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第1张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其实就是双相情感障碍加躁狂症,因此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比普通的躁狂症更加严重,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是越早治疗越好的,不要一直拖着,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的相关知识吧。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能治好吗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有些是同时存在的,那么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能治好吗?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能治愈。只要进行合理而又规范的治疗是可以完全治好的,出现这种病情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心理疾病导致的,所以平常的时候患者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精神压力,凡事要看开一点,还可以和家属多谈谈心,交流一下,释放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心理治疗的主要方式是心理教育干预,认知行为治疗,以及家庭治疗等,主要是针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开解,帮助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控制情绪,避免出现过激的反应和行为,这种治疗一般需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对于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在治愈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还要继续接受治疗,避免反复。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的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症状不一,具体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的表现有肢体活动增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发作时往往较之正常人表现出明显的肢体活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不合乎情理的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如果患者为学生,则往往在上课期间左右移动、活动频繁以及眼神四处飘忽。

本身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意思是既存在有抑郁的表现,又存在有躁狂的表现。抑郁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兴趣精力减退,愉快感缺乏,持续达到两周以上。躁狂的主要表现是兴奋,话多,情绪高涨,主动言行增多,病理性意志要求增强,达到一周。如果在患者的病程中两种情况都有,那就考虑双相情感障碍。明确诊断,要及时治疗,以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为主。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能治愈吗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治疗有一定方法,那么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能治愈吗?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通过规范治疗能治愈。建议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应立即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咨询、诊断、治疗。可以给予碳酸锂、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等抗抗躁狂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

注意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症发作时,患者可能表现出现异常的焦虑或者情绪低落。患者可能出现明显话语减少、不愿参与社会性活动以及眼神、面部表情呆滞。情绪高亢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发作时的特征,患者通常情况下比常人兴奋,容易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过程中语速不自觉加快、语调起伏变化较大,从他人视角观察往往发现患者眼睛炯炯有神、面部表情丰富。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多久恢复自知力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的自知力是有问题的,通常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多久恢复自知力呢?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治愈就能恢复自知力,没有具体时间,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善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应错误,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分析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哪些状态和表现属于正常,哪些属于病态的能力。

因此自知力完整的患者通常能够认识到自己患了病,知道自己需要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自知力的完整程度也不同,并随病情变化。

双向情感障碍是可以控制的,并很好的恢复社会功能。但是几乎不能治愈。

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式非常单一:就是服药。

请不要相信顿悟人生的大师半仙。包括心理咨询行业的知名大师。

服药是最有效的控制手段。但是服药并不能完全解决双向情感障碍困扰者的所有问题。

在基本情绪恢复到可控制的范围后,有很多方式需要介入到治疗中。

首先,是兴趣培养。

人的情绪能力是有限的,我们通过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的方式,获得好的情绪,用好的情绪体验占领我们的大脑,让大脑处于一个较舒适的状态。这个相对最容易,也最好操作。

其次,是适度的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能够让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较好的状态,多巴胺内酚酞的哗啦啦分泌一大堆,会让我们感觉幸福和快乐。这需要一定的毅力,如果这个做到了,我甚至认为,你的生活状况要比以前好一倍还多。

再次,尝试获得更多的人际支持。

保持人际关系是让我们社会功能不断得到训练,不停保持运作的一个方式,我知道很多被发现双向情感障碍的人,是由于一段时间,没有良好社会关系,才大规模爆发的。

我理解是,在社会环境下,我们的超我能够经常保持觉察清醒的状态,让我们时刻提醒,在什么环境做什么事情,对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比较合适。这种惯性的行为让我们能够相对较好的保持生活正常化。

然后,选择一份有价值感的工作。

其实这个我也很矛盾,一方面从照顾双向情感困扰者的角度,保持工作,能够保持社会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这为回归正常提供好的心理素材和指导。另一方面是从困扰者同事的角度,同事们可能要负担更多的情绪压力,这对他们有些不公平。

