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有哪些特点?

陕北民歌有哪些特点?,第1张

十大催人泪下陕北民歌:

1、黄土高坡

2、走西口

3、三丹丹花开红艳艳

4、东方红

5、三十里铺

6、想亲亲

7、信天游

8、对花

9、翻身道情

10、绣金匾

陕北民歌的特点

陕北民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反映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陕北农民在山坡上犁地时,犁到了地畔,要牛回转身再犁,便带着音乐高声唱道:“噢,回来!”牛也就听话地转了身子,这应该是原始的陕北民歌。另外一个例证就是陕北的《打夯歌》:“咳哟咳哟,咳哟咳哟,调哟么来着。哼!哼咳!”一长串虚调,反复唱,这无疑也是最古老的陕北民歌之一。

类似的例证还有《踩场歌》(踩场,是陕北农村原始的打场方法,不用梿枷打,而是把收获的庄稼铺在场上,吆几头牛在庄稼上来回踩将颗粒全部踩下来)歌词:“哞哞来,好好来,好好来来好,来来好好来,好来来。”曲调悠扬轻松,也是一边赶着牛,一边反复唱。

以上的例子,足以说明陕北民歌是从生活和自然中滋生和形成的,它贴近这块土地,贴近生存的环境,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贴近北方人的性格,特别是男性汉子们的性格,反映出北方的男人和女人性情刚烈,激情而有活力。

陕北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映生活底层,也就是陕北人所说的受苦人的素材和生活情趣颇多。因为,受苦人的生活单调,但内心的情感丰富,生活底蕴厚实,表现方式多以自娱自乐,比如赶车的爱唱《赶牲灵》,掏炭的爱唱《掏炭歌》,种地的爱唱《受苦人》,这些都是在干活之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呼声和愿望。

1、嫁妆

女方父母会为自己的女儿准备陪嫁钱,如果女方嫁的比较近的话,女方父母还可以为女儿陪嫁家电,同时,女方的洗漱、衣服、鞋子,都由女方家长准备,必须是双份儿的。

2、迎亲队、放鞭炮

一般而言,新人在举行婚礼前,新郎新娘双方不能见面,第二天早上新郎带着迎亲队伍,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来到新娘家迎娶(虽然现在禁止放鞭炮了,但祝福仍在)。迎娶交通工具由以前的花轿到现在的汽车、马车或自行车所取替。

3、压轿

老主家互相交代后,新郎要求婚,单膝下跪,送上手捧花,新娘点头后方可抱着新娘上花车。轿夫抬上新娘刚要起步,新娘的弟弟又来挡道,并坐入车中陪姐姐走一段路,娶亲人给红包后才下来。

4、回门

结婚后新娘要和新郎一起回娘家(居住相同天数),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回门算是婚礼的收尾了,在婆家和娘家对住的天数因地方差异也各不相同。

5、彩礼

给娘家的彩礼钱,比较吉祥的数字,彩礼多少一般根据男方家庭条件而定,如8千8,4万8,6万8,8万8等等。给女方彩礼的时候,女方适当会退点儿彩礼。

陕北民歌脚夫调表现的是哪一种情感?高亢悠长的陕北民歌是经受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也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结晶,是当地老百姓生活的最直接反映。陕北地区民歌荟萃,种类繁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信天游"。《脚夫调》作为一首陕北"信天游",在陕北地区流传甚广,其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都颇具特色,值得民歌演唱者去仔细学习与探索。

在李治文十七岁那年,靖边县张家畔有个叫珍花的姑娘偷偷看上了他。那年腊月,李治文和爷爷要动身回家了,珍花大胆地对李治文吐露了自己的爱情,递给他一个亲手绣的荷包,让他过罢年来接自己成家过日子。惊喜的李治文望着漂亮的珍花,不知说什么才好,灵机一动,他摘下出生满月爷爷就戴到脖子上的银项圈,戴到珍花身上,作为定亲的礼物。没想到消息走露出去,珍花被父亲抢先卖给了别人,便和李治文商量要远走他乡。不想,私奔的那天夜里,这对相爱的青年男女没跑多远,就被人喊马叫地抓了回去,李治文被打了个半死。这一致命的打击,给李治文的心里增添了无限的忧伤。他朝思暮想用歌声寄托自己对珍花的思念。以歌寄情,一首由李治文编词唱曲的民歌《脚夫调》诞生了。

