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追星?

如何看待追星?,第1张

我觉得在生活中醉心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这是一种很脑残,很疯狂的行为,但我觉得大家对追星族真的误解了,我就是一个追星族,从小到大就会被别人说很多的闲言碎语,心里面很难受,为什么自己连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和喜欢的生活方式都不可以,都要被别人说被阻止。

其实最新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小爱好就像女生喜欢化妆,打扮,买衣服,男生喜欢电子科技,玩游戏是同样的性质,只是我们的追求会比他们更高一些,有可能我们会大价钱去看一场演唱会,或者当偶像有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极力地去参加拍照,接机之类的。这并没有什么错的,只是一个个人的爱好行为罢了。

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的看待追星族,我们不是脑残,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意志,偶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信仰和精神力量,所以当有人诋毁我们的偶像。或者是恶意揣摩我们偶像的时候。会做出一些比较激烈的反抗,但这都是为了维护我们自己喜欢的人罢了,就像你也有喜欢的人,当你喜欢的人被别人伤害了,你肯定也会很愤怒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和人。不要再在意别人的想法,希望追星族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就说出来,不要害怕周围的人怎么说,你怎么看你,只要自己保持善良,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那么你可以随时随地毫无理由的回击别人。

追星有利也有弊,追星可以让一个人拥有崇拜的对象,并朝他们成功的方向发展,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未来。但是也有可能因此耽误学习,浪费钱财。

一、追星之利:

1、追星有利于树立远大目标。

2、追星有利于向自己偶像学习,有动力。

3、追星有利于培养自身兴趣。

二、追星之弊:

1、追星导致盲目崇拜。

2、追星导致把全部心思花在了偶像身上,学习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

追星的注意事项:

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该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

2、不疯狂追星。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追星上。因为,学习是最主要的。想想看: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明星会喜欢你吗?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4、在追星的同时,也要关心身边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因为他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

5、摆正自己与明星的关系,明星有他的工作,需要有人支持,但支持并不是你的工作,你还有你的生活。

以上内容参考 -追星

我觉得追星没有好坏之说,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追星指的是追求自己喜欢的明星和一些自己喜欢的人物,在这个社会,追星的人不在少数。

好处:

1可以学习明星身上好的东西:有些明星身上的一些细节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或者一段时间。所以,如果喜欢上一个优质的明星对我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2可以被明星身上的正能量所影响:很多的优质明星身上都有强大的正能量,能让人们对生活更加的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让消极的方面变得更少。

3可以让心情变好:如果你有追星的对象,当某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看自己喜欢的明星的一些动态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好,从而忘掉一些烦恼。

坏处:

1浪费时间:每个人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不应该花很多的时间去追星,应该合理地安排这些时间,不然,很多的东西都会错乱。

2影响学习:当然追星还是有不好的一面的,这个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清楚的。如果花上太多的时间去追星,就会严重的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从而学习成绩会出现一定的下滑。

3远离现实生活:如果长期都执迷于追星,就会让人越来越偏离现实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是错误的,现在的生活才是我们的主要生活地方,网上的一些东西和明星,其实都是虚无缥缈的存在,离我们非常遥远。

总之,追星有好有坏。我们要扬长避短,同时我们要理性追星,我们更应该搞懂什么才是我们应该要追的星。我们一定将他们作为一种榜样,然后成为像他们一样的让自己满意的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偶像明星可以说层出不穷,也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疯狂的迷恋这些偶像明星,对于很多不追星的人来说,很难理解她们的想法,但是只有她们自己才明白追星对自己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

我喜欢胡歌,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了,最开始是在闺蜜的强烈推荐之下,那个时候仙剑奇侠传正流行,我实在太喜欢胡歌扮演的李逍遥了,他身上那种潇洒和风流,一下子就击中了我,而他也的确住得这么多人喜欢他,在娱乐圈里面,偶像明星层出不穷的今天,他被人们称为没有黑点的偶像。

喜欢胡歌,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保持自己的初心和低调,在一众偶像明星当中,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但是又显得他是那么的有内涵,他推荐的每一本书,我都会去看,在追逐他的过程当中,我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人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每个人都会本能地向往那些美好优秀的事物,偶像对于追星的人来说,不仅仅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一个完美的人,更多的是参照他们的行为习惯来过好自己的人生,每一个人都需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和奋进的理由,对追星的人来说,自己喜欢的偶像就是自己奋斗的目标,和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因为喜欢自己的偶像,所以逼着自己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为了向别人安利,自己的偶像学习P图学习剪视频,在此过程当中,我们也变得越来越优秀,看着自己的偶像一步一步成长,看着他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的行为准则也会有新的启示。但是我觉得追星应该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前提追星,否则就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