最后,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心理咨询。就不加粗了。

心理咨询在双向情感治疗的过程中是一个比较好的补充,但不是治疗的主体。我理解中,心理咨询,就是沙漠里的道标,航海中的灯塔,时刻提醒我们,一个好的客体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回到好的生活中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支撑点。

首先解释一下双向情感障碍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类疾病主要特征为躁狂/抑郁交替发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主要特征为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我想了解的是楼主所提的双相发作哪一种循环的周期是多长整个过程中是一躁狂为主还是以忧郁为主

一般要治愈某类疾病,我们首先要知道诱发它的原因,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造成双相情感障碍有几个因素

1、心理因素这是双向情感障碍产生的根源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外界压力/负面情绪等各种因素都要经过患者内心的过滤和处理,最终出现双向情感障碍一定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所以在治疗双向情感障碍时帮助患者打开心结,提高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2、认知因素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常会表现出对某些事物的认识态度不成熟这些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往往和实际年龄应有的对生活的认知程度不想匹配,因此遇到挫折或不如意后往往会有想不开的情况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问题

3、人格因素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大都具有较为相似的人格特征主要的就是情绪不稳定/环境适应能力着,遇事急躁,自我为中心,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发病前常有心境良好(喜悦、乐观、自信、自负、急躁)和心境(忧愁、悲观、自卑、少语、乏力)交替出现频率快的因素

楼主提出的治疗此病需要多长的时间,我认为首先需要结合病情(前面我提出的那几个问题)到门诊由专业的医生诊治,然后看是否需要配合一定的药物参与治疗,最重要,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患者本身对于该病的认识,同时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对患者治愈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

由于情感障碍的覆盖面太广,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双相情感障碍,这里就特地详细写一下双相情感障碍。 内容大部分是从研究论文上(Anderson, Haddad & Scott, 2012)翻译摘录,内容基本涵盖了大家想要了解的各个方面(我手都打断了,而且用了一大半下午看论文的时间和部分晚上疯狂打牌的时间_(┐「ε:)_),希望对想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或想解决对双相情感疑惑的人们有帮助。

正题

双相情感障碍,最初也被称为躁狂抑郁症,是最难控制的精神类疾病之一。 尽管它也被与天才,创造力相联系,但是它对病人生活的负影响是巨大的,近20年来超过6%的病人死于自杀。

躁狂 (mania) 通常在情绪上升严重并且维持或者伴随着其他精神症状,引起明显的行为功能混乱的时候被使用。轻躁狂则在病状相对较轻的时候使用,并且病人通常不会注意到需要寻求治疗,但是,轻躁狂可以发展为躁狂。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是反复阶段性发作的情绪波动以及抑郁,同时伴随着行为方式以及能量的变化,影响着认知,生理以及行为症状。

I型双相情感障碍中表现为情绪的起伏(抑郁)以及持续性的躁狂,II型双相情感障碍则主要为抑郁症状,伴随症状较轻的躁狂(轻躁狂)。

抑郁症状通常在情绪起伏时更常见并且持续时间更长,同时伴随内源性的轻度症状,是引发大部分消极情绪的原因。

其他的精神疾病,比如焦虑症,酒精和药物的滥用或错用也很常见。

自杀以及各种自然因素(比如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

治疗通常为药物和相辅的精神治疗相结合。不管是严重发作阶段或者是维持恢复阶段,治疗都会根据躁狂或抑郁情绪哪方占据主导来制定方案。

谁会患双相情感障碍?

最近的覆盖11个国家的全球性调查3表明患病人群的年龄中位数为25岁3,患病率则为 06%(I型双相情感障碍,男性人数居多)和04%(II型双相情感障碍,女性人群居多)。轻微症状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位14%。美国的患病率最高,一次为10%,11%和24%。 青春期前的躁狂较为少年,通常来说,青年时期的情绪障碍会在成年后发展为抑郁以及躁狂 (Duffy et al, 2010)。

什么导致了双相情感障碍?