陕北民歌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她,便是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 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陕北民歌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还有细节描写。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揽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较长的叙事体民歌。

信天游(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础,上句主比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

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

在8000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个内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

陕北人平时最爱唱的民歌是情歌。旧社会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不能自主,他们只好用歌声来表达对封建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追求。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从前陕北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男人成群结伙到外省给人揽工,即‘走西口”。丈夫临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咛,娓娓动听,情意绵绵,抒情色彩极浓。如脍炙人口的《走西口》:

走路你走大路,

莫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儿多,

拉活解忧愁。

住店你住大店,

不要住小店。

小店里贼娃子多,

操心把你偷。

睡觉你睡中间,

不要睡两边。

操心那挖墙贼,

挖到你跟前。

喝水你喝长流水,

不要喝泉水。

泉水里蛇摆尾,

操心喝坏你。

吃烟你自打火,

不要和人家对火。

梢林里绿林响马,

操心那蒙汗药。

……

“走西口”的人一去经年不回,家里的妻子想起丈夫时,或手摇纺车,边摇边唱,或立于门前,低吟浅唱,抒发他们对远方亲人的眷恋之情:

豌豆开花一点红,

拿针缝衣想哥哥。

想哥哥想得见不上面,

口含冰糖也像苦黄连。

大河没水养不住鱼,

妹子离不开哥哥你。

一对百灵子钻天飞,

多会儿盼得见上你。

……

同是反映当地婚俗的陕北民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兰花花》、《大女子要汉》和《我给你寻个好婆家》等3首歌对嫁娶方式均有描写,但因时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兰花花》中是古老的传统嫁娶方式,买卖婚姻,新媳妇过门要坐轿,还有“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到了《大女子要汉》时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绪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说敢干,敢于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礼也简单化了,骑马代替了坐花轿。而在《给你寻一个好婆家》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头上蒙盖头,脚上穿绣鞋,而是“骑着马,戴着花”,和新郎“说说笑笑进婆家”。

陕北民歌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实,感情色彩浓,情歌尤其这样。《想你实想你》中的主人公是位未出阁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抒发她的感情的:

想你想你实想你,

浑身上下都想你;

头发梢梢想你呀,

红毛头绳难挣呀;

脑瓜皮皮想你呀,

榆林梳子难梳呀;

眼睫毛毛想你呀,

白天黑夜难闭呀;

眼睛仁仁想你呀,

泪水颗颗难收呀;

舌头尖尖想你呀,

酸甜苦辣难尝呀;

……

如果说是只是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这首信天游 《拉手手》却是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你要拉我的手,

我要亲你的口,

拉手手,亲口口,

咱二人疙崂里走。

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虽然大大咧咧,但动作自然,情绪轻松,可谓是陕北的一首绝唱。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陕北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识对这里的统治,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一些边远山区从前曾流传过《三大怪》的民谣:“沙子打墙墙不倒,婆姨嫁汉汉不恼,嫖客跳墙狗不咬”。可见陕北思想意识之一斑。

陕北民歌在陕北广泛流传,一般陕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几首,田间地头劳作时,行路时,均可听到歌声。农闲休息,茶余饭后,人们常聚在一起轮番演唱。除了这种日常生活中群众自然流传外,还有两种流传方式:一是民间歌手和艺人们的流传;二是一些风俗活动中集体或个人的流传。如“过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时、秧歌等活动,都得唱歌。又如《迎亲歌》中就有“落脚歌”、“走红毡”、“拜天地”、“撒帐”、“上头歌”、“送儿女歌”等。

[编辑本段]民歌艺术家

〖贠恩凤〗

中国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理事、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名誉团长。

