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也称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患者躁狂和抑郁常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抑郁发作时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考问题费力,兴趣活动减少,悲观厌世,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饮食差,睡眠差。躁狂时,病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无诱因的出现兴奋话多,食欲增加,睡眠减少,不知疲倦,情感高涨。以上两种情况交替发作,每次持续时间超过半个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因此,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隐蔽性,有时和正常人无异,但兴奋之余还隐藏着自杀倾向,必须引起家庭高度重视。
其预警是,在躁狂发作之前会有一次或数次抑郁发作,这是可以掌握的。对于这样的患者要做到五点:
1,鼓励患者应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
2,配合饮食、锻炼,提高抵抗力。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锻炼,保证正常睡眠。
3,保持轻松的心态。使患者心情放松,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积极接受治疗,这样不但好的快,而且预后不易复发。
4,给患者创造发泄的环境。医生要关心、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使患者清楚他的痛苦已被社会所接受了;
5,家人、朋友的精神支持,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般认为双向情感障碍不存在单一的原因。相反,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出现疾病或使风险上升。
大脑结构和功能:一些研究证明了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与健康人群或者其他心理疾病患者的大脑存在的差异。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差异以及来自基因研究的全新信息,科学家就能更好地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并预测哪些治疗可以实现最大疗效。
基因:研究显示,有某些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患双向情感障碍
但是,基因并非双向情感障碍的唯一风险。对同卵双生双胞胎的研究显示,虽然同卵双生双胞胎的所有基因都相同,但即使其中一个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也不一定就会患这种疾病。
家族史:双向情感障碍往往会在家族中遗传。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双向情感障碍,那么儿童患这种病的可能性较高。但务必要注意到,大部分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都不会患这种疾病。
发生双向情感障碍病的原因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
与其他心理情绪疾病一样,医学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病的发病原因。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抑郁发作;二是相反的状态就是躁狂发作;三是抑郁躁狂混合发作。
抑郁发作即心境低落,甚至可有自残自杀倾向;躁狂发作时精神激动兴奋且难以抑制;混合发作兼有两种表现,临床少见。
双相障碍可能无法自愈,至少目前尚无先例。虽然疾病以反复发作为特点,发作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如不进行正规治疗,疾病发作间歇期会逐渐缩短,严重程度逐渐加重。因此,出现双相障碍,必须到精神科就诊,进行正规治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双相障碍的病因 5 双相障碍的诊断 51 诊断要点 6 双相障碍的治疗 61 住院治疗 62 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 621 碳酸锂 622 抗癫痫药治疗 623 抗精神病药物 63 抑郁发作的药物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1 双相情感性障碍相关药物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双相障碍的内容。 1 拼音
shuāng xiàng qíng gǎn xìng zhàng ài
2 英文参考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3 概述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1]。
德国人Leonhard(1957)首先提出对情感性障碍分二大类:即单相情感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所谓双相情感性障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者。资料表明:人群中患双相的危险率低于息单相的危险率,双相患者的遗传倾向要高于单相。此外,双相患者起病往往较早,预后不如单相好,但对锂盐效果好。根据CCMD-Ⅱ-R,双相情感性障碍又分躁狂相、抑郁相、混合相、快速循环型等亚型。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1]。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1]。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1]。
4 双相障碍的病因
双相障碍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1]。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1]。
5 双相障碍的诊断双相障碍的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与其他心境障碍相比,本病在两性的发病率更为接近。由于仅有躁狂的患者相对罕见,而且他们与至少偶有抑郁发作的患者有类似性(在家庭史、病前人格、起病年龄、长期预后等方面),故这类患者也归于双相。[1]
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二周至四、五个月不等(中数约四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趋于长一些(中数约六个月);但除在老年期外,很少超过1年。两类发作通常都继发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其他精神创伤,但应激的存在并非诊断必需。首次发病可见于从童年到老年的任何年龄。发作频率、复发与缓解的形式均有很大变异,但随着时间推移,缓解期有渐短的趋势。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常见,持续时间也更长。[1]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符合轻躁狂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他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他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他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轻度抑郁发作或中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1]:
