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写景的角度有哪些

古诗词中写景的角度有哪些,第1张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1、远近:通常是两联一句描写近景,一句描写远景。

2、动静:一句描写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比如陆游的《幽居初夏》“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3、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比如《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有时候和动静可以结合起来看。

4、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比如2011山东卷语文诗歌鉴赏储光羲的《咏山泉》中“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山泉的。

扩展资料:

写景的古诗:

1、李清照(宋代)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译句: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2、白居易(唐代) - 《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句: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3、辛弃疾(宋代)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译句: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4、纳兰性德(清代) -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译句: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5、李白(唐代)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译句: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考纲解读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

  

  命题规律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现结合2011年高考试题,从设题角度、试题考查等方面总结该考点的命题规律

  

  一、从设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如2011年北京卷《示秬秸》: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该题就是将内容、技巧、情感结合起来综合考查的

  

  二、从试题形式来看,有的表述为“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表述为“某个词为‘诗眼’,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如2011年辽宁卷《题郑防画夹五首》: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真题展示

  

  (2011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解析:第一小题考查“诗歌写了什么内容”,题目有两个要点,一是“哪三个方面”,二是“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因此答题时必须从这两个方面作答从“诗无敌”可知第一方面和高度评价着眼于“地位”,从“思不群”可知第二方面和高度评价着眼于“思想”,从“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可知第三方面和高度评价着眼于“诗风”答案可拟为: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第二小题要求回答“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关键要掌握标题中对“忆”字思念义的把握答案可拟为: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突破方法

  

  一、由“点”及“面”,挖掘诗歌意蕴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2011年天津卷李白的《骤雨》“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中的“卷”“吼”

  

  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都是诗中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句子,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出塞》《从军行》则显示此类诗歌应是“边塞”诗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答题就有了针对性再如回答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的“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一问题时,我们就可结合咏物诗的内容特点,写出“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之类的答案相反,如果忽视题目,有时便很有可能因思考失去着落点而盲目答题

  

  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平时备考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2011年重庆卷古诗鉴赏第(2)题:“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作答时只要抓住“沙鸥”这一“孤单漂泊”的意象来思考,就不难答出“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注释: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做是有效信息,包括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如2011年辽宁卷在解答“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注释所起的作用,因为注释(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不仅让我们正确地理解了诗歌标题的内涵,还准确地区分开了诗中的画境和真景

  

  二、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如2011年江西卷: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人乞祭余骄妾妇”化用了《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一典故这个典故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尾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

  

  练练吧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古诗赏析,可从这些方面来进行——

1、修辞和手法上的欣赏和分析。如用典,如比喻,如借古讽今等,可见诗人的表达之美。

2、炼字之赏。主要是抓住诗中某一词、字的妙处展开赏析。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可以开展炼字的赏析。

3、意境的赏析。诗中情感与景物描写的关系,形成的搭配,这些都可开展赏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