员(音:yun)恩凤1940年生于西安,由于从小受到陕西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戏曲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多姿多彩的演唱才能。1951年十一岁的恩凤就步入了文艺工作者的行列,她演唱了大量陕北传统民歌和数以千计的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走的是一条坚实的民族声乐艺术道路。几十年来,她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歌唱,她的歌声深深地扎根在人民心中。她的演唱充满着真挚、催人向上的激情,洋溢着陕北地区浓郁的生活气息,为陕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强烈地感染着广大听众和观众,受到热烈欢迎。

1965年以来,恩凤随中国艺术团、友好代表团出访过苏联、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泰国、菲律宾、美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自1980年起,恩凤先后在西安、洛阳、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过四十多场独唱音乐会,获得了高度赞誉。为奖励她对我国声乐艺术事业作出的贡献,恩凤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贺玉堂〗

1949年生,陕西省安塞县文化局局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延安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贺玉堂生于歌手世家,从小酷爱民歌,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练就一副金嗓子。他的歌声高亢激越,优美动情。经专家测试,其发音高度为高音F,比举世闻名的帕瓦罗蒂的高音C高出三度。一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水流千里归大海"无不令人心摇魄动,荡气回肠。

贺玉堂自幼贫寒坎坷,纯朴善良,蕴藉丰厚,黄土情深。经他收集整理、创作改编的陕北民歌达千首之多,信手拈来,即兴清唱,真切感人,叹为奇响。多年来为老百姓随时演唱并为七十余部中外**、电视配唱,润饰主题,锦上添花。

1986年贺玉堂在首届中国民歌音乐比赛中获演唱二等奖,创作三等奖,被中宣部正式命名为"民歌大王"。

〖王向荣〗

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独唱演员,著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府谷县人,被誉为“西部歌王”。

他演唱的陕北民歌曲调丰富,内容广泛,行腔自如,风格独特。

曾多次获国家、陕西省奖励,数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活动,并出访欧洲、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与好评。经典歌曲《黄河船夫曲》经他原唱后传遍全中国。

〖孙志宽〗

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独唱演员,著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神木县人,信天游“歌王”。l986年参加全国首届民歌通俗歌曲大赛,获金孔雀杯奖。后又两次获全国民歌大赛金奖、陕西省艺术节一等奖。由他原唱的《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流传全国。

曾出访欧洲、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今年又获央视12频道西部民歌大赛信天游最佳歌手奖。

〖郭云琴〗

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独唱演员,榆林市米脂县人,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百灵鸟,1986年获全国首届民歌通俗歌曲大奖赛优秀演唱奖、两次获陕西省艺术节演唱一等奖。出版有演唱专辑。曾出访欧洲、日本、香港等地。

〖刘美兰〗

府谷县文化馆青年独唱演员。曾获榆林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并于199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表演。

获得晋、陕、蒙民歌二人台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国西部沙湖杯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获三等奖。

2004年1月,在CCTV“清逸佳雪杯”民歌大赛中荣获对唱组比赛金奖。

2004年2月,在陕西省榆林市和山西省吕梁地区联合举办的伞头民歌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王小怡〗

榆林市民间艺术团青年独唱演员,榆林市绥德县人。曾多次获陕西省声乐比赛一、二等奖,随团出访新加坡。

出版有陕北民歌演唱集(与他人合作)

〖贺 斌〗

榆林市民间艺术团青年独唱演员,榆林市横山县人。

曾获陕西省声乐比赛二等奖,随团出访新加坡。

出版有陕北民歌演唱集(与他人合作)

〖雒翠莲〗

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独唱演员,榆林市绥德县人。

曾获榆林市、陕西省民歌大赛一等奖。

由她演唱的数首民歌被中国唱片公司和陕西省音乐广播电台收录出版、播放。

〖许文华〗

榆林市艺术学校声乐讲师,榆林市横山县人。

1995年获陕西省推新人声乐大赛优秀演唱奖,2002年获陕西省文艺调演演唱二等奖。多次参加省内外演出,受到观众的好评。

〖温永凯〗

榆林市府谷县文工团独唱演员。1998年获秦晋蒙三省五旗县民歌、民乐大赛二等奖、2002年参加了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并获演出奖;2003年8月,荣获陕西省“农穗卡”杯民歌大赛二等奖、2004年1月,获中央电视台“清逸佳雪”杯西部民歌电视大赛铜奖、2004年2月,获秦晋伞头、民歌大赛优秀奖。

