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语言学家S D.Krashen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监控理论”,其中包含五个假说,即习得一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the Input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输入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惟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Krashen 1982:9),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对Stephen D.Krashen的i+1理论,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过评介,有的还作了批判性研究,如Gregg(1986),程恩洪(1988),邵永真(1999)等,有人甚至引进信息论对“i+1理论”中的“1”进行了量化研究(参见艾瑞喜,1998)。但这一假说从理论上为第二语言学习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很多学者和外语教育者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力图把此学说引入到外语教学中来。
(一)i+1理论的提出。
事实上输入假说并非Krashen首创。Macnamara、Ashes、Wagner Cough和Hatch、Winitz都曾对此做过相应研究。当Krashen着手研究这一课题时,就很自然地站在了所有前人的肩膀上。他在总结并提炼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使之得以拓展与升华,最后为之创名,称为输入假说。
(二)i+1理论的内容。
学习者是通过接收“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来逐步推进自己的语言学习的。他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定义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i+1”表示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通过提供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激活学习者的LAD,促进习得。在克拉申看来,输入假说对任何习得都至关重要,并对课堂教学有启示意义。
(三)Krashen(1982)认为,提供i+1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理解的(comprehensible)。
第二、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in sufficient quantity)。
第三、输入应该是有趣的(interesting)、关联的(relevant):encourage light popular reading and listening。
第四、输入应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一)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的“简化语言”。
(二)语言学习沉默期。
(三)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一)输入数量
(二)输入质量。
一是教材难易度的选定;
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言的难易度;
三是注意输入内容的更新以及输入形式的多样化,以增强输入的吸收效果(Application of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一)过分强调外界输入对二语习得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
(二)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没有明确的界定,没有详细说明学习者是谁,多大,是男是女,性格如何,有无社会阅历,社会和语言背景如何等一系列问题。
(三)“自然交际输入”这个自然是如何界定的?
(四)过分强调输入,忽视和排斥输出,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虽说输入假说有负面评价,但其还是在相当程度上对外语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大纲及课程设计等也有启发意义。
(一)在以英语为外语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接触到的输入数量有限,主要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这对于有效地习得外语显然不够,因此,我们应当在课内外为学生创造大量可理解输入的机会。课堂上教材中使用的语言、教师话语和中介话语都是可理解输入,课外的可理解输入更是可以多种多样,广播,电视,**,磁带,讲座,英文报纸杂志,流行小说,歌曲,演讲录像,英语角,music,native speaker visitor等都是便利高效的输入资源,大量的,多样化的输入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接触语言的机会,可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时间的输入需求,无疑是学生大量接触真实语料的良好去处,满足外语学习的先决条件。
