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间的爱情的真实写照。梁、林二人出身名门,才华横溢,青梅竹马,既是人生伴侣,更是事业上的知音,建筑是他们永远的梦想。他们曾经利用蜜月之旅游览、考察欧洲各国的西方建筑,整理自己的所见所闻;也曾经在战火纷飞之中去考察中国古典建筑,舍身保护珍贵的建筑资料,严辞拒绝日本人的邀请;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不仅亲手设计了国徽,更为祖国培养了许多建筑人才……林下美人与梁上君子成为千古佳话。
小编在网上找了找她们两个人年轻是的照片。。。。。这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俩个人在颜值上也是很搭的呢。看照片林徽因的气质,颜值可不输给韩国天团的各位撞脸美女们。不管怎么样,对于小编这个看脸的人,林徽因的颜我是服服服的。也不难解释徐志摩为何如此钟情与她。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也是梁启超最喜爱的儿子。由于当时政治的原因,梁思成出生在东京,清朝垮台后才随家回到中国。林微因的父亲是当时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梦想家和探索者林长民,林微因聪慧可人,深受林长民喜爱,也受过非正规但是良好的教育。正是由于两家显赫的地位,当然也出于梁启超对微因的喜爱,两家的父母便早早地为他们结了亲。然而这种封建的婚姻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个人彼此的欣赏和深爱。梁思成受父亲的影响,在国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后来转学建筑完全是出于微因的影响。后来两个人双双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来成为沈阳新成立的东北大学建筑系最早上任的两位教授(当时东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授建筑课的高校)。
林微因是标准的美女,又有很高的才学,不仅擅长建筑,而且写一手好诗,才气俱佳。正因为这样徐志摩在看到她后就深深地被吸引了。后来林与梁顺利结婚,一家人与徐志摩成了很好的朋友。当时林与梁家聚集了各路文化名人,知识分子在一块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聊不完的话题,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林微因的学识、才气所折服,当然还有她的美丽。
后来两个人共同经历了日本侵华,国共内战的艰难岁月,两个人相互提携,在生活和事业上相互帮助。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并已经蜚声国内外。以至于内战结束***执政后中央请梁思成做北京城城市规划,身为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专家,梁思成建议保存北京故都紫禁城的全貌,保存古建筑城墙城楼。然而当时工业化的欲望无人可当,尤其是在国家***明确要求的“从天安门看下去,到处都是烟囱”的指示下,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努力几乎枉然。一个时代的悲剧,中国古建筑的毁坏,想想当年梁与林看到时候是怎样的心情。终究微因诗《时间》里的古都印象只能空留回忆
……
即使古老些,需要翡翠色甘蔗做拐杖
来支撑城墙下小果摊,那红颜的冰糖葫芦
任然光耀,串串如同旧珊瑚,还不怕新时代的尘土。
……
然而历史的悲剧并没有停止
1955年,林微因因病去世,享年51岁。此时,梁思成也是病魔缠身,还要忍受一个和自己生活27年妻子的离开这样一个毁灭性的打击,然而这还不是主要的,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让一个满怀报国的赤子之心一次一次地受伤流泪,然而他还是一如既往爱着这个新生的国家,一如既往乐观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生命,直到1972年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有《林微因和梁思成》这样一本书,感兴趣的话你可以看一下。
有的事一旦开始便无法回头;有的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就如当初我遇见你一样,你手持玫瑰,花香两旁,倾城一笑,从此生命增添不一样的颜色。
一个是倾国倾城,如花美眷的少女,一个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少男。这样的才子佳人,当他们相遇,注定要纠缠一生,演绎一段唯美故事。林徽因这个多情的才女,多少人的梦中情人,性情温和,长像清秀,又才华横溢,这样的女子,注定生命中会有浪漫的邂逅,也将因这发生很多的故事。
果不其然,当她15岁时,在家人的安排下,便与梁启超之子是年17岁的梁思成相见。彼时,一个美得婷婷玉立,婀娜多姿,楚楚动人;一个帅得俊美潇洒,风度翩翩,英俊帅气。一相见,其自然难掩少女的娇羞,脸露绯红,少女之情流露。心想“这男子长得好生英俊,怪不得爸爸常常提到他”。而他也心想,世间竟有如此美丽的少女,一颗少男之心也砰砰跳动。或许,他们的爱情从遇到的那一刻起要纠缠在一起,像人们说,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去过多少地方,遇见多少人,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从爱情到婚姻,从来都不是平平稳稳中度过的,要经历很多的事情。因为人总是要经历一事,才会认定一想法。林徽因也不意外,她与梁思成的相见,打开少女的懵懂心思,也为他们后来的相恋奠定基础。可是事情发生了一点意外,她被父亲林长民带到欧洲读书的时候,在那开阔了视野,了解到欧洲多元的文化,这为她后来与梁思诚从事建筑研究奠定了基础。可是在欧洲读书的这段时间里,父亲忙于国事,独留她一个人在家里,她有时深感孤独。此时,有一个走进她的生命里,那就是才子徐志摩。徐多情多才,温柔浪漫,林身处异乡,情窦初开,这样的两人相遇,注定要演绎一段爱情故事,无非结局好坏摆了。
