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心理过程的定义是包括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类型包括习惯型、理智型、选择型、冲动型、想象型。
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心理动机可分为求实、求廉、求名、求新、求美和求阔好胜的心理动机。
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的主要因素有:商品本身的因素,宣传的影响,消费服务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研究消费者心理,对于充分利用市场营销组合手段,引导消费,扩大销售,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心理过程(步骤)
消费需要;消费动机;购买决策;购买准;购买过程;消费使用;消费体验的反馈,消费者在营业环境中的“购买”、“消费心理”,是整个消费者心理过程的重要环节。
简单来说是:先接触商品,引起注意;然后经过了解和比较,产生兴趣,出现购买欲望;条件成熟,作出购买决定;买回商品,通过使用,形成实际感受,考虑今后是否再次购买。
消费者心理学涉及商品和消费者两个方面。与前者有关的研究包括广告、商品特点、市场营销方法等;与后者有关的研究包括消费者的态度、情感、爱好以及决策过程等。
消费者情境是指消费者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面临的一系列短暂的环境因素。它会对消费者如何评价产品以及作何反应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消费者情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购买任务、时间、先行状态等。
物质环境是指影响消费者购物状态的有形或无形的物质因素,如商店的地理位置、背景音乐、气味、灯光、店内布置等。它会对消费者的情绪和感受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购物或消费者活动过程中他人的影响,如是否有他人在场,彼此如何互动等。一个人独自购物接受服务与有朋友在场时相比,行为会发生变化。
购买任务是指消费者购物的目的以及产品使用的场所。为送礼而购买的行为与为自己消费而购买的行为明显不同。
时间是指消费者可支配时间的充裕程度。时间的充裕或紧张影响消费者行为,当消费者看到众人在排队等待时,可能会放弃计划好的购买活动。
先行状态是指消费者在行为之前的暂时性的生理、情感或状态,如焦虑、兴奋、饥饿、疲劳等。
顾客的行为非常复杂。从既定的制度文化环境出发研究个体行为时,人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单维经济人,他有家庭,有事业。除了物质利益动机,个体还表现出对尊严、名誉、社会地位的追求。人的行为受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风尚、伦理道德、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影响,他可能会遵循普遍习俗制度而非最大化原则行事。物质因素和情感动机都将影响顾客行为,但其作用不一样:物质利益的动因是相似的,它导致的行为也是线性的;而心理满足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它导致的行为表现为非线性,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一、情感需求成为主导需求 马斯洛系统地剖析了人类行为的需求因素。他提出了人类需求的五层次论: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他将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称为低层次需求,而将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视为高层次需求。随着低层次的需求得以满足,高层次需求逐步显现并成为主导需求。虽然实践活动中这种观点并非能被验证,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确实越来越显著。人是社会中的一员,需要与同事、同伴保持良好关系,希望树立自尊,并得到他人的尊重)戴维斯曾就美国情况进行分析,他发现,人们的需要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而变化。
从消费行为来看,消费者只是分工体系中的一分子,分工导致效用实现过程的迂回性。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过程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需要与他人的合作才能实现。笔者认为,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同样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其满意与否不仅仅由产品功能决定,而且还取决于整个消费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体验。无论是谁,不论采用何种购物方式,也不管购物金额大小,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良好的服务,希望自己在购物过程中受到尊重。消费者可能也有过受售货员冷言相待、态度蛮横的体验,这种感觉非常糟,随着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的主动地位确立,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会更高。
大致看来,情感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任感。信任感是消费者对厂商及其产品安全性需求的反映。心理学研究证明,消费者对同样单位的收入和损失的感知不同。因此,购买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表现为风险厌恶者。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所掌握的信息有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必将面临可能损失的风险。比如由于对产品质量信息不了解,或由于搜寻成本太高等因素而导致选择错误。在初次交易或一次性交易活动中,厂商的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提高了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使得顾客在决策时更加谨慎,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来搜集对方资料,以避免可能损失的风险损失。对消费者来说,他们对商家及其产品是否信任是影响购买选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nbsp; (2)归属的需要。归属需要是指人们希望给予或接受别人的爱与感情,并得到某些社会团体的重视和容纳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愿意结交朋友、交流情感;二是渴望参加社会团体活动,希望成为团体中的一员,相互关心并互相照顾。近年来,某些企业开展俱乐部营销策略并取得了成功。南方航空公司的“明珠俱乐部”,一年带来票务收入数亿元,平均每个会员所带来的收入是普通旅客的三到四倍。海尔集团是全国最早建立俱乐部消费的电器企业之一,仅去年一年就有800多万会员加入。
(3)尊重的需要。人们希望自己有稳定的地位,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表现在消费行为上,消费者渴望受到重视,受到服务人员的尊重。如果你常去一家商场购物,每次售货员很友好地与你打招呼(因为你们已经认识了,他认出了你),就会令你感到很舒畅。人们愿意到常去的餐馆就餐,饭菜合口味是一个方面,同时老客户也能感到倍受重视的体验。所以消费者愿意与商家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持久关系,这样买卖双方相互了解,增强信任,而老客户从中还能够得到更大的效用。
(4)为“我”服务。每个人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顾客并不喜欢被一视同仁,他们希望公司能单独地为他们提供服务”。他们希望商品能够展现自我,希望商家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度身定做的服务。消费不只是为了获得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其过程本身就是享受生活。
二、情感需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1消费选择的非完全物质利益取向
消费行为是复杂的,作为带有社会学行为特征的人群,个人消费者典型地不按“力求贱买”的原则行事,习惯、冲动或惰性是消费者行为的普遍性特征,经济学分析往往视之为非理性,即靠感情机制做出的抉择。消费者并非“效用最大化”原则的执行者,有很多因素阻碍了消费者从其货币收入中实现最大的效用。某些人经常去一个商店购买某种商品,而该商品在另一个商店的价格则更低,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价格差异。由于受广告的诱惑或朋友推荐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也会购买价格偏高的流行性产品来迎合大众消费偏好。有时消费者出于对某品牌的忠诚或习惯性力量而愿意支付高价,因为这些商品的某些特征暗合了消费者的情感,或体现了消费者的某种要求。总之,从购买的选择标准来看,消费者具有非完全的物质利益取向,他们宁愿花较高的费用到值得信任的商家购物,或者舍近取远到常去的餐馆就餐,这种现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日趋增多。
2消费行为具有稳定性特征
情感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受客观事物的反复刺激而形成的内在体验。在消费活动中,它直接表现为顾客对商品或劳务是否符合其需要时产生的一种内在体验。这种体验是顾客在实际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深刻性和稳定性。某些消费者忠诚于特定品牌,他们会一直选择特定品牌的商品。对他们而言,转移成本无穷大,他们根本就没有转移的意识。贝恩、施马兰西等曾经用模型分析了消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