(二)它为大纲及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在选材上既注重思想性又注重趣味性及相关性,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于输入的可理解性。
参考文献:
[1]程恩洪“输入说”浅析[J]外国语,1988
[2]邵永真大学外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一、启蒙时间
3岁是比较理想的起点。
0~3岁是儿童母语发展黄金期,到3岁基本可以做到说的内容让陌生人听懂。
3岁之前进行双语活动,对父母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孩子的母语相对同龄孩子发育可能迟缓些。
二、启蒙目标
如果坚持8、9年,到上小学的年龄,与美国同龄儿童保持同步,同级美国小朋友读什么书,我们就读什么书;
同级可通过FCE考试;
通过英语获得知识;
情感目标:有趣、快乐、享受
英语启蒙到此告一段落,英语真正成为获取知识,得到快乐的阶段。
三、英语习得要有计划有步骤
儿童在家习得语言,大概要经过以下四个时期:
1、启蒙阶段:3~5岁(先听说)
启蒙阶段最重要的是 听,听多了再说,即“文盲”阶段
多接触
多听
建立 英语语音和实物图像 之间的关系,建立 英语思维
目标: 让孩子基本听懂简单的生活用语、指令,不断扩充听力词汇
方式:
互动--日常用语
游戏
原版动画片
flash卡片
分级读物
放录音,看图画听书
要求: 注意理解“意义”,建立 英语声音与图像关联 ,不要求认识单词
兴趣第一,大量输入
儿童沉默期一般是6个月到1年,听到一定程度孩子就可以有一些简单输出。
孩子天生有很强的语言吸收能力,不管是哪种语言,只要家长能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多听,建立声音与图像关联,孩子会以惊人的速度习得一门语言。
我在就读北京大学时,给我上课的赵老师曾分享她自己陪伴孩子双语育儿的一些趣事。
又一次,孩子很小的时候抱着她出去玩,指着一处喷泉说这是fountain,孩子一年后故地重游,竟然能自己说出来。还有一次孩子放学回家,充满好奇的问妈妈:“我为什么会说英语?”因为孩子发现班上的其他小朋友竟然还要学习英语。这都是赵老师平时对孩子持续有效输入英语的自然结果。
2、扫盲阶段:4~6岁(自然拼读)
在孩子能听懂绝大部分生活用语、简单的英语故事,词汇量 3000 左右时,找一些简单的、练习拼读的分级读物让孩子读,掌握最常用的第一批单词的 认读。
在训练阅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听说能力,继续看动画片、读绘本,开始 裸听 有声书,保证听力的 输入量,陪孩子练习口语。
目标: 能阅读简单的图画书和分级读物,掌握一批最常用的单词,听说能力相应提高。
3、全面发展阶段:7~9岁(阅读、拼写、语法、写作)
这个阶段较自然习得 学 的比例逐渐增加
目标: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重点: 提高孩子的阅读难度和阅读量,广泛接触各个方面的英语,大量阅读分级读物和初级章节书、中级章节书。同时,坚持听的输入,听的内容以儿童文学为主,听的内容难度高于阅读的内容。
4、提高阶段:10~12岁(学科英语、学术英语)
学习和习得两手都要抓
目标: 学习高级别的读、写技能,并向学术英语发展,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沟通能力。
重点: 提高阅读量、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扩大阅读深度和广度,接触各方面的英语资源,包括社科、科普和文学各领域。把英语学习从单纯的语言学习逐步过渡到将英语作为工具运用上。
继续大量听,听的内容扩展到较复杂的小说、科普节目、演说、历史、地理、社会知识,看有一定内涵的**。
四、家长在各个阶段的角色和作用
1、启蒙阶段,家长参与的多一些,越大越放手
家长身体力行,对英语要有 热情 ,在生活情境中跟孩子多用英语互动,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读分级读物。家长英语不好也不要气馁,用动画片、音频、教学软件、学习网站等,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听的环境。
家长陪孩子一起学、一起唱,夸赞、鼓励孩子的进步,铺垫前1000个日常词汇。
父母的作用就是点燃孩子对学英语的兴趣,把孩子领进门。 启蒙阶段所进行的任何活动,都要围绕孩子的兴趣,全方位地调动孩子的各种器官,让孩子觉得英语很有趣。
2、扫盲阶段,家长仍要高度参与,陪伴孩子一本一本地大声朗读自然读物,通过练习掌握拼读规律, 转化听力词汇为阅读词汇 。
3、全面发展阶段
家长要做资源的提供者,广泛发掘视听和阅读资源帮助孩子进入系统的学习。
美国最大的教辅出版社之一Scholasticcom上有分级,比如:
当然,也不用严格按照级别,可以有一定的灵活度,如果孩子对某套领域的书感兴趣,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兴趣点找更多类似的书。窍门:系列小说,少则几本,多则40~50本,通常难度递增,比如Geronimo(《老鼠记者》)系列等。家长还可以找网站,难度大些的动画片,有声书等。
4、提高阶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应试的准备。帮助孩子熟悉考试,继续更高水平的教材,向 学科英语和学术英语 过渡。
总之,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懂得英语教学,并源源不断地向孩子提供符合每一个语言学习阶段所需要的输入,保证所有的资源都符合孩子的心智发展和接受能力。
五、英语怎么磨耳朵?