他们一起谈天说地,上说天文地理,下说历史哲学。诗歌词赋,花虫鸟兽,无所不谈,真乃是一对绝佳的才子佳人。可惜,我们注定是一场错误的遇见,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只能徒留遗憾,终究不能在一起。那时,徐志摩已经有妻子张幼仪,林徽因写信给他,“我不是一个烂情的人,我们两个你只能选择一个。”最后,他们的事情被林长民发现,他提前结束自己的事情,带女儿回国。
回国之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再次得以相见,并深深的相恋上,常常一起约会,读书,最后一起赴美留学,终成眷属。也许,只要有缘,不论走到哪,终于会在一起。
遇见终不能幸免,只希望最后是你就好。
你是雨,是风,是呢喃,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一位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一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组合就像是人们印象中才子佳人的组合。但他们的爱也是纠结的,有人闯入有人离去,今天武林军事跟你谈谈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与婚姻。
1、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相识
当年梁启超被民国政府任命为司法部长,林长民为政务部长,都在北京当官。两家的孩子自然有了青梅竹马的日子。林徽因从伦敦回北京后,逐渐成熟,在双方家长撮合下,林徽因和梁思成经常选择周日,到无人的松坡图书馆约会,感情愈来愈浓。1923年的夏天,梁思成清华大学毕业,林徽因也19岁,按照梁启超的安排,要一起出国留学,一方面是排除在国内婚姻的干扰;一方面是增进双方的感情。5月7日,梁思成骑着摩托车参加“国耻日”示威大游行,不幸发生车祸,被送进医院急救,一个月动了三次手术,落下右腿残疾,不得不拖延出国的日期。此间,林徽因每天坚持到医院里看他,安慰他,使梁思成感到快乐,也更坚强了。第二年夏天,两人才一起到美国。
2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修成正果:从留学到结婚
1925年,林长民不幸中流弹身亡,噩耗传来,林徽因痛不欲生,想赶回国奔丧,一急就急出大病来。梁思成给予安慰和照顾。在国内的梁启超主动承担料理林长民的后事。林徽因才稍稍放宽心,留在美国继续学业。因此,她对梁氏父子十分感激。
1926年春季班开始,在梁思成的帮助下,林徽因当上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到秋季班,又当上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圆了“学建筑”的梦。
192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以优异的成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12月,在美国宣布正式“订婚”,婚事简办。在北京的梁启超特别高兴,为他们操办了隆重的“行文订礼”。两人从初识到相知,经过八九年的马拉松式的恋爱,才终于“修成正果”,被人们善意地称为“梁上君子”和“林下美人”的天作之合。1928年3月21日,由梁思成的姐夫和姐姐主持,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馆举行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典礼。婚后赴欧洲蜜月旅行。8月才回国与亲人团聚。
才子佳人的完美结合,虽然婚姻有小插曲,也算是相对幸福美满。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接下来由我给您带来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 篇1现在已经没人能说清他们彼此第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但是彼时,梁正是人生的最好年华——十七岁。家门风范使他看上去与众不同,俨然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言语间略显稳重但不乏幽默。而林则风华初露——十四岁,正值水般澄澈、花般娇艳的年纪,明眸皓齿,神采飞扬。她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语言所不能表达的魅力,似灵动的精灵,只一眼,便住进了梁思成的心里。
世家的教育与文化的底蕴使他们志趣相投,心有灵犀一点通。经常是林笑谈之中迎上梁眼里闪烁着的调皮的火花,就知道他已经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思想。还有很多时候,梁思成对林徽因讲着什么,使得她很吃惊,这正是自己想要说的,怎么从他的嘴里表露出来了呢。精神的交融和灵魂的互相抵达使他们的心渐渐贴近,终极碰撞出了爱的火花。
梁并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但他不动声色的谐谑,经常让林徽因开怀大笑。他也并不高大,但他的笃诚宽厚却让林徽因感到有一种安全感。他又是个胸襟开阔、坦荡无私又能细致进微地照顾别人的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林在生活里所碰到的任何烦扰和偶然涌起的茫然心情,在他那里都会得到劝慰和开解。