追星的真正意义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追星动机和目的。一些人可能是为了获得娱乐和放松的感觉,一些人可能是因为喜欢明星的音乐、**或者其他艺术作品,另外一些人则可能是因为喜欢他们的风格、外貌或者个性魅力。此外,还有一些人追星是因为认同明星在某个领域的成就或者是受到他们的慈善行为等方面的启发。总之,追星可以带来各种不同的正面情感体验,并且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追星”的积极意义:

尽管世人对少男少女追星现象贬多于褒,对少男少女的追星行为阻多于导,但谁也不能否认,追星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

B——1 “星”成为少男少女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动力。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伊谢康认为:“少年期最主要的心理现象就是成年感。成年感的主要表现是有了新的抱负水平,即预料他未来可能达到某种地位。”少男少女在他们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身上显示了他们“新的抱负水平。”

少男少女正处于“英雄崇拜期”。他们自觉地为自己选择了“英雄”,只要选择准确,这位“英雄”便对他的一生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这“英雄”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首先我认为不少少男少女所追的“星”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楷模、榜样,他们将追星的意念、热情转化为他们为事业成功而努力奋斗的动力。这种意义上的追星,其实质与“榜样”教育殊途同归。

少年人是需要榜样的,这一点不容置疑。无论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意识地地其未成年人选择、树立榜样。我们国家历来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然而,传统的榜样教育模式是历来以社会树榜样的,以倡导少年人去学,这种方式有时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也就是社会树的榜样并非就能得到少年人由衷的敬佩与热爱。少年人也就未能将这种向榜样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内在的意愿,从而使这种学习流于形式。这样的例子很多。学雷锋做好事,便是很普遍的一例。

少男少女们“追星”则不同,“星”是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确立的,他们由衷地敬佩、崇拜,心甘情愿地学习去仿效,去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与偶像重合为一。这种学习是自发的,自觉的,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所以这时候“星”的影响力特别大,感召力也特别强,效果也特别明显。

当今著名歌星蔡国庆,少年时候便崇拜歌唱演员,希望长大了也到舞台上唱歌。偶然一次听李谷一的演唱,一下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来歌可以这么唱,像谈天一样直唱到人的心里去。于是,少年蔡国庆立志要像李谷一老师那样去唱歌,像李谷一老师那样把歌唱到每一个听众的心里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蔡国庆学习着、探索着、琢磨着自己究竟怎样唱才能像李谷一老师那样深受欢迎。最后,蔡国庆终于成功了。如今,他唱红了中国,也唱出了国门,成为第一位赴日本灌制个人音带的中国通俗歌手。

最近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也是少年时受到政治明星肯迪尼的“感召”,而立志像肯尼迪那样去当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出身贫寒,是从美国偏远小州阿肯色州走向白宫的。小时候的克林顿原想将来当一名医生、记者或做一个音乐家。然而1963年的夏天,一次机会,让他目睹了当时国际政坛明星——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风采,并为之倾倒。当总统肯尼迪握住这位阿肯色州小男孩双手的时候,他并不知自己的明星风采影响了克林顿的一生,美国总统成了克林顿人生的目标。那年克林顿才17岁。他从华盛顿一回到故乡阿肯色州,见到他母亲第一件事就是打一包,拿出他和总统握手的照片让母亲看。他母亲说:“我看懂了他的表情,他的心思,我知道他日后要干什么。”

是的,17岁的克林顿心中出现了他自己的明星——肯尼迪,这颗星领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自己生存的目标:他要成为这颗星,他要成为美国总统!于是,克林顿拒绝了路易斯安那州提供的音乐学院奖学金(尽管他有出色的音乐才能)。他千里迢迢来到华盛大顿特区乔治城大学。20年后,他终于走入了白宫,成为他少年时代就梦寐以求的那颗星——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或许,当克林顿明星一样在荧屏、报章飞扬风光的时候,又一颗种子落在了某一个少年人的心田。