I型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率为075,大部分为常见等位基因变异导致,并且一部分基因与精神分裂的基因相重合 (Sullivan, Daly & O'Donovan, 2012)。 基因的显性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相影响导致。儿童时期遭受物理或者性虐待的话发病率为正常人群的2倍,并且发病更早症状更为严重 (Etain et al, 2008)。生活经历或者长期的压力也是引发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Martinowich, Schicesser, & Manji, 2009)。

什么使得双相情感障碍如此具有挑战性?

同时伴随其他精神类疾病,其中以焦虑症最为常见。超过1/3的病患,尤其是发病较早的病人,同时有酒精或者药物紊乱障碍。

并且,相较于其他疾病阶段,严重的病患通常对患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而且易拒绝治疗,这给治疗增加了极大难度。躁狂时的暴力行为也会对他们造成危险并会引发犯罪行为。 相反,轻躁狂却经常逃出了医疗系统的注意,即使被发现,也易被拒绝接收治疗。因为病患易将这种轻躁狂看做是积极的并与个人充沛的精力和创造力相联系。

当病患因为抑郁症状寻求治疗时,之前的躁狂发作经常不背发现。因此确切的诊断可能会被推迟数年,这间接导致了无效的,有危害的治疗。从抑郁症到双相情感障碍的“转变几率(conversion rate)" 大约为每年1%, 而且未被发现的双相情感障碍在对抗抑郁药物无效的抑郁患者中发生的概率更高。

快速循环状态(rapid cycling, 每年4次或者更多的情绪发作)是病情严重性与治疗反应不佳的标识。 即使病人处于正常状态,轻微到重度的认知能力减退,比如语言学习,记忆力,和行为能力也会出现并且引起功能缺陷。

蓄意自残行为-- 与抑郁,混合症状,精神错乱,物质滥用联系尤为密切,在30-40%的病患中出现。在最近的大型调查中,在中位年龄18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的自杀率为78%,女性的自杀率为48%,比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还高。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被诊断?

最关键的诊断因素为轻躁狂或躁狂的发病历史。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的易怒情绪可能被躁狂覆盖,精神症状也可能被误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状。所以诊断需要极仔细的过往病史了解并且进行精神测试,并且与其他相关资料相结合。同时,情绪的波动可能被忽视或者不被上报。 轻躁狂也可能被忽视,病人可能只会在反复发作或者有不良影响,他人施压的情况下菜去寻求医疗帮助。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共同点也会导致其被误诊,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状非常相近,由于ADHD更为普遍,所以在确诊双相情感障碍时必须确定病人有明显的情绪发作(躁狂,欣快)阶段。精神分裂也是如此,因为其病症与情绪波动联系很大。

为了避免误诊,在儿童和青年的诊断过程中,需要有明确地躁狂发作并且有明显的欣快情况(不只是易怒)和发病阶段 (Novick, Swartz, & Frank, 2010)。

对于大多数人群,个人量表,比如情绪障碍问卷,或者轻躁狂量表可以帮助了解之前的轻躁狂和躁狂症状。

怎么分辨双相和单相情感障碍?

如果不考虑病史,个人因素的话两者很难被区分。一个研究总结了两者的特点,如下(Mitchell, Goodwin, & Johnson, 2008)

I型双相情感障碍特征:不寻常的抑郁症状(轻躁狂,食欲增强,感到虚弱麻痹无法行动);情绪不稳定;精神病特征或者病例上的愧疚感;心理行为上的迟缓;较早的发病时间(<25岁);多次发作的抑郁;具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家庭病史。

单相情感障碍特征:睡眠减少或是失眠;食欲减退,体重减低;正常或增加的活动频率;身体出现问题;较迟的抑郁发病(>25岁);抑郁发病阶段较长(>6个月);没有家庭病史。

如何控制双相情感障碍?