确诊需要:(a)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的标准;及(b)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 诊断要点[1]:
患者过去至少有过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情感发作,目前或表现为混合性状态,或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及抑郁症状的快速转换。
51 诊断要点虽然双相障碍最典型的形式是交替出现的躁狂和抑郁发作,其间为正常心境分隔;但是,抑郁心境伴以连续数日至数周的活动过度和言语迫促,以及躁狂心境和夸大状态下伴有激越、精力和本能驱力降低,都并不罕见。抑郁症状与轻躁狂或躁狂症状也可以快速转换,每天不同,甚至因时而异。如果在目前的疾病发作中,两套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且发作持续至少两周,则应做出混合性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1]。
6 双相障碍的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的综合治疗[1]。双相障碍几乎终生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尤以快速循环病程者为甚[1]。因此,双相障碍常是慢性过程障碍,其治疗目标除缓解急性期症状外,还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以阻断反复发作[1]。
61 住院治疗双相障碍治疗首先是患者的安全必须得到保证,临床医生需要判断患者是否应住院治疗。住院的指征是:有自伤、自杀和伤人等危险;患者总体能力下降致使不能进食且回避环境;症状迅速恶化,如高度兴奋、冲动、自伤等严重损害自身和危及他人等行为;缺少或丧失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1]
62 躁狂发作的药物治疗 621 碳酸锂碳酸锂的主要适应证是躁狂症,它是目前治疗躁狂的首选药物,对躁狂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还有预防作用[1]。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也可用锂盐治疗[1]。对精神分裂症伴有情绪障碍和兴奋躁动者,可以作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增效药物[1]。
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妊娠的前3个月以及缺钠或低盐饮食患者禁用[1]。
帕金森病、癫痫、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性皮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慎用[1]。
碳酸锂的有效剂量范围为750~1500mg/d,偶尔可达2000mg/d。一般开始每次给250mg,每日2~3次,饭后口服给药,逐渐增加剂量,3~5天内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一般至少1周才能起效。维持治疗剂量为500mg~1500mg/d。老年及体弱者剂量适当减少,与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时剂量也应减少。由于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在治疗中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外,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病情、治疗反应和血锂浓度调整剂量。急性期治疗血锂浓度应维持在08~12mmol/L,维持治疗时为04~08mmol/L,血锂浓度的上限不宜超过14mmol/L,以防锂盐中毒。[1]
碳酸锂的副作用与血锂浓度相关[1]。一般发生在服药后1~2周,有的出现较晚[1]。根据副作用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早期、后期副作用以及中毒先兆[1]:
①早期的副作用:无力、疲乏、思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稀便、腹泻、多尿、口干等[1]。
②后期的副作用:患者持续多尿、烦渴、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黏液性水肿、手指细震颤。粗大震颤提示血药浓度已接近中毒水平[1]。
③锂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应即刻检测血锂浓度,如血锂超过14mmol/L时应减量。如临床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锂盐治疗[1]。
622 抗癫痫药治疗1)丙戊酸钠:丙戊酸盐对躁狂症的疗效与锂盐相当,对混合型躁狂、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以及锂盐治疗无效者可能疗效更好。丙戊酸盐从小剂量开始,每次200mg,每日2~3次。每隔2~3天增加200mg.剂量范围800~1800mg/d。治疗浓度应达50~100mg/L。常见副作用为胃肠 症状以及镇静、共济失调、震颤等。转氨酶升高较多见,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少见。极少数患者出现罕见的中毒性肝炎和胰腺炎,为一种罕见的特异质性反应。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与白细胞计数。目前国产的丙戊酸钠尚没有治疗双相障碍的适应证,应当引起注意。[1]
2)卡马西平:对治疗急性躁狂和预防躁狂发作均有效,尤其对锂盐治疗无效的、不能耐受锂盐副作用的以及快速循环发作的躁狂患者,效果较好。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600~1200mg/d,分2~3次口服。剂量增加太快,会导致眩晕或共济失调。卡马西平具有抗胆堿能作用,治疗期间可出现视物模糊、口干、便秘等副作用。皮疹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偶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肝损害。应监测血象的改变。卡马西平由于不良反应严重,临床已较少使用。[1]
623 抗精神病药物可选用有适应证、具有心境稳定作用及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1]。
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能较快控制急性躁狂发作。严重发作时肌注氟哌啶醇每日2~3次,每次5~10mg。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和碳酸锂合并可治疗躁狂发作,而氯氮平和碳酸锂合并能治疗难治性躁狂症。抗精神病药物剂量视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而定。[1]
63 抑郁发作的药物治疗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