20年奋斗有多艰难,唯有克林顿自己最清楚。用20年的时间去实现少年“星”愿,可见“星”的力量多么巨大。

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一位著名的记者曾对我说:她上中学时最崇拜法拉奇,就是因为这个崇拜,她放弃物理,改学文科,狠伤了常给她吃小灶的老师的心。她有一张大学同学的合影,四位风华正茂的纯情少女笑逐颜开,且照片上题有字:未来的法拉奇。如今,这中位女性虽没有像法拉奇一样遍访世界风云人物,名扬全球,却也在各自领域干得格外地如火如荼,大有新闻界“数风流人物还看我辈”之势,令人刮目相看。

少男少女的“追星”现象,表明他们在为自己寻找、确立偶像,这种偶像在一定程度上正展示了他们“新的抱负水平”。在这个年龄段,少男少女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目标。并自觉地为自己树立一个追求的典范,并抱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去追求、去拼搏,这对少男少女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以及对事业的成功是很有益处的。

B——2 “追星”过程使少男少女获得了成功的“秘诀”及成才的方法。

有一位歌星的故事是许多人熟悉的。那时候,歌迷们几乎都知道她的名字,喜欢她的歌。然而,最早她并不唱歌,练的是二胡。她从小习琴,冬练九寒,夏练三伏,练得一往情深。那时候社会风靡港台歌曲,特别是邓丽君的歌。那么委婉,甜蜜,柔情似水。这歌声如甘露一般,滋润了笼罩在“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的吼声中长达十年的人民的心。邓丽君成了明星,她的歌带一辑一辑地出,仍然供不应求。练二胡的小女孩也跨入了“追星”的行列,她喜欢歌、喜欢唱,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放弃二胡去当歌星。邓丽君给了她机会和信心。首先是周围的人发现了她,16岁的她被推上舞台,观众们一下接受了她,她的歌带也成了歌迷们的抢手带。她最初被人称为大陆的“小邓丽君”。慢慢地,人们发现她有了自己的风格。她一如邓丽君那样令观众感到亲切、温暖,但她更有少女的纯情,更有逼人的青春气息。她活泼、爽朗、清纯、质朴、宛如海边吹来的一缕凉爽的风,海底闪烁的一枚五彩的贝壳。从学习邓丽君开始,到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歌星,她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她在邓丽君的歌里发现了自己潜藏的素质,她在“追星”的过程中丰富发展了这种潜藏的素质,最终向社会呈现一个独特的成功的自我。

几乎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渴望成功,渴望在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们崇拜明星,追随明星,在明星的成功中发现自己潜藏的素质,逐渐加深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不断地检验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他们从自己崇拜的偶像中悟出他所以成功的原因,总结出他的偶像走向成功的秘诀,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去实践。这对于他们尽快地发现自己、尽快成才无疑具有推动作用。以这种方式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无疑对社会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B——3 为社会发现人才 向社会推出明星

一群少男少女在班上传抄一本手抄诗集,这本手抄诗集最后突破发行百万册的大关。一位女孩精心制作的“明星簿”,向社会推出了文坛明星。

人们一定还记得风靡一时的汪国真热,记得汪国真《年轻的潇洒》、《年轻的思绪》、《年轻的风》。那时候,汪国真的诗集出现在每个书摊,在每个少男少女的手中流传;那时候汪国真的诗集出现了九个盗版本;那时候,汪国真应邀南来北往,去各地签名售书。汪国真每到一处售书,就会出现一次汪国真热。人们排起长龙,心急的少男少女拥挤着,叫喊着,唯恐买不到汪国真签名的书。汪国真那十分质朴的脸也因这种种热潮漾起了兴奋的红潮。他不想流露得意的神情,然而谈起这种种签名售书的场面,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1991年7月,我曾去浙江宁波采访,看见满街都是汪国真前来角城签名售书的招贴广告。我随便问了街边一个小青年:“汪国真也来你们宁波了!”小伙子点头:“是呀!我也买到一本。”小伙子眉飞色舞地给我描述当时的情景,告诉我天有多热、人有多多,连警察都出动了,但最后还是挤翻了桌子,挤碎了玻璃,汪国真挥汗如雨,手酸臂疼,一上午签了5000多册书!书卖光了,热情的追星族员们又追至汪国真住的饭店,要求一睹汪国真的“芳容”,聆听汪国真的“教诲”,握一握汪国真的手,留一个和汪国真的合影。