急诊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并且减少病患对自己或是他人的伤害行为。长期治疗目的在于预防未来的发作并且帮助病人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增强身体健康,减少自杀几率。在躁狂或轻躁狂与抑郁症之间循环的病人尤其难治疗,在急诊中,稳定情绪是最为关键的治疗要素。

药物在轻度病症中的药效并未很好的被证实。特殊的精神疗法在减少复发,治疗抑郁情绪和增强机体功能方面非常重要。其他重要的方面包括与治疗医生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持续的治疗与关注,记录病情状况等等。

由于在如何治疗同时发作的精神类疾病(如焦虑症)方面缺乏足够的证据,通常的流程为稳定情绪然后仔细的治疗特定的疾病。

什么药有效呢?

大部分研究局限于治疗躁狂和双相情感障碍上,在轻躁狂和轻微情绪波动上证据则较少。大部分药物对某一极的病状更为有效,所以病人在“情绪稳定”阶段时(通常会被推荐使用锂或者一种抗惊厥剂)可能不会被同时治疗其他病症。

精神心理疗法扮演了什么角色?

目前尚没有确切的证据能表明选择哪一种疗法。各种疗法都有其特定的疗效,但是都需要与医生的了解程度,病情状况,病人是否遵守疗程,病人的生活作息等等来具体确定。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病人认识和解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家庭疗法则注重于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应对方法上;人际关系与社会疗法则注重于解决人际关系以及日常交际的问题;心理知识教育则给病人提供了了解自己病情的机会,有益于病人自我调整与治疗。同时有证据表明认知矫正(通过行为训练来增强认知表现)不仅对双相情感障碍有作用,对精神分裂患者也有作用 (Anaya et al, 2012)。现今的挑战为如何去根据病人的需求来结合合适的治疗方式。

什么时候应该去寻求医疗帮助?

在出现严重病情的时候,需要去寻求专业的情感障碍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帮助,以治疗严重的病状,控制以及减小危害,进行确诊,提出或者审视长期的治疗计划。

在以下情况中,病人需要接受专业看护:当病人在医疗服务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困难;有频繁的复发,对病情掌控力弱,或者持续的症状发作;有严重的其他精神症状发作,比如焦虑,酒精或药物滥用;需要控制自杀情况或者控制对他们的危害性。

病情稳定的病人需要在以下情况寻求专业看护:准备怀孕或者已经怀孕;对于治疗产生副作用或者需要更换药品;准备更换或者停止治疗;要求与专业医生进行接触。

情绪的波动如何控制?

躁狂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以减轻危害并且提供治疗。这有时需要强制性的介入,严重的行为紊乱可能需要被使用抗精神药物或者苯二氮或者两者并用。安静的环境需要被提供以排除外界刺激。轻度的躁狂可能通过专业机构的互助小组来治疗。

第一步需要了解任何发病原因比如药物停用,突然的生活刺激等等。处方的抗抑郁药需要被停用因为可能导致情绪波动。任何疗法在过往病史中的效果和耐受性需要被审视 (Goodwin, 2009)。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躁狂的第一方案,尤其是在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多重治疗的元分析研究表明 (Cipriani, et al, 2011),抗精神病药物,锂,抗惊厥和癫痫药和立痛定的药效比安慰剂更强。最有效的药物为氟哌丁苯(haloperidol),利培酮(risperidone)和奥氮平(olanzapine);所有的都比抗惊厥药物有效,同时氟哌丁苯也比锂更有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和喹硫平有更少的弃药可能。

如果将药物相结合疗效也会更好。研究表明 (Smith et al, 2007) 抗精神病药物与锂或者抗惊厥要相结合比单一的锂,抗惊厥药物或者精神病类药物疗效要好很多。苯二氮(Benzodiazepines)可能在短期会被用于治疗冲动行为以及失眠,但其本身缺乏抗躁狂的特性。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抑郁如何被控制?