两个年轻人沉醉在爱的幸福中,充分享受着爱情的欢快与甜蜜,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真正的爱可以让心变得像白云一样柔柔。温情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沐浴在爱河里的两个人想诉说,想欢笑,想歌唱,想把这欢乐带给每一个人。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欢乐,这欢乐来自灵魂,将引领他们飞往天堂。
婚前,梁问林:“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一天,梁从外地回来,林很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听后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了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虽然自己痛苦,但想到另一个男人的长处,他毅然告诉妻子: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而林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
“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诗句,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林徽因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做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爱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爱你一时一刻并不难。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可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 篇2世上是否有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
文君当炉 红拂夜奔,自古佳人爱才俊。相如忘琴,李靖随性,不负佳人不负心。
爱是那么美,我们不要辜负了它。
当年,梁思成第一次见到林微因,便一见钟情,那一刻的心动,的确惊落了那一树树的繁花和栖息的鸟儿,隐在身体里的青春,像轻轻爆裂的花蕾,在一瞬间的飘忽触动中,跌进了古书里描写的侠骨与柔情之中,感觉说不清是美丽还是疼痛。从此,那梦中的白莲,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娉婷的身姿,让梁思成被她少女的清纯所迷醉。
那朵不谢的白莲花,正是他生命起始的恋歌。
以至于他痴痴地等待那梦中白莲盛开达两年之久,而这次等待没有白费,他们的佳话必将传承千年。
梁思成一见钟情的故事,究竟是以怎样空灵深情地的姿态,折射人生的七彩生活,触摸灵魂的温度的呢?
那个穿着白色衣裙的女子林微因,就像一片花瓣落在夏日的暖风和阳光里;也像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飘逸绝尘,落在梁思成的心里,从此扎根、发芽,长成爱情的参天大树。就像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在《回忆我的父亲》中说的:“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梁思成出身于名门望族家庭,父亲梁启超和林微因的父亲林长民,都曾在日本生活过,后来,又都在革命后的北京政府中任高级官吏,两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极力促成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崇尚民主自由的他们,一致同意,决定权为两个年轻人。
把恋爱的权利交给两个年轻人,这本身就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的挑战。
当时,林家居北京南长街织女桥。林微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梁启超为世交,梁思成和林微因的`结识并成为青梅竹马顺理成章。当时的林徽因并没有看上梁思成,更谈不上一见钟情,以致后来发生了林微因和徐志摩的旷古无双的康桥之恋。小小的微因像见普通朋友一样认识了梁思成,她的心,静如一池湖水,并没有被梁思成的到来,激起醉心的涟漪。在父亲林长民与汤化龙、蓝公武赴日游历期间,一心料理家事,编字画目录,在琴棋书画中,度过静谧的时光。
我们可以想象,还是小姑娘的林徽因也是才情初显,从那个不算老旧的木格子窗棂望进去,还是少女的她,或者手捧诗书,字斟酌句;或者手扶琴弦,放飞心音。让我想到古时那个静弹箜篌的女子。
那个时候的梁思成年纪虽轻,不但才华初露,且才思敏捷,精力充沛,阳刚之气甚足。风华正茂的他,虽羽毛尚未丰满,可其学识已为青年才俊,为人所知。其时正是儒雅俊朗,有如玉树临风。他的身边并不缺少俏丽佳人,可他仅仅钟情于清新淡雅、飘逸绝尘的美妙女子林微因了。
世上的缘分就是这样的奇特。爱一个人不需任何理由。
也许,在梁思成痴痴等待的四年中,林微因却一直在自主选择和如何自主之间徘徊,她笑着采撷风景,在门廊边一块幽凉的阴影里面,年轻的容颜,纠缠着一种甜美和纯真的微笑,像是从森林深处的泥沼里开出的野花,洁白的,就如同那朵梦中的白莲,淡淡地看着梁思成,然后,转身朝喧嚣的大街走去。
此刻,一睹林微因风采的梁思成手中的横笛常常飘飞出欢快的曲子,那曲里所表达的意思竟然和唐朝大诗人李白当年成为赘婿前的心境相同: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箫。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林微因睹其风采,心是否有所动?
