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卞之琳的《断章》到底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请高手帮下忙

读不懂卞之琳的《断章》到底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请高手帮下忙,第1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

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

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

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

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

出自,卞之琳诗选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是鲍鹏山

今天中午看《百家讲坛》 鲍鹏山先生讲的鲁智深

谈到鲁智深的率性而为

说破了鲁智深的寂寞时讲起一首诗《寂寞》

在林子中有一群鸟

都是灰色的

其中一只

也是灰色的

鲍先生评价这段诗时的评语让我难忘

他说

寂寞不是不被人群接纳

而是我们不敢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和本性面对人群

有时我们的寂寞不是因为我们出众

而是因为我们普通

不是因为我们和别人不一样

而是和别人太一样了

想起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们所做的大多数事都是要出人头地

以此显示自己的独特

从自然选择上讲

这是有用的

可人类为什么没像孔雀那样进化出灿烂的羽毛

没有猛兽的尖牙利爪

却只有一个发达的大脑呢

因为头脑一直是人类的最大武器

修整观

走整相实觉的路

只会让我们看到真相

触摸到真相

不会解决我的问题

也不会让我可以救万民于水火 解世界于倒悬

只是让我能真的运用自己的感知去观察这个世界

无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

都是我说拥有的

都是我的寂寞

都是我的精彩

<投>

独 自 在 山 坡 上 ,

小 孩 儿 , 我 见 你

一 边 走 一 边 唱 ,

都 厌 了 , 随 地

捡 一 块 小 石 头

向 山 谷 一 投 。

说 不 定 有 人 ,

小 孩 儿 , 曾 把 你

( 也 不 爱 也 不 憎 )

好 玩 地 捡 起 ,

像 一 块 小 石 头

向 尘 世 一 投 。

<雨 同 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最有名的还是<断 章>我认识前辈也是因为断章

长诗的话,有

<尺八>

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

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

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一枝尺八,

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海西人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

<圆宝盒>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

捞到了一只圆宝盒,

装的是几颗珍珠:

一颗晶莹的水银

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一颗金黄的灯火

笼罩有一场华宴,

一颗新鲜的雨点

含有你昨夜的叹气……

别上什么钟表店

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别上什么古董铺

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你看我的圆宝盒

跟了我的船顺流

而行了,虽然舱里人

永远在蓝天的怀里,

虽然你们的握手

是桥!是桥!可是桥

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

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

或他们也许就是

好挂在耳边的一颗

珍珠——宝石?——星?

 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关于卞之琳有哪些经典的语录呢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有关卞之琳的语录经典,希望你喜欢。

有关卞之琳的语录经典

 1) 百转千回都不能同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卞之琳

 2) 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卞之琳 《圆宝盒》

 3)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When you watch the scenery from the bridge, The sightseer watches you from the balcony The bright moon adorns your window, While you adorn another’s dream --卞之琳 《断章》

 4) 小时候我总爱看夏日的晴空, 把它当作是一幅自然的地点: 蓝的一片是大洋,白云一朵朵 大的是洲,小的是岛屿在海中; 大陆上颜色深的是山岭山丛, 许多孔隙裂缝是冷落的江湖, 还有港湾像是望风帆的归途, 等它们报告发现新土的成功。 如今,正像是老话的苍海桑田, 满怀的花草换得了一把荒烟, 就是此刻我也得像一只迷羊 辗转在灰沙里,幸亏还有蔚蓝, 还有仿佛的云峰浮在缥渺间, 倒可以抬头望望这一个仙乡。 --卞之琳 《望》

 5)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卞之琳 《鱼化石》

 6) 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卞之琳 《尺八》

 7)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房间 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 叫字泪不玷污你写给我的信面。 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 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 --卞之琳 《无题三》

