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第1张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1

课    题 :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 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 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一泻万丈(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

 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3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四、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4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

 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

 2.拓展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

 练习设计:

 练笔 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 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

 诵读、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诵读感悟

 1播放《黄河颂》的录音。

 2再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其中一节,学生品评: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4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5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找3~4名同学读,学生互相品评、交流。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并作重音、停顿指导。

 6你认为谁读的哪一段最好,为什么?(交流)找出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大家模仿他的感情和基调在小组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豪迈、激昂的情调和诗人的爱国情感。

 7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齐读本诗。

 三、研讨诗歌内容

 1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2小组交流: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容)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答案)

 4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满怀着对先人的无比崇敬和对祖国山河的无上热爱。再来颂读诗歌。

 四、拓展延伸

 1欣赏《黄河大合唱》,交流你所获得的感悟,并写下来。

 2搜集描绘黄河的、文章、诗词、乐曲,欣赏交流。

 五、教学反思

 《黄河颂》本文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我们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真真正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读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质疑,使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动起来,成为课堂钻研知识、领悟情感的主体。

黄河颂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8分钟)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巅)峰

 流xiè(泻)发yuán(源)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识记划横线部分)

 1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1、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3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

 为什么?

 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不屈东流,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5.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

  五、拓展延伸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啊,黄河,

 你用有力的大手,

 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

 啊,黄河,

 你用滔滔河水,

 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

 啊,黄河,

 你用浑厚的歌声,

 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知识卡片

 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有关黄河的谚语。

 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所以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且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够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够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3、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1

  学习目标:

 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 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一泻万丈(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屏障: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

 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2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 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 轻声试读几遍。

 (4) 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习。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 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你认为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6)文中哪一节与《黄河颂》有内容上的联系?

 2、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3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测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安排同学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质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广博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广博,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同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一起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高昂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同学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同学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局部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捍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同学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典范,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课后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安排同学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同学的视野,激发着同学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同学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同学,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同学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同学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4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资源,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十一、教学后记:

 一直担心这种情感丰富的爱国主义诗歌,难上!在图像、音视频等感性材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头”和一个自主学习的课件,学生是否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呢?事实上,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我借助同学们自己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和本课件,尤其是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加上播放、欣赏气势雄伟的歌曲《黄河颂》,学习《黄河颂》竟成了一节庄严肃静的爱国教育课。

 没见过黄河,但通过诗歌文字描绘及几张黄河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里互读,然后分批朗读(1~30;31~60),最后推选男女学生代表来朗读,课堂的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朗读时声势是一浪赛过一浪。

 在朗诵中,我们赞美了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更让我体味到了学生本身就是一股如黄河般彭湃的雄伟力量!

 课余时间里,学生利用本课件继续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学习。

 课件设计以《黄河颂》为主体,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音乐文学欣赏课、探究课,同时,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源来自主学习了解黄河的文明、文化和“母亲河”的灾难史以及现状,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型 :朗读体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播放关于黄河的,教师激情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河唱》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奋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一、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后,谈感受。(把握诗歌对黄河的豪迈赞颂之情)

  朗读朗诵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后听录音,众生评论

 此处指导朗读时应注意重音,学生提到朗读诗歌要把握好重音,则让他说出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需重读

 (朗诵词概括的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教师及时板书: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

  朗读歌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众生评论

 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教师范读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把握好节奏、重音(需重的词一般有动词、修饰名词的词)、语速(快慢)、感情抒发要恰当。

 (此节主要体现了黄河的英雄的气魄)

 师生再次共同朗诵这一节。

  学生自由朗诵“颂”的部分,并体会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

 教师适当师范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养育、保护及激励作用,并板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二、朗读诗歌,提出疑难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一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以及“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三、朗读诗歌,领会创作目的

 [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拓展迁移

 在抗日战争年代,民族的伟大精神表现在抗击侵略、保家为国上,如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业

  1、 背诵课文

  2、 “你想对黄河说些什么?”写在笔记本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6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