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文明礼貌教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好学生。自觉用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行为。为争创文明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过程:班主任发言:同学们,今天咱们班会的主题是“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大家都知道,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文明在你我心中是什么位置呢?现在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探讨研究一番。大家讨论,各抒己见:讨论: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你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该怎么办呢?总结:这是不少同学感到烦恼的问题。下面是如何应对冲突和避免争吵失控的方法:直接接触如果需要,可以约定时间、地点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在说话时不要用带威胁性的语言。如果你希望谈话保密,一开始就应该说清楚。永不放弃没有取得结果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你不应该停止沟通,而要准备做出让步和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责任自负要对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态度负责。不要怪罪怪罪别人或怪罪自己,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作用。如果想解决问题,就不要太看重已经过去的事。就事论事只涉及这次具体的问题,不要将过去发生的事情牵扯进来。注意聆听要善于听,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马上做出不满意、不同意的反应。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同样会尊重你。避免揭短揭短容易激化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公平协商解决问题要靠双方的共同努力。要本着公平的原则,认真协商,努力找出有利于双方的最佳解决方案。学会宽恕宽恕别人,意味着给了别人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活动总结:(班主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行为,贵在实践。文明就寝、文明就餐、文明用语、文明交往、文明聚会、文明上网,看上去都是日常学习、生活的小事,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少说漂亮话,多做实事,积极参加各种修身养性的活动,做到举止得体、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告别各种不良行为,坚持不懈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让文明常存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一年级语文文明礼貌教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年级语文文明礼貌教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好学生。自觉用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行为。为争创文明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过程:班主任发言:同学们,今天咱们班会的主题是“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大家都知道,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文明在你我心中是什么位置呢?现在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探讨研究一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以下从三个方面浅说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初步实践和思考。
一、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
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的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我在物理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认识以下两点:
(1)科学知识与技能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的。
案例让学生收集有关牛顿的资料,初步了解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认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充分了解,又发展了数学微积分的方法之后才得以完成的,绝不是单凭苹果落地就想象出来的。并且把这种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运用到学习物理中去。
(2)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观念时常回发生重大变化。变化与延续是科学的永恒特征,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知识内容的变化是对先前知识的修正。在短期内,与科学主流思想不一定吻合的新观念常常会遭到激烈的批评和偏见,受到科学上条条框框的排斥;但在科学界,验证理论,修正理论新旧代谢永无止境,这种持续不断的进程,使人们对世界事物运行规律达到日益深入的理解,但是不能达到绝对真理。其价值在于:它使科学家们提供值得信赖的解释和进行准确预测的能力不断提高了。
物理教学中通过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
二、在科学方法和能力方面培养
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基础,科学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实施步骤,来不得半点马虎与随意性,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实事求是是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核心。在物理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1)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首先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追求,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著名美籍华人女科学家吴健雄博士说过:“从事科学工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的毅力,就像着了迷似的钻进去;第二要十分机警,仔细地观察、分析,否则稍一马虎,机会就放过了;第三要坚持不懈,不达结果不罢休。”这里既包含了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科学方法与能力的体现。
(2)刻苦与成功不是完全的正比例关系,要想获得成功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
案例在“探索弹簧的弹力和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我作了适当改进,要求学生先大胆猜想:弹簧的弹力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同组成员交流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处理实验数据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此例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需要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提出问题需要大胆的想象,大胆探索,解决问题更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反复思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励学生敢想,敢于提出问题。一个好的学生不仅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与探究,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性基础。
三、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中培养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教学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事物的相关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用学到的知识认识自然,解释现象
案例组织学生参观小型火力发电厂,通过观察,思考发电的过程都用到我们学到的那些知识。
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能进一步认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关注科技发展
案例组织学生观看“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运行及返回的资料,结合超重与失重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通过多媒体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太空宇航员日常生活与地球上的不同大都是因为失重引起的。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学生成长和解决复杂问题和抽象现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物理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科学素养是否真正提高,最终会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当今是科学和技术的世界,人类的未来极大地取决于人们应用科技的程度,进而取决于人们所受教育的有效程度。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少数人培养成科学家,而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科学素质的人。
解惑平台:此目标让学生在已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通过独力思考,对历史事件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为实现此目标:一、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师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与相互启发的关系;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三、要求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善于选择,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四、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和内心选择,尊重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的权力,善于启迪,引导他们对历史事件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案例:评价商鞅变法学习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后,组织学生讨论“商鞅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商鞅个人经历及变法的有关活动。同学阅读。生: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也可以说是历史上一场封建化运动。(展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组织辩论:学生在辩论中,体会到商鞅变法的巨大阻力和当时斗争的激烈。)师:由此可知,商鞅实施变法的全过程,都遭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变法在艰难和波折中前进,最后导致了商鞅的个人悲剧。(分组讨论,然后同学举手发言)生:他“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封建制度。所以尽管他个人不幸,他的改革是成功的。生:商鞅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发展了小农私有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所以说变法是成功的。(学生兴奋不已,争先恐后)生:我也认为是成功的。因这项政策是“富国富民”政策,它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能虎视东方,“倾邻国而雄诸侯”,为百年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进而使秦朝走向辉煌。生:但“重农抑商”政策,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是他的失败之处。生:商鞅变法确实富国强兵,但商鞅得罪人太多。他不仅触犯旧贵族利益,遭顽固势力反对,他还制定严刑酷法,加重了劳动人民的痛苦,使老百姓积怨甚多。特别是得罪太子(即后来的秦惠王),以致最后惹来杀身之祸,落个五马分尸的下场,太失败了!看来他既聪明又愚蠢。(大家一脸愕然)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选择,这也反映了当时斗争的激烈。当然这对秦后来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外,评价一场变革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意犹未尽,继续举手,积极发言)生:“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新法未被废除,这表明商鞅能够与时俱进,他的变法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潮流,并赢得了民心。这是他的成功所在。(学生鼓掌,气氛热烈)生: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但摧残了文化。生:从当时看,值得肯定。因要更好地执行变法,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排斥儒家。(学生在兴奋中交流各自的做法)……师:归纳总结:商鞅变法触动旧贵族利益,遭到他们反对,最终商鞅被车裂而死,说明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阶级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变法取得巨大成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变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商鞅变法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有消极影响。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应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所以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古人的。案例点评: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开放课堂,让他们亲自体验、感悟历史,然后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作出正确的评判。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去内化知识,升华所得。这种交流与互动,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整堂课,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他们是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在激情中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转变角色,走进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帮助者和同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
