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要先坚定自己的立场,你是一个母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个时候丈夫靠不住,两个孩子只能靠你。
想办法让自己立起来,只有自己有经济实力才有底气去跟丈夫沟通,否则的话,伸手向丈夫拿钱,无论丈夫对女儿多么不好,自己也没有办法说什么,毕竟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想办法转变丈夫的观念,让他明白,生女儿有生女儿的好,在这个年代,女孩并不比男孩差,不要因为一些老旧思想就看不上自己的孩子。此外缓和两人关系,很少因为孩子争吵的几率,让丈夫明白生男生女不是女人做决定的,这是天意。
会重男轻女的人一般对女儿的态度都不会太好,母亲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态度,不要受到丈夫的影响。如果丈夫只是没有给女儿好脸色看,母亲还可以尝试与其沟通,这样的男人虽然他看不上女孩,却也知道对方是自己的女儿,有抚养的义务。如果丈夫会将脾气发泄到女孩身上,对女孩又打又骂,作为母亲身份,笔者建议你带着女儿离开这个家庭,因为这样的丈夫基本改变不了观念,这样的男人内心深处是看不起女性,即便后续两个人有了儿子,男人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
最后弄明白,丈夫这样的心态,是来源于家族传承,还是个人觉悟,如果是前者,那么整个家庭氛围都是如此,想要改变很难。如果是后者,可以尝试让宝宝多接触自己的父亲,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看到这样小小软软的身躯,甜甜叫着父亲,大部分的男人心都会软,千万不要因为丈夫态度,就让孩子远离父亲,这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女人爱孩子是天性,而男人爱孩子是源于血缘和日常相处。
很简单,两个女儿更轻松,尽管合理安排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便可,无需考虑很多,如何轻松如何来,退休后,就需要有一个悠闲的环境、充实的精力、饱满的热情、生活的寄托、家庭的责任…… 凭着自己的养老金,完全能够养活自己,只要自己能动、能够生活自理,一般都不会麻烦孩子们。两个女儿是福上加福,她们会不断电话询问、回家看看,帮助老人解决一些老人不方便做的事情。尽管随意随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吧!当然,应该从现实情况入手,加强锻炼、少食多动、作息定时、规律生活、放松心情、不记烦恼……
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女儿十分不容易,,那么单亲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女儿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单亲妈妈怎么教育女儿1、不要让婚姻的阴影影响现在的生活
您现在是女儿的精神支柱,你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女儿。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不用夸大和隐藏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平时由于心情不好乱发脾气,女儿就会模仿你,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想让女儿快乐成长,家长首先要快乐起来,因为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孩子将来对待生活的态度。
2、在女儿面前避免用负面语言评价对方
对于几岁的女儿来说,爸爸的影子已经在心里留下了印象,永远抹不掉了,这种印象也会影响到她长大成人以后对异性的态度。所以,当女儿问起爸爸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地回答,不要闪烁其辞,更不要用贬低的话语。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让女儿能有和爸爸定期相处的时间。让女儿知道,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了,但是仍然是爱自己的,这对女儿的情绪也能够起到安抚的效果。
3、过于宠爱和过于严厉对孩子成长不利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于宠爱,认为女儿没有爸爸的关爱,自己就要给女儿加倍的爱,这种补偿和替代的爱很容易让女儿产生依赖的心理,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种是过于严厉,由于婚姻的变故,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唯一,寄托了所有的希望,一心把孩子培养成才,于是严加管教,不允许女儿犯错误,在学习上更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这两种教育方式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的人格出现畸形。