〖雒胜军〗

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独唱、小品演员,榆林市绥德县人。

曾出访荷兰、法国,两次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节,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西部“沙湖杯”民歌(花儿)歌手大赛金奖,2004年1月获央视西部频道民歌大赛最佳风采奖。

〖郝全林〗

榆林地区文工团独唱演员。国家二级演员,民歌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戏剧协会会员。

九七年获陕西省声乐大赛民间唱法二等奖,同年代表陕西参加黄河流域16省区民歌大赛获铜奖。并代表陕西参加“七大古都”迎国庆进京献礼演出获特别贡奖。

九九年获陕西省声乐大赛民间唱法一等奖。

二000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中央电视台“步步高”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获优秀奖。

二00一年参加陕西省秦腔清唱大赛获一等奖,同年代表陕西参加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清唱大赛获金奖。

二00四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清逸佳雪杯”西部民歌大赛,原生独唱获铜奖。

〖冯晓荣〗

姓名:冯晓荣

性别:男

政治面貌:党员

家庭成员:父亲、母亲、弟弟

出生日期:1980年8月21日(农历)

毕业院校:陕西省教育学院(音乐系)

爱好:音乐创作、吉他、唱歌、古典文学、电脑游戏

喜欢的颜色:黑、白

歌曲推荐:

带有陕北特色的歌曲:《红光》《那是一个谁》《二后生》《记忆里的昨天》

关于退耕还林保护环境的歌曲:《风花碧草》 电视剧主题的歌曲:《此生如烟》《珍惜》 流行乐:《爱像一场纷飞雨》 抗震救灾的歌曲:《无数双手温暖世界》 校园民谣:《给你幸福》《秋日恋雨》《西藏之爱情》《雨滴》 流行摇滚:《逝》《四季》《感慨》《落日》 自述:

我出生在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很普通的一个家庭。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 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教我唱歌,平时还总爱弹弹电子琴,吹吹笛子。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唱唱跳跳。在幼儿园时就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小童星了! 上了初中后因学习不好,平时还总爱听歌,遭到了家人的反感。后来因受不了家人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冷嘲热讽就选择了当兵

到了军营是我人生最大的一次转折我遇到了教我弹吉它和让我跨入音乐之门起门老师。之后我就深深迷恋上了吉他,后来自己又开始尝试创作歌曲。就这样一步一步为自己在音乐的道路上奠定 基础。

退伍后经朋友介绍,来到延安第一个演艺酒吧“古仔幽吧”跑场。在这里认识了很多音乐上的朋友 也对我今后的演艺生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正当我的音乐梦想不断收获时我被分配到了延安炼油厂工作

一个新的环境一个和音乐毫无联系的陌生地方。我失落了,连自己往日肆无忌惮的歌声也没有了。 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害怕,因为那时我是最孤独的人

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除了音乐,其他的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又抱起了吉他开始疯狂的练习。 在这段时间我忘记了和任何人联系,每天练琴9小时以上。后来我发现我喜欢上了黑夜,爱上了孤独。 当自己重新树立起人生目标的时候,发现对音乐的认识和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我选择了上学

起初上大学的梦想又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固执的我还是背起了行囊踏上了我的求学之路

大学两年的生活让我对人生、音乐、生活、自我的看法有了重新的认识,在音乐的道路上有了质的飞跃!当自己梦想毕业后仍留在西安时,种种压力逼迫我又回到了原工作单位

但大学毕业的我再也不会感到气馁,仍旧抱着我的音乐梦想向前奔跑。自己虽然在一个远离音乐的角落, 但我的歌声带着我的音乐翅膀在互联网上到处飞翔。我感到我还是很快乐的!