对于躁狂来说,需要解除处方药并且审视治疗病史。从病史中选取合适的药物并且防止药物导致的情绪波动。研究表明25, 奥氮平和奥氮平与氟西汀(fluoxetine)的混合疗法是非常有效的。并且有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病患中药效与安慰剂差不多 (Sidor & Macqueen, 2011)。 抗抑郁药物需要与抗躁狂药物相结合来减少情绪波动的几率。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也是一种选择因为其不易引起躁狂发作。除非病史表明持续使用抗抑郁药物对病人有疗效,建议考虑在抑郁症状解决后停用抗抑郁药物 (Goodwin, 2009)。 同时,考虑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治疗。

在分娩阶段的双相情感障碍女性有什么不同?

如上文提到,分娩阶段患者需要去寻求专业看护。一个大型研究发现23%的女性患者在分娩阶段会发生复发, 在产后几率更高,为52%,大部分复发症状为抑郁 (Sharma & Pope, 2012)。 如果情绪稳定剂停用,几率还会上升,研究表明相较于继续服用情绪稳定剂的孕妇复发概率为30-37%,未继续服用稳定剂的女性复发概率高达85-100%。锂和抗惊厥药物会提高婴儿畸形的概率,抗惊厥药物导致畸形的概率最大,并且会导致神经发育的延缓。所以这类药物在孕期是被禁止使用的,如果使用,需要考虑避孕措施。其他药物也相似,如锂需要在产科医生的监督下使用,如果可能,在前3个月避免服用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是孕期的一个用药选项,并且认知疗法在抑郁患者中是最被提倡的 (NIHCE, 2006)。同时,在哺乳阶段,锂,奥氮平,拉莫三嗪是被禁用的。

如果治疗没有作用怎么办?

在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审视诊断并且尝试去了解并发疾病,比如药物或酒精滥用,不配合治疗(将近半数双相情感障碍没有按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根据专业医生指导加大药物剂量或者更换替代药物。同时配合配合精神治疗并且将环境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有研究表明ECT(电击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单项情感障碍具有疗效,ECT也是抑制躁狂的方法之一,在药物治疗无用或者病情相当严重时可以采用ECT。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预期是什么样的?

大部分病人在发病后第一阶段康复,但是大约80%在5到7年内复发,大部分病人在20年内有过3次以上的发病经历 (Wittchen, Mhlig & Pezawas, 2003),同时有持续到老年的危险性。在长期的跟踪研究中,26-32%的时间中,病人经历中度到重度的功能缺失。病情加剧与功能缺失在病状严重,发病较早并且有认知功能减退的病人中更为明显 (Treuer & Tohen, 2010)。治疗会在发病的早期更有效果,早期的干预和长期的治疗尤为重要。尽管如此,大部分病人还是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有完整的健康的生活,但是同时,他们也需要关注并且控制会引起复发的因素。

关于对于是否应该使用精神类药物的疑惑,请看我之前的一个相关回答。

怎样评价抗抑郁药以及它的安慰剂效应? - 叶赌徒的回答

谢谢阅读:)。这篇文章可作为参考了解用,具体的治疗以及诊断还是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References

Anderson, IM, Haddad, P M, & Scott, J (2012) Bipolar Disorder BMJ 345: e8508 (原文)

Duffy A, Alda M, Hajek T, Sherry SB, Grof P Early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J Affect Disord 2010;121:127-35

Sullivan PF, Daly MJ, O’Donovan M Genetic architectures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the emerging pic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Nat Rev Genet 2012;13:537-51

Etain B, Henry C, Bellivier F, Mathieu F, Leboyer M Beyond genetics: childhood affective trauma in bipolar disorder Bipolar Disord 2008;10:867-76

Martinowich K, Schloesser RJ, Manji HK Bipolar disorder: from genes to behavior pathways J Clin Invest 2009;119:726-36

Novick DM, Swartz HA, Frank E Suicide attempts in bipolar I and bipolar II disorder: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evidence Bipolar Disord 2010;12:1-9

