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为什么?

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为什么?,第1张

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一个人自身的个性、经历、信念等因素,客观因素则是指外部环境、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因素。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讨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情绪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主观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1 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固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它包括情绪稳定性、情绪表达方式、情绪感受等方面。不同的个性特征会对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情绪稳定性较低的人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而情绪稳定性较高的人则更能够自我调节情绪。

2 经历

一个人的经历包括生活经历、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方面。这些经历会影响一个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对情绪产生影响。例如,一个人经历过失业、贫困等困境,可能会感到失落和绝望;而经历过成功、成就等经历的人则可能感到自豪和满足。

3 信念和态度

信念和态度是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系统,它们会对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一个人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那么他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可能会更加自信和积极;而一个人对未来充满悲观和绝望的态度,则可能会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

二、客观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1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一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物理环境,包括天气、空气质量、噪音等方面。这些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例如,天气阴沉、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会让人感到不舒适和情绪低落;而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环境则会让人感到愉悦和轻松。

2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它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方面。这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从而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例如,一个人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那么他可能会更加自信和自主;而一个人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那么他可能会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

3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友谊关系等方面。人际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例如,家庭关系和睦、亲密关系稳定的人可能会感到快乐和满足;而遭遇亲密关系破裂、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则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抑郁。

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关系

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相互作用,也有相互影响。主观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对客观环境的感受和态度,从而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例如,一个人情绪稳定性较低,可能会对外部环境中的负面刺激更加敏感,从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而情绪稳定性较高的人则可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保持较为稳定的情绪状态。

另一方面,客观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经历、信念和态度等主观因素,从而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例如,一个人生活在贫困和艰苦的环境中,可能会对未来充满悲观和绝望的态度,从而导致情绪低落;而生活在富裕和舒适的环境中的人,则可能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保持较为积极的情绪状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个性、经历、信念和态度等因素,客观因素包括外部环境、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等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对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关注和掌握这些因素,从而更好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内容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知识性质不同。

1、内容不同:主要体现在其所涉及的领域、性质和特点上。例如,主观通常涉及到个人的情感、思想和主观体验等方面,具有个体化、情感化和主观性强的特点;而客观则涉及到客观实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客观存在性强的特点。

2、观察角度不同:主要体现在其所关注的问题、方法和目的上。例如,主观关注的是个人主观体验和主观感受,通常采用主观的方法和目的,如主观评价、主观感受和主观意见等。而客观关注的是客观实在和客观规律,通常采用客观的方法和目的,如客观实验、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等。

3、知识性质不同:主要体现在其所涉及的知识类型、知识层次和知识价值上。例如,主观的知识通常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主观判断,属于主观认识范畴,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而客观的知识则是客观实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属于客观认识范畴,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主观与客观两者的关系

1、主观是认识的主体,客观是认识的对象。

2、主观决定于客观,但主观不是为认识客观而认识,而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去改变客观事物为人类,为自己服务。这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3、主观能动性是指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主观主义是违背客观规律行事,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见,主观与客观两者是唯物辩证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的心理过程就是内部主观感觉(认知)心里,和外部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打个比方吧。

你到动物园去看老虎,你会不会害怕呢?

当然不会。这就是典型的外部环境(客观世界)与内部认知(主观感受)

相结合的过程。

“老虎在笼子里”这就是一个客观的环境刺激,你之所以不害怕,是因为这个刺激在进入了人的心理之后,被主观认知“加工”了一遍,即,它没法伤害你。

所以最后,你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你并不害怕,因为你判断它没法伤害你。

同样的例子,要是你在原始森林见到一只老虎,你就会吓得飞快的跑。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你的主管认知对于这个环境的认识不同了,即,老虎可能会吃了你,这就是你的内部加工环境得出的结论。

所谓“客观”就是(外部环境),所谓“主观”就是(内部认知……等一系列的心理加工过程)。

外部环境就是“刺激”,这个客观的刺激,进入人的内部之后,就必然会被人主观的加工,最后做出行为反应。

正因为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都不一样,所以导致同样的刺激环境会造成完全不同的行为反应。

比如说,外部环境的客观刺激一样,比如别人踩你脚了。

但这个同样的刺激,作用于不同人,就有不同结果,因为每个人的主观世界不同,有的人把这个刺激加工成挑衅故意,有的人则会觉得这个刺激是别人无心的,并不在意。

所以主观作用不同,最后对待这个刺激的行为反应也就肯定不同了。

不知道你理解了没有,没理解可以追问哦

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心理学把认知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把情感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把意志定义为“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由于“态度”和“主观愿望”均属于主观的范畴,“人的需要”有着什么样的客观内容也不清楚,因此心理学的这些定义也是模糊的,仍然没有找到这三种主观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因而不可能揭示出这三种基本心理活动真正的客观本质,更不能真正发现它们之间的逻辑结构和辩证关系。

一、人类一般意识的“三步曲”

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一是认知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或“什么事实”的问题。人只有首先了解事物的外在特性(或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内在本质),即首先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才能对它进行其它方面的深入了解。

2、二是评价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 或“有什么价值”的问题。人只有了解在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以及“对我有何价值”,才能知道如何对它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3、三是意志(或决策)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 或“实施什么行为”的问题。就是针对事物的品质特性以及每一品质特性对于人的价值,人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为,以便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事物的价值特性。

