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秧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海阳秧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第1张

六大特点:一是舞队庞大,歌舞单逗。二是结构严谨,礼仪深重。三是舞则纯舞,唱则逗情。四是即兴扭舞,多样统一。五是走阵多变,布阵巧妙。六是鼓乐清纯,快慢适度。海阳秧歌表演内容丰富,队伍结构严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其次是乐队,随后是舞队。根据这些特点,海阳秧歌形成了形式、内容极其丰富的民间舞蹈艺术。是民间艺术的精粹,也是百姓过大年时一道丰盛的"大菜"。海阳秧歌在胶东这片热土上,红红火火,蓬勃发展起来。

海阳秧歌演出步骤

海阳秧歌的演出步骤有:拜进、拜出,串街、走大阵,耍小场、跑阵式,演场。拜进与拜出主要是用于秧歌队与接受单位的联系和告别;而显示秧歌队阵容、技艺和进入表演场地开辟表演区域、拉大场的表演叫串街、走大阵。

耍小场和跑阵式为秧歌队中几种角色的重复表演和各种图案变换的默契配合,犹如众星捧月;演场则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煞板收势。秧歌队按逆时针方向走大圆场,指挥乐大夫舞至中间点报节目,各种秧歌小戏舞蹈节目依次亮相表演,其他演员蹲地小憩 。

以上内容参考  -海阳秧歌

海阳大秧歌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是汉族民间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的海阳市一带。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它遍布海阳的十余处乡镇,并辐射至周边地区。海阳大秧歌素以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在表演形式上,分大场子和小场子两种,大场子是群舞,锣鼓铿锵、万马奔腾,宛若大河滔滔。小场子多是双人舞、多人舞,恰似小桥流水,一波三折,美不胜收。海阳大秧歌独具的优秀的汉族民间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学者及国内外游客前来学习、观赏。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秧歌是指流行于中国北方各省汉族农村的一种载歌载舞艺术形式;狭义的秧歌是指此种艺术形式表演时所唱的歌曲,即作为舞蹈歌曲的“秧歌调”。秧歌调的体裁,多数是小调,少部分是具有说唱特点的地方曲艺和地方小戏唱腔。如东北地区秧歌调,在营口、抚顺一带流传的,俗称“秧歌柳子”,多在秧歌表演的开场时歌唱,有《闹五更》、《放风筝》、《茉莉花》等数十首常用小调和《王婆骂鸡》、《锯大缸》、《瞎子观灯》、《张生戏莺莺》等十多首说唱性小曲,音乐风格高亢、泼辣、热情。河北地区秧歌调,在冀东地区流传的,俗称“秧歌绺子”,曲目数十种,大部分是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歌曲,冀中地区流传的,曲目亦有50余种,代表曲目有《借女孝》、《崔光瑞打柴》等,具有说唱音乐唱腔特色;冀西张家口一带流传的,曲调构成比较复杂,当地有“九腔十八调”之说,音乐风格朴实、抒情。山东地区秧歌调以流传北部平原的“鼓子秧歌”和流传胶东半岛的“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为代表。鼓子秧歌调为说唱性歌曲形式,曲目有《大观灯》、《大实话》、《鸳鸯戏老雕》等,情趣诙谐、幽默;胶州秧歌调则较多吸收当地戏曲唱腔,常用[南锣]、[东坡]、[扣腔]、[打帛调]等曲牌,多演唱有故事情节的题材,如《梁祝》、《闹学》、《寻亲》等,具有戏曲音乐特色;海阳秧歌调以当地流传的民间小调为主,如《小货郎》、《卖油郎》、《小罗匠》、《小二姐作梦》等,音乐风格活泼、明快。山西地区秧歌调以晋中秧歌和晋东南秧歌为代表,晋中秧歌调多为当地流传的小调歌曲,曲目上百种,常唱的有《卖烧土》、《走西口》、《十二月》、《绣花鞋》、《小赶会》等,音乐风格粗犷、豪放;晋东南秧歌调则接近于戏曲唱腔,曲调已分“快板”、“慢板”、“哭腔”等,具有戏曲音乐的板腔体特色。陕西地区秧歌调大部分来自“郡鄂腔”,如《岗调》、《银纽丝》、《对花》、《戏秋千》、《小放牛》等,用板胡托腔伴奏,音乐风格近似地方小戏唱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