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有几次

全球疫情有几次,第1张

4次

    第一次:黑死病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黑死病起源于中亚地区,是蒙古军队攻打黑海的卡法时传入欧洲的,之后就迅速蔓延整个欧洲,几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种病在当时基本没有治愈的可能,患者皮肤会出现很多黑斑,死亡率也很高,而且死亡的时候非常痛苦,所以欧洲人称其为黑死病。

黑死病大流行发生于1347年,当时意大利南部西西里群岛的劳工们像往常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憧憬着幸福生活的他们却不知道疫病已经找上门来。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这些劳工身上的皮肤开始发黑,组织出现坏死的现象,并且感染疾病的劳工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治疗药物,这种可怕的疾病开始在欧洲大陆疯狂蔓延。起初,劳工们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皮肤变黑是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磕碰所致,时间一长就自动消失了。但当人们因感染这种疾病去世后,人们才开始感到害怕。他们不知道自己患上了什么病,只好找到当地医生看病,但医生对此束手无措,开出的各种药方都难以抑制病情的传播。当医生也感染疾病后,意大利南部的人们开始恐慌了,“黑死病”这个可怕的名字也逐渐传播开来。

由于那时候的科技比较落后,人们防疫的意识淡薄,所以爆发之后三年内横扫整个欧洲,在接下来的20年内造成2500万欧洲人死亡,这相当于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在此之后的300年间,这种病反复几次出现,前后有2亿人死于这种瘟疫。

到了十九世纪初,人们从多年研究经验中发现了黑死病的传染源。原来这种病是由鼠疫杆菌引发的,这种病菌广泛流传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可以通过鼠蚤叮咬的途径传播给人类。即使人们及时将病患隔离起来,但老鼠却在地面乱窜,不断将疾病传染给人类。科学家们想要研究出有效的抗生素和治疗药物,但多年过去仍一无所获。

当医学界一筹莫展的时候,1910年,黑死病又突然袭击了中国东北地区。像当初在欧洲流行的疾病一样,此次黑死病的传播速度十分快,在短时间内就造成数万人伤亡。人们都知道黑死病是高致死率的大流行病,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就在焦虑万分的关键时刻,一位年轻的医生主动请缨,希望能到疫情最严重的东北抗击疫情,他就是伍连德,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同胞。

当清政府知晓伍连德的想法后,便立刻任命他为总医官。通过研究,伍连德发现袭击东北的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主要通过唾液进行传播。为了有效遏制病毒传播的途径,伍连德发明了口罩,让人们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以此来降低感染的风险。此后,黑死病的传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减缓。

随后,伍连德遇到了工作进程中最大的问题,无论怎样劝导,百姓们不愿焚烧感染疾病的尸体。伍连德只好上书朝廷,希望朝廷能下达相关指令。当时的清政府也十分犹豫,在权衡利弊后,下令协助伍连德焚烧尸体。在伍连德的带领下,这场持续了半年的黑死病最终没有在中国继续蔓延。

第二次:天花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天花几乎跟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的疤痕,公元前6世纪,印度发生天花大流行。天花在欧洲中世纪也留下阴影,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位“麻脸”,甚至连至高无上的国王也难逃厄运。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国国王约瑟一世、俄国沙皇彼得二世都是死于天花。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达15亿。

随着欧洲殖民地的发展,将天花传入了美洲,这次的爆发几乎让整个印第安人灭绝。当年美洲大陆上差不多有3000万印第安人,后来因为殖民者的屠杀以及天花的爆发,最后就剩下了不到100万人。

天花在中国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天花从印度经越南带到中国。晋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描述了天花的症状和流行情况,以后中国各代典籍中都有天花流行的记载。从历史上看,唐宋以后,天花患者在中国逐渐增多,明代以后流行范围更广。相传清代顺治皇帝、同治皇帝都是感染天花而死,康熙皇帝为避免感染天花,不敢与其父顺治皇帝相见。

在防治天花方面,中国古代中医迈出了第一步,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据史料记载,早在11世纪的宋朝,中医就开始应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唐代孙思邈根据以毒攻毒原则,提取出天花患者疮中脓汁敷于皮肤的办法预防天花。1742年,在清政府命人编写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中介绍了4种种痘方法,其中,以水苗法最佳,旱苗法其次,痘浆法危险性最大。20世纪70年代后,天花在中国停止传播,80年代,天花在全世界被消灭。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消灭的唯一的一种传染病。