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 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55%-78%,双相障碍是一类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父母若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向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向障碍的概率达50%-75%。。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典型躁狂发作表现:心情愉悦或容易发脾气,言语增多、高谈阔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爱管闲事,计划多但虎头蛇尾,行为挥霍或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愉快感缺失即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兴趣减退或缺失,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既往感兴趣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 自我评价下降,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一无是处,自责甚至自罪,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精力减退总 觉得乏力,自感脑子反应迟钝,自杀观念或行为。
三、临床现状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 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 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四、提高识别率,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 5-10年,超过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其中6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均证明了双相抑郁与 单项抑郁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多数研究显示,与单相抑郁相比相比,双相抑郁患者发病年龄偏早(小于25岁),抑郁发作次数多或频繁发作,伴有非典型症状 概率高,比如食欲旺盛、体重增加、睡眠增加,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概率高,共病多见,双相障碍的阳性家族史也是风险因素之一。
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 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减少误诊率,提高识别率,除了需要临床大夫需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那么作为家庭成员对此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患者有过首发抑郁之后,要多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语量的多少、 与人的沟通、内心的体验、言语的内容等的变化,尽可能地回忆患者是否有过持续几天的觉得心情愉悦,或发现脾气的变化,或变得勤快了,或一反过去的羞涩而表 现健谈,爱吹牛,感觉不到困倦,工作能力提高,睡眠需求减少,创造性提高,有很多想法等,并向大夫详细表述。另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可以了解一些简单 易操作的测查量表,并借助这些工具来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提高警惕性。比如: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
五、症状缓解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是多长?
精神疾病的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既要考虑患者短期的症状控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终极目的就是回归社会,因此维持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复发,加强心理、社会及职 业的康复,维持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频率,延长间歇期,维持治疗时间越长,复发的几率越低,那就究竟维持多长时间?对此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根据患者疾病发作 的频率、治疗的敏感性、病程的长短研究报道,双相障碍首次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9年,一次躁狂发作后有90%复发,躁狂在第一年中的复发率为51%,2年 后为33%,四年后28%,即使维持治疗,在发病后的一年内仍有37%的双相障碍患者复发,5年复发率达73%。对于抑郁来讲,如果在第一次治疗后即获得 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33%,如果经两次治疗获得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50%,如果经过三次治疗才获得缓解,高达50%的患者会在半年内复发。选择何时试 停药要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去权衡风险获益比,因此如果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不明显,在保证定期检测各项监测指标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内分泌 各项、血药浓度等基础上,尽可能久地维持服药,国外有文献提倡应尽量无限期地持续维持,那是否能长期维持治疗,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Frederick Goodwin, MD和Kay Jamison, PhD所著的里程碑式教科书《躁狂抑郁症》中,有一句话使我们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方面取得的大部分进展黯然失色:“完全的症状缓解并不能确保功能恢复。”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治疗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患者将重获新生。紧张的婚姻、坎坷的工作经历和失去的友谊成为常态。
对这些患者来说,阻碍他们的不是抑郁或躁狂,而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症状。在症状缓解后,记忆、注意力和判断力、社会直觉等高级结构障碍会持续存在,大约30%-60%的病例都是如此。与情绪症状相比,认知问题更难治疗,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干预。
评估
第一步是识别。
临床医生应该问这样的问题:“现在抑郁症和躁狂症已经消失,你觉得你的大脑在充分工作吗或者生活中还有哪些领域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从那些薄弱环节评估职业功能(如完成任务,确定优先级和时间管理)和家务(如账单,购物,清洁和基本卫生)。也可以询问兴趣爱好、娱乐、家庭、人际关系、性生活和社交生活,如是否失去兴趣、是否享乐减退、是否能跟上**的情节、人际关系中是否存在问题等。
