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是汉语词语,拼音:háoqíng,意思是豪迈的感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出处:
南朝·梁沉约《郊居赋》:“竝豪情之所侈,非俭志之所娱。”
清·王锡《李白》诗:“谁道谪仙狂,豪情托举觞。”
恽代英《狱中诗》:“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造句:
1、在誓师大会上,战士们豪情万丈,决心视死如归,英勇杀敌。
2、李白的诗词抒发了豪情壮志。
3、中国人民满怀豪情跨进了圆员世纪。
4、中国人民满怀豪情地迎接新世纪的开端。
5、哥哥大学毕业后,满怀豪情奔赴祖国的边疆。
--骆宾王《在狱咏蝉》
“愤怒出诗人”。当诗歌甚至文学不再表现人生苦闷、生命哀愁、失意悲愤,而只写一些荒*享乐、粉饰太平的时候,那么诗歌便失去了它最有魅力的东西。诗歌甚至于文学便走向它没落之路。由于汉魏的现实主义诗歌高峰的退去,于是在中国的诗坛便出现了“自建安以来,绮丽不足珍”的萧条冷落的局面。诗歌到了唐代已是不变不行的时候了。而诗歌变革的唯一途径只有屏弃齐梁的绮靡诗风,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彻底的变革,而回到诗三百的“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秀诗歌传统中去。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其他三位便在这种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开始了对诗歌优秀传统进行回归的最初尝试。骆宾王在他的律诗《在狱咏蝉》中便抒发了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感慨。全诗如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愁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清人陈熙晋言:“临海少年落泊,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宾王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从少年在外的乡怨客愁到后来的宦海沉沦的苦闷孤愤,骆宾王四十四岁的生命道路,坎坎坷坷,风雨不定。678年,正当年轻的骆宾王38岁英姿勃发想为大唐江山的稳固贡献力量的时候,却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脏罪下狱。
“西陆蝉声唱”秋蝉高鸣,触耳惊心,在冷秋肃杀的氛围中,诗人的情感世界被触动,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在狱咏蝉》。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愁侵”,秋天是最能引起中国文人思乡怀人的感伤情绪和孤零忧郁的人生况味的。“悲哉,秋之为气也”!作者被捕狱中,眼前一片气冷景衰的风景,听着秋蝉的高鸣客思乡愁不禁一起涌上心来,从一个“侵”字,你就可以领略到骆宾王当时被客思所困的凄凉心境和对家园的深深怀念。
当一个人身处孤零困境时,最初想到的或许就是家,他的精神情感所赖以依托的,生养他的在记忆中永存的家园,而再往后恐怕便会想到他的前途命运。所以骆宾王在颔联中便写到“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此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己,诗人几次讽刺武则天,以致下狱,大好的青春,在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磨难头上已有了白发,看到秋蝉的玄鬓两厢对照,不禁自伤感慨,叹息生命苦短,人生易老。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中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之句。诗人巧妙的运用这一典故,委婉的表达了诗人在执政者辜负了他的一片爱国之心后产生的失望之情,和对黯淡前途的灰心丧气。这一联同时也是诗人情感抒发的过渡,在这里作者的情感由上联的思乡怀人的客愁而逐渐转到由于政治上的落魄沉沦而产生的忠义孤愤上来。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此联承颔联而来霜露重了难以飞向前,秋多悲风,鸣声也沉没。这里表面极写气候的变化对蝉的影响,然而这两句纯用比,“露重”“风多”比喻环境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不得意,而“响易沉”则比喻言论上的被压制。蝉如此,诗人亦如此。虽然骆宾王在写作此诗时正值三十多岁的英年之时,但沧海桑田般变化难测的仕途路上的酸甜苦辣和忠不被用的委屈,早已使作者之心力憔悴,使诗人对现实世界对统治阶级的心理感受,同经过重露凄风的秋蝉一样饱经磨难了。如果说秋蝉所受到的仅仅是大自然的夏去秋来风风雨雨所带来的肌肤之痛的话,那么诗人通过秋蝉的嘶鸣,用心所触摸到的却是世道艰难,冤屈难伸的心灵阵痛。作者把自己的精神情感世界用蝉这一意象加以形象的物化,写蝉即是写自己。“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作者精神世界中关于人生、关于前途、关于命运的诸多感触同作者所选取的审美意象——蝉有机的融为一体,物我交融,情景化一,真正是寄托遥深。
全诗赏析到这,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我们便很容易的发现诗人对蝉声的不同的心理体验。一开始,作者的内心只是被一种孤零的游子思归不能的客愁所困扰,所以对于蝉声,最先打动作者神经而进入其情感世界的便有可能是秋蝉清越的响亮的叫声,所以作者用“唱”来形容蝉叫。然而在作者的内心世界中最能刺痛他灵魂的还是忠义孤愤。骆宾王为侍御史时“数上书言天下计”但他的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得不到赏不算反触怒了统治者被诬下狱,所以关于前途,关于自己政治的前景最能、也最容易刺痛诗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这样一开始为客思乡愁人苦短的悲凉哀痛所困扰的诗人便在秋蝉的清歌中听出了沉郁孤闷的东西。于是作者在颈联一句 “风多响易沈”中便指出了“响易沉”。“沈”沉也,沉没。从作者对蝉声的心灵体验的微妙变化中,从诗人的前后描写蝉声用词的不同变化中,我们完全可以感触到诗人精神世界中变化着的波澜:从首联的客思乡愁到颔联的人生苦短及隐含的报负不能为执政者所理解的委屈到颈联的悲愤哀痛。诗人的情感沿着秋蝉一泻而下,一直到末联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封建中国的文人,十年寒窗,十年磨砺,期望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封建中国的文人的最大悲哀,也或就是一身治国之策无出施展,一腔忠义之心无出表白:帝王家们不理睬你的“言天下计”的“上书”。仕途的沉浮荣辱猛烈的撞击着中国文人敏感脆弱的精神世界。距骆宾王三百多年后的哪个写了《美芹十论》上书宋孝宗而没被理睬的辛弃疾,不也曾孤零零的登上建康的赏心亭,面对“千里清秋”的楚天,而长叹:“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么?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看似写蝉,实是别有寄托。作者依然用比的手法,表面是说蝉,而实际是在说自己。本来作者“数上书言天下计”怀着一颗高洁的爱国之心想为大唐的黎民做一些事情,但一颗忠义之心却不被重用,遭谗被诬,真真是“无人信高洁”,作者的悲愤之情,和不被人所理解的孤独之情溢于纸外。封建文人正统价值的全部及实现的途径似乎只有把学得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以换取一世的功名。当功名不就时,甚至遭谗被诬时,那么他们所乞求的价值的全部便可能统统地打破,于是,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申问“谁为表予心”?由于对统治者的悲愤、失望与怀疑,也最终导致了骆宾王在写了《在狱咏蝉》后的第六年即公元684加入了李敬业的反对武则天的队伍中。
一首《在狱咏蝉》作者用比兴的手法把人生感触倾注到秋蝉身上,前两联实写,较多的表现了由蝉声所触发的作者的羁旅愁思的凄凉和光阴易逝,人生苦短的生命悲哀。而后两联,作者虚虚实实,虚实相间,说是咏蝉,实是咏己。作者的情感也从一开始的哀歌般的凄凉而转化到后来的愤怒。作者假咏蝉以咏己,把自己身世沉浮忠义孤愤寓于秋蝉之中,物我化一,景语皆情语。特别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一联写景描摹之语却伤心人别有怀抱。