4、把不利的现实因素转换成有利的条件
单亲妈妈如果能够及时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所发生的变故,并且善于发现女儿的心理需求,能够细心地观察女儿的行为,善于倾听女儿的心声,就能够化不利因素为有力的条件。比如说,至少在教育女儿时,单亲妈妈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会出现与丈夫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母亲对女儿的影响非常重要,女性的特质皆自妈妈身上效仿而来。当女儿大一些的时候,妈妈也要学会示弱,给女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更早地独立,承担起家庭中的一份责任。独立自理、有责任心,这是一个女儿成人的必备条件。
可以肯定的说生两个女儿的家庭比生两个儿子的家庭幸福,主要原因就是女儿结婚比较容易,不用买房、彩礼等一大堆的经济压力,而且女儿成家后不用天天看儿媳妇的脸色。
男孩和女孩还是有着很多本质上的不同
比如男孩子的力量感会强一些(现在流行那种“娘”不在本文范围内),女孩子的灵活性会更好一些等等,这是生下来就具有先天性男女本质的不同。
其他方面就在于后天父母的培养与教育了。孩子将来孝顺与否,在于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点滴教导。而孩子的未来成败与否,也在于为人父母对幼苗时期的孩子们栽培、修剪是否得当、到位。
我自己有两个儿子,我只想好好的陪他们长大,看他们成才,能够有安身立足的本领和能力,能够平安健康幸福就好!至于养育他们我用了多少心,花费了多少,将来的我又期望他们对我有多少的回馈,从未想过。世间百态不过是浮云流水,而自己小家庭的幸福与否才是个人人生的关键。因此,用心对待家人,用爱陪伴家人,幸福感是自己寻找的,也是亲人之间情感融洽的交汇。
生女儿的好处
生女儿的不愁嫁。女儿随便你怎么培养,都有人要,就算是一个傻妞,都可以嫁出去,根本不用为她成家而发愁。有钱的可以好好培养女儿,让她多读点书,有个好工作,这样找对象自从能够找到更优秀的。如果家里穷,少读点书,或是不读书,嫁农村还是一样有大把人要。
生女儿可以不用买房子。生女儿如果你不想招上门女婿,就不用买婚房,父母有的住就可以了。如果家中富裕,招上门女婿也不是问题,总之有钱没钱,女孩成家都比男孩容易。
生男孩的弊端
生男孩的家庭,男孩从小调皮捣蛋,家庭气氛会活跃生动很多,男孩爱运动,会和父母一起户外活动。也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比如搞坏电视,打碎人家窗户,又同谁家小朋友打架了……父母也会更加费心费力。
两男孩长大结婚生子,结了婚之后,家中又会新增两个儿媳妇,再生上几个小宝宝,大家庭更加温馨,过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凡。不过中国式父母的焦虑也来了,儿子结婚父母也要花费很多,面对车子房子的压力,也是欲哭无泪呀!这么说来生两儿子也不一定全是美好的事情!
文|张女子育儿原创,当好妈,带好娃,娃娃爱妈妈。(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别再以为生双女家庭真的比双子家庭好,这几个方面,双女家庭压力更大
如今虽然二胎政策开放了,但是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竞争却越来越大了,因此,年轻人敢于生二胎的还是比较少。并且对于生儿生女,如今早已没有了重男轻女的观念,人们反而是更喜欢生女儿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如今的人,都觉得“生儿女是招商银行,生儿子是建设银行,亚历山大”。如果头胎是儿子的,大多都不敢再生二胎了,而生女儿的,却愿意生二胎的却要多得多,如果两个都是女儿的话,那么更是喜上加喜。
如今的现实是,双女家庭,逐渐成为了人们羡慕的对象,而看着那些生了两个儿子的家庭,别人都会以同情的眼光去看待对方父母。事实上,生女儿真的就这么好么?
生女儿的家庭,尤其是双女家庭,其中所要经历的“糟心”事儿,真不是大家所能够想象的,别再想当然了,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
宝妈小玉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小家伙,说得好听是活泼好动,说起不好听,就是顽劣不堪,每天调皮捣蛋,让宝妈小玉操碎了心。而闺蜜小雨家,却是生了两个漂亮女儿。宝妈小玉和闺蜜在一起时的时候,就经常羡慕闺蜜,还开玩笑说,能够与闺蜜换一换,估计自己做梦都会笑醒的。
而闺蜜却说,其实每天照顾两个女儿一样是操碎了心,并且每天花的钱,比你们家两小子,可要多不少。
波阿妈小玉说,女儿文静,没有那么闹腾,以后也不用为女儿买房,经济压力没有我们家大。而闺蜜却不同意,闺蜜却说,两个女儿,一定都不像我,跟她爸很像,整个就是假小子,并且读书上学,还要学舞蹈学艺术,培养气质,花了不少钱。并且以后结婚,说不得买房,还可能要一人一半,不然女儿可能嫁出去没地位,要受气的。
双女家庭,那些你不知道的糟心事儿女儿要富养
如今养儿育女,在女儿身上的花费,一点也不比儿子少,都说女儿要富养嘛。虽然说,我们不用像李湘那样富养女儿,更多地还是在精神上富养,但是事实上,哪里离得开物质上的富养呢?