没有“认知”的评价就是一种盲目的评价,没有“认知”的意志就是一种盲目的意志;没有“评价”的认知就是一种麻木的认知,没有“评价”的意志就是一种麻木的意志;没有“意志”的认知就是一种空洞的认知,没有“意志”的评价就是一种空洞的评价。

二、事实关系与认知

事实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如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等,这些作用都有其客观规律性,人只能承认它、认识它和利用它,而不能否定它、违背它。

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认知,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最基本形式。认知包括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其中:感性认知是指人对事物所发出的刺激信号进行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如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冷热等方面的感知;理性认知是指人对概念或概念系统(即事物的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认知、理解、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

认知只需要考虑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与变化规律,不需要考虑人的利益需要,没有任何主观偏爱,是一种纯粹中性的反映活动。

三、价值关系与情感

价值关系是指事实本身相对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所体现的作用,是指那些带有主体目的色彩的事实关系。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是一切价值关系的根本目标,也是价值关系与事实关系的根本差异之所在,离开了主体就无所谓价值关系。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关系,是一种把事物和主体的生存与发展联系起来的事实关系。

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情感,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另一种基本形式。情感包括感性情感与理性情感。感性情感是指人对事物发出的感性刺激(如物理或化学刺激)信号所产生的感觉取向、知觉取向和表象取向。例如,尖锐物体的刺激引起人的疼痛感觉,人将会设法逃避它;绿色事物容易使人产生宁静、祥和的情感,人将会趋向于亲近它;凶狠的狼容易使人产生恐惧的情感,人将会设法逃避它。理性情感是指人对概念或概念系统(即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认知取向、理解取向、判断取向、推理取向、分析取向、归纳取向等。典型的认知取向是,人通常只对那些存在切身利益关系的事物及其知识感兴趣;典型的理解取向是,善良的人总容易善解人意,邪恶的人总容易恶解人意;典型的判断取向是,人对道德形象好的人总容易用善的眼光来判断他的行为动机,而对道德形象差的人总容易用恶的眼光来判断他的行为动机;典型的推理取向是,人最容易找到或肯定那些最为有利的推理论据,从而推理出最有利于自己的结论,而不容易发现或容易否定那些最不利的推理论据,从而否定最不利于自己的结论;典型的分析取向是,人在对事物的起因、现状及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时,最容易把事物产生正向价值效应归功于自己或与自己相关联的事物,最容易把事物产生负向价值效应归罪于他人或与他人相关联的事物;典型的归纳取向是,乐观者最容易发现事物存在的最好价值效应,即最容易看到最好的前途,悲观者最容易发现事物存在的最差价值效应,即总容易看到最坏的后果。

情感除了需要考虑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与变化规律外,更需要考虑主体的利益需要,它是一种非中性的、有一定主观偏好的反映活动。

四、行为关系与意志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两个相反的方面:一个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另一个是主体对客体的反作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互为前提、共同发展。价值关系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过程,行为关系则反映了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过程。

行为关系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反映了主体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对客体施加反作用力,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价值增值是行为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根本差异之所在。任何价值关系既需要进行消费,也需要进行生产,才得以存在和发展下去,如果没有价值生产,价值关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价值消费,价值关系就会将变得毫无不意义。人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价值生产,使实践活动具有价值增值的特征,行为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价值关系,它是一种把主体的本质力量和主体的生存与发展联系起来的价值关系。

对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意志,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第三种基本形式。意志包括感性意志与理性意志。感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感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感性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体力劳动需要克服机体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血管扩张、神经紧张等感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理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理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脑力劳动需要克服大脑皮层在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时所产生的思维迷惑、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信仰失落等理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

意志既要考虑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与变化规律,还要考虑主体的利益需要,尤其要考虑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能力,它是一种非中性的而且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

五、知、情、意的辩证关系

综上所述,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

知、情、意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辩证关系。

1、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一般的价值属性区别开来,因此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从广义角度来看,知、情、意都是一种认知活动,只是各自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情感侧重于从意义的角度进行认知,意志侧重于从行为效应的角度进行认知。

2、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区别。其主要区别是:认知一般是以抽象的、精确的、逻辑推理的形式出现,情感一般是以直观的、模糊的、非逻辑的形式出现,意志一般是以潜意识的、随意的、能动的形式出现;认知主要是关于“是如何”的认识,情感主要是关于“应如何”的认识,意志主要是关于“怎么办”的认识。如果把情感与认知割裂开来,就会使情感没有客观依据而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把情感与认知混淆起来,又会使情感失去公正性而变成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把情感与意志割裂开来,就会使情感成了空洞的情感;如果把情感与意志混淆起来,又会使情感成了糊涂的情感。

3、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没有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价值关系,行为关系也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认知是情感的源泉,情感是意志的源泉;事实关系以价值关系为导向,价值关系又以行为关系为导向,因此认知以情感为导向,情感以意志为导向;情感最初是从认知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意志最初是从情感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它又反过来促进情感的发展;认知、情感与意志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共同发展。

主观是个人的意志,

是人心里的想法

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人的思想环境的内容。

客观是世界上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存在。

主观要反映客观,

客观要被主观反映。

主观的反映可以是比较真实的

但是也有不真实的反映,这就是假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83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