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教育关键在父亲,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压力可能来源于父母的高要求,宝宝在这个时候还没办法做到一些事情,所有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为大家分享男孩的教育关键在父亲。
男孩的教育关键在父亲1一、陪伴儿子
很多父亲,总是因为工作而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对于男孩子来说,他最好的引领对象就是父亲。
工作固然重要,但陪伴孩子也是很重要的事情。父亲应该在工作完后,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如果工作晚了,也应该打个电话告诉孩子,让孩子可以安心入睡。
同时,休息日的时候,最好可以陪伴儿子去运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有一副好身体,也可以让他们更具男子气概。
二、既要做严父,也要做慈父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现象,严父慈母,这样的家庭,孩子往往都很害怕父亲。其实,父亲不需要一直都做那个“坏人”,对于男孩子来说,亲近父亲也是变成真正男子汉的必然过程。
如果父亲总是一个严父的形象,就会让孩子很难亲近,所以,父亲要学会在严父和慈父之间相互转换,让自己可以更好的和儿子相处。
三、勇于表露自己的情感
父亲们总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太会表露自己的情感,当孩子做了好的事情,他们不喜欢称赞,有的父亲甚至会打压孩子。其实这样是不好的,男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他们的内心极其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特别是自己的父亲。
很多男孩子的心里,父亲就是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果父亲可以表露自己赞叹的情感,相信男孩子可以对自己更有信心。
除了多称赞孩子,父亲也要学会表露自己对儿子的爱意,每个人都渴望被爱,男孩子也会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爱自己。也许父亲会觉得不好意思,但适当的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也是教育孩子学会爱人的关键。
父母再忙,也要教育孩子,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于男孩子的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们要分工合作,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引领孩子成为更好的人,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在父母的教导下健康成长。
男孩的教育关键在父亲2不同年龄段男孩的父亲应树立不同的榜样形象 作为男孩的父亲,如果你对做男孩的榜样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妨借鉴以下几种观点和方法:
1、面对幼儿期的男孩,帮他们完成对母亲的依恋
曾有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的爱让我们迷恋,但母亲过度的爱却会使一个男孩长不大,使他永远停留在小男孩的状态。的确,有很多这样的小男孩,他们不喜欢与别人接触,整天寸步不离母亲,甚至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整天跟在妈妈后面,不肯去幼儿园或学校。 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很难融入集体。而且,不管是与人相处还是做其他事情,常常会被强大的自卑心理包围。
这些男孩长大之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完成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造成的。幼儿期,男孩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很多,最主要的一点是完成对母亲的亲密分离。即让他们从对妈妈一个人的依恋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这一时期,爸爸的任务是巨大的,需要爸爸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男孩,鼓励他与自己沟通。
