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认为,人类机体状态与生物机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生物种类不断分化而增多,细胞结构不断复杂而有序,组织功能不断深化而加强。人类的情感发展也必然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情感的表现形式不断分化而增多,情感的层次结构不断复杂而有序,情感的行为驱动功能不断进化而加强。把辩证唯物主义与进化论的基本思想应用于情感领域就形成了科学的情感进化论。建立科学的情感进化论对于探索情感的逻辑结构及其运作机理,实现科学的情感计算,研制出真正意义的情感机器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由于情感是人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那么情感的进化在根本上起源于取决于价值关系的进化,即人类价值关系的进化推动着人类情感的进化人类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那么人类情感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也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把情感看成是人类的独有物是不科学的、唯心的,把情感简单地分为本能式情感和能动式情感两大类也是机械的、教条的。
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的价值关系的进化过程可分为五个基本阶段:单因素价值、多因素价值、可变性价值、多样性价值、多层性价值,因此人的情感也相应地经历五个自然进化阶段。
1、趋性情感。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价值评价方式,很低等的生物只能对具有单一物理化学特性的价值关系进行评价,并产生一种选择倾向——逃避或趋近,或者以光为标准,或者以热为标准,或者以水为标准,或者以土为标准等。因此,趋性情感已经形成了对于单因素价值的选择倾向,因而也称之为“单因素情感”。如草履虫对于草酸的趋近。
2、刚性情感。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评价方式,动物能够通过若干形式的无条件反射来感知具有复合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价值关系。不过,这种情感需要经过长期进化才能建立起来,而且不容易改变,不存在任何灵活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来灵活调节。刚性情感已经形成了对于多因素价值的选择倾向,因而也称之为 “多因素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生物有鱼类、昆虫类、鸟类动物等。
3、弹性情感。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评价方式,动物能够通过一级或若干级的条件反射来感知和学习多种价值关系的变化,并灵活调节情感反应的强度,使之与价值关系的变化相对应。弹性情感已经形成了对于可变性价值产生可变性的选择倾向,因而也称之为“可变性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生物有哺乳类动物等。
4、知性情感。这是一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较高等动物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有利事物和各种各样的有害事物,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情感。知性情感已经形成了对于多样性价值产生多样性的选择倾向,因而也称之为“多样性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生物有灵长类动物等。
5、理性情感。这是一种最高级的评价方式,人类借助于语言对各种价值关系进行归纳与抽象,并形成相应的价值形象或价值概念,再对价值形象或价值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全面地、准确地、辩证地认识各种价值关系的内在本质与规律性,探索各种价值之间在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多个方向上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多价值层次的、辩证统一的、高度理性的情感。在理性情感的引导和控制下,人懂得了低层次价值应该服从高层次价值,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人还懂得了价值关系是个辩证统一的关系,负向价值往往隐含着正向价值,正向价值又往往隐含着负向价值。理性情感已经形成了对于多层性价值产生多层性的选择倾向,因而也称之为“多层性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生物只有人类。
由此可见,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同生物的形成与发展一样,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其发展方向表现为情感的形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灵活性越来越强,准确性越来越高,前瞻性越来越好,人可以针对各种复杂的价值关系来及时地、灵活地、准确地调节自己情感反应的方向、大小、形式与层次,从而准确无误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与思想。
情感进化的发展方向还可表现为情感与认知的不断分化与整合:在趋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完全混为一体;在刚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仍然混为一体,不过有逐渐分离的趋势;在弹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进一步分离;在知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各自可以独立发展;在理性情感阶段,认知与情感不仅可以独立发展,而且可以进行新的整合。
不管怎么样,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情感进化的发展方向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发展方向。
社会感情发育与孩子的经历表现,情绪控制及与他人的积极友好关系有关。感情发育包括孩子的心和与他人的心的旅程。感情发展的核心是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感情。解释和理解别人的感情。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表达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同情,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孩子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阶段,婴幼儿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
孩子在完全理解感情之前就已经经历,表达和接受了感情。婴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与亲属、同伴等的交往学到了这些技能。这些技术是孩子们应对更复杂社会的基础。积极稳定的家庭关系能使孩子的感情充满同情心,更有助于孩子的感情发育。最近的研究表明,感情和孩子的认知能力共同发展,它们共同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同时,学习能力也受到感情和认知的影响。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他们的感官和对物体的接触来理解世界。行动前2-7岁
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想象力和记忆力,象征性地开始理解事物,开始理解过去和未来。正确的行动阶段7-11岁,孩子们在这个阶段越来越关心外部事件和他人的感受。他们开始明白,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是每个人都能同意自己的想法、价值观和感情。正式行动阶段11岁以上,孩子们开始逻辑地解决问题,看着周围的世界,规划未来。很多研究表明,一个人调节自己感情的能力取决于感情、认知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孩子的理解力和语言能力的逐渐增加是孩子感情发育的关键。