Mitchell PB, Goodwin GM, Johnson GF, Hirschfeld RM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bipolar depression: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Bipolar Disord 2008;10:144-52

Anaya C, Martinez AA, Ayuso-Mateos JL, Wykes T, Vieta E, Scott J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gnitive remediation for schizo-affective and affective disorders J Affect Disord 2012;142:13-21

Goodwin GM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reating bipolar disorder: revised second edition—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Psychopharmacology J Psychopharmacol 2009;23:346-88

Cipriani A, Barbui C, Salanti G, Rendell J, Brown R, Stockton S,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antimanic drugs in acute mania: a multiple-treatments meta-analysis Lancet 2011;378:1306-15

Smith LA, Cornelius V, Warnock A, Tacchi MJ, Taylor D Acute bipolar ma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therapy vs monotherapy Acta Psychiatr Scand 2007;115:12-20

Sidor MM, Macqueen GM Antidepressants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bipolar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Psychiatry 2011;72:156-67

Sharma V, Pope CJ Pregnancy and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Psychiatry 2012;73:1447-55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Bipolar disorder: the manage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in adul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CG38 2006 Bipolar disorder: The manage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in adul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Wittchen HU, Mhlig S, Pezawas L Natural course and burden of bipolar disorders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2003;6:145-54

Treuer T, Tohen M Predicting the course and outcome of bipolar disorder: a review Eur Psychiatry 2010;25:328-33

首先开门见山地告诉你,双向情感障碍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主观上感觉记忆力下降是由于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状态下所导致的思维迟缓,情绪下降,注意力下降等因素所导致的一个错觉。

双向情感障碍又叫躁狂抑郁症,它分为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这是两个几乎完全相反的状态,所以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在躁狂状态下思维敏捷,甚至可以称之为思维奔逸,情绪高涨,睡眠下降,活动增多,精力旺盛,躁动不已,有伤人倾向。在抑郁状态下恰恰相反,思维迟钝,情绪下降,失眠多梦,活动减少,有比较严重的自杀倾向。双向情感障碍的一个特点是不承认自己有病,也就是说没有自知力。

双向情感障碍的抑郁状态应该跟抑郁性神经官能症进行区分。双向情感障碍属于重型精神疾病,而抑郁性神经官能症属于心理障碍。两者区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是否有自制力,也就是说抑郁性神经官能症往往承认自己的疾病状态,而双向情感障碍是不承认自己有病的。

抑郁性神经官能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的抑郁状态,在症状方面也有不同。抑郁性神经官能症较少有自杀倾向,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症状也比较轻。

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性神经功能症的记忆力都是正常的,没有记忆力下降。患者往往会由于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中,主观上认为自己精力不济记忆力下降了。