 8) 断 章 你 站 在 桥 上 看 风 景 , 看 风 景 的 人 在 楼 上 看 你 。 明 月 装 饰 了 你 的 窗 子 , 你 装 饰 了 别 人 的 梦 。 投 独 自 在 山 坡 上 , 小 孩 儿 , 我 见 你 一 边 走 一 边 唱 , 都 厌 了 , 随 地 捡 一 块 小 石 头 向 山 谷 一 投 。 说 不 定 有 人 , 小 孩 儿 , 曾 把 你 ( 也 不 爱 也 不 憎 ) 好 玩 地 捡 起 , 像 一 块 小 石 头 向 尘 世 一 投 。 --卞之琳

 9) 你听,夜风孤零零 走过了窗前, 踉跄的踩着虫声, 哭到了天边。 --卞之琳 《夜风》

 10) 我要有你怀抱的形状,往往融化于水的线条。 --卞之琳 《鱼化石》

 11)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断章》

 12) 卞之琳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断章》

 13)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卞之琳 《断章》

 14)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断章》

 15)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卞之琳 《折叠雨同》

卞之琳人物简介

 卞之琳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新诗创作。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曾经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他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他同时醉心于法国象征派,这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大多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

 卞之琳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年-1949年)。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卞之琳情感生活

 卞之琳苦恋的对象是张充和。1933年,卞之琳虚岁23,夏天在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秋天认识了来北大中文系念书的张充和。因为张充和,卞之琳诗创作也发生了很有意味的变化。当 初闻一多先生曾经当面夸他在年轻人中间不写情诗,他自己也说一向怕写私生活,"正如我 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激情,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越 是不想写诗来抒发。事实上我当时逐渐扩大了的私人交游中,在这方面也没有感到过这种触 动。""但是后来,在1933年初秋,例外也来了。"--他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坦言 --"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 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 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 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 。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但事情并不到《无题》诗时期为止,"这番私生活以后 还有几年的折腾长梦"。说得更郑重一些,这其实是一个人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经验和记忆。 其中不乏一些感情的细节,如《无题三》所写--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房间

 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

 叫字泪不玷污你写给我的信面。

 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

 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

 香港的张曼仪女士是卞之琳研究专家,她编选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卞之琳》一书附有《 卞之琳年表简编》,极其简单的年表,许多事情只能略而不记,却特别在意地记下了与张充和相关的"细小"信息,如1933年的初识;如1936年10月,回老家江苏海门办完母亲丧事, "离乡往苏州探望张充和";如1937年,"3月到5月间作《无题》诗5首",又,"在杭州把本年所作诗18首加上先两年各一道编成《装饰集》,题献给张充和,手抄一册,本拟交戴 望舒的新诗社出版,未果,后收入《十年诗草》。"如1943年,"寒假前往重庆探访张充和 ",其时距初识已经10年。年表虽然是张曼仪所编,这些事情却一定是卞之琳讲出来并且愿意郑重编入年表中的。

一、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二、寂寞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三、音尘

绿衣人熟稔的按门铃

就按在住户的心上:

是游过黄海来的鱼?

是飞过西伯利亚来的雁?

“翻开地图看,”远人说。

他指示我他所在的地方

是哪条虚线旁的那个小黑点。

如果那是金黄的一点,

如果我的座椅是泰山顶,

在月夜,我要你猜你那儿

准是一个孤独的火车站。

然而我正对一本历史书。

西望夕阳里的咸阳古道,

我等到了一匹快马的蹄声。

四、旧元夜遐思

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

莫掀帷望远吧,如不想自鉴。

可是远窗是更深的镜子:

一星灯火里看是谁的愁眼?

“我不能陪你听我的鼾声”

是利刃,可是劈不开水涡:

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

独醒者放下屠刀来为你们祝福。

五、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卞之琳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

   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的意象、内容方面。现在就跟着豌豆酱来领略下大师的作品吧!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安於巢吗?