当小小的收获正在悄悄喜悦时,又有几位怀着和我同样梦想的年轻人和我走到了一起。我们组建了现在这支“丛林狼乐团”!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和伤感,因为无论在那里都有他们的陪伴,我的歌声再也不会感到无助和苍凉,因为加入了力量的声音

个人简历:

1980年8月21日出身于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

1987年----1992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小学读小学

1992年----1994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永坪中学读初中

1994年----1996年在陕西省延川县就读高中

1996年----1999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县86923部队82分队服役

2000年----今在延安炼油厂电气车间工作

演艺简历:

1997年在部队开始学习吉他,

1999年退伍后在酒吧跑场,

2000年转学电吉他并组建自己的第一支摇滚乐队-“918乐队”

2002年曾荣获“延安市地税杯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二名

2002年8月受延安电视台文艺部邀请制作个人专访。

2003年7月受延安电视台文艺部邀请制作乐队专访。

2004年曾用原创歌曲《秋日恋雨》荣获“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奖赛”

陕西赛区二等奖。同年前往北京参加决赛荣获三等奖。

2005年受西安电台邀请做客‘西安交通音乐广播’ 并推广作品《风花碧草》

2005年9月“TOM”网全国巡演代表陕西在西安雁塔北广场与刘嘉亮、刘刚等同台演出。

2005年底被陕西古城热线评为年度最佳原创歌手奖。

2006年5月原创歌曲《西藏之爱情》连续4周打入中国原创音乐榜前6位。

2007年6月乐团成功举办了专场演唱会!

2007年底参加了“魅力延安”春节联欢晚会

2008年2月接受延安电视台相约星期天栏目组的专访。

2008年4月参加陕西省职工文艺调演获得音乐组二等奖,冯晓荣原创作品《二后生》获最佳原创作品奖。

2008年5月参加共青团延安市委、延安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二届延安市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

〖王二妮〗

王二妮小档案:

王二妮,1985年生于陕北安塞县,

1999年毕业于榆林百花艺术学校,现为安塞县民间艺术团主要演员。

1999年获延安青年歌手大奖赛一等奖。

2000年获陕西省MTV大奖赛三等奖。

2001年获21世纪首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一等奖。

2002年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领唱《三十里铺》,获一等奖。

2004年获第十界全国推新人大赛优等奖、安塞县 “新秀杯”第三届陕北民歌大赛“特殊贡献奖”。参加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回延安》节目的演出。

2005年被授予第一届安塞县“十佳青年”称号。

曾在**《信天游》,电视音乐片《走西口》中担任主唱。

近年来随剧团到德国、泰国出访演出,多次在北京、上海、香港、广西、山东、山西等地参加文化演出等活

陕西的农村剪纸艺人,她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地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如一些剪纸继承了汉代画像石的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像农家过年时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就是用纸剪出的,头是用瓜子代替的。

相比于陕北的剪纸,关中的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喜爱。陕南的剪纸人数较少,具有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就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在民间,给娃找媳妇,“不问人怎么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

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就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就是看绣花的本事。

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直至后来的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至腊月天,这里的婆姨女子们便凑在一起相互学习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看样。正月里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也是看谁手最巧。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

中国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理事、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名誉团长。

贠(音:yun)恩凤1940年生于西安,由于从小受到陕西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戏曲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多姿多彩的演唱才能。1951年十一岁的恩凤就步入了文艺工作者的行列,她演唱了大量陕北传统民歌和数以千计的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走的是一条坚实的民族声乐艺术道路。几十年来,她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歌唱,她的歌声深深地扎根在人民心中。她的演唱充满着真挚、催人向上的激情,洋溢着陕北地区浓郁的生活气息,为陕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强烈地感染着广大听众和观众,受到热烈欢迎。

1965年以来,恩凤随中国艺术团、友好代表团出访过苏联、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泰国、菲律宾、美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自1980年起,恩凤先后在西安、洛阳、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过四十多场独唱音乐会,获得了高度赞誉。为奖励她对我国声乐艺术事业作出的贡献,恩凤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王向荣,著名民歌演唱家,生于1952年,陕西府谷人。