情感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可分为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美的情感。
态度是在一定情景下个体对人、事或事件,以一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由认知成分(对态度对象信念或真实知识)、情感成分(对人对事的情绪反映)和行为成分(对客观事物的外显行为)构成。
价值观是人们对某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一方面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成为主体判断客体价值大小,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思想根据。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以接受、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为连续体;以兴趣、态度、欣赏、价值观和适应等术语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将兴趣、态度、欣赏、价值观和适应作为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内容。可以说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情感上构成。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情感态度是中学生数学学习精神的重要支柱。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态度目标往往受认知目标的冲击而流于形式。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着情感态度和认识学习数学学科的价值倾向。
一、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是推手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作为数学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商因素,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我敞开诚恳宽容的的胸怀,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我以积极的敬业精神、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推动学生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因此,数学课堂也应富于生命激情、人性化和生活化,才能将积极的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正确情感态度。
二、用美的情感催生学生的学习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英国数理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人们常说:有目标像百米赛跑,无目标像沙滩散步。
在教学上,我用美的情感催生学习目标。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影。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后,我布置给学生一份特别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观察一角的街景,从中去发现一些熟悉的数学图形,并让学生归纳:有哪些图形是相似的?又如:在《轴对称变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讲在美丽的校园里,哪些叶子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室里有哪些也是对称的图形,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再如:在学习《圆的基本知识》时,我把圆同描写太阳和月亮的优美诗句、声音与色彩以及数学史上对圆的美学认知的发展历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利用网络搜集将生活中的圆展示出来,如:当小雨滴落在双龙湖面上荡起的涟漪,那种震撼的美,学生屏息凝神,看呆了,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的美。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感兴趣?新课程提出的情感目标也就落实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
美是艺术的一种追求,也是数学中一种公认的评价标准。必须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数学是美的。达芬奇说:“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一切符合黄金分割值的图形都是最美的图形。”所以,我在讲授“黄金分割”的知识点时,跟同学们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体形是否标准?你们回家用尺量一下自己上下身的值,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明天学习黄金分割了之后,便可以得到答案。”同学们被这一“黄金分割”所吸引,主动积极地去预习这一节课,真正达到了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在讲应用题时,我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这富有秩序的设置和乘法的美,从而使美的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有人说:“学习犹如一架梯子,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另外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因此,学生只要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情感,就能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我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充满信心。
三、用积极情感态度夯实学生自信心
“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自信心是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成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美国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爱迪生在回答别人他成功的秘诀时常说:“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所以,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学生自信的培养,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夯实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在学习中能得到成功。
四、用爱的情感态度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更需要教师的赏识。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切忌用主观的喜好来判断学生,而要学会“蹲下来看孩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无爱则无教育。”学困生就象受伤的花朵,更需要教师格外的扶持和关心、爱护。如果教师对他们冷淡训斥、歧视甚至放弃,只能促使受伤的花朵过早枯萎和夭折。相反,教师如果信任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爱护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热情便会油然而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的人视挫折为成功的踏脚石,并将挫折转化为机会;消极的人视挫折为成功的绊脚石,任机会悄悄溜走。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使学困生有机会表现自己,使他们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情感态度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因此,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情感态度的“主阵地”。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自己对数学最真诚的热爱、最睿智的领悟、最诗意的诠释引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数学王国,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美好的情感,让学生都欣赏并发现“数学美”;并用数学的“美”提升学生心灵美,规范学生行为美,滋养学生道德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以培养呢?
首先,我觉得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其次,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再者,教师要言传身教,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实施。
一、注重文本的朗读与感受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朗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除朗读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其他阅读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首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而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音乐朗读,学生相互点评朗读。整整一堂课,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在朗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度赞扬和深切缅怀之情。在第二节文本阅读课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表达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独特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得到了培养。
二、重视文本的阅读与体验
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那么阅读同一文本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情感反应。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蕴藏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为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1表情感染
小学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小学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朗读时面部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手势中的握拳摆手等等,让学生在你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中景界,身临其景般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2语言感染
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每次,我在读课文时,教室里静得出奇,学生都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读完一篇课文,学生总会情不自禁地鼓掌。每每
我都会陶醉其中。
3画面渲染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能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4实物演示
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阅读《看花灯》时,我问学生:“课文中都写了哪些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把正月十五灯展的各种花灯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
5表演体验
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引进体验教学思想,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达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人,妈妈,售票员,路灯管理员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学生们眼眶里噙满了眼泪,伴随着一片呜咽声。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总之,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一定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这样才能拨动学生阅读的情感之弦。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培养,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担负起这神圣的使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