2、面对儿童期的男孩,明确规则,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一位父亲说:儿子4岁时,我喜欢给他挠痒痒,他也喜欢我这样做,每当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父子俩就会围着整个房间跑来跑去。但有一次,我看儿子躺在床上,便过去给他挠痒痒。那天儿子也许不高兴,他没有像平时那样“咯咯”笑,而是狠狠地踹了我一脚。 我被儿子的反应惊呆了,但我并没有冲他发脾气或指责他,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你受了伤会痛,爸爸受了伤也会痛,如果爸爸受了伤,那以后就不能陪你玩了。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些规则,例如,不允许使劲踢别人、打别人,或是抓别人!你能遵守这样的规则吗”儿子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我看到他在点头。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们规则是什么,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行为的“度”。在这一过程中,男孩学到的'不仅仅是生活技巧,还有自控力,他们开始学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3、面对青春期的男孩,让他们感觉到道德约束的力量
大家都说青春期的男孩容易变“坏”,有心理学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会变“坏”,与他们是否与父亲在一起有很大的关系。一位心理学家曾在一所中学里进行了调查。他发现这些初中的男孩子都是以“群”而居的。一般情况下,爱学习的男孩们总会在一起玩儿,而那些爱打架、调皮的男孩总在一起。心理学家想深入了解这个现象,便问那些爱学习的男孩:“你为什么不喜欢跟他们一起玩”“因为我跟他们不是一路人。我们都是有父亲的人,他们要么没父亲,要么不跟父亲生活在一起,所以,他们总会干坏事。”
孩子们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人类行为学研究表明,劳改所里80%的“少年犯”都属于这样一种情况:他们要么没有父亲,要么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要么就经常得不到父亲的关注。由此可见,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讲,父亲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时刻束缚着儿子的行为。
男孩进入了青春期,母亲的管教似乎已经对他们不起作用了。有时,为了让母亲看清这种局势,他们甚至常常向母亲的权力挑战。其实,当男孩进入了青春期,不是母亲的力量变弱了,而是男孩的“翅膀”变硬了。这时候,他们需要父亲给他们约束的力量,并为他们指引方向,所以,在这一阶段,男孩是否会变“坏”,大部分原因取决于父亲。
总之,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母亲无法替代的角色优势和影响作用。因此,一个称职的父亲,在追求事业成功和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应起关爱子女的责任,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多与孩子在一起,陪伴他们健康成长。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强调,为了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父亲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
现在的孩子性发育普遍提前,孩子们对性的好奇无可避免,与其封锁压抑不如适当引导,况且互联网时代,想封也是封不住的。我们都希望孩子更健康、阳光、自信的成长,青春期性教育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妈妈俱乐部
初中家长课程
课程目录
• 性别与性
• 异性相处及情感教育
• 性规则与性安全
性别与性
青春期的性生理教育,首先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有些中学没有生理卫生课,家长最好给孩子选购性教育书籍,因为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和孩子面对面谈生理会难以开口,也不知道该怎么谈,所以不论家长自己的性观念开放或者不开放,书籍都是更加专业的选择。
不同家庭和家长之间的性观念差异很大,而性观念的教育只有底线,没有标准。你说自己是对的,他也说自己是对的,对错没有标准,只要遵纪守法都是对的,所以家长要根据自己的性观念和性认识给孩子选购书籍。最好要超前一点,女生应该从五年级,男生从六年级,在他们还没有接触不规范的网络知识的时候,给孩子提供正规途径的、健康的性教育知识。家长可以把书放到孩子床头,告诉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拿出来看看。选书可以选有关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这样就比家长自己去告诉孩子更好一些。
青春期的孩子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性别,尤其是女生。青春期的时候,男生一下子长的比女生高大,这时一些女生会有性别上的自卑感,于是打扮的跟男生一样。家长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跟孩子斗争,青春期的女孩就是会有这么一个打扮的像男生的阶段,多数孩子到了高中阶段还是会慢慢接纳自己的性别;第二是接纳自己的外貌。这个阶段,好不好看对女生来讲非常重要,男生也是这样,脸上长个青春痘就要挤掉,因为青春期的自信心,一点来源于外貌,另一点来源于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在这个阶段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外貌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决定的,人的价值不止体现于外在,快乐、善良、对人友善才能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