父母在子女面前演示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是很重要的,父母对幼儿需要的及时反应,保护孩子不暴露在幼儿和幼儿的致命环境中,不要过度刺激或忽视孩子,这对孩子的感情发育至关重要。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感情发育的重要时期,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很重要,但也要坚守底线。在决定谁来抚养婴幼儿时,父母认为应该想清楚一件事。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想和谁建立最深的感情纽带,是自己,还是其他什么人。
随着动物的进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在与自然界互动的过程中,神经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逐渐具有调节反射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心理反应的形式已经产生。猿和海豚已经有了发达的大脑皮层,可以进行一些更高层次的分析和综合活动,反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动物思维活动。例如,黑猩猩可以将树枝折断到合适的长度,然后将它们伸入蚁巢中以捕食白蚁。美国科学家使用聋哑手语训练一只只有10个月大的黑猩猩。经过四年的训练,它已经学会了大约160个手语,并能从学过的手语中按照语言规则编组词组,造出像Llistendog这样从未教过的句子。
同时它还可以将在“开门”的具体语境中学到的“开门”一词应用到“水龙头”、“打开冰箱”和“打开抽屉”。当然灵长类动物的这些思维总是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刺激和需求,无法从概念到概念进行思考。因此,他们还处于思维的萌芽阶段。意识是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包括对外部事物或情况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内部活动的认知。人类意识是在动物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与人类的实践尤其是劳动密切相关。首先劳动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周边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自身,其次人类劳动是使用和创造工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工具的性质和功能,劳动对象的特性,工具与劳动对象的关系工具、劳动产品与人的关系,都是通过大脑的分析和综合来逐步认识的。最后劳动也是一种社会集体活动。在劳动中,个体活动必须服从其所属集体的社会劳动关系,每个人都必须了解自己在集体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在人类祖先的狩猎活动中,有的负责惊动猛兽,有的负责拦截,有的负责设置陷阱。虽然具体活动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得到动物的肉和皮。从集体劳动开始,就受制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员,对待自己的活动。这样,人类祖先在劳动中逐渐区分了自己他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促进了人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目的是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结果的预见。
人类的行动一般在行动前制定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行动的步骤和计划,并估计可能的后果。人们常说“不要打没有准备的战斗,有针对性就是这个意思。就情感而言,它表现为自我经验,例如自尊自信,自爱和自卑。在意志方面,表现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在人格方面意识可以始终保持人格与当前心理活动的统一。人格倾向与人格心理特征的诸多因素相统一,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相应地不断提高意识。个体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出现和发展的。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本质,还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抓住机遇,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因此心理学的发展意味着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在日益完善,人们反映客观现实的活动也在不断改进。人的心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们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从一个软弱、无能、无知的人,发展成为具有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一定独立的社会成员。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阶段。幼儿思维明显具有具体形象,童年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在青春期逐渐占主导地位,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各个阶段相互关联,逐渐过渡,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往往是前一个发展阶段为后一个发展阶段做准备,而后一个发展阶段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延续和延伸。后期发展是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吸收了前一阶段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心理的不断发展。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这是不可逆转和不可逾越的。例如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总是从关注结果到关注动机,而他的秩序永远不会从关注动机变成相反的结果。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和教育条件的差异,同龄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正常的遗传质量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正常人的先天素质,正常的心理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例如第21对染色体出现三体性会导致严重的智力低下。
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那几阶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投射在意识中的映像进行认知的过程,思维亦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识别、逻辑归纳,从中形成有自身意义认识的过程。
人的思维方式基本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类:
感性思维指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而获得的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感性思维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性思维是具有浓郁个人情感的认识形式,往往是依据个人对于事物的第一映像得出的。
感性思维是善于从事物现象直接联系事物的发展结果的想象性,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质,所以擅长于感性思维的人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一般都会获得极高的造诣。
理性是指人们面对问题时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与筹措解决方案的一种能力素质。
理性思维是指:理性思维是建立在感性思维基础上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是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的特征。
理性思维则善于揭示事物的内在联,具有逻辑思维的特质,因此擅长于理性思维的人在科研、企业管理、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往往会取得极大的成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