磨耳朵并不是只要一直放着英语音频就行,就像一直给我们放阿拉伯语我们也不可能听懂一样,违背了 “可理解性输入” 原则,那是无效的。语言的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
语言学习者要接触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要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即: i+1 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克拉申认为单纯地主张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只有当习得者获得比他现有语言水平略高一点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形式时,语言学习才能产生效果。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特点:
输入是可理解的:可理解性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输入对习得者毫无意义;
输入是有趣或相关的:语言材料有趣、和学习者有关联,学习者就会不知不觉习得语言;
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如果目的是“习得”而非“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必要且不可取;
输入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习得新语言需要连续不断地广泛阅读和大量会话才能有效。
六、听的重要
在二语习得理论中,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s a key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ten composition(听力理解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关键。)
上图关于思想技能的金字塔图示表明:听力是一切的基础。
世界上大部分的语言文字,都是通过字母符号来“代表声音”,尽管我们的汉字是“表形表意”的,我们的孩子也是先掌握听说才开始学汉字的,听力仍然是汉语学习的基础。
那对于表音的英语来说,“音”就更重要了。“音”和“字”密切相关,掌握了解码的本领,就会读,会认“字”了。
重要的是:先有“音”,再有单词拼写,单词拼写是为音服务的。
此外,语言的能力本质是“思维声音的交流”,无论你是在说话、默想,或是写文章,当你在构思的时候,脑力里都有一种声音一直在“叨咕”,而不是在过单词拼写的“**”,所以我们可以说 思维是声音 。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关键的是学习这种语言的声音。
七、精读与泛读
精读:篇幅短,生词较多,有一定的语法教学、语篇教学。目的:学习
泛读:内容量大,生词少,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实现快速阅读。目的:习得
家长可以把精读交给老师,自己来陪伴孩子大量泛读。
有研究表明:一个词汇,学习者在不同的语篇(context)中看到5~16次,才能真正记住这个词。“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泛读要贯彻的原则是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ce reading)。 材料要大量、有趣、可理解,每页不能超过5个生词,不用查字典。 学习者自己选择材料,按自己的速度阅读,读后不提问,不考试,没有压力。
根据“习得”>“学习”的原则,精度:泛读比例=20%:80%最好。
八、跟读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孩子学英语有沉默期,在学英语初期,要求孩子跟读不太合适,初期最重要的是大量听,多听少说。通常在孩子听了半年之后,有一定量的输入,才开始说一些英语,这个“说”,是在实际交流中的互动,也不是跟读。
如果在孩子刚接触英语时,就不断要求孩子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将孩子的精力集中在模仿语音而不是对语言的整体理解上,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
儿童学习英语,相对于成年人的优势之一是母语还没有那么强大,概念的建立可以不通过母语,直接输入大脑的“”语言区,将来可以快速地调用。积累一定时间后,就可以用英语思考了,即建立了英语的思维。
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英语不要通过汉语,要发挥孩子的年龄优势。
九、低龄学英语的黄金优势
如果把孩子分为:
小孩(学龄前——3年级)
大孩(4年级——6年级)
从幼儿阶段开始学英语,相比长大成“大孩”后开始学,有4个优势:
1、语言敏感期,中文词汇还不丰富,中文思维还没有那么强势,不容易形成中文拐杖现象。父母多让孩子接触英语,能够在孩子的大脑里直接建立英语思维、英语的程序化记忆,帮助孩子成为“双语者”。
2、小孩对语音语调的掌握比大孩纯正地道。4~7岁是学习语音的关键期,过了8岁,稍差一些,过了青春期,基本不可能。所以说: 语音是童子功 。
3、“没脸没皮”,小孩学外语比大孩顾虑少。小孩通常对另一种语言持积极、开放、愉快的态度,不怕被人笑话,大了就麻烦一些。
4、认知水平与原版书在年龄上同步。习得靠的是大量的高质量的输入,原版书是输入的主力。借助这些资源,孩子的语言能力能达到接近母语的二语水平。
知识拓展: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D Krashen),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除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克拉申还提出情感过滤理论、监控理论、习得理论和木桶理论,揭示了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
情感过滤理论
实现语言习得需要人脑向输入“开放”,使之顺利达到人脑习得语言的部位——“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
大脑中存在着一个“情感过滤器”(affective filter),它就如阀门一样控制着语言输入,完全受情感因素操纵。当处于 放松、自信的积极精神状态 时,可理解性输入便可顺利到达LAD,从而习得新语言。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它们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着学习者接收输入的多少。
克拉申认为影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主要有:
动机和态度: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
性格因素:自信、开朗、自我感觉良好的语言学习者进步较快;
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易得到更多的输入。
因此,在孩子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一个愉悦的、快乐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小朋友的身心真正放松下来,才能最大化的接受可理解性的知识输入,减少不愉快的情感因素所造成的情感过滤器的作用,这就是托马斯教育懂得如何让孩子们达到最强学习效果的基本理念。
监控理论
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头脑中起监控语言的作用,监控是学习者用来编辑其语言行为的机制。监控过程可于话语产生前或后发生,并且是非强制性的。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的内在关系和根本的区别。
习得理论
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
“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正如儿童母语习得过程。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
“学习”(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
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
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得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因此,对第二语言学习来讲,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木桶理论
语言学习的积累过程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解是交流的前提,对语言的理解先于语言输出。
第二阶段:要有足够量的语言信息输入。
