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行香子·秋与原文: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行香子·秋与翻译及注释翻译 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沉醉有时沉病有时慵懒。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虽不吭声,似乎有意让我伤心。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霜风:刺骨寒风。「浑无处」二句:触目尽是因风而落的桐叶,无处回避。谓天地间都显示出衰老的容貌。衰容,衰老的面容。不语书空:不说话,用手指在空中虚画字形。《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此处用典表示胸中愤懑。慵(yōng):困倦。「似无言」二句:无言的秋意似乎有意地触动着我的情感。侬:,我,系江浙方言。付与千钟:交付酒杯,即以酒浇愁之意。钟,酒器。酒花:指斟酒时酒面泛起的珠花。眼花:这里指视线。烛花:指蜡烛的火焰。
行香子·秋与赏析此词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叙事议论,写词人早上醒来,来得庭院,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光阴似箭,强烈地表现出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此词上下片采用对称结构,但时序上却有「昨夜」与「今朝」的先后承递关系。词中描述了两幅衰容,一是霜风昨夜入梧桐、今朝来庭下的萧瑟冷落;一是词人病后意慵懒、酒后眼花乱的潦倒颓放。
全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它硬语盘空,借秋日病愈,抒发了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得真切。全词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行香子·秋与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薛本《苏文忠公全集》根据词意及「书空」之典,认为此词「当写于黄州时期或南迁之后」。而苏轼在黄州时曾于元丰六年(1083年)春夏间患病,病愈在闰六月底,与此词所写深秋景色不符。绍圣元年(1094年)迁惠州后,苏轼于绍圣二年(1095年)七月痔疾发作,八九月间始愈,时已至深秋,与此词所写景色相合。此词或作于此时。 诗词作品: 行香子·秋与 诗词作者: 宋代 苏轼 诗词归类: 秋天、感叹、生活
行香子·秋与 [宋代] 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译文及注释译文 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沉醉有时沉病有时慵懒。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默默催人老身患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霜风:刺骨寒风。衰容:衰老的面容。不语书空:不说话,用手指在空中虚画字形。此处用典表示胸中愤懑。慵(yōng):困倦。侬:我,系江浙方言。付与千钟:交付酒杯,即以酒浇愁之意。钟,酒器。酒花:指斟酒时酒面泛起的珠花。
赏析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议论。
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创作背景
近日对行香子的几首例词进行细读,觉得完全可以按照绝句的起承转合进行布局,分析如下。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结构分析 :上片八句五平韵,下片八句三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前两韵是起,交待时间、人物、地点,第三韵承,抒情议论。第四韵转,回忆过去,第五韵是承第四韵而来,同时合了第三韵的“处处”。
2、过片处“寻常行处”紧承上片的尾韵而来,属于顺接。
3、下片起承转合。首韵完成起承,前两句起,写处处题诗,后两句承,说题的诗已沾满灰尘。第二韵是转,没有继续写题诗,而是写人。第三韵是合,承第二韵而来,借景抒情,同时合了“处处”、“寻常行处”,比上片的尾韵更加具体。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锺。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结构分析 :上片八句五平韵,下片八句四平韵。
1、上片起承转结。前两韵是起,第三韵承“欢意犹浓”而写。第四韵是转,没有接着写欢意,而是酒席结束后的事情,同时道出了“欢意犹浓”的原因。第五韵是承第四韵而来,同时上片收尾。
2、过片处顺接,承上片收尾处的茶而来。
3、下片起承转结。首韵是比试茶品,是下片的起。第二韵是喝茶后的感觉,是比试茶品的一个步骤,是承前韵而来。第三韵转,不接着写茶了。第四韵收尾,同时合上了“绮席终”,是真正的结束。