不要过早跟孩子提及性别与社会分工的关系。比如女生不适合学理工科。现在的社会分工,性别差异越来越小,既有女科学家,也有男幼儿园老师。当女生在初中阶段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些理工科好的男生就会以为女生不如男生,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男女在进化过程中大脑是有差异的,但没有任何研究表明这个差异会导致认知水平不同,所以家长不要跟女生灌输女生理科不如男生的观点。
还有个普遍观点是女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干得好是社会标准,嫁得好是择偶标准,两个标准并不完全重叠,有些女生干得很好却嫁不出去。
男生的择偶标准很少把干得好、优秀放在第一位,男生可能更在乎女孩的性格、样貌,所以导致一些女生干得好却嫁不出去。这不是男生的问题,优秀的男人在择偶上是有优势的。所以在女孩的教育方面,父母要兼顾两方面,既要干得好也要保持一些女性的特长。
母亲的性态度,自我保护意识会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到女儿,母亲跟儿子的关系也会影响男孩以后跟女人的关系。一个被妈妈宠爱的男人,他就会更爱女人。
父亲对女孩的影响就是父亲应该让女孩了解男人的心理。在独生子女家庭,如果父亲没有给孩子过多引导的话,孩子不了解异性,在跟男人的恋爱婚姻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父亲对男孩的影响就是性态度,对女人的态度。有的男孩认为女人特别虚荣,她们要买名牌,要享受,这些谁教他的?就是爸爸的影响。爸爸对女人的态度会直接体现在孩子身上,家长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所以父母自己对待异性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儿女。
异性相处及情感教育
从社会、家庭、学校的角度讲,初中生是不能谈恋爱的,大多数家长也不赞同孩子在初中就谈恋爱。恋爱是容易让人失控的,恋爱的时候即便是成年人,每天都会很亢奋,想着对方不能自控,异地恋也要坐着飞机去见面,这是激素的作用,孩子是未成年人,身体虽然长大了,但自控力非常差,会出现一些危险的行为。
在和我们文化相近的新加坡,教材中会教孩子如何面对感情问题,还有很多视频告诉孩子哪些行为不合适,哪些是合适的,怎么保护自己的安全等等,而中国孩子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所以一些外国的孩子在相同的年龄阶段谈恋爱不是因为身体发育更早,最大的差别在于国外孩子从初一开始就不断接受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的教育。
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与异性相处时与对方互相尊重。一些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不会处理感情问题。有一个六年级的男孩收到了一封同班女生写来的情书,他没有直接回复,而是把情书交给了老师,结果全班尽人皆知,闹的满城风雨,影响了女孩正常的学习生活。
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两个人经常会一起上学,青春期的孩子有跟异性交往的需求是正常现象,但是需要自我克制,要有规则。家长应该跟孩子说清楚,不要随便和异性打闹,不要创造他们单独来往的机会。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承受力不足,又敏感,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表白,尤其是不要当众表白。女孩的发育要比男孩早,很多事男孩还不懂,冒然表白可能变成互相伤害,使双方都很难堪。如果是被人喜欢,一定要态度鲜明的拒绝,不能恋爱,不能暧昧。暧昧就是被人喜欢的时候,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曾经有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初三女生,同时被两个男生喜欢,她没有拒绝,也没有表态,两个男生甚至要为她决斗。暧昧通常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初中阶段的恋爱家长应该态度鲜明,拒绝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表白被人拒绝了怎么办?在孩子读初一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我们有爱别人的权力,也有被爱的权力;我们有拒绝别人的权力,也会被别人拒绝。要跟孩子讲,他不喜欢你,不等于你不好,可能因为彼此不是一类人。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敏感,被拒绝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孩子可能因此否定自身的价值,所以关于情感教育,不管孩子有没有恋爱,家长都要提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