第三阶段:沉默期,语言学习一段后孩子会进入表达上的沉默期,这是孩子在对之前的语言信息进行吸收、理解。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有耐心、理解,不强迫其说话,同时继续加大输入。
第四阶段:孩子分阶段进行语言输出,表达不完整。
经过这四个阶段的积累,孩子的语言表达就灌满水的木桶自然溢出水来一样,顺利进入语言表达的爆发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认知决定情感,而情感影响认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人的全部认识过程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入”,即情感因素对语言吸入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情感并不是认识过程的消极产物,而是影响人的身心各方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仅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而且也是教学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同时,它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着消极、抵触等不良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积极情感的培养。
一、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人,而人做事是受情感支配的,学外语也不例外。情感是打开学生智力阀门的钥匙,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开发智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与教师的教学途径有关,而且还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变化关系密切。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可以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畏难情绪,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环境、情绪、家庭、社会、知识等方面的影响。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坚定的情感,在教学上可以通过范例熏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知难而进,立志成才,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对时代应负的责任。
(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是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需要,方可转化为对开发的自觉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景,使其产生探究的兴趣,并由情感需求上升审思的自觉行为,把学生吸引到积极探索中去,这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创造性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激发,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的乐趣。
(四)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
情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根本。要使学生愿意并自觉地接受教师授课的内容,学生与教师之间需要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如果教师对此注意不够,传授知识就极有可能被抑制的心理屏障挡回。即使教师有上好课的良好动机,客观效果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及时掌握和调剂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变化、信息变化、信息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注意克服影响学生情感的消极因素,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交融,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五)有助于重视情感交流,培养自信心
学生对知识的不倦追求,不仅取决于对学习的兴趣及明确的目的性,还必须有情感作为动力。“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告诉人们情感具有迁移功能,而“亲其师,信其道”更明确指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改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感情是双方的,你爱学生,学生也爱你。爱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教师不应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即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错和困难,也不要过多地批评与指责。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上的慰籍。
二、情感与教学
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是极其复杂而具体的。情感始终与教学中学生的智力活动紧密相联系,但它本身并不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内容,而是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因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的过程。而“浸入情感”的英语教学实际上对师生的人格有潜移默化的改变,让人更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也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善于因势利导,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更要关心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学习及其智力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这种积极情感,是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动力因素,它能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这种饱含积极情感的课堂氛围中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情感教学。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爱是情感的基础与表现。没有老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就不可能会有成功的教育与教学,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气氛。要搞好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必须注重情感教学,努力用积极的情感促进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情动人,以情感化学生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情动人,以情感化学生。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2)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3)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
(二)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
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地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和协调,方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怎样才能较好地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呢?