前岁栽桃,今岁成蹊。更黄鹂、久住相知。微行清露,细履斜晖。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结构分析 :上片八句四平韵,下片八句三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首韵起,交待时间、地点、事件。第二韵承,“久住”承了首韵的“前岁”、“今岁”,同时“知”,承了首韵的事件。第三韵是转,跟前年今年无关,跟桃蹊也无关,环境描写,跟文中主人公有关。第四韵是合,承第三韵而来,把主人公和桃蹊合在了一起。
2、过片处顺接。承上片第四韵“闲”、“醉”而来。
3、下片起承转合。首韵完成起承,前两句是起,第三句承“闲”、“醉”。第二韵是转,不写闲”和“醉”,却在写老。第三韵是合,把“闲”、“醉”和老合在一起。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结构分析 :上片八句五平韵,下片八句五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前两韵景物描写,交待地点。第三韵是承,写文中主人公的感受。第四韵是转,没有接着写“豪兴徜徉”,而是写看到的景物。第五韵承第四韵,写具体的景物。
2、过片处顺接,接着上片写景过度。
3、下片起承转合。前两韵景物描写,起。第三韵接着写景,承。第四韵不写景,写文中的主人公,转。第五韵承第四韵,同时把文中的主人公和大好春光合在一起。
一剪梅花,一见销魂。况溪桥、雪里前村。香传细蕊,春透灵根。更水清泠,云黯淡,月黄昏。
幽过溪兰,清胜山矾。对东风、独立无言。霜寒塞垒,风净谯门。听角声悲,笛声怨,恨难论。
结构分析 :上片八句四平韵,下片八句五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首韵起,第二韵承“销魂”。第三韵抓,没有写销魂,而是对梅花进行正面描写。第四韵合,承第三韵,同时合上前面的销魂。
2、过片处顺接,接着梅花特点而来。
3、下片起承转合。前两韵起。第三韵承,梅花有众多优点,但是面对东风,却无言。第四韵转,没有写梅花,而是环境描写。第五韵合,承第四韵悲凉的环境,同时合上前面的“独立无言”。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结构分析 :上片八句五平韵,下片八句三平韵。
1、上片起承转合。前两韵起,环境描写,表现人间愁。第三韵承,指出人间天上都愁。第四韵转,不写人间,也不点明愁。第五韵承第四韵,合第三韵,指出天上也愁。
2、过片处顺接。“星桥鹊驾”承“浮槎”而来。
3、下片起承转合。首韵完成起和承。前两句起,第三句承,针对“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抒发感慨。第二韵转,不写离情别恨,却写牛郎织女。第三韵合,把牛郎织女与离情别恨合上,同时也合上了人间之愁。
主要内容: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
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行香子》原文: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白话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扩展资料:
《行香子·树绕村庄》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
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参考资料:
行香子
行香子 《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
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晁补之
●:仄 ○:平
前岁栽桃(句)
⊙●○○
今岁成蹊(韵)
⊙●○○
更黄鹂久住相知(韵)
◎⊙⊙◎●○○
微行清露(句)
⊙○⊙●
细履斜晖(韵)
◎●○○
对林中侣(句)
●⊙○◎
闲中我(句)
⊙⊙●
醉中谁(韵)
●○○
何妨到老(句)
⊙○◎●
常闲常醉(句)
○○⊙●
任功名生事俱非(韵)
●⊙○⊙●○○
衰颜难强(句)
⊙○⊙●
拙语多迟(韵)
◎●○○
但醉同行(句)
●◎○⊙
月同坐(句)
◎⊙●
影同归(韵)
●○○
此调以晁词、苏词、秦词、韩词为正体,正韩词一体,填者颇少。按,此五首字句悉同,所辨者,在前后段起二句,或押韵、或不押韵耳。若杜词之或添字、或减字,赵词之减字,李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此词前段起句,后段第一、二句,俱不用韵,晁词别首“雪里清香”词,正与此同。又,王铣“金井先秋”词,亦与此同,惟前段第三句“几回惊觉梦初长”,不作上三下四句法异。 葛胜仲词,前段第三句“渐老人不奈悲秋”,老字仄声;晁词别首,后段第一、二、三句“芳尊移就,幽葩折取,似玉人携手同归”,折字、玉字俱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余悉参类列诸词,惟杜词平仄独异,即不复校。
秦观一体亦与晁词同,惟前段第一句押韵,后段第一、二句俱押韵矣。 按,辛弃疾“白露园蔬”词,刘过“佛寺云边”词,蒋捷“红了樱桃”词,张翥“水远天低”词,元好问“漫漫清池”词,皆与此同。
一
《行香子》宋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