人安於客枕?想在天井裏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在秋天的下午)   

  望著玻璃窗片上 

  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 枕著一个远去了的人  

  留下的旧枕,

  想著枕上依稀认得清的   淡淡的湖山 

  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   仿佛风流云散的   

  旧友的渺茫的行踪, 

  仿佛入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   

  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 

  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你不会迷失吗 

  在梦中的烟水?      

       我个人非常喜欢卞之琳的诗作,喜欢她在诗中蕴藏的人生哲理,喜欢她在诗中创设的美好画面和意境,喜欢她在诗中暗藏的深切的期盼。读他的诗,读他的文章,仿佛感到是来自古代的才子,沐浴过欧洲文化之雨,又来到了现代中国,用天赋的手拨响了白话诗的语言与格律的弦,发出似曾相识又非同凡响的音韵。《断章》是卞之琳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同时也是引起极大的讨论和争议的诗作。《断章》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起先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诗是这样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精简的四句话,描写了四个镜头,不同的意境,不同的心绪,带给读者不同的心境,所以不同的人读《断章》,品读出不同的韵味,有着不同的感受。 

     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认为“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此诗主要是在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由此段答辩看来,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当我们细细品读《断章》的时候也能够体会到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人生可以互相装饰;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 

     短短35字的一首小诗,朦胧中带有深意,表现出一种哲理化的情感体验,蕴含一种朦胧复杂、不易道明的况味,诗人的高超的表现技巧不得不令人佩服。 

   可是当很多学者包括诗人自己都把《断章》看作是一首意蕴艰深的哲理诗,从哲学角度诠释此诗的时候,我却被诗中美丽的画面,朦胧的意境给吸引着,感觉诗作言有尽而意无穷,明白的话中有着触动人心的落寞感情,给我带来了无尽的遐

摘要:戴望舒与卞之琳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在诗歌创作上,他们都浸染着中国传统古典文化意蕴;都通过意象表现了现代人的情绪;但主情的戴望舒和主知的卞之琳又有所不同,前者偏重表达感性的主观情绪,后者则注重表达知性的哲理思辨。

关键词:意象营造;回环艺术;主情;主知

一 、意象营造

1意象营造上,戴望舒和卞之琳都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前者通过意象象征与暗示营造一种幽远飘渺的诗境;而后者往往用现代观念来观照,运用意象的意义比戴诗稍显晦涩。

戴望舒善于化用古典诗词, “弦柱间思忆华年”(《秋叶思》), “无边木叶萧萧下”(《秋蝇》),“渴的时候也饮露,饥的时候也饮露”(《乐园鸟》)等等,这些意象都饱含着诗人忧郁、迷惘的情绪,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幽远飘渺的诗境。戴诗中,“丁香”、“木叶”是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同于古典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使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具有现代韵味。卞之琳诗中也有古典韵味的意象,“古镜”(《秋窗》), “孤泪”(《落》)等。《断章》里的“水”、“桥”、“明月”、“窗”、“梦”等明显有古典韵味,但他往往融入现代意境,用这些意象构成一幅现代图式风景,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相独立又相对照的辩证关系,表达了内在的哲理思考。

2 戴望舒卞之琳都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赋予意象别致的情趣。戴望舒大都是在承袭传统诗词意象上,赋予这些意象以现代意义,表达现代情绪。而卞之琳还往往直接将现代自然科学的意象融入诗中。

戴望舒在《诗论零札》中说:“旧的古典的应用是无可反对的,在它给予我们一个新的诗绪的时候”。[1]

这一诗歌理论在戴望舒的创作中得到了实践。戴望舒将西方象征主义手法来融合中国古典意象,既有中国传统诗词艺术的幽婉朦胧之美,又把古典意象作为传达具有现代特征的'载体,表达现代人的情绪。如《关于天的怀乡病》一诗,乡愁是中国传统古典诗词里常表现的情感,诗人把具有古典意蕴的意象寓于现代象征主义特色的艺术世界里,表现了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对生活的失落和欲求归乡的情怀。