不然,父母给孩子再多的关爱,但是孩子确实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也会低人一等,感觉自卑的。要知道,如今精神上的富养,哪一样不需要物质上的支撑呢?不然那就是空谈。尤其是两个女儿的家庭,所需要付出的将会更多。
以前孩子结婚买房,基本上都是男方的事情,但是如今时代在变化,社会压力大,如今的现实,已经慢慢变成“一人一半”了。此外,如今社会男方入赘的也不少,对于这样的家庭,女方在经济上面的付出,将会比男方多得多。所以想要女儿幸福,还真不见得就比养儿子的经济压力小。
养女儿更操心
女孩子更容易早熟,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会更多。如今虽然男女平等了,但是女孩子的社会地位,依旧还是赶不上男孩,并且女孩子在外面,更容易受到欺负,即使是女儿结了婚,依旧会担心在婆家过得不好,害怕女儿会被骗,吃亏上当。
在读书的时候,早恋问题,女孩子相比于男孩子更让父母担心,更担心的是,女儿未婚先孕。当女儿成年了,没有对象,依旧会担心女儿成为大龄剩女。
社会上女性的劣势依旧明显
但女儿成年后,在社会上,能够独当一面的,依旧是少数,女性的工资,比男性来说,依旧要低一些,并且人们对于女性的要求也更为苛刻。不仅需要女性能够照顾好家,又要独立有自己的事业。这叫“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
并且女性一般来说,都会面临休产假这个问题,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都会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招工的时候,都会了解一下女性的家庭情况,是否已婚,未来两年是否会要孩子等问题。尤其是那些刚结婚,又有要孩子打算的女性,想要在这期间,找工作,真不是一般的难。
女孩子更加感性
女孩子心理上成熟早,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离异这事儿,相比于儿子来说,女儿是更容易受到家庭变故影响的。如果从小女儿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那么女儿在情感方面,也更容易出现情感偏执,甚至是堕落的情况。因此,如果家里有了女儿,为了女儿好,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成长。
生女儿家庭, 晚年生活要学会忍受寂寞
对于生女儿的家庭,等女儿成家后,回到婆家的次数,一般来说,都是要比回娘家的次数多,并且在逢年过节等重大节日的时候,一般回婆家的几率也会更高。此外,女儿有了孩子后,一般也是有爷爷奶奶照顾的,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的事情,可能就会远离。
因此,生女儿的家庭,更多的还是需要忍受没有家人陪伴的孤寂。
说句心里话
生女儿的家庭,在如今来说,还真不一定比生儿子的家庭轻松,别不信,很多双女家庭,正在体会,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育儿参考#
(所有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作者简介:张女子育儿,从事育儿工作10余年,家里有2个调皮鬼。多平台账号同名,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与宝宝一起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可以关注我。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留言、转发、评论哦。你对我的一次微小鼓励都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特点,父母用心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教育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成果。
3岁前的孩子需要依恋,家长应该及时地满足其生理需要;
3-12岁的孩子需要规矩,家长应该坚定地对其说“不”;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选择权,家长应该耐心地将其当作朋友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通过接触大量案例,经过多年的侦查实践发现:
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中的一个表现、一种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
父母们不禁要焦虑了,如何才能让孩子眼里充满快乐、温暖呢?