王向荣作为陕北民间歌手的代表人物,被冠以“陕北歌王”的美誉,其激情的演唱风格既有陕北民歌的苍凉厚重,也有令陕北人备觉亲近的乡土气息,地道的原汁原味。王向荣是陕北民歌的天才演绎者,豪爽、直率、有艺术见地。他的演唱行腔优美、气势豪放、情感真实,有高度的艺术美,什么歌经他一唱,便会有不同的意境。

王向荣在艺术上的长处,是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他的头脑就是一座音乐的宝库,山曲、漫瀚调、爬山调、二人台等等,都可以信手拈来,随口就唱,他在陕北民歌演唱界的地位也许是无可替代的。

他曾为多部影片配过插曲,并随团参加过苏联、法国、瑞士等国的国际艺术节,1980年曾在人民大会堂和怀仁堂演出,1992年曾应邀赴日本演出。2006年7月26日,王向荣清唱原生态民歌专辑《“陕北歌王”王向荣》由中国唱片总公司推出。 1949年生,陕西省安塞县文化局局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延安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贺玉堂生于歌手世家,从小酷爱民歌,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练就一副金嗓子。他的歌声高亢激越,优美动情。经专家测试,其发音高度为高音F,比举世闻名的帕瓦罗蒂的高音C高出三度。一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水流千里归大海无不令人心摇魄动,荡气回肠。

贺玉堂自幼贫寒坎坷,纯朴善良,蕴藉丰厚,黄土情深。经他收集整理、创作改编的陕北民歌达千首之多,信手拈来,即兴清唱,真切感人,叹为奇响。多年来为老百姓随时演唱并为七十余部中外**、电视配唱,润饰主题,锦上添花。

1986年贺玉堂在首届中国民歌音乐比赛中获演唱二等奖,创作三等奖,被中宣部正式命名为民歌大王。 榆林市民间艺术团独唱演员,著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神木县人,信天游“歌王”。l986年参加全国首届民歌通俗歌曲大赛,获金孔雀杯奖。后又两次获全国民歌大赛金奖、陕西省艺术节一等奖。由他原唱的《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流传全国。

曾出访欧洲、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2012年又获央视12频道西部民歌大赛信天游最佳歌手奖。 府谷县文化馆青年独唱演员。曾获榆林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并于199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表演。

获得晋、陕、蒙民歌二人台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国西部沙湖杯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获三等奖。

2004年1月,在CCTV“清逸佳雪杯”民歌大赛中荣获对唱组比赛金奖。

2004年2月,在陕西省榆林市和山西省吕梁地区联合举办的伞头民歌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榆林市民间艺术团青年独唱演员,榆林市绥德县人。曾多次获陕西省声乐比赛一、二等奖,随团出访新加坡。

出版有陕北民歌演唱集(与他人合作) 榆林市民间艺术团青年独唱演员,榆林市横山县人。

曾获陕西省声乐比赛二等奖,随团出访新加坡。

出版有陕北民歌演唱集(与他人合作) 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独唱演员,榆林市绥德县人。

曾获榆林市、陕西省民歌大赛一等奖。

由她演唱的数首民歌被中国唱片公司和陕西省音乐广播电台收录出版、播放。 榆林市艺术学校声乐讲师,榆林市横山县人。

1995年获陕西省推新人声乐大赛优秀演唱奖,2002年获陕西省文艺调演演唱二等奖。多次参加省内外演出,受到观众的好评。 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独唱、小品演员,榆林市绥德县人。

曾出访荷兰、法国,两次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节,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西部“沙湖杯”民歌(花儿)歌手大赛金奖,2004年1月获央视西部频道民歌大赛最佳风采奖。 榆林地区文工团独唱演员。国家二级演员,民歌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戏剧协会会员。

九七年获陕西省声乐大赛民间唱法二等奖,同年代表陕西参加黄河流域16省区民歌大赛获铜奖。并代表陕西参加“七大古都”迎国庆进京献礼演出获特别贡奖。九九年获陕西省声

二000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中央电视台“步步高”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获优秀奖。

二00一年参加陕西省秦腔清唱大赛获一等奖,同年代表陕西参加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清唱大赛获金奖。