如果孩子恋爱了怎么办?初中生谈恋爱的很多,家长要避免和孩子产生激烈冲突。初中生自制力差,与家长产生厉害的冲突容易导致过激行为,比如离家出走。真正的恋爱是情绪上的难以自控,如果孩子进入恋爱状态,不捅破比捅破要好控制,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禁止两人一起看**,不给孩子们两个人独处的机会。
恋爱给人的感觉是被需要、被接纳、被肯定。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需求非常多,如果不能从家庭获得需要、接纳、肯定,就会从恋爱上获得满足,所以家长更多的应该在情感和肯定上面给予孩子满足。之后再用各种方式去约束他。
不健康的爱情是嫉妒、约束、不尊重
健康的爱情是自由、尊重、忠诚
健康成熟的爱情是认知水平相当、互相尊重、有相近的价值观、有责任心
而这些是初中孩子不能理解的
性规则与性安全
性道德
遵守规则,性冲动的自我克制。可以和孩子谈谈裸露癖、性骚扰,谈谈男人怎么样去克制自己的需求,女孩子不要穿太暴露的衣服。
• 不点击色情网站
• 不传播色情、视频、动漫
• 不伤害他人,不造成精神污染。比如性侵犯,性骚扰
• 不在公众场合过渡的亲昵
男生需要了解的法律常识
对男生要强调,不经女孩口头同意,不得有身体的接触。在青春期的时候,男生要了解法律常识,女生要有安全教育。
违法行为
• 在QQ或微信群发色情、视频。一张色情被40个人浏览就算传播*秽物品罪
• 卖色情或视频
• 转发色情链接被点击数超过一定数量。转发的链接被点击达到40次就算传播*秽物品罪
有时候孩子通过手机浏览色情,家里是很难禁止的。家长第一是要正视孩子的性需求,因为不能谈恋爱,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宣泄;第二是要有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第三是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性教育书籍;第四是输导身体能量,最好的就是运动;第五是避免不良玩伴,孩子从众性比较强,不要跟社会上的人在一起。
女生的性安全教育
• 不轻易接受异性的帮助。女生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贪的教育,不贪人家的钱,不贪感情,不贪帮助。
• 避免亲昵行为。
• 避免与异性在封闭的空间相处。
• 禁止饮酒。
• 坚决拒绝异性的性要求。
女生防范性骚扰
• 不穿性感暴露的衣服
• 不用微信、陌陌等软件认识陌生人
• 网络上慎传自己的照片
• 不单独帮助或被陌生人帮助
• 外出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不留宿别人家
• 遭到性骚扰时告诉家长
遵守规则是避免伤害
自我约束是成长的体现
总结
让孩子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
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
了解性规则,学会保护自己
鼓励孩子自我约束
成长智慧
妈妈俱乐部
2019年4月23日
引导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如下:
1、正确认识和重视孩子的情绪家长要正确的认识孩子的情绪,必须重视孩子的情绪。遇到一些开心的事情或是不愉快的事情,总会有一些情绪表现的,这是正常的。
2允许孩子的合理宣泄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允许孩子合理的进行宣泄,就像我们自己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是需要宣泄的,只不过宣泄的方式不是太一样。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在遇到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要想法设法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话题引导到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上来。
前段时间,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说到中国最缺乏3种教育:性教育、爱的教育和死亡教育。中国孩子的爱情观,大部分来自于偶像剧,或者是从血和泪中学习的,而不是来自于父母,这是教育的失职。
有读者留言,希望我们再深入说一说爱的教育。在我看来,爱的教育分成两步,首先是对父母的教育——父母应该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爱情发展规律,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引导方法,然后才能去谈对孩子的爱情观教育。
所以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孩子的爱情发展规律吧。
一、孩子爱情发展的3个阶段
《孩子的小宇宙》这部纪录片,我已经提到很多很多次了,因为里面对孩子的纪录很真实,包括这群4岁孩子之间的“情感纠纷”。
这一天,4岁的礼顿藏着一个小心事——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美莲路。
一整天他都跟在美莲路身边,尝试博得对方的好感。他问美莲路:你可以嫁给我吗?
可是美莲路说:我要嫁给别人,那是我以前最好的朋友,他的名字叫丹尼尔。
礼顿问:为什么你要嫁给丹尼尔,不嫁给我呢?