实际上这位被全国少男少女热情追随的诗坛新星就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他们自己推出来的。汪国真上大学时开始学写诗,一直很勤奋。但是,除了最初两首打油诗毫不费力地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之外,汪国真的很多诗作都长时间地搁在写字台的抽屉里。汪国真毫不气馁,不停地写,不停要寄,不停的接到退稿,不停要改寄别的报刊。后来,在一些地方报、地方刊物的夹页里,报缝中,慢慢出现了汪国真的小诗。然而就是这些被编辑们出于填补版面空白而随意刊出的小诗,却在少男少女的心中激起了浪花。在很多不被人留意的小报小刊间,少男少女们发现了汪国真,并且不因大刊物大编辑的“轻视”而小看了汪国真,他们视他为自己的明星。于是,有了《汪国真诗集》的手抄本。手抄本在中学课堂里流传。

出版界被感动了,被这群“小上帝”感动了。终于,中学生们课堂上流传达室的抄写本问世了,小女孩精心编辑的诗集也出版了。《年轻的思绪》、《年轻的风》、《年轻的潇洒》、《年轻的歌》,汪国真的诗集走俏全国,掀起一场令人目瞪口呆的“汪国真”热。

汪国真诗中的热情、诗中的哲理、诗中的温情、诗中勃勃向上的青春活力,一下子深深地迷住了少男少女们。我曾在那时收到一群中学生的信。他们在一次集体过17岁生日时讨论起一个话题: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什么叫大写的“人”?我就这群17岁少男少女过生日的所思所想编了一组节目,并将这个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建议少男少女们讨论。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呼和中学生朋友纷纷寄来稿件。在很多的稿件中,我都发现了汪国真诗,其中引用最多的就是那首《热爱生命》。

当然,讨论汪国真诗的优劣不是本文作者的初衷。作者肯定汪国真的诗有其明显的不足,然而,他的诗的确给少男少女以鼓励、以美感、以热爱生命以及积极进取的动力。少男少女们自然而然地以汪国真的诗激励自己,以汪国真的诗传达自己对生命、对友情、对爱情的理解与向往。

少男少女们以自己的内心渴望在万马奔驰的文坛中找出了“千里马”汪国真,以自己的热情追随向社会推荐了汪国真,在寂寞的诗坛刮起一股青春的风。这也该算是追星一族对社会的贡献吧。

可见,少男少女的追星现象的确有其积极的因素。除上所述之外,“追星”过程也的确丰富了少男少女的精神生活与业余生活,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给平淡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新鲜浪漫的色彩。

“追星”的消极因素:

哲学家们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辩证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少男少女追星现象亦如此,而且犹如它的积极意义一样,它的消极意义也一样让人一目了然。

C——1 盲目崇拜 新潮游戏

由于少男少女所处年龄的特殊性,局限了他们认识的水平,使得相当一部分少年对自己的青春偶像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集训,甚至只是羡慕偶像的外表,甚至仅仅是衣着打扮,使他们的追星行为流为盲目的崇拜与无聊的新潮游戏。

有一回我去参加一个聚会,一群中学生在为一个同学开生日晚会。晚会很热闹。当代少男少女五彩缤纷的着装与打扮令我耳目一新,大为感叹:我们那时可是清一色的绿军装呀!其中有一位男孩的打扮特别引人注目。他穿一身花花绿绿的迷你装,脑袋中间有长条黑发,四周的头发全剃了泛着青光。他见我好奇地打量他,便得意地对我说:“你是不是注意我了?这么多人你偏偏留意我,而且你今后还不会忘记我,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据说那是一个已经离开校园的中学生。我问他向谁学的?他说当然是学的明星的风采。我问他这样打扮有什么意义,他说:“引人注目”。

还有一位中学生朋友,初一时因采访费翔而成为中学生人人皆知的小记者,一时间,人们提起她便说:“就是那个采访了费翔的。”不相识的人见她也必提费翔:他怎么样?和电视里一样帅么?更有甚者,居然把自己的照片、情书给她,请她转交给费翔。有一个女孩在信中这样写:“我羡慕你,因为你生在北京,你拥有了见费翔的机会;我嫉恨你,为什么是你和费翔合影而不是我!”

