样的;而且他的个人影响力那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效应已经慢慢减弱了很多很多。选择贝尔只是增加了影片的成本,让美国人多赚了很多钱罢了。如果美国人因为银幕上有贝尔就蜂拥进影院甘心掏腰包,那就不是美国人,同样,如果这样就能捧回金球,如果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就因为片子找了个美国男演员主演就把奥斯卡奖颁《金陵十三钗》,那就不是美国了,如果就这么被这种低级的技巧绑架了,以后奥斯卡还怎么在**圈中当老大呀!

就这些吗?当然不是,还有更讳莫如深的原因,不说可能大家都会知道。中国越来越强大,**市场利润越来越丰厚,国内影迷对好莱坞的**也越来越青睐,国内**机构对好莱坞的制作技术和制作力量越来越依靠,这对美国的**工业和文化扩张是个有利机会,按照常理应该顺水推舟满足国人这点可怜的奢望,但是美国人就是美国人,就是就不随了你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愿望,就是要让你恨着还得跟着人家走!你想要啥就给你啥,那以后怎么当老大呀,这就是人家高明的地方。

反过来再想想,要是金球奖真给了《金陵十三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国人一定会说:“金球奖就这水平”!所以,选择让你中国人远隔重洋的抱怨一下好,还是选择遭受美国本土新闻媒介的各种评论,就不言而喻了。再说了,“这么好的片子都没上,金球就是水准高,人家就是牛,咱就是有差距”还是“这都能得奖,金球也不咋地嘛,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一级水平”,你猜美国人更喜欢听到哪种声音,哈哈 

还有,这次打败《金陵十三钗》的是一部伊朗**,伊朗是什么国家?是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掐着美国经济脖子的厉害角色,再说人家送的**《内达和西敏:一次别离》堪称一部“朴素”的**,刚好是描写人性冲突的小成本制作,镜头对准的是普通的伊朗民众和伊朗家庭,大部分为手持拍摄,全片没有配乐,这些非常适合评委的口味,而且顺水推舟给个奖项,对内对外,对经济、对政治、对文化都有利而无害,谁也不能说长道短,因此命中注定这结果就是这样了。

一切,都是 有 缘由的。

回过头来再说奥斯卡,你金球都看不上的东西,我们奥斯卡当然也不能捡了,不然我们成了什么了?究竟是不是这样,看看国内媒体的记者在参评金球奖失利之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为公布之前的头头是道的分析:

记者对比近10年的金球奖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及获奖名单发现,两者的提名平均重合率仅为40%,甚至有几年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获奖重合度也与提名一样,只有40%,是金球奖与奥斯卡重合度最低的奖项之一。

也就是说,即使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未能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并不会对他的奥斯卡之路有影响。因为现在只有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名单的几率最高,高达80%,而其他影片的可能性皆是相同的40%。

从外媒的预测情况来看,《金陵十三钗》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关注度较高的一部,也被不少主流媒体看好能够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看明白没有,可能性绝对是有的,但是不确定性更强,其实文字背后透露最主要的信息是《金陵十三钗》入围与其他热门影片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入围提名几率很小。而1月19日的消息证实了这一点,无情的粉碎了国人的这点希望。

回过头想想,即使奥斯卡给了个提名,那也是想让中国十几亿观众关注一下大洋那边的事情,提高一点关注度和收视率,同时也看看还有哪些好片子中国观众没看上,好获得进口的机会再赚一笔。而且,最悲惨的事是如果真入围了,碰上伊朗的《内达和西敏:一次别离》,那是断无获奖的任何可能了。所以,为什么张艺谋和男女主角都没有出席金球奖的典礼,其中的缘由就很耐人寻味了。而一向高调的 张伟平 在金球失利之后则 低调地表示: “ 竞争对手很强劲,我们的**能够入围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看看人家的文学水平,明明是败了,却淡定的说是胜利了。高,实在是高!不过,这次奥斯卡连63进9都被淘汰,不知张先生该如何胜利了。

其实“奥斯卡情结”归根结底,我们国人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老拿不到奥斯卡奖。这里头原因多了去了,想获奥斯卡奖难不难?的确很难,但是其实也不难!笔者认为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奥斯卡小金人花落中国就指日可待。

第一,把现在每年进口的好莱坞**配额缩减到目前的五分之一,最好一年就那么两三部,而且一定要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青睐的那种非主流的小成本制作的**,并且一定要把中方参与引进发行的公司机构的分账比例提高到目前的两到三倍;

第二,对于网络和音像市场的管理,采用抓大放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让国人能以目前影院**票价的十分之一,甚至不花钱通过影碟或者网络看到最新最全的好莱坞巨制,让这些**不但在中国院线挣不到一毛钱,还能让我们的民族盗版工业生产影碟返销到欧美及全球市场,挣他们的钱;

第三,**主管机构千万别报送所谓国际知名的国内著名大导演的作品,张艺谋的不要、冯小刚的不要、陈凯歌的也不要、自以为是特拿架子胡乱花钱的都不要,但是姜文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他属于不尿老美的这样才行;或者就是报送他们想要“培养和扶持”的那些年轻后辈的作品,比如贾樟柯、王全安的等等,可能会更有戏;

第四,其实,我们的东西好坏心知肚明,坏的我们就不送了,丢不起人,好的也不送了,咱也不争那个奖项,就是寒碜你,就让你这所谓的国际奖缺少明显的中国和东方色彩。而且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国内各大媒体也不关注你,也不转播,大家也不看,爱谁谁去,这样能连着好多年,就有戏。其实我们就是想为了平心静气好好的提升内功,好好的做好的**。到头来,兴许好莱坞就会找上门来特别诚意的邀请,还会送个小金人许个什么奖项的,也绝对是有可能的。

不过这第四点对中国**、中国**市场、中国**官方管理机构,乃至中国影迷、中国媒体都太难了太残酷了,基本不可能做到,因此还是多在一二三条上想想吧。

哪天我们也许真能在奥斯卡上拿个什么奖。

这很重要吗?很重要!

真的很重要吗?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29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