二00四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清逸佳雪杯”西部民歌大赛,原生独唱获铜奖。 个人简历:

1980年8月21日出身于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

1987年----1992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小学读小学

1992年----1994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永坪中学读初中

1994年----1996年在陕西省延川县就读高中

1996年----1999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县86923部队82分队服役

2000年----今在延安炼油厂电气车间工作

演艺简历:

1997年在部队开始学习吉他,

1999年退伍后在酒吧跑场,

2000年转学电吉他并组建自己的第一支摇滚乐队-“918乐队”

2002年曾荣获“延安市地税杯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二名

2002年8月受延安电视台文艺部邀请制作个人专访。

2003年7月受延安电视台文艺部邀请制作乐队专访。

2004年曾用原创歌曲《秋日恋雨》荣获“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奖赛”

陕西赛区二等奖。同年前往北京参加决赛荣获三等奖。

2005年受西安电台邀请做客‘西安交通音乐广播’ 并推广作品《风花碧草》

2005年9月“TOM”网全国巡演代表陕西在西安雁塔北广场与刘嘉亮、刘刚等同台演出。

2005年底被陕西古城热线评为年度最佳原创歌手奖。

2006年5月原创歌曲《西藏之爱情》连续4周打入中国原创音乐榜前6位。

2007年6月乐团成功举办了专场演唱会!

2007年底参加了“魅力延安”春节联欢晚会

2008年2月接受延安电视台相约星期天栏目组的专访。

2008年4月参加陕西省职工文艺调演获得音乐组二等奖,冯晓荣原创作品《二后生》获最佳原创作品奖。

2008年5月参加共青团延安市委、延安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二届延安市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 王二妮小档案:

王二妮,1985年生于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乡冯家湾村。

1999年毕业于榆林百花艺术学校,为安塞县民间艺术团主要演员。1999年获延安青年歌手大奖赛一等奖。

2000年获陕西省MTV大奖赛三等奖。

2001年获21世纪首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一等奖。

2002年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领唱《三十里铺》,获一等奖。

2004年获第十界全国推新人大赛优等奖、安塞县 “新秀杯”第三届陕北民歌大赛“特殊贡献奖”。参加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回延安》节目的演出。

2005年被授予第一届安塞县“十佳青年”称号。

曾在**《信天游》,电视音乐片《走西口》中担任主唱。

曾随剧团到德国、泰国出访演出,多次在北京、上海、香港、广西、山东、山西等地参加文化演出等活动。

谈一谈渐行渐远的陕北民俗文化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那些我们最为熟悉最具陕北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地悄悄地消失、悄悄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先是山丹丹这个最具陕北意象的花种已到了绝迹的地步至少难寻——现今在陕北的山地里要寻找一株山丹丹已真的到了踏破铁鞋无觅处了。记得儿时在家乡的大山上山丹丹是随处可见的地棱、地畔、陡坡、峭崖边红艳艳的山丹丹就开在那背洼洼里。乱垦乱牧大概是山丹丹濒临灭绝的元凶。真的今天若有外地客人向我提出要看一下山丹丹还真让人手足无措——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多么响亮的歌曲一首歌既唱红了山丹丹也唱红了陕北。只是我不知道山丹丹现时还开在陕北的哪些地方 还有羊群——那曾经构成西部田园牧歌风景的羊群也随着封山禁牧一声令下一笔勾销了——我无意于否定国家的法规政策相反我也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赞成者——哦真的那些被圈在圈落里的羊子委实是没有多少动感因之也缺少美感的田园牧歌只有在原野里才能看到就像羞红只有在少女的脸上才能看到一样。现时的一些杂志、一些电视剧里表达陕北浓郁风情的西部景致画面都是从过去的资料里翻新的…… 以上是一些纯意象的具体到一些最具陕北文化、最能代表陕北特色的东西也像雪线一样正在消失……