如果说陈子昂作为主帅扯起了唐代诗歌改革的旗帜,那么骆宾王和初唐四杰的其他三位便是唐代诗歌改革运动的先驱。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所见到的具有强烈现实主义时代精神的文人的哀歌与愤怒中,我们可以认为,从初唐四杰才开始正视人生,敢于面对生命中的悲欢离合。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悲愤沉痛于比兴之中,把客愁乡怨人生苦短壮志难酬,以及遭谗被诬的悲哀愤怒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好的体现了“兴寄”“风骨”的特色。骆宾王和初唐四杰的其他三位为后人作出了榜样,开唐代诗歌变革,回归汉魏的关切现实,关切人生命运的优秀诗歌传统的先声。(完)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文中所说三首诗都是唐代咏蝉寄意的名作。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字伯施。(558——638),享年81岁。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在隋,官秘书郎。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他的三首咏物诗《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十分生动,神形兼备。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六)。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蝉栖于高挺清拔的“疏桐”之上,蝉声就更显得清华俊朗的高标逸韵。“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由于栖息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它的叫声自然能传得很远很远,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这一独特感受揭示了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的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屡次赞美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文心雕龙情采》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本诗即为此。钱锺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作文作诗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情感。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传统意象,而这些形象表达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形成了唐诗宋词璀璨的百花园。知人论世,通过诗词具体形象的分析,走进诗人个性的内心世界,是我们读懂诗的重要途径。
论“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培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程天权)
--------------------------------------------------------------------------------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一贯要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八荣八耻”为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以造就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进入新世纪之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此次“八荣八耻”的提出,既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一贯态度的体现,又是上述纲领性文件的深化和具体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内容上说,“八荣八耻”无疑是从荣辱观的高度对20字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展开,与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首先,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角度来说,“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疾恶如仇、态度积极、目光远大,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同时,他们也深深地认识到,将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优良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八荣八耻”为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大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者的个性、兴趣、知识、气质、品德不仅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而且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本身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更好地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用。
最后,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八荣八耻”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学生成人成才既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要求有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风气的构成呈现出复杂的状态,其中的不同成分和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尤其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朽没落观念,会时时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努力和成果。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职责。
二、“八荣八耻”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项根本的内容,就是要培养他们“荣荣耻耻”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树立和强化,既需要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又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职责。