以上回答供你参考,觉得我的回答有用,请点个赞。

大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脑内神经递质代谢与各类精神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脑的活动基础是建立在电信号的转换基础之上,这个使命由神经元合成并由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肩负,所以当神经元功能出现异常时,必然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失活等一系列代谢,这个代谢过程是生物效应的过程,如果强行借助外界化学药物对递质进行平衡容易使脑细胞过度兴奋或抑郁,产生成瘾性或依赖性。一旦用药过度必然使递质彻底失衡,彻底失衡后轻者产生其他精神症状,重则无药可用。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为何诸多精神疾病人群毕生求医,终生未果且负债累累、家庭不欢、亲人离散的主要原因,为此给精神疾病也重重的扣上一顶“疑难杂症,终生不愈”的帽子。  在您了解了大脑与精神分裂症的种种关系之后,接下来就是周文俊教授为你详细解答“5HD超磁复恒-脑功能T联疗法”的治疗原理。为了拯救长期漂泊于“精神苦海”逐渐将被遗忘的诺诺之人,国内精神疾病领域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攻破“精神疾病”难治之谜,开启脑内奥秘之门:  首先明确发病“根本”:  精神指大脑功能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大脑活动由脑神经元细胞传递电信号维持,使人出现(喜、怒、哀、乐;行、站、坐、立;吃、喝、排、睡等),但当大脑神经元细胞受损,递质受体敏感度异常而引发电信号传导异常时,脑功能则出现紊乱,使人出现个性、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表现不一致不协调脑功能紊乱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这个人精神有点不正常”。  再次了解致病“核心”:  核心一:神经递质紊乱是致病“元凶”  那么神经叫神经递质它是一种特殊化学物质,主要任务是完成各个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如果脑神经元细胞功能正常,突触则能均衡释放神经递质使其传递正常信号维持正常精神状态,反之则精神异常。  神经递质有几类即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等四类。生物原胺类神经递质是最先发现的一类,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组胺、乙酰胆碱(Ach)。  哪些递质与精神障碍关系与精神障碍有直接关系的常见神经递质有:  ▶多巴胺:(Dopamine)(C6H3(OH)2-CH2-CH2-NH2)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精神异常有直接关系。  ▶五羟色胺(5HT):又称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与人类的一系列行为问题有关,同时也与性格和情感障碍有关。  核心二:脑神经元细胞受损是致病“引子”  ▶什么叫脑神经元细胞脑神经元也就是脑神经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胞体、细胞核、树突、轴突。神经元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突触建立联系,传递信息。  脑神经元细胞有哪些特点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单位,它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再生功能,所以一般的外界刺激对人的精神不足以造成影响而引发障碍,但当外界因素使脑神经元细胞受损程度比较严重时,则使人出现精神障碍症状,重则出现分裂样,所以说脑神经元细胞的受损程度与神经递质是否能够正常担任信使传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神经元细胞与神经递质的关系:脑神经元细胞产生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依靠神经突出传递,如果神经元细胞受损,细胞功能下降,则神经递质通路受影响,使脑内神经递质出现紊乱,继而出现大脑活动出现异常,继而发生精神障碍。  诸多专家通过精神障碍疾病的“元凶”、“引子”多年致力研发并成功运用“5HD超磁复恒-脑功能T联疗法”由内而外从根本着手,摆脱以往“重治不重诊”“千人一方,万人一药”的传统诊疗模式,运用高端权威检测设备,精准锁定神经元递质失活群,利用庞大的数据库进行科学分析,靶向激活修复,自然合成并平衡神经递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此同时长期对患群进行“一对一”院内、院外针对性心理跟踪疏导,多管齐下,防患未然!从过去的单一治疗过渡到现代医学最科学的系统治疗,标本兼治,自然调节,使精神患群彻底摆脱精神之苦,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为2011精神疾病治疗领域划上最给力的一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1、西医药治疗

(1)单相性精神障碍

①抗抑郁药:阿密替林,50-300mg/日;本甲替林,50—150mg/日;丙咪嗪,50-300mg/日;用药2-4周。必要时辅以抗精神病药物,如甲硫哒嚎300mg/日,分2-3次口服,或氨矾噻吨口服或肌注30mg/日,每日分2—3次用。

②心理治疗:对于急性忧郁期有所缓解的病例,采用短程个别心理治疗,可有助于改进患者的应付技巧。夫妇治疗可有助于解决双方的矛盾冲突。长程心理治疗似乎并不合适,除非有明显的人格障碍。

(2)躁狂性精神障碍:躁狂性精神障碍往往是一种急诊情况,最好住院处理;而轻躁狂则可门诊治疗。

①口服碳酸锂300mg,每日2-3次开始,在7-10日内增加到血锂浓度0.8—1.5mg/L为止。有时需要同时肌注氟哌啶醇5-10mg(可多达60mg/日)或并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直到躁狂症状得控制为止。

②对于躁狂抑郁症的混合状态,用抗精神病药与锂盐合并治疗,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③严重精神病性兴奋及混合状态的另一治疗方法为:卡马西平1200mg/日,单次躁狂发作的治疗应至少持续6个月。