虽然主观评估很重要,可以提供生活质量方面的信息,但客观测试也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认知问题。连线测试(TMT)和数字符号转换测试(DSST)操作简单,结果有意义。现在可以通过一个免费软件包THINC-it(可在 progressim 上在线获得),这个软件包可以用来跟踪进度。
患者教育至关重要。要跟患者解释,在主要问题解决后这些问题仍然继续存在是很常见的。同样,让他们知道认知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他们的积极参与。家庭需要为患者提供机会,让他们重新获得在无判断力区域的技能,并接受这些尝试带来的错误。
患者通常将认知问题归因于情绪稳定剂。尽管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更大的负担来自事件本身。认知障碍最有力的预测因素是过去发作的次数,长时间发作或有精神病特征的发作会造成特别的伤害。因此,恢复要从预防开始。通过向患者解释“每次发作就像一个小的头部损伤,发作的次数越多,这些认知问题就会越严重”,确保患者理解这一点:你的大脑需要时间来恢复,但如果反复发作,就无法恢复。
接下来,设定一个具体的合理目标。通过询问患者“如果这些症状改善了,你最想做什么”来吸引患者。
认知疗法可以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它并没有在客观的认知测试指标上带来有意义的改进。取而代之的是,患者会制定一些策略来弥补这些缺陷,并在现实世界中实施这些策略。他们学会使用日历、待办事项清单、提醒,并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更简单的步骤。如果没有康复治疗师,患者可以借用这些技术,通过设定目标,并在临床医生的支持下解决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生活方式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症状,很少有其治疗方法的研究,我们所了解的大部分是从精神分裂症和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等相关疾病中借鉴而来的。
一般的方法是通过良好的新陈代谢、心血管和昼夜节律系统支持大脑和身体的健康。对不同人群的认知能力有最好证据的3种干预措施是: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45分钟)、饮食(地中海、北欧或日式)和睡眠。
如果锻炼太困难,可以从散步开始。研究显示,与在城市或郊区的环境中散步相比,在树林中散步60-90分钟可以改善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健康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要解决饮食问题,首先要介绍一些对大脑有益的食物。在小型对照试验中,一些简单的干预措施,比如每天增加1-2份蔬菜、坚果或水果(尤其是蓝莓)的摄入量,可以改善认知能力和情绪。使用这些食物后,加工、油炸、含糖和快餐的摄入就会减少,这些食物会损害认知能力。
睡眠可以巩固记忆,提高注意力、处理问题的速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幸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不容易入睡,强迫自己入睡只会适得其反。相反,患者应该在他们可以控制的昼夜节律周期内进行干预。在临床研究中,夜间的黑暗有助于稳定躁狂,而不依赖于睡眠;在动物研究中,夜间黑暗有助于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认知练习可以有所帮助,但效果不如之前的策略。谜题和字谜游戏有一些轻微的好处,但并不能明确转化为功能上的改变。对于对轻度认知障碍,研究的最好的一些游戏是灵巧性游戏和所谓的“练习游戏”,如Wii Bowling。这些以动作为导向的游戏进一步强调了体育锻炼对认知健康的重要性。
双相情感障碍与几种可能损害认知能力的疾病有关,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睡眠呼吸暂停。在糖尿病方面,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都能改善情绪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单纯疱疹病毒-1在双相情感障碍中与较差的认知相关。在一项小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伐昔洛韦即使在没有生殖器病变的情况下也改善了这一人群的认知能力。
情绪稳定剂
在情绪稳定剂中,拉莫三嗪具有最有利的认知功效。在大型开放标签研究和对照试验的事后分析中,它改善了认知。另一方面,拉莫三嗪会导致词汇识别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或者当剂量超过150毫克/天时。
锂盐既有认知风险,也有益处。尽管大多数情绪稳定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锂的作用范围更广,5个对照试验的证据表明,锂可在较低剂量范围(血清水平为025至05 mEq/L)下预防痴呆。另一方面,一项对临床数据的荟萃分析表明,锂可导致短期记忆和创造力的较小损伤。
关于锂盐对认知影响的精心设计的试验很少,但一项研究观察了61名首发躁狂患者的认知结果,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锂盐组和喹硫平组。一年后,服用锂盐的患者比服用喹硫平的患者语言表达更流畅。为了在实践中验证这一点,可以请患者在一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以字母“P”开头的独特单词。
虽然一些研究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会损害认知能力,但一项小型、精心设计的试验对鲁拉西酮却有不同的解释。该研究包括情绪正常但有认知问题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开放标签的鲁拉西酮(平均剂量48mg/天)或常规治疗。6周后,与正常治疗组相比,鲁拉西酮治疗组患者在一系列认知测试中表现明显更好,效果值为08。
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与注意力、短期记忆、学习和运动速度的减退有关。没有证据表明这两种抗惊厥药物能改善认知能力。此外,在一项自然主义研究中,它们对认知状况的影响比锂盐或拉莫三嗪更差。
总的来说,情绪稳定剂会造成很小但真正的认知障碍。拉莫三嗪、锂和鲁拉西酮可能在某些方面改善认知能力,而在另一些方面使其恶化。这些反应因患者而异,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微调剂量并在必要时更换情绪稳定剂。
是多动症吗
情绪障碍患者通常认为他们的认知问题是ADHD造成的。大约15%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同时患有ADHD。然而,如果症状在成年期就开始了,并且随着情绪发作而加重,那就不太可能是多动症的问题。
在实践中,这很难区分,但一些迹象可能会有所帮助。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往往使患者更加亢奋,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的语言特点是节奏狂躁、起伏不定,而且他们经常变换话题(即使不是轻度躁狂)。相比之下,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缺陷感觉较慢,类似于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健忘、惰性和优柔寡断占主导地位。