美莲路回答:因为他很强壮,我已经亲过他了。
听到这个回答,礼顿露出了非常失落的表情。
而另外一边,男孩亚瑟也很伤心,因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喜欢的却是另一个男孩。
节目里的心理学专家说:幼儿园里的浪漫关系,虽然看起来好像是过家家,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4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体验到爱情的情绪了。
我是非常能理解这一点的。幼儿园的时候,我也喜欢过一个小男孩,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小男孩的名字呢。虽然那个时候不知道这种情绪是什么,但却非常清楚的记得,这种情绪和对其他朋友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大家也可以回忆一下,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感觉。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把孩子爱情的发展分为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3到6岁左右,是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体会到爱情的情绪了,有甜蜜、快乐,也有思念、痛苦、孤独、无助。对这些小小的孩子而言,情感中的各种酸甜苦辣都是非常真实,甚至波涛汹涌的。这种体验,是他们情感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他们可能会用一些看起来有点“幼稚”的方式去吸引对方的注意:翻跟头、拽头发……想要和对方玩角色扮演游戏,过家家、举办婚礼。但是,他们对感情、婚姻的认识还停留在:我可以和喜欢的人结婚,这样我们俩就成了最好的朋友,就像爸爸和妈妈那样。
第二个阶段是6岁到11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爱情的表达方式更接近成年人了。他们会希望独处,会传纸条、会采用送礼物的方式讨好对方,甚至想要购买昂贵的礼物。
第三个阶段是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体验到性冲动,所以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性冲动、整理爱情观、学会承担爱情的责任。
二、应对年幼孩子爱情的原则
一说到爱情,中国家长的脑回路一般是这样的:
中学以前孩子的爱情≈早熟≈以后会变坏
中学以后孩子的爱情≈性行为≈羞耻
我们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爱情。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人类的生命当中,每一项成年之后要使用到的能力,都需要从小开始练习。我们要从小练习语言,长大后才能成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要从小练习思维能力,长大后才能成熟的解决问题。
那么,经营爱情的能力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期望这项这么重要和复杂的能力,被压缩在青春期后的几年里密集的完成。它同样需要长期的体验和练习。
其实,人类的进化已经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设置好这个阶段的任务了,这样的情感发展规律,是被写入了DNA的。
像前面说到的4岁小男孩礼顿,他从吸引美莲路注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情感;从被拒绝的失落中,学习到了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从与美莲路过家家的过程中,学习了怎么和异性相处、分工、合作。
那么,当孩子告诉你他“恋爱”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第一原则:尊重
《零零后》这部纪录片很多人应该都看过,其实它的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幼儿园里有一个小女孩叫依依,她很喜欢常驻幼儿园跟踪拍摄的摄影师刘德东。在刘德东结束拍摄要离开幼儿园的时候,依依对他说:“等我上小学了,就变成了大女人,那个时候我会穿漂亮的裙子,你就不认识我了。”刘德东真诚的回应说:“依依,你变成蝴蝶我也认识你。”
离开两个月后,刘德东回到幼儿园看望孩子们,依依却不肯去见他。她坐在楼梯上矜持的等待。等了很久,她突然要幼儿园的贺老师带她到楼上换裙子,贺老师明白她的心思,带她上楼拿裙子。这时依依却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幼儿园的园长看到了这一幕,立刻赶下楼去把刘德东找来。
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挺感动的,因为这几个成人对依依充分的尊重。
在说到孩子的情感时,我们需要理解两件事。
一是他们尽管年纪很小,经历的感受却是真实而深刻的;二是孩子们只是在体验感情,他们的感情并不必遵循成年人的标准。在未来,他们会从父母的示范和教养中,慢慢构建起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所以,不要嘲笑孩子:“羞羞脸,这么小讲什么喜欢不喜欢"、“哎哟这么小的孩子还会伤心啊”;
不要否定孩子:“你怎么喜欢这样的男孩子,脏兮兮的淘气死了”、“你长大以后就不会喜欢他了”;
不要取笑孩子:“小花花公子,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
我们要做的,只是认真的倾听、真诚的回应——倾听孩子的想法,为他们感到开心,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在他们沮丧、失望的时候耐心安慰和陪伴。
从小在父母这里得到尊重和回应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把自己的感情生活告诉你,不是吗?