这种荒唐的事有很多,由于少男少女所处的特殊年龄段局限的他们认识水平,便得他们仅仅停留在对偶像的外表崇拜上,没有去探寻明星所以成名的原因,没有去学习明星所以成功的内在思想方式与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是学一些外表的浅层的东西:说话的腔调,衣着打扮,甚至模仿明星的兴趣爱好。如一个怕动物的女孩突然酷爱小猫、小狗,一个爽朗活泼的男孩子突然忧郁沉默起来......等等,这些都是追星追出来的毛病。一旦少男少女的“追星”重点投放在这些技术情节上,追星就成了浅层次的甚至是无聊的新潮游戏。

一些中学生朋友并不懂得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懂得偶像身上哪些东西才是真正值得自己仿效的,而是一味崇拜,盲目学习,结果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这样的追星不仅浪费了大好时光,还丢失了自身原本很宝贵的自然、纯朴。

C——2 丢失自我 空耗青春

我有一位业余接热线电话的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黄昏,一位不肯说出姓名的女孩来电话,说她陷入了一种绝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想死又觉得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想活又提不起精神,希望我能够帮助她。

一切的起因都缘于那场摇滚音乐会。那是周末的晚上,好朋友雯雯来约她去听摇滚。她受母亲的影响,觉得摇滚不是“好东西”,便不同意去。可经不住好朋友的纠缠,就撒了个谎跑去,进了摇滚音乐会会场,起初,她觉得周围的人都有点“病”,神经兮兮的,头上扎根红布条,又喊又叫,慢慢地,她也坐不住院了。她也和周围的人一样站了起来,随着台上的歌星一起唱,一起跳。她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她一下觉得心中升起一颗明星,她觉得自己属于这颗星。

后来的故事几乎知篇一律。她收集所有的歌带,把偶像的照片,贴满整个屋子。她上课下课眼前总晃着那个影子。她疯了一样到到处赶场。偶像在哪儿演出,她就系着红布条,举着写着偶像名字的红旗去哪助威。慢慢地,她功课掉下来了,人瘦下来了,不能控制自己一刻不去想他。终于,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了所有的一切,偷偷“借”了父母1000元钱,写了一封告别信,带着简单的行李出走了,去追随他的偶像去了。偶像总在人群的包围中,她始终只能远远地看着他。刚开始她觉得这样天天看见他、听见他的歌声也满足了。但一段时间之后,她觉得忍受不住了,她想彻底地拥有她的偶像,哪怕仅仅是一天,一个晚上,甚至一个小时。她住进偶像住的饭店,包了房间,打电话邀请偶像来“坐一坐、聊一聊”。偶像很绅士地谢子她—— 一个小女孩的邀请,很兄长地问候她,希望她回家去。她依然不放弃,依然锲而不舍地每十分钟打一次电话,但接电话的再也不是偶像。第二天,她的房间里来了一位偶像的朋友。她哭了。她说:“我只想完全地拥有他一会儿,就一会儿”偶像的朋友说:“这不可能,他要对你负责。他是为了你好。你回家去吧。你应该去上学,你慢慢会忘记的。”

偶像的朋友把她送回家,急疯了的父母如获至宝,对人千谢万谢。没有责备女儿,反而更加爱护,专门请了保姆在家照看“生病”的女儿,生怕女儿再次出走。可是她说:完了,觉得自己的生命随着偶像对自己的拒绝一起消失了。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觉得自己毫无生存的价值。她生活在绝望中。

......

说完这个故事,那位朋友和我久久无言。崇拜一个人达到如此地步,已将“盲目”两字推至极限了。对此,我真是觉得非常遗憾,非常心疼:这个女孩不过17岁,她应该拥有花一样绚丽多彩的生活,拥有朝阳一样辉煌的前程啊!

陷井常常有美丽的诱惑。

后来,每每看到或听到哪个女孩喜欢上哪个歌星、哪个影星,我就很想对她讲,喜欢是可以的,但你不要轻易崇拜谁。其实你很有你的个性,有你的美丽,你不必依附明星,不必借助星的光辉照亮你的生命。不要丢失你自己,不要空耗你的青春。为一个遥远“的星浪费自己的精力,空耗生命中只有一回的青春,实在太不值得了。你说是么?我的小女孩!