也许,当时的梁思成并不知道林微因的心境,他的一见钟情只是他一个人的情感,其实,爱情有的时候真的只是一个人的事,我爱你,并不关你的事。广博而苍凉的天地,容得下旷世独美的单相思。
而梁思成恰恰爱的人是聪明理智的林微因,她是多么善良美好的一个女孩子,仅仅是为了不让徐志摩因为自己而抛弃张幼仪,毅然绝然地不辞而别,跟着父亲从遥远的大不列颠回到北京。
人的生命应该是丰盛而有缺陷的。至少,我喜欢有缺陷的生命和事物,我亦不相信完美。
缺陷是灵魂的出口。
世上没有生命过于圆满的人,也没有容颜完美无缺的人。断臂美神维纳斯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她的残缺之美,打动了世人的心。梁思成的爱情便是如此,虽然,另一位旷世奇才徐志摩曾让林微因神魂颠倒,欲罢不能,但正因此,梁思成的爱情才显得那样动人心魄,这是一份独有的缺憾之美!
而这种缺憾美对与纯洁无暇的爱情来说,并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试问,谁一生只会爱一个人?爱情来了,谁又能抵挡着住那诱惑的魅力?
这种缺憾,一点都不会影响梁思成和林微因的美好姻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个时候的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大男孩,他的心中,一定幻想过像林微因这样清纯的女孩,渴望与她肩并肩行走,渴望与她十指相扣,渴望与她坐在荷塘边,吹着晚风,悄声谈论青春梦想。那喜悦和温暖,让他无法畅快地呼吸,他张开手臂迎接从旷野里吹来的凉风,清晰地闻到了从家乡小河、大地深处渗上来的丝丝清凉,就像井台边蓬蓬勃勃的薄荷草,那绿色天然的汁液,抹平了脚踝上被蚊子咬的微痒的红包。
我从来都对人充满了善意,不会流泪和煽情,对爱情的定义也很简单。常常幻想走在寂静陈旧的街上,偶遇爱情,那暂短过程,会给我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感觉,并怀想一生。
虽然,林微因对梁思成没有动心,但从那个时候,冥冥之中,好像有一只神手,早就将两个人的姻缘一线牵了,不管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都不能阻断两个人最终的结合。
梁思成认识林微因后的翌年之夏,林微因离开了北京,跟随父亲去了英国的首都伦敦。当国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创立之际,就像别处一样,中国也成立了国联协会。林长民是发起人之一,又成为协会总干事。他为了国联的事务而常驻伦敦,把女儿带去做伴。林徽因在上海和北京的学校里学会的英文派上用场,她成了父亲最得力的助手。到英国后,她进入伦敦的圣玛丽女子学院学习,很快就学会了英语。
林微因走后,梁思成把爱压在心底,习惯了牵挂,习惯了孤独。在她走后的岁月里,期待着那朵白莲盛开。
所谓天地为万物之客舍,时间为百代之过客。梁思成在不变的依恋中,想象着把自己变成一粒石子,圆通地融进那一池荷莲水底,去遥望和等待那朵梦中的白莲盛开,仿佛那清新的荷香穿过孤寂的暗夜,从四面八方掠过。他坚信爱情会跟时间一样,此去无尽头。等待的伤感和孤独,在那一刻,吞噬了他。像月亮隐在灯影里,明白了永远本身,是需要用柔情来掩饰住疼痛的,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脆弱,他仅仅是想与她相依相偎,就像时间的来路一样,爱也同样来自无涯。
那个世俗的决定将是怎么样的结局呢?
