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戏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毛主席为冼星海所作的评价恰如其份,作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每次听到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样的作品数十年来再未出现,现在的衮衮诸公,尸位素餐者有之,醉生梦死者有之,你们何时再有佳作奉献人民,有否感到愧对先贤?难道我们民族真永远逃脱不了在苦难中奋起重生,在安逸中堕落沉沦的轮回宿命吗?同胞兄弟们,真到了必须常常用黄河大合唱来荡涤灵魂、摧醒良知,为民族而奋争,为民族而牺牲的时候了!
黄河大合唱创作前,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颇具篇章特色: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 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 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重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那个时代的人们啊,你们是黄河,是不朽的黄河曲。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黄河颂》的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创作背景:1938年,( 抗日 )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 光未然写下了组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分( 八 )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情感表达如下:
《黄河》作为我国钢琴协奏曲中的杰出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以及不朽的艺术魅力。
这部协奏曲气势磅礴,极具民族特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深重灾难,赞扬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整部作品中最富有戏剧性和转折意义的乐章为第三乐章《黄河愤》,它在情感变化上经历了三个阶段:革命根据地的欣欣向荣、黑暗势力统治下人民的苦难、被压迫人民的控诉及反抗。
第一乐章:序曲。
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组曲中的《黄河船夫曲》为基本旋律,吸取黄河两岸劳动歌曲尤其是黄河船夫号子作为音乐素材。
描写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和黄河两岸劳作人们的乐观情绪。钢琴与乐队以丰富的音响效果造成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一幅黄河船夫搏击风浪的壮丽画面。
第二乐章:黄河颂。
这是一首表现以黄河文化源远流长,象征着中华儿女的母亲河的热情颂歌,充满宏伟、豪放和深沉的激情。
由大提琴奏出的主题作引子,壮阔而热情,内在而深切。这一主题由钢琴深情地奏出,它叙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宛转,继而又奔腾起伏,气势磅礴。
展现出一幅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全曲在赞美诗的高潮中结束。
第三乐章:黄河愤。
以原大合唱中的《黄水谣》与《黄河怨》作素材发展创作而成。
《黄水谣》叙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黄河怨》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延,被污辱的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
这两段音乐素材通过协奏曲在《黄河愤》中得到了新的展示,以长笛吹奏出明快的引子带出钢琴欢畅的乐段。
朴素动人的曲调,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倾诉着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士地上辛勒耕耘的景象。
当日军入侵,钢琴奉出深沉的和弦及伤感的旋律,继而是充满激愤的乐音,乐队强烈的呼应,这是对敌寇的残暴发出的强烈的控诉。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铜管乐奏出短促庄严的引子,带出钢琴的华彩乐段,铜管乐发出警号。
钢琴奏出《保卫黄河》的主题曲调,各种乐器分别配合钢琴反复予以变奏、轮奏,造成了此起彼伏,层层高涨激越之势,犹如咆哮的黄河,后浪推前浪;犹如觉醒的民众。
万众一心,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在声势不断加强之中,乐曲一次次推向高潮,营造出了一个气势恢弘音乐场面,预示着在辽阔的黄河两岸乃至整个中华大地上。
这场民族保卫祖国的抗战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全曲在揉进《东方红》的主旋律声中结束。
-参考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谈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杜甫
黄河,从古到今您孕育了多少高风亮节的民族诗人,他们豪情万丈将黄河高唱;
黄河,您哺育了黄河两岸一代又一代,您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您从青藏高原喷薄而出,一路携浪带沙呼啸而至,造就了多少不屈不挠铁骨铮铮的中华儿女;
黄河,您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您是我们的----母亲河。
您是壮阔的,浑厚的,奔放的,粗犷的。然而,你看到了它的苦难吗?
你知道黄河船夫们浪口波尖奋力苦争的情景吗?