④频繁发作的复发性双相障碍最好予以不限期的锂剂维持,血浓度保持在0.4—0.8mg/L,一般服用600-1500mg/日。

⑤轻躁狂波动或混合状态,可并用氯丙嗪或甲硫哒嗪50-300mg/日,数日或数周1次。

⑥治疗双相障碍的抑郁,仍是用锂盐为好,对轻症发作尽量避免应用抗抑郁药,而对中等度发作可应用抗抑郁药。

2、中医药治疗

(1)肝郁气滞: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态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2克、白芍15克、厚朴9克、菖蒲15克、远志6克、郁金10克。

(2)痰浊蒙窍:神情呆滞、沉默痴呆、喃喃自语、或多疑多虑、哭笑无常、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豁痰开窍,清心安神。

方药:水牛角30克、麦冬12克、钩膳15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川贝母6克、鲜竹沥12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10克。

(3)气虚痰结:情感淡漠、不动不语、甚则呆若木鸡、傻笑自语、思维混乱、甚则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气短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涤痰宜窍。

方药:党参12克、茯苓15克、生白术11克、清半夏12克、陈皮10克、胆南星6克、枳实9克、石菖蒲12克、淡竹茹12克、郁金6克。

(4)心脾两虚:病程漫长、迁延日久、面色苍白无华、少动懒言、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意志衰退、妄想妄见妄闻、夜寐梦多、不思饮食、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人参12克、炙黄芪12克、全当归12克、川芎9克、茯苓15克、炙远志6克、柏子仁12克、酸枣仁12克、五味子5克、甘草5克、肉桂10克。

(5)心肝火炽:洋洋自得、口若悬河、谈笑风生、稍有拂意则勃然大怒、暴跳如雷、甚或毁物伤人、倏忽转怒为喜,终日忙碌毫无倦容、事无巨细不知所终,舌边尖红或尖红起刺、苔薄黄或薄腻而燥、脉弦数。

治法: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方药:龙胆草12克、川黄连10克、山栀12克、连翘12克、芦荟10克、生龙齿30克、珍珠母30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柏于仁15克、琥珀屑5克。

(6)痰火上扰烦躁易怒;昼夕无寐、语无论次、狂乱奔走、力敌众人、冒骂不避亲疏、面红目赤、舌边尖红苔黄腻糙燥乏津、脉滑数。

治法:清心涤痰,宁神定志。

方药:黄连15克、黄芩12克、龙胆草12克、鲜竹茹12克、石菖蒲10克、胆星9克、远志6克、茯神木10克、生铁落20克、丹参10克、朱砂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

(7)阳明腑热、裸体袒胸、旁若无人、狂笑歌号、叫骂不迭、毁物伤人、骁勇倍常、大便秘结、蓬头垢面、口秽喷人、苔黄腻燥裂或上罩焦黑苔、脉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泄热。

方药:生大黄10克、玄明粉12克、炒枳实6克、黄连9克、山栀10克、鲜竹茹12克、玄参10克、天花粉14克、代赭石15克、生龙齿15克。

(8)包络脉淤: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容色晦黯、舌青紫或有淤斑苔薄骨、脉小弦或细涩。

治法:疏淤通络。

方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赤芍药10克、制香附12克、石菖蒲10克、丹参10克、郁金9克、琥珀粉5克、大黄6克。

(9)心肾失济:狂病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轻瘥、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寝不安寐、烦惋焦躁、面红升火、口干便难、舌火红无苔有剥裂、脉细数。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10克、牛黄6克、黄芩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6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人参10克、茯神木1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10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生龙齿15克、琥珀粉6克、朱砂5克。

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扬或低落为基本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并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症状较慢者可达不到精神病程度的精神障碍。一般愈后良好,少数病人可迁延而经久不愈。本病发作可表现为躁狂相或抑郁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86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