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当中能够细致描写人物行为,表达诗人情感的有许多,我印象最深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李白的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太守之眼,非死非卒射者,纵衣者胜,攻仇交错,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在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演绎,生生世世诉平生不得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风车红旗动不翻雪上空留马行处。太多太多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作用,很多人在学习古诗文鉴赏的时候都被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坑过,毕竟不少人分不清出其中的区别,很容易混淆概念,看完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作用,你了解了吗?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11、比喻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再如: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手法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虽然意境开朗壮阔,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但这只是表象内里还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处境(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龄58岁,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国家的处境——沉浮
3、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
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21、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 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 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 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 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古典诗词一般是通过以景抒情或者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现中国人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比如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就是直抒胸臆。
比如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就是以景抒情。
第一,知人论世,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是要了解这个作者和他所生活的背景,第二,从古诗词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一般来说,春景,表达喜悦,赞美,热爱,秋景表达,孤寂悲凉凄惨之情,第三,从修辞手法,和所用典故理解所表达的感情
1、直接描写。这种方法最常见。常以“想”等字眼为标志,有的还使用逗号或冒号作提醒。
2、抒情独白式。这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3、梦境描绘式。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
4、心理分析式。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
5、神态显示式。这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
6、行动表现式。即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7、环境衬托式。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8、幻觉展现式。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在古代诗词中,诗人通常通过写景、叙事、抒情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此一一举例说明。
一、直抒胸臆。是一种直接对景象、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可强烈而率真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沧然而涕下。”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这首诗对其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丝毫未加掩饰,你会强烈而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二、触景生情。或称缘事生情,即因为见到某一现象而有所触动,引发某种感情,一般先写景,而后转抒情,情和景之间多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阙“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的是词人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相思,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下阙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比喻人生、爱情、年华、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往后5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三、寓情于景。即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中,间接而含蓄地抒发。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就是于一片美好的景致中,写出了一个诗意的离别:李白把朋友送上船,目送帆影远去直至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流向远方的水天交汇之处。这看似写景,而在写景中,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寄寓于长久的注视中,而他的心潮起伏,却也似这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这些情感虽未点明,却显得含蓄而有深意。又如秦观的《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写的是寂寞孤馆,料峭春寒,杜鹃啼血,日暮斜阳,而这些景致里无不透着强烈的落寞和凄婉,在这重重的凄厉中,诗人贬官失意,所不堪忍受的悲苦和无奈虽不着一字,却通过此情此景泄露,让人读来倍觉心酸。 四、融情于事。即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把褒贬抑扬、喜乐之情寄寓于叙事之中。如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表面上说的是歌女在衰世之年,还弹唱着这曾使南朝灭亡的靡靡之音,实则讽刺的是那座上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他们才是真正“不知亡国恨”的人,作者没有明写,却意味深长,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又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句,不明说玄宗的荒*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正如吴乔《围炉诗话》所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