1.教师调整自己的情绪,注重外在、内在形象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良情绪则相反,会诱发学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试问:没有抖擞精神和勃勃生气怎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一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学的气氛必然死气沉沉,学生必然会懒得动脑、动手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精神饱满、举止大方地踏上讲台,使学生精神为之振奋,迅速集中注意,尽快进入学习角色。
2.微笑——沟通心灵的“催化剂”
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型的教师。微笑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无比的亲切,使学生们胆子大了,信心足了,脑子就更活了,课堂气氛就更轻松了。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能使学生适度地兴奋,既具有学好的信心,又能使智力发展达到最佳状态。反之,教师上课时板着脸、冷冰冰的,学生的面部表情也是冷漠的,双方都把教学当成枯燥、机械的履行义务,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如何产生学习兴趣、何来兴奋和激动?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the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each sounds
acoustic phonetics:(声学语言学) --the study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ech sounds
Allophones(音位变体)--the different phones which cab represent a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s are called the allophones of taht phoneme
consonant(辅音):a major category of sound segments produced by a closure in the vocal tract,or by a narrowing which is so marked that air can not escape without producting audible friction
compositionality(综合性原则):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should be viewed from both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the word meaningIn other words,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depend on the meanings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 and the way they are combined
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1,Maxim of Quantity2,maxim of Quality3,Maxim of relatiob4,Maxim of manner
Constatives(叙事句):a constative sentence is a description of what the speaker is doing at the time of speakingIt can be said to be ture or false
Endocentric(向心结构):is one whose distribution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one or more of its constituents,i,e,a word or a group of words,which serves as a definable centre or head
Exocentric(离心结构):it refers to a group of syntactionally related words where none of the words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e group as a whole,that is,there is no definable "center" or "head" inside the group
illocutionary act(行事行为):when we speak we not only produce some units of language with certain meanings,but also make clear our purpose in producing them,the way we intend them to be understood,or they also have certain forcesThe act performed is known as a
linguistics(语言学):is the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Language: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locutionary act(发话行为):when we speak we move our vocal organs and produce a number of sounds organzined in a certain way and with a certain meaningThe act performed in this sense is called a
morpheme(语素):is the smallest unit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content,a unit that can not be divided into fuither,smaller,units without destorying or drastically altering the meaning whether it is lexical or grammatical
Morphology(形态学):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Phonetics(语音学):phonetics studi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produced,transmitted and perceived
Pragmatics(语用论):is the study of thes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ontext that are grammaticalized,or encoded in the structure of a language
perlocutionary act(取效行为):whether or not the effects are intended by the speaker,they can be regarded as parts of the act that the speaker performedthis act is called
performatives(施为句):some sentence is the doing of an actionThey can not be said to be true or falsethese sentences are called
phoneme(音位):is a phonological unit which is the smallest unit of sound in a language which can distinguish two words
phonology(音系学):is the study of the sound patterns and sound systems of languagesIt aims to discover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way sounds are organized in languages an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s that occur
sapir-whorf hypotheses(沃尔夫假设):our language helps mould our way of thinking and,consequently,different languages may probably express speakers` uniqu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Semantics(语义学):is the study of meaning,or more specifically,the study of linguistic units,words and sentences in particular
sense relations(涵义关系):the sense of a word may be seen as network of its sense relation with others
Syntax(句法):is the study of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ways different constituent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n a language,or 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elements in sentence structure
syntax relations(句法关系):syntax relations can be analysed into three kinds: positional relations,relations of substitutabilityand relations if co-occurrence
suprasegmentals(超音段特征):units which extend over more than one sound in an utteranceThe principal suprasegmentals are syllable,stress,tone and intonatio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义论):in real communication,the intention of the speaker is often not the literal meaning of what he or she saysthe real intention implied in the words is called
vowel(元音):a major category of sound segments produced without abstruction of the vocal tract so that air eascapes in a relatively unimpeded way through the mouth or the nose
这些是我们上学期语言学考过的
当时为了弄小炒 一个字一个字的从书上敲上去的
你看你用得着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