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既是历史的沉淀,更是现实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团干部学习政治理论,要掌握要义、悟透精髓,感受新思想所蕴含的时代厚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不断增进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集团中心工作是工作的重心,谁都不能置身其外。要落实好中心工作,在学好政治理论知识外,在业务上也要多学习,在各自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业务过精、业务过硬,别人才会信服。
三、做落实中心工作的表率。这是共青团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国家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方面有部署,团中央马上就有行动、有声音,这就是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表现。
扩展资料
团支部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遵守团章,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二)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建带团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
抓好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理想信念就是***人精神上的“钙”,但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更不会自动保持和巩固。要教育引导全党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之所以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坚持多读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涵养为政之元,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刻领会新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增强思想认同、政治认同、行动认同、情感认同,把新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以此来开阔视野、加强修养、增强定力、提高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一是分众化宣讲,讲好“新”话。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世纪疫情,理论宣讲要结合新时代的鲜明特点,及时更新理论武装。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坚持从新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立足新时代特点,把握历史规律,用新时代话语回应、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二是对象化宣讲,讲好“土”话。理论宣讲只有贴近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才能引发共鸣。这要求我们在开展宣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用文件解读文件,用事实解释事实,也不能只是从经典著作中寻章摘句,而是要注重将宣讲内容与国情、省情、市情紧密结合,努力做到党的理论与地方语言、群众语言相结合,把科学理论融入感人故事,把抽象道理融入鲜活人物,让中央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与印证。切实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变文件语为家常话,用“乡音”传“党音”,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三是互动化宣讲,讲好“真”话。理论宣讲要讲真话、道真情。我们要尽量避免宣读说教,努力做到真情流露。少灌输一些抽象道理,多介绍一些鲜活案例。努力把有意义的内容讲述得生动形象,从而使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内心需求实现同频共振。
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容就是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坚决同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努力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引领者、实践者、推动者。
要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确保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好效果。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抓好家风家教,坚决防止和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行,带头不搞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全局党员干部立好标杆、做好示范。
扩展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我们党要以新气象新作为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必须在全党激发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把握“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真正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注重从领导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上保障“两个维护”。
从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贯彻上体现“两个维护”,从防止和纠正各种“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的具体实践中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十八大报告郑重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举旗铸魂这个根本,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下功夫。报告从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向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宣示了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中国***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举旗铸魂这个根本,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进一步深化官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鲜明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在把握内涵、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大会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历史地位的新定位、指导作用的新揭示,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我们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价值标准树起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官兵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把推动基层建设和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八大报告全面部署了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在聚焦中心、确保打赢上下功夫。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统一思想,扎实做好军事任务中的思想工作,在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思想发动、营造良好氛围上持续用力,不断激发官兵战斗精神,为圆满完成中心任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工程,科学制定培养措施,不断拓展培养渠道,着力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为履行使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政治工作必须着眼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弘扬优良传统、构筑精神家园上下功夫。报告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力回应了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影响,充分体现了我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军事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先进军营文化是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机关的重要职责。要着眼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将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作为重要内容,用先进文化占领官兵思想阵地。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政治工作必须着眼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在建强组织、强化功能上下功夫。我们必须把握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着眼建设“三型”党组织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以学习贯彻新《党章》为契机,以严格落实党的十项制度为重点,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大力加强党委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扎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作者为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技术部、政治部主任)
政党认同(Party Identification)最早由美国学者坎贝尔在《美国的选民》中提出,其表述为“个体在其所处环境中对重要的群体目标的情感倾向”,就是选民“在心理上对某一政党的归属感或忠诚感”。这一概念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选民为何要参与投票,认为选民的政党认同是一种长期的心理倾向,即选民选举行为的稳定程度。但此后,政党认同适用领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40年来研究大众政治行为的中心理论”,无论在探讨政党与选民之间的关系、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时,还是研究政党的组织形态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
一、政党认同的含义
从政党认同的本义而言,坎贝尔等人实际上认为它是选民的一种稳定的非理性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党认同已成为用社会学方法解释政治现象,以反对理性选择方法的典范。”然而,就是政党认同者的坚定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对比主要是语词上或者说理论上的。在实践中,无论是政党认同理论、理性选择理论,还是解释选举行为的其他理论,都列出了两种影响投票决定的因素:对某一政党的长远发展倾向预测或依附和短期刺激(比如执政绩效、候选人的个人魅力和重点议题)。实质问题在于,如何区分上述两者,以及如何排除相互影响和投票影响而对其加以观测。实际上,透过政党认同在投票时的“非理性”看政党认同的形成与变迁,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已经蕴涵了某种理性的因素。
再后来,政党认同应用的范围、含义越来越宽,理性的因素也越来越得以凸显。达尔德尔(HDaalder)曾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政党认同危机”作了如下概括:(1)从原则上否定政党,即一贯否认政党的合法地位,把政党看成是对于良善社会政治秩序的一种威胁;(2)不是从原则上否定政党,而是有选择地否定一些在他们看来运作不良、作为“良善的政党的变异”的政党;(3)不是否定政党,也不是否定某些政党体制,而是有选择性地否定某些“变异”的政党体制;(4)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看,不否定政党对于民主政治发展曾经起到的某些重大作用,但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其他的政治行为主体和政治制度已经取代了政党和政党制度以前的大多数功能,政党终将衰败。从这个角度反观之,其实西方学者对于政党认同的概念界定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非理性的心理依附了。
综合西方学者的政党认同观念,可以把政党认同概括为:政党认同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政党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和行为表达。政党认同是在政党政治生态下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从更为宏阔的历史看,政党认同的产生、发展与衰亡,反映了政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整自身与环境的互动与沟通,折射出政党的兴盛与衰亡。从广义上而言,政党认同的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和认同某一政党。
二、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
由于中国政党制度的特殊性,中国的政党认同也体现出一定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政党认同分为执政党认同和参政党认同两种。既然中国政党分为执政党和参政党,那么其政党认同势必要分为两种。从理论上而言,执政党认同与参政党认同是对两种不同的政党的认同。
参政党作为政党组织的一种,是特殊社会群体与国家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和沟通桥梁,是特殊阶层和社会群体进行利益整合的组织基础和保障,也是特殊社会群体表达、实现自身利益的渠道和方式。因此,他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其成员和公众的认同,当然在中国更要取决于中国***的信任和“认同”,并要拥护和支持中国***的领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参政党认同与执政党认同之间存在着耦合,也就是参政党认同与执政党认同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基础和认同范围,并且参政党必须认同中国***的领导,这是参政党认同的一大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