第三次:霍乱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的传染病,是由污水中的细菌造成的。自古以来,印度恒河三角洲是古典生物型霍乱的地方性流行区,有“人类霍乱的故乡”之称。据历史记载,霍乱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共有七次大流行,1817年,霍乱第一次在印度加尔各答地区大流行,导致大量人口死亡,被后人称为印度霍乱。印度霍乱病菌被英国商船带到世界各地,导致的死亡人数无法估量。仅仅印度,在100年间就死亡3800万人,欧洲则仅在1831年就死亡90万人,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曾五次爆发霍乱,死亡人口超过37万。

自1961年5月以来,霍乱疫情第七次大流行已经持续了60余年,1964年霍乱传入亚洲,1970年传入非洲大陆和少数欧洲国家,1973年传入北美洲和大洋洲,1991年霍乱袭扰了拉丁美洲,2020年2月15日,霍乱疫情又在埃塞俄比亚境内肆虐。目前,霍乱仍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霍乱作为世界病,多发于贫困地区,那里卫生环境差,民众饮食卫生无法得到保障,助长了霍乱病菌的滋生。现在,每年全球也有300万到500万人感染霍乱,死亡人数超过10万。

人类虽然已经与霍乱抗争了 200 多年,但霍乱未被彻底消灭,仍对人类健康具有威胁。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制定了终止霍乱的全球规划图,要求在国家层面实施新的全球霍乱控制战略,到2030年,各国霍乱人数减少90%,至少20个国家可以在2030年之前消除该疾病的传播,防治霍乱任重而道远。

第四次:西班牙大流感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森军营,军营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的医院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来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的周末,这个军营里已经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3月份,美国远征军乘船将流感带至欧洲前线,欧洲各国参战军队逐渐全部被感染。到了5月,有超过100万德军染病,每天都增加好几万人。此时法国发动反击,德国士兵在流感和英法美的联合攻击下痛苦不堪,不得已输掉了战争。

德国参谋在给德皇的报告里说,德国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流感失掉了战争,但实际上,英美双方也饱受流感的困扰,甚至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也染上了流感卧床不起。但因当时整个欧洲打成一团,参战各国都进行新闻管制,所以大家都以为只有自己的士兵患了病。

而此时的西班牙由于持中立态度,对国内管控较松,人员流动性很大。这直接导致西班牙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约800万人)感染了流感,此次流感也因此有了一个非常具有地域特征性的名字:西班牙流感。

全球疫情又严重了吗:

全球疫情没有又严重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3年1月7日全球疫情数据,累计病例超663亿,累计病亡超670万!|全球

1

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美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累计确诊病例103073819例(103亿例),累计死亡病例1121059例(1121万例)。 截止北京时间1月7日7时45分,美国较前一日新增

2

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日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累计确诊病例30044377例(30044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589

3

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韩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累计确诊病例29473834例

我相信楼主问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可能是疫情前就安排好了行程,甚至连机票都订好了,也可能是他想看看五一出境游是不是最便宜,或者是国内真的没有什么好去处。但是,作为一个15年的资深游客,他只想非常诚恳地说三个事实。至于要不要坚持,楼主自己把握:

1国外的疫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到30日17时,全球疫情感染人数超过1万人的国家有36个。此外,许多国家的检出率非常低,甚至出现了不人道的行为,如群体免疫如美国和瑞典。有多少人能在接触新冠肺炎病毒后存活?什么这和使用生物武器有什么区别?

仔细看看世界地图。安全区在哪里?如果真的有安全的地区,也就是中国,旅游是没有问题的,尽量不要出省。跨省风险还是很多的,关键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出境游什么时候开始?乐观估计2021年,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转折的迹象,基本上每天都在增加6万人以上。只有每天零星增加人数,才能重启出境游。目前旅游业看不起出境游。

3什么时候出境游最划算?当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旅游组织、国家文旅宣布开放出入境时,你马上就可以参团,推广力度最大,你玩得最开心,因为当时破冰之旅的接待标准也很高。你可以以同样的价格享受优质的服务。

更多问题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随意交流。

306万人。截止2023年5月23日,2022年全球新冠一日增加214528例,达到630387858例,全球疫情共死亡306万人。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是生存的反面。哲学上说,死亡是生命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8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