C——3 干扰明得的正常生活

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明星们喜爱追星族,因为追星族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明星们也害怕追星族,因为很多过分热情、近乎疯狂的追星族成员几乎侵犯了他们的私生活,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一位颇受欢迎的女歌星曾流着泪对记者讲述了“追星族”们对她的厚爱:她家的门铃一个月按坏了7个,她家的电话没有不呼的时候。每每深夜,她疲惫不堪地演出完了回到居处,总会看到一些字条:你有什么了不起,想见你是对你的赞誉,你就是不肯出来!看我下次怎么整治你!还有更难听的、更惨不忍睹的、满篇脏字的字条......谈起这些,女歌星好看的脸扭歪了:“其实我根本没在家里。就是在家我也不可能天天接待来访者。我要演出,要学习,还需要休息,怎么可能满足每个歌迷的愿望呢?请你转告那些爱我的歌迷们,如果他们真心爱我,就请理解我,关照我。”

任何一个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女歌星的泪水所打动。追星族们所看到的都是荧屏上、报纸上的星,这些星戴着耀眼的光环,闪着迷人的微笑。但是他们不知道,“星”们台上一分钟的耀眼,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他们不同寻常的成功是因为付出了高于平常人的努力才获得的。所以,请体谅他们,理解他们,还他们正常人的生活,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隐私,不要总是到处去打探“星”们的情感问题,去“骚扰”“星们”的日常生活。如果你真心爱你所崇拜的星,那么你一定真心希望他(她)过得好,希望她(他)事业成功、生活美满。那么,你就会把你对他(她)的爱转化为你对生活的爱、对社会的爱。

C——4 宠坏明星

这怕是大多追星族难以想到的,也不愿承认的,而事实上这样的事很多。常听人说某某原先是个很不错的人,如今派大了,气儿粗了,一不小心不知哪儿得罪了人家,人家说不干就不干,说走人就走人,让你干着急去。怎么搞的?宠得吧?

谁宠的?导演?观众?

——追星族。

如果仅仅是宠出派头,那还好说,可是有的明星不仅仅停留在作派上,有的居然仗着名气、仗着有一群追星族成天追着,居然不知天高地厚、为所欲为了。

我曾在报上读到过一则报道,说是是早两年红得发紫的一位演员到外地拍片,在饭店接来自国外的电话时,由于线路不清楚,竟对饭店接续线员破口大骂,还摔电话砸东西,闹得乌烟瘴气。当然这里有演员自身的问题,我以为也是盲目追星的一种消极因素在起作用。

1992年的《北京青年报》上有篇文章叫《泰森断想》,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据说少年泰森就是个行为不端的小玩闹,这个底潮儿的小子,成了显赫一时的拳王,有名有利,便置声名于不顾,为所欲为起来。除了他这种‘劣根性’之外,追星族们对他的娇宠,不能不说也是他栽了的原因。”

“大凡成了星,便有了崇拜者。亮度越高,追逐者越多。盼着能一睹风采,盼着得到一个亲笔签名,这都属于一般。偏偏有那么一些追星族,总想标新立异,甚至要达到他人所不能及的境界。于是,有的明知‘星哥儿’已为人夫,‘星姐姐’已名花有主,但还是一劲地求爱,并言明:我不在乎。把那一夜风流当成荣耀的资本,大有我能而你不能的自豪。如此环境,泰森也就有了谁还不愿与我风流的感觉。既然占了别人的便宜反被看成施舍,泰森也就不习惯考虑对方的态度了。泰森的世界真腐朽得可以!

“明星要自爱,这得靠自己。明星还要得到社会的爱护,这就要靠我们大家了。尤其是那喜欢追星的一族,应该知道什么才是对你心中的偶像真爱,千万别把他们宠坏喽!”

我想这一段文字对于热衷追星的朋友们说来,一定很有借鉴意义。泰森的事总令我联想起几年红极一时尔后进了监狱的某位歌星、某位影星。虽说走上犯罪的道路主要是他们自身的原因,但追星族们一味地崇拜、盲目的追逐,委实令他们轻飘飘而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天下老子第一、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啦。所以,不要一厢情愿地以为“追星”只是个人的事,不必别人干预。实际上,每个人的行为都与社会、与他人关联,所以,在你尽情尽兴追逐你所热爱的“星”们的时候,也请你设身处地地为“星”们想一想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1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