不管结果如何,他都会耐心等待,直到那梦中的白莲盛开。
梁思成看见一片叶子飘落了,又一年的秋雨降临在守望的眼眸。
而这一刻,他在幸福和忧伤的等待着。
梁思成一直伫立于原地守望,待林徽因停下脚步,在那个夏日莲开之时,终于听到了她的鞋跟敲打北京大街上的声音,他迎上去,时光和热望的梦想,被盛开的白莲的清香所笼罩。他甚至不去追究曾经的失去。只要没有错过;只要她还在;只要她愿意和他一起,将乏味的人生填满故事;只要她和他共同拥有岁月,永远是属于自己。
每一个春天都要经过冬天的考验,爱也是如此。梁思成是豁达大度的,他的心,能撑船,能走马。
只要心灵像月光,就会看到那奇迹的发生。梁思成轻轻地翻过那一页,爱她,就要给她爱的权利。
他在以后拥有爱情的岁月里,把徐志摩当做朋友,和爱妻林微因一起,去机场接他送他,和他一起参加学术沙龙,热烈地讨论。他从来不限制林微因和徐志摩一起演戏、作诗、在艺术沙龙热烈的交谈。他知道,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觉,他也会嫉妒两人之间一见钟情的感情,但他都能欣然接受。
没有人做得到这一点,把情敌当做朋友。而爱妻林微因也从此一心一意地跟他在一起,携手为建筑事业奋斗。
今夜,梁思成又梦见昔日的荷塘,有风轻轻拂过那朵娇羞的白莲,那么美丽动人。
明月给池莲覆盖上朦胧的透明的银白轻纱,他轻轻赏荷,又一次听到了花蕾爆裂的乐音,那是曾经失落的声音,一片澄明的回来了,这就是天籁,这就是一生。
那个夏天,白莲盛开,妖娆纯洁。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一
每一个女子都是一种花
不知是因为喜欢春天而喜欢花,还是因为喜欢花而喜欢春天,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春天,喜欢上了花开,喜欢阳光温暖,喜欢微风拂面,喜欢柳枝的婀娜,喜欢百花的娇艳,喜欢身处春天的那种心境,清新、明亮。
喜欢春天自然喜欢如人间四月天一般的女子林徽因,她最爱白莲,而她也如白莲一样纯净优雅。我总觉得民国时期的奇女子都有一种独特的美,处于新旧交替的年代,既有传统的古典美又有新时代女性的现代美。
我想这和时势造英雄的道理是一样的,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造就了这样一些传奇女子,如林徽因如陆小曼如张爱玲……与林徽因关联最多的就是陆小曼和张幼仪了,因为一场康桥之恋,因为一个徐志摩。林徽音被比作白莲,那么陆小曼就是一朵红玫瑰,张幼仪就是那院子里的月季。
原来爱有很多种姿态
徐志摩和林徽因因一场康桥之恋成了世人眼中的才子佳人,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出国留学一起研究古建筑,演绎了一段细水长流的爱情,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我既为没有结果的康桥之恋感到遗憾又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我想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选择离开或许是因为太理智,她不想徐志摩为她抛妻弃子,或者是太懦弱承担不起这样的爱情。
她自己的解释是爱的不够多,我是不太相信的,如她所说的话,那她又怎会在病痛中和徐志摩通信,人生病的时候是最脆弱的,会回到生命最初的状态,我想她的内心一定是有一片寂寞的地方只有徐志摩可以安慰。徐志摩死后她将一片飞机碎片常挂在自己房中,也许只有徐志摩才是她真正的知己。
之所以说是因为爱的不够多,这种心理或许可以用弗洛尹德的自我防御机制来解释,即自我运用心里策略来保护自己避开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冲突,其中一个形式就是合理化作用,通过歪曲现实来为自己开脱从而保护自尊心,而不爱就是她为自己的离开最合理的解释。
林徽因曾说:“徐志摩当时爱的不是真正的林徽因,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怀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我并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不管是否如她所说,我都觉得他们没有在一起是最好的结局。林徽因向往的是人间烟火,最平常的生活,而徐志摩追求的是浪漫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是经不起油盐酱醋的。
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彼此成全,成全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细水长流,成全了徐志摩永远的浪漫情怀,就好像一朵花开到最好的时候被拍成了照片定格成了永远。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是因为她做了别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就像陆小曼对徐志摩那极致的波澜壮阔的爱。为了他和王庚离婚并打掉自己的孩子,虽然他们没有好的结局,不被世人所接受,但我对她是敬佩的,敬佩一个女子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爱是不能用对错来衡量的。
相对于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温柔,对陆小曼的宠爱,他对张幼仪是那样的绝情,张幼仪为他无悔的养育孩子照顾公婆,而他对她连最基本的怜悯之心都没有,一个传统的女性独自出国,语言不通没有亲人,要面对多么大的困难,而他对她却是不管不问。但张幼仪是大度的,即使公婆是向着她的,面对离婚她还是选择了给他自由。面对这样的境遇,她没有沉沦而是活出了全新的自己。我想这种大度也是源自于爱,一种安静的爱。