对于新科学的渗透和影响,卞之琳在1935年前后的作品中已有明显的痕迹。他诗歌里的很多意象来源于现代自然科学,例如《水成岩》、《鱼化石》、《泪》、《航海》、《候鸟问题》等。水成岩既有水边人临水而叹的哀愁,又有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其象征意与意象本身就有很大关系。《泪》中圆的切线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航海》通过地里时差表现多思者与自命不凡者不同的人生心态、《候鸟问题》中的物理概念体现了诗人对远人的思念。

二、回环的艺术手法

1 戴诗:诗体结构的回环。《雨巷》一诗,首尾两节回环叠复。在两个诗节的头尾衔接处也运用了叠复,如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和“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不仅节与节结构叠复, 在句与句之间也有回环叠复:“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全诗结构章法和节奏音调的回环往复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韵律,还使得诗意婉延不绝。“雨巷”、“我”、“姑娘”,都有自己的空间画面,“雨巷”悠长寂寥,“我”撑着油纸伞走在鞯挠晗镏校欢“姑娘”带着愁怨的神情飘过,这些空间画面又相互叠合,营造了一种迷蒙幽婉的情调。“姑娘”由远及近向“我”飘来,而后由消逝在远处。这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情境体现了往复回环的移动节奏,给整首诗渲染了一种迷蒙空幽的色调。

2 卞诗:诗意的回环。卞之琳的诗歌意象,看似跳跃,可往往体现着万物相对、相互的关系。《古镇的梦》一诗,诗人以“古镇”为情境,锣声随算命人日日响起,这是人生常态,含着一种宿命感,而更夫夜夜不断的梆音,象征着人生麻木的反复。第二节承袭了前一节的“算命锣”敲不破别人的梦,“梆子”敲沉了别人的梦。命运的无法主宰让人们寄希望于年年如是的“锣声”,可古镇依然是古镇。最后一节,深夜更夫巡夜过桥和清冷的下午算命者过桥,又将两个象征意象“梆音”和“算命锣”隐喻而出。全诗意象,看似跳跃,然而诗人将命运无定和内心悲苦在中心意象“算命锣”和“梆子”上回环萦绕,可谓雕饰精巧。

三、感性与知性的诗学形态

戴望舒的《印象》和卞之琳的《寂寞》表达的主题都是寂寞,但两人所营造的诗境却有所不同。《印象》一诗,诗人并无在开头写明任何人或物的印象,而用了三个意象:深谷幽微的铃声、堕到古井暗水的青色珍珠、林梢颓唐的残阳,这些意象看似相互独立,可都暗含飘渺、幽微和消逝的特征。诗的前九句并无直接点明寂寞,而将这种情绪寓于生活的印象片段中,这些片段看似凌乱拼接,实则中间有一股思绪流淌全篇;最后诗人将这种思绪汇为一股,迷茫寂寞的情绪就这样在全诗蔓延开来。王泽龙曾评价到:“…外在形式上显示出典型的意象派意象叠加的特征。然而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他们在总体内涵上显示出一种幽微、渺远的意绪与空灵寂寥的意境,表现出一种东方诗歌的特有感伤美的情韵。”[3]

《寂寞》一诗,诗人把主人公孤独寂寞的一生表现的淋漓尽致,渗透出了一种苍凉无限和命运不定。诗人对人的命运有了形而上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厚厚的哲理韵味。第一节是一个对比,前两行表现小时乡下孩子的天真,“他”在枕边养蝈蝈排遣寂寞;后两行长大后,乡下孩子因在城里“受尽盘剥和压榨”而失去了天真,而“夜明表” 是他生活苦难的见证,时刻提醒着他要准时去劳作。第二节的前两行又回到他小时记忆,“他”艳羡象征死亡的墓草为蝈蝈建一个家园,后两行又回到现在,“他”生命已然停止,而“夜明表”还未停止。全诗通过两组对比,表现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1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