第二原则:不提前唤醒
我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有个幼儿园为一群孩子举行“集体婚礼”,大概是为了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吧。但我很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包括很多家长喜欢开孩子的玩笑:“你们以后做老公老婆好不好啊”、“你喜不喜欢他啊”,都是不合适的行为。
每个孩子的情感发展不一样,就像我在关于性教育的文章里写到的一样,有问必答、有问才答,不要提前唤醒孩子的好奇心。
第三原则:告诉孩子行为的界限
尊重孩子不等于顺从孩子所有的行为。其实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机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比如,4岁的孩子可能会跟你说:“明明要我和他结婚,所以我要和他举办婚礼了。”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别人说的都不算,你要和你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比如,我们可以告诉8岁的孩子:“这个女孩拒绝你了,你要尊重她的选择。”
当然,我们更需要告诉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爱情的责任、性行为的后果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爱情教育,不是鼓励或者禁止孩子的爱情,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告诉孩子在爱情中的权利和责任。对此避而不谈,让孩子无知也无畏,才是我们的失职。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
你有了解过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吗?两性都是平等的,对于孩子初入世界的好奇心,家长不应该一味地回避,而是应该正确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1
第一、及早教育。
早教育比晚教育要好,5岁以前是比较好的时期。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养成的一个关键阶段,孩子对于性别已有较清晰认识,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孩子是天真无邪的,较早地让他们知道一些性别知识,要比他们懂得了害羞,懂得了成人的忌讳之后,才去自己琢磨要好得多。
第二、不能回避。
面对孩子提出的两性方面的疑惑,家长务必正确引导和耐心解释,不要回避或者欺瞒孩子。孩子可能会问这些问题: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为什么爸爸站着尿尿,妈妈却坐着尿尿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睡在一起,而我却要自己睡一个房间?等等。这是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不应回避或闪烁其词,不要用“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来糊弄孩子,反而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第三、要有平等观念。
父母不能让小孩子从小就产生性别歧视,特别是对女孩的歧视。有少数重男轻女的家长,不喜欢女孩,使小孩从小就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种就是对男孩子的溺爱,这也是一种不平等思想。最新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家庭里的男孩普遍受到母亲的宠爱,最容易倾向同性恋和娘娘腔。重男轻女、家庭条件优越等原因,都容易导致孩子在这一时期发生性别认知模糊的现象。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21、用「不分性别」手法教育孩子
用「不分性别」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但可让子女成为具备多种性向的人物,在情感的表达上也不会踌躇不决,且自我满意度较高、也较为自信、社会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即使遇到问题,在处理的态度和手法上也较圆融周详。……
2、爸爸应常和孩子玩耍
爸爸通常比较喜欢用「活动身体」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找出父子相处时的乐趣。不论一起去公园或看棒球赛,甚至只是去散散步、骑单车等,只要能陪孩子一段时间,就能影响他(她)的一生。虽然男性对人的情感敏感度较女性低,但他最适合与孩子相处。根据调查显示,常和爸爸相处的孩子,女儿比其它孩子更具竞争意识或采取主动出击的表现方式,而情绪上的反应也相对减少。儿子则比其它孩子在情绪的表现上更为丰富,在攻击性上也会减少。因为爸爸的开放特质能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本能所反映出来的情感。特别是男孩子需要有情感表达的模板,所以需要与爸爸共处的时间。妈妈对两性特质较敏感,抚育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女孩子更女性化」、「男孩子更男性化」的倾向。而爸爸相对不会去强调性别的教育方式的特性。
3、偶尔角色交换会比较好
当女性在照顾孩子时,可从孩子脸上的表情,就能了解他心中的想法、有怒气时也能尽量克制,这些女性特质对人的敏感度及温暖度的社会性表现,似乎比较适合扮演照顾家人的角色。而男性能将怒气做最大化表现成为爆发力,又将负面情绪的恐惧、悲伤、痛苦等,做最小化表现的这种特质,刚好适合在社会上竞争。
另一方面,母亲对于女儿比儿子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丰富,例如在念「看图说话」时,为了配合图画中的情景叙述语句时,替女儿念的话,会大量使用快乐、悲伤、恐惧等感情用语,却减少攻击性的行动力叙述。然而替儿子念的话,情况就相反,会增加行动叙述而减少情感描述。像讲故事时,会为女儿强调「漂亮的公主」,对于男孩则强调「勇敢的男孩」。
4、不强调性别,孩子前途更宽阔
人的潜力往往会被局限在预设立场而无法发挥,若能去除心理障碍,其实什么可能性都会出现。男孩女孩都能「文武双全」或者「理性与感性兼顾」。
若女儿跑来要求说「我要去踢足球」,你该高兴女儿有旺盛的体力和健康的体格,儿子突然说「我想学插花」,那么更应高兴他具有柔软的心与审美意识。
只要父母本身不设限,那么你会发现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差别都不大,因为他和她一样都能积极竞争而又情感丰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