李玫瑾教授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养育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01
0-3岁 情感 抚养
0-3岁是孩子与家人一对一依恋关系的建立时期,这种依恋不断积累直至12岁。
依恋是 情感 的起源,当幼儿与某人形成依恋关系后,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他会感到愉悦;难过时,只有依恋对象的出现,幼儿才会感到安慰。
依恋得到满足时会非常快乐和放松,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看外界的事物就会非常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这样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伤害家长的行为,不用问,这样的孩子大多在12岁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养育长大的, 情感 联系并没有形成”。
“应该给母亲3年产假,利于培养婴幼儿正确的依恋关系。”在公开场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这样公开呼吁。
源于美国的“哭声免疫法”曾一度风靡全球,年轻的中国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闹时不能马上抱起,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好习惯,避免养成哭闹的习惯。
李玫瑾教授不同意这种观点。
她说,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无能期,儿童只能靠哭来表达自己的痛苦,此时,家长应该立刻抱起孩子进行安抚。
长期哭闹得不到安抚的孩子,他们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形成过度紧张的记忆,影响孩子的脾气秉性。
比如,生活中有不少“路怒族”、“键盘侠”,殊不知,他们“一点就着”的火爆脾气,恰恰源于父母的粗放式养育,在一岁以内自己的各种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喂养孩子要放在怀里,养育者的气味会让孩子感到温暖,食物、熟悉的气味会让孩子感受到舒服和快乐,有利于依恋关系的建立。
02
3岁-12岁 性格抚养
爱是一种营养,但不是全部,孩子从3岁开始,逐渐具有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时期。
三岁时, 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四岁时, 家长要教会孩子等待和自律;
五岁时, 家长要在诱惑训练中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孩子如何与他人分享;
六岁时, 孩子要在 体育 运动中,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3岁左右,孩子的哭闹已不是生理需要,而是心理需求。
那么如何制止孩子无理的哭闹?
比如孩子因为得不到手机,不能看动画片,在家里哭闹。
此时家长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抱进卧室,一对一笑眯眯地看着孩子哭闹。
直到孩子哭累了,家长可以起身离开去拿一个热毛巾给孩子擦擦脸,让孩子体会到对他的爱。
待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家长再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如果妈妈想看手机,爸爸不给妈妈,妈妈就像你刚刚那样哭闹,好吗?你已经长大了,有什么需求可以说出来,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李玫瑾提醒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特别要做到“四个不要”:
不要骂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闹中的孩子讲道理;不要离开孩子。
“对于哭闹中的孩子而言,家长的大道理仿佛耳边的噪音;
同样的,若把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里反思,相当于关禁闭,没有丝毫的教育意义”。
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父母的想法,与孩子建立民主的沟通模式。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到中学不爱学习,在课堂上坐不住,东张西望的,很是影响学习成绩。”
李玫瑾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大多从小都是跟随爷爷奶奶等祖辈长大的。
这是因为,老人的生活没有节奏和规律,“一会儿给孩子吃个红薯,一会儿带孩子去邻居家串串门儿,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变得分散。”
早年的没有节奏的养育会让人在成年后对自己缺乏控制力。
如何让四岁上下的孩子开始懂得等待和忍耐,从而培养自律意识?
选择一个轻松的周末,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商场里去挑选玩具。
孩子挑好后,家长可以说:“这玩具超出我们的计划,你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为什么去上班吗?30天才发一次工资,家里买所有东西都需要计划,你这个玩具要120元,但是按照妈妈的预算计划,我们只能买100元的玩具。如果今天买回家,我们下星期的菜钱就没有了。”
“如果妈妈这个礼拜辛苦工作加加班,下周末就可以把这个玩具买回家了!”
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提要求,因为要加班,你要早点上床睡觉,要乖乖吃饭,收拾自己的玩具
延迟满足会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除了买玩具,李玫瑾教授建议,孩子三岁以后,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时光让孩子坐在书桌前安静做一件事情,可以是拼图、绘画等。
三岁时坚持10分钟完成一幅画,四岁时每次坚持20分钟,等孩子六岁上学后,就能在3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集中注意力。
孩子五岁起,自我管理能力和与他人分享的能力也应该逐渐养成。
这时候,家长要适当利用诱惑训练来帮助孩子形成这样的能力。
1、巧克力的诱惑
准备一份孩子最喜欢的零食,比如巧克力。
设计一个 游戏 ,把巧克力分成三份,拿出其中的两份对孩子说:“宝宝,这两份巧克力都给你,你可以自主管理。如果你能做到今天吃一份,明天吃另外一份,那么明天妈妈再额外奖励你一份。”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首次掌握决定权,大多会把两份巧克力一次吃掉,自然拿不到第三份巧克力的奖励。
一个月后,当第二次做 游戏 时,孩子会吸取教训,按照计划品尝巧克力,逐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这是妈妈对你的考验,不要着急,长大后要学会等待”。
2 饭桌上的分享
自己小时候总是会在饭前准备好桌椅和碗筷,等家人都入座后,才会动筷。
父亲加班不能按时就餐,母亲一定会用干净的碗筷给他单独留一份饭菜。
最好的水果也会留给不在家的家人。
父母生活中的点滴的行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分享?