根据临床经验,兴奋剂对多动症患者有镇静作用,因为它们能治疗多动症。相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服用兴奋剂后更有可能感到精力充沛。兴奋剂最多能改善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认知症状6到12个月,然后产生耐受性。在最坏的情况下,它们会导致躁狂、混合状态和精神病。
当真正的ADHD和双相障碍并存时,莫达非尼、阿莫达非尼、可乐定和胍法辛是更安全的选择。托莫西汀,类似于去甲肾上腺素能抗抑郁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认知增强剂
除了前面讨论的情绪稳定剂外,很少有针对双相情感障碍认知症状的对照药物治疗试验。痴呆症的治疗已经失败(多奈哌齐和加兰他敏),普拉克索、n-乙酰半胱氨酸和亚甲基蓝也失败了。虽然莫达非尼和阿莫达非尼尚未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症状进行测试,但这些药物改善了其他人群的认知,并对双相情感障碍有积极作用。
一个积极的发现来自于南非醉茄(ashwagandha)的提取物。在一项随机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这种提取物改善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记忆、反应时间和社会认知能力,这些患者心境正常但有认知问题(n=53;效应值为026-062)。
不幸的是,这个实验尚未得到重复,但它得到了实验研究的支持,该实验发现南非醉茄对海马体有神经保护作用。该提取物可以在带有“Sensoril”标签的产品中获得,目标剂量:500mg/d,起始剂量:第一周250mg/d。
结论:拯救自我
双相情感障碍是由其症状定义的,但是使其成为一种疾病的是各种损害。毕竟,它的症状也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高兴、悲伤、易怒、疲劳和精力充沛。对许多患者来说,双相情感障碍最痛苦的部分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大多数人宁愿失去对自己右臂的控制,也不愿失去对那些自我的控制: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们的言论、他们的想法和感觉。
认知症状将这种失控延伸到躁狂和抑郁的发作之外。Linda Logan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她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写了一篇她与双相障碍抗争的文章,这篇文章在网上疯传。她解释说,这些缺陷对她的身份构成了威胁。即使在她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她也“失去了能力感……单词检索既困难又缓慢……清晰的思想、记忆和专注力都已经离开了我。我正在慢慢地消失。”
而此时精神科医生需要做的就要及时询问“自我的哪些部分消失了”,并按照我们以上所说的干预针对性进行治疗。
一、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痛苦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痛苦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痛苦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痛苦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痛苦发作,无躁狂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痛苦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痛苦患者被误诊为单相痛苦,长期使用抗痛苦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二、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躁郁症患者发病于青少年阶段,提早发现,才能对病情做最佳控制。若父母双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50%,父母单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则约15%到20%,有家族史者须特别当心。 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约在三十至三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 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症状2 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痛苦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痛苦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痛苦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痛苦患者被误诊为单相痛苦,长期使用抗痛苦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临床表现为在病程中兼有躁狂症和痛苦症发作。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只要有符合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即可诊断为双相障碍。符合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的反再发生作,或与符合诊断标准的痛苦交替发作。具有遗传倾向。发病年龄多在20岁左右,但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一、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有哪些 1、情感脆弱: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情感测试证明这是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之一。>>分手后如何挽回最有效10s快速预约挽回方案 2、易激惹: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 3、强制性哭笑:情感心态学讲解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这是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 4、欣快:是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绪高涨”。情感心态学讲解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自己都说清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可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情感测试证明这是双向情感障碍症的表现之一。 5、病理性激情:是指突然发生的、非常强烈但又短暂的一种情感障碍。它与情感爆发的不同之处:其表现为冲动、伤人、毁物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的行为,多半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遗忘。多见于癫痫、颅脑外伤、中毒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