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青年学生首先要自己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对于自省、改过、慎独等都非常重视,要求人们“日三省吾身”、“过则勿惮改”、“君子慎其独”,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荣辱观的培养中,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从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和意识入手,大力加强荣辱观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的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使这一工作取得实效,就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互相配合,不断创新,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此外,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积极通过提高师德、反对学术腐败等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使他们对学生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一直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对学生提出了“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成人成才目标。这一目标,既反映了大学生的追求和理想,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同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的要求是一致的。
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荣荣耻耻”的环境。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的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给大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当然离不开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同时他们更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为了给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的荣辱观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改善社会风气。
转自人民网
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与形式
http://wwwgntcnetcn/cd/printpageaspid=728
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1、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作品简介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3、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6—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充分表现了***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原文: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
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用牙刷柄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她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记。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女牢的对联写的是:
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
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
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
扭转乾坤。
猩猩(指的是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道了。”
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
横额是:极乐世界。
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们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 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横额是:大地春回。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慢吞吞地读着:“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挑剔的眼光,在横额“乐在其中”四个大字上凝固起来。不待他说话,余新江便问道:
“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
“生活?生活当然……”猩猩犹豫着,“不过,乐在其中,那个乐字总有点刺眼。”
“嘿,改成‘苦’字,‘苦在其中’,你看要得不?”丁长发笑着追问道。
猩猩装做没有听见,溜走了。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用北京话宣布:“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
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山。歌声在周围渐渐升起:
一杆红旗
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
革命闹;
盒子枪、土枪,
卡啦啦地响,
打倒那劣绅和土豪!
……
这正是黑牢外面的游击队员最爱唱的歌。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在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嘲笑:“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敢跳秧歌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国民党统治区也有‘自由’的地方,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
赶着猪羊出了门,
猪呀,羊呀,
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那些想看女***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扩展资料
春联的意义:
女牢对联的意思是: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派之意。
楼一室对联的意思是:表面似乎在讲“修仙炼道”,其实这“道”和“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充分表现出革命者不向困苦低头,不向敌人示弱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楼二室对联的意思是: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楼三室对联的意思是: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对革命胜利的期盼
楼七室对联的意思: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
表演节目的作用: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 表达了对敌人的藐视,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精神。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