所以我把张幼仪比作院子里的月季,把陆小曼比作玫瑰,一种代表家庭一种代表爱情,作为一个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没有承担他作为丈夫和父亲应承担责任,他追求的是爱情。
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又娶了他的学生林洙,而金岳霖为了她终身未娶。据说有一天金岳霖把以往的老朋友都请到了北京饭店,之前没有说原因,去的人也不知道是为何,待饭吃到一半时,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此时的金岳霖已是一个老者,他对她情深至此,此时的林徽因是最让我羡慕的,这样的爱也是最让人感动的。
原来爱有很多种,有的爱的清澈,有的爱的热烈,有的爱的平和……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和朋友在一起看到漂亮的女生我有时会说看那个女生长得多么好看,如果朋友说长得好人不一定好,我就会开玩笑的说要是她人也好呢。其实就是有这么一些人拥有着让别人羡慕的一切。林徽因就是其中的一个,好的家世,好的教养,好的容貌,好的性情,有诗意的才情还有许多男人都比不上的事业。
一个人的性情是和她的童年有很大的关系的,林徽因有一个优秀的父亲还有一个平凡的不得公婆和丈夫喜爱的'母亲,所以她的童年应该是不那么快乐的,从小便学会了在母亲面前做一个听话的女儿,在父亲面前做一个懂事聪慧的女儿,所以她应该从小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比同龄人成熟的要强的人。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她对待爱情那么的理智,她的一生为什么顺利的没有太多的涂涂改改。她的要强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建筑事业的热情上,病痛也无法让她停下脚步,参与国徽的设计更是无限的荣耀,这样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是很难不被人喜欢的。
她既是诗人也是建筑师,但她最高的成就是在建筑事业上,所以她的墓碑上写的是建筑师林徽因之墓,我觉得这是她和张爱玲、三毛、萧红她们最不同的地方,在我看来也是优于她们的地方,她不仅会写作,她还有自己热爱并执着的事业。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金岳霖为她写的挽联,写得多么的适合她,多么的美,正对着她的诗“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二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心里不知道是何许的感觉,只知道美美的,带有诗一般的韵味,就像林徽因,总是给人以清洁、美好的感觉…
只看林徽因的诗,我们知道她是温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应该是身居豪宅,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然而进一步了解她之后,我们会发现,她虽然有着诗意的人生,她却不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煮一壶香茗,约3、5个好友,一起夜下话谈,谈人生谈理想谈事业谈诗词歌赋或许才投她意,但是对事业极度热忱的她却很少有这样的时间。
只有在香山养病的那4年,才可以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可以再续。但是谁又能知道,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可以记得或者会忘记!
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择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后来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爱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
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后来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
金岳霖,我不知道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梁思成笑了笑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梁思成这样评价过林徽因之后,诙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当年林徽因放弃徐志摩,跟梁思成结婚之后,梁思成问林徽因:“你为什么选择了我?”林徽因笑笑,淡淡地说了一句话:“看样子,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这个问题。”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说,林徽因愿意用一生来证明她为什么选择了梁思成(就是她爱得很深,会用一生来爱梁思成),这句话看起来轻巧,却包含着深沉的含义——许多人都做不到用一生来爱一个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