先说最最能代表陕北文化的民歌吧。早在1994年我在发表于《陕西日报》的《陕北民歌如水》文章里提出过陕北民歌亟待繁荣丰富陕北民歌的传唱与创作正在滑坡——作为与俄罗斯民歌、美国黑人民歌齐名的三大世界民歌之一的陕北民歌的滑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才是陕北民歌的悲哀、陕北民歌的危险所在。陕北民歌其实是陕北人最最珍贵、最最响亮的一张名片。而在现时陕北民歌的创作却委实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虽然我们也看到了陕北民歌走进大学校园、陕北民歌走进都市以及十大陕北民歌手竞赛产生——然而唯其创作才是民歌再生与鲜活的唯一源泉。引不起政府重视没有充足专门的财力保障没有专门的机构没有专业的创作人员所有这些都成为制约陕北民歌发展的瓶颈。而越是原生态的越具有特色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我是在云南丽江观赏纳西族部落文化和在西双版纳观看民族风情舞时心里格腾一下回想起我自己的陕北文化的并由此想起了这个题目并竟自有些后怕起来——创作的萎缩必然引起本体的萎缩一个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的物体是迟早会枯朽的。 再说剪纸吧。陕北剪纸的细腻与传神是其他任何地方的剪纸都无法比拟的。而随着生活的好转以及观念的转变陕北剪纸也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36格木窗换成了透明的玻璃贴炕围子的土墙被白灰泥子取代陕北剪纸由此没有了张贴的地方也由此没有了生存的土壤那些陕北剪纸的创作者、那些十来岁的农村女娃娃、那些农村婆姨她们早已经没有了剪纸的思想她们在想些什么也许只有她们自己知道——陕北剪纸就这样令人痛心地失宠了…… 那些为了生存走乡串户的陕北说书艺人们也走在物质与文化需求日益丰富化的夹缝里。电视的普及让这些说弹拉唱艺人的生存更加艰难——哦打开中央三套就可随意欣赏曲艺节目谁还有功夫听陕北艺人的说书。唉终有一天这陕北说书也会停留在音像店的磁带里停留在陕北老年人的记忆里。 陕北社火多好呀但那勾灯、转九曲、二鬼摔跤还有谁愿意在一个村落里组织还有谁愿意扮演。 诸多的陕北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祖国文化大花园中最鲜艳的奇葩之一是五千年黄河文明流传下来的精神精粹。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有着十分宽广的包容性。黄土文化精神过去曾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新中国建设奉献着青春和力量它是黄土文化的一条脊梁是红色文化的一张颜面。现在同样熏陶着青年一代使青年一代具有黄土般的纯朴、勤劳、奉献精神。

而今厚重的陕北文化正在渐渐的离我们远去就让我们每一位生活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的儿女们从现在开始去重视她、保护她、发展她、传承她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研究、传播、创新陕北文化的使命。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陕北民歌的相关内容吧!

 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

 陕北民歌流传于榆林 延安的山坡、沟洼、田野、村落,是世世代代的陕北地方劳动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陕北民歌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并与古来有之的春节“闹红火”的习俗紧密关联,如绥德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乐舞百戏和秧歌的内容,可见当时陕北歌舞已经盛行,民歌必然随之滥觞。

 民歌是最简便的艺术形式,它随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陕北的历史以及民俗活动而诞生,并留传至今。如《脚夫调》的曲调只有三个音,是较为原始的反映陕北人民劳动生活的信天游山歌。再如《调兵曲》反映了清代顺治五六年间,满清政府镇压回民起义的史实。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与习俗,在耕地、赶脚、放牧、喝酒、过节、盖房、祝寿、婚丧嫁娶、庙会等生活场景里,触物生情,即兴编唱出来的,逐步形成了高亢、豪放、粗犷、悠扬的风格,寄口头传唱而流行,靠集体编创而繁盛,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陕北地区是中国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 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的传承价值

 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如今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一是语言文化价值:陕北民歌艺术就是陕北语言的艺术,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陕北民歌,长期以来积淀了大量的古老而又原始的、地域广泛的、原汁原味的陕北方言。为研究陕北地方语言提供了许多活生生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历史文化价值:陕北民歌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记录了陕北民间的人、事、物、情,陕北民歌的发展、演变历史,就是陕北社会生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55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