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每日艰辛、无畏地劳作在船上,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霜白;黄沙,将他们宝贵的生命夺走;他们是脆弱的,他们是坚强的;他们是贫穷的,可他们骄傲、他们自豪,因为他们是黄河上的船夫,唯一敢在黄河的浪尖高歌起舞的真汉子!偶尔遇风平浪静时,他们或同船的船夫之间,或相互交错而过的两船船夫之间,便时常会唱起有问有答的船夫们自己的歌——《黄河船夫曲》。
你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那气象万千的西北高原上,千山万壑,峰峦重重,黄河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从极高极远的狭隘中冲出······一首《黄河船夫曲》缓缓唱响:
它是用真心、真情、真意唱出的,是用汗水、泪水、苦水唱出的,是用苦难、苦力、苦焦唱出的是用生存、生活、生命唱出的,······
我喜欢它精巧的对答、画面的壮美;我喜欢它意境的开阔、歌句的壮美;我喜欢它数字的吉祥、内涵的厚美;我喜欢它音域的宽广、韵律的优美;我喜欢它气韵的回旋、气流的畅美,我喜欢它神韵的逼真、情趣的精美。
我喜欢它的语句如黄河浪涛浪浪前推,我喜欢它的声音如船夫号子声声荡气,我喜欢它的韵味如黄河漩涡圈圈旋回,我喜欢它的气势如黄河决堤步步千米,我喜欢它的情感如黄河瀑布刷刷泻飞。
我喜欢它是因为它传出了黄河的心跳,它唱出了群山的脉动,它响出了高原的鸣鼓,它发出了苍天的气息。
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
黄河九曲
的特点。它的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就像是在船上;它的节奏和速度,既平稳而又具有一定力度,这就让人感觉不是在激流险滩之中,而是在较宽阔平静的水面上行进;从整个情绪来看,是辽阔而开朗的,使人想象黄河是宽阔深广博大的的;透过歌词内容,仿佛又看到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无数船只和艄公形象······
《黄河船夫曲》不止歌美曲美,作者的品格更美。它不是歌使人更美,而是人使歌更美。
1920年左右,陕北佳县螅镇荷叶坪村春节表演搬水船节目,黄河船夫李思命出演艄公,以艄公与坐船姑娘对唱的形式脱口唱出了《黄河船夫曲》。当时,他只是传达自己真切的人生感受,可演出结束后,村里人都夸他词遍的好,曲唱的好,看了解馋,听了快活。
1942年前后,延安“鲁艺”音乐系师生在晋、陕交界的黄河岸边采集民间音乐时,从一位船工那里记录下来这首歌。当地船工大多从事“摆渡”劳动,“摆渡”的节奏性不强,劳动气氛也比较和缓,所以这类“船夫曲”也较为自由、舒展。
1957年农历七月,79岁的李思命去山西丛罗峪赶集,归途所乘渡船因超载沉没,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者,却终因年老体迈力竭而魂归黄河。有什么样的人品、人格就有什么样的歌,李思命最后一次用生命唱的《黄河船夫曲》惊天动地、震撼山河。
20世纪50年代初,这首歌曲收入《陕甘宁老根据地民歌选》,近年来,一些**、电视片用这首民歌的原始录音作为插曲,一些大型歌舞晚会也将其作为独唱节目,使之在全国流传。李思命万万没有想到,当初他那不经意间的乡野一唱,唱响了历史,唱响了现在,唱响了中华。《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分上下两阙,上阙设问,下阙酬答。“问答式”在中国民歌中颇为多见,但如此之“问”之“答”似仅存一例。问句语言虽质朴、平实,但立意高远,气势磅礴,从黄河的“弯”到“弯”里的船,再从船上的“竿”到持竿的梢工……,环环相扣,层层设问,构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这样的设问,实质上是代表全民族向自然、向历史发出诘问,给人以天地悠悠、感慨万千的震撼。曲调与歌词相呼应,句首的两小节五个音是全曲音调的浓缩,接下去是四个基本重复的乐句,似呼唤,似设问,又如自叹,仿佛要把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沧桑一泻而尽这首歌在调式上也极有特色。答句只把“你”改作“我”,把“几十几”改作“九十九”,两个字的变动就使歌词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完美境界。它是云彩和黄河流水传情的歌,是雷声和闪电交锋的战歌,是船夫和大自然的对话,是黄河在和船夫作答。
《黄河船夫曲》 前边大部分都以A商调式进行,只是到最后一句才用转调的方式转到G徵调上来,。最后一句的一个五度跳进,突然使旋律转入新调让人感到既新颖又完整。此时,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如异峰突起,一股民族浩气永驻于天地之间。黄河边上那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船夫就是我多灾多难、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祖国!
《黄河船夫曲》:它是船夫的颂歌,是天地的颂歌,是祖国的颂歌!
一、情感表达
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二、作品赏析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三、作者介绍
原名张光年(1913—2002),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其他代表作品有《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文艺辩论集》等。
四、创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