孩子从四岁就要多参与 体育 活动,培养吃苦耐劳。
3 运动中的吃苦耐劳
跑步可以锻炼孩子的呼吸和耐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
孩子在跑步中会上气不接下气,当过了这个阶段会发现没什么不良反应,这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工作特别难,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也不过如此”。
孩子在学游泳时,会非常害怕,觉得要死了,后来他会发现只要不放弃,一定能学会。
这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什么事情都是由不会到会,这个过程就是自己驾驭外界的过程,不能因为害怕就拒绝尝试”。
03
12-18岁 人格抚养
女孩12岁、男孩14岁起,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孩子进入青春期。
面对中学生,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比如,孩子进入初二后,家长就可以与孩子讨论未来的职业方向,至少提供给孩子五种未来职业选择。
在选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粗暴式的“管”。
电视剧《少年派》中,小主角林妙妙是个正值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林妙妙在文科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数理化却一塌糊涂。
她的母亲却逼着她把所有的科目都考及格
那么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学习困难怎么办?
李玫瑾教授的女儿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不理想,找了一位优秀的课外老师为其补课,但是女儿却直言自己数学不需要补,不如把钱另外花在英语和 历史 的学习上。
出于尊重女儿的意见把补习的重点放在了英语和 历史 两个科目上,最后在高考中女儿的英语成绩提高了50多分。
孩子对自己有最清晰 的 觉察,要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尊重孩子的节奏。
《少年派》中林妙妙和钱三一的懵懂的恋爱关系牵动着双方父母的心,让一向处事稳重的裴音跑到学校去找班主任、找王胜男。
这也反映了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对于恋爱问题的紧张和焦虑。
那么如何在青春期跟孩子探讨恋爱的话题?
李玫瑾在女儿初中时,曾用挑衣服的案例,教会女儿如何确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次,母女俩在商场里挑选衣服,走到第一家商铺,女儿看中一件衣服,李玫瑾鼓励她除了这件衣服,还可以到其他商铺再看看;在不断的逛商铺过程中,女儿在对比中发现了其他更中意的选择。
李玫瑾借此机会说:
“找对象好比挑衣服,中学就是第一家店,如果在中学时期就早恋,那很有可能看不到未来更优秀的男生了。”
女儿恍然大悟,从此养成了正确的恋爱观。
人的一生除了工作,还要有 健康 的身体、和美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情感 越丰富的孩子才越幸福,不要逼着孩子单纯地走向成功。
养育是对孩子的心理进行投入,这种投资是无价的。
通过投入让儿童记住养育者的声音、相貌、气味,形成依恋,是一种无形的心理资本,是孩子未来人生道路上一笔巨大的财富。
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需要从婴儿时期开始。虽然,一开始他们都几乎什么都不懂,可是接下来的一年 却是一个人一生中成长(包括身体)最快的阶段之一。从翻身、爬行到站立、行走,从吃手指头到自己吃饭,从只会哭泣到会发出指令(看到某个家人发出某种特定声音),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变化着。
如果做为父母能够积极引导,给孩子以肯定,他们做起这些事来一定会进步神速,并且乐此不疲地进行着。如果他们没有耐心,最可能受挫的就是爬行。父母刻意训练他们时不要把玩具之类的物品放置太远,否则他们一旦够不着,很容易就产生为难情况——哭,甚至会发脾气,让你最终把玩具挪到近的地方。
再大一些时,因为会爬会走,家人们为了他们的安全,不管他们听不听得懂,总是会“不要这个不要那个”的,让他们一旦刚想做什么时,就被说不可以,这个危险那个危险,于是他们就会把迈出去的那条腿缩回来。久而久之,可能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时就很难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们,看到陌生人时也会产生惧怕心理,一直往后缩,不容易在新环境中投入。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与肯定,日常生活中用肯定的表达替代那一堆冷冰冰的“不许、不肯、不要”。少一点打骂,多一点鼓励与肯定。
母女两个感情不和,那肯定是要做女儿的让步啦,肯定不要让母亲去让步的,母亲把你养大不容易,你一定要做好,你要是做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白孝顺为先,你最好先顺着老人,他如果是说错了你可以帮着他慢慢的改,你不要和他对着干,感情肯定是慢慢培养的,再一